第50章 彭城郡公

bookmark

麟州城當年先後遭流民軍兩番洗城,城池殘破,民壯或給脅裹從軍、從賊,或流落他鄉,城裡民衆十不存一。梁氏收復麟州後,雖往麟州新委了官吏,然而只是想從麟州收刮,而絕無投入半分錢糧的心思。時至今日,徵用來給林縛作行轅的縣衙官廳,也是瓦斷牆裂,衰敗不堪。

北風怒嚎,吹着屋頂的瓦片咔啦啦響——在麟州駐軍也是一時之計,行轅只是新糊了窗紙,遮擋寒風。

林縛無意守麟州,自然不會花費氣力去整修屋舍,甚至還要在撤離之前,將麟州城徹底摧毀掉。

麟州離徐州不算遠,約三百里路。在麟州的東面,則是鉅野澤、微山湖、獨山湖、昭陽湖、南陽湖等湖首尾相接,形成南接徐州的湖泊羣。

浩浩蕩蕩的泗水河,也是從東北方向注入這個湖泊羣,而徐州境內流出來,一直到泗陽,與淮河合流。而微山湖等湖泊郡的冰封期也就兩個月稍多一些。

從地理形勢上,淮泗第一道防線以徐州城爲核心,北線延伸到麟州,沒有什麼合適的。

只是淮東守住麟州,燕胡在河南、山東的兵馬欲走西線攻淮西、南陽等地,必然會顧慮南征兵馬的側翼受淮東的威脅而頹然放棄。也就是說,淮東守麟州,實際上相當於變相的替淮西董原、南陽樑成衝承擔了絕大多數的軍事壓力。

林縛不樂意替別人做嫁衣,他決定放棄麟州,甚至連魚臺也不打算守,直接將外圍防線撤到沛縣一線,離徐州城也就百十里距離。

實際上,做這樣的決定,淮東也是迫使多方面的壓力。

要是將外圍防線設於鱗州,相對於沛縣,則向北延伸了兩百里,需要在燕胡鐵蹄的威脅下,多修八九座城壘,才能將防線填實。修了城壘,自然也要多填進萬餘兵卒才能算事——一旦在北線牽制的兵力、資源太多,必然會削弱其他方面的投入。

沛縣,與東畔廣戚縣夾微山湖而峙,可以爲徐州外藩,而廣戚縣又將沂南、沂州等地屏護在內線,外圍防線撤到沛縣、廣戚一線,對淮東來說,是最經濟的。

林縛在官廳裡謀劃撤兵的事情,高宗庭與葉君安從外面推門進來,帶進來一股子寒風,吹得案頭書函“嘩嘩”的響。

“奢家怕是要放棄富陽了。”高宗庭說道。

“嗯,”林縛將手裡的卷宗丟到一旁,要高宗庭、葉君安坐到前面來,說道,“我們的緩兵之計沒有行通啊!”

燕胡沒有把握一下子將徐州拔除,就不會急於再往南打,主力收縮回濟南休整,不是什麼難以預料的事情。熬過這個冬季,淮泗一線的壓力就會減輕許多。

拖到時候長淮軍撤往淮西、填實淮西,廬州等地的兵馬就能活起來,就有可能從多方面,將奢家憋死在浙西無法動彈。

緩兵之計不售,奢家這時候就下決心壯士斷腕,決然放棄富陽,將富陽數萬精銳悉數西調,從西線尋求突破,林縛及淮東還真不能奈其何。

奢家棄富陽而不棄東陽縣,淮東在浙東、浙南的兵力就給其東陽縣守軍牽制在原處無法動彈,倒是以孟義山爲首的杭湖軍得以脫身。

奪回富陽之後,側翼不再受來自明州、會稽的威脅,杭湖軍只需要部分兵力,就能將從桐廬進富陽、淳安進臨水的兩道狹窄口子堵實,兵力就顯然相當寬裕。

要是淮東在浙南、浙東的兵力能夠脫身,可以迅速組織起來,從海路進襲閩東沿海,甚至可以從平陽南下,攻打閩北霞浦,這樣就能牽制甚至打亂奢家的西進計劃。

但是能指望杭湖軍與淮東水營合作,走海路進襲閩東嗎?怕是等奢家大軍從信、撫涌入江西之後,江寧那邊纔會姍姍而遲的做出調杭湖軍西進支援江西的決定,但是失了先機,時間上怎麼來得及?

“能不能先奪富陽?”葉君安問道。

林縛蹙着眉頭,想了一會兒,搖了搖頭,說道:“兵馬不宜鋪得太散,富陽、臨水,還是讓給孟義山吧。這樣不僅蕭山可以減少些駐兵,第三水營也能從錢江撤出來。”

富陽是很誘人,要是孟義山意識不到奢家會徹底放棄富陽、臨水等地,淮東倒是有機會派兵先進駐佔領。淮東眼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兵馬過於分散,給牽制在各個防線無法動彈,很多事情都失之被動,很難主動的去掌握戰機。

再者派兵先佔了富陽,等於從杭州外圍挖走一大塊,與杭湖軍及吳黨也會生出許多齟齬來,算不是好事。

“奢家能下如此狠心,在西線大體能集結十萬精銳;這麼看來,贛州這次是在劫難逃了。”高宗庭說道。

奢家當年奪下浙郡,就先後攻下原隸屬江西的信州、撫州兩府,從中段插入江西。爲利於防備,將江西分爲贛州、江州兩制置使司分區防戍。

贛州制置使司實際包括從豫章(今南昌)往南、鄱陽湖上游及贛江沿岸大部區域。

江州制置使司包括鄱陽湖下游及江西沿江地區。

奢家在東線日益艱難,也沒有可能猝然攻下江寧,往西是擴大生存空間,佔領江西中南部地區,先控制鄱陽湖及贛江上游,無疑是奢家此時唯一能有的選擇。

“要是贛州能撐過兩個月,形勢就未必大壞。”葉君安說道。

“是啊,關鍵要看贛州那邊能不能撐過兩個月。”林縛感慨說道。

如今燕胡有數萬兵馬堆在壽張,無論是淮東軍還是長淮軍還是董原的淮西,要南撤,都不能倉促,要徐徐南退,不留半點破綻,不能給燕胡騎兵撲上來咬住。

河淮防線要穩住,要能從北線調兵支援南線,少說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再者也要確認燕胡在北線暫時不會形成威脅之後,纔敢北兵南調增援。

這時候劉妙貞等將走進來,高宗庭、葉君安才依次在兩側坐下。

林縛與劉妙貞說道:“奢家很可能近幾天就會對江西用兵,也可能會斷然放棄富陽,淮東暫時是插不上手了。我會先回徐州去,能提前做些準備也是好的……你在麟州,不僅要防備壽張方向,也要防備梁氏有投敵的可能。待長淮、淮西諸軍皆撤,我在徐州爲你接風洗塵。”

“妙貞謹遵大人所令。”劉妙貞俯身拜倒。

**************

因富陽局勢變化,林縛沒有等到最後,而是讓劉妙貞率部在麟州殿後,他先撤往徐州。

林縛南返徐州沒兩日,就傳來奢飛熊將兵分作兩路,從婺源、信州上饒,沿婺江、信江西進的消息。

江西勢危,但對徐州的影響不大,徐州還沉浸在大捷的餘慶之中。

江寧對林縛及淮東諸將的封賞,也隨張玉伯從江寧述職返回而抵達徐州。

林縛受封彭城郡公,正二品四等爵,食邑兩千戶,實領;在淮東、浙東制置使外,再兼領徐州制置使。劉妙貞等將受封輕車都督等武銜。

劉安兒當年在接受招安之後,纔給陳韓三誅殺。雖然此計出於嶽冷秋,但陳韓三叛反,江寧自然將一切的糊塗賬都算到陳韓三的頭上去,也正式追封劉安兒爲鳳陽伯、濠州將軍,由其子襲其爵,食邑五百戶。

食邑分虛實,尋常封邑,只是虛授,最終還是折算成食邑錢由受爵之人受領。

食邑五百戶,也就每年多領四五十兩銀子的食邑錢而已,誰每年還差幾十兩銀子?

林縛實領兩千戶,意味着劃爲林縛領邑的兩千戶民,其稅權與地方官府脫離關係,林縛可以直接派收稅官過去。在稅權差不多等同於治權的當世,這兩千戶民也就成爲林縛的家臣子民,意思大不一樣。

這也是浙南、會稽戰績壓着不賞,拖到徐州大捷,江寧無法拖延下去再不論功行賞,又怕一下子封國公,接下來就沒了封賞的餘地。

如今異姓封王者,唯有關中曹氏,曹義渠悍然出兵兩川,與公然叛反也無兩樣。江寧可不敢輕易將王爵封給林縛。

張玉伯也是有功之臣,數年來與陳韓三脣齒相伴,對牽制、限制陳韓三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關鍵時刻又與柳西林協同王府衛營守住楚王府,並順利奪城——說起來詐降誘敵之策,還是張玉伯最先提出。

張玉伯有功在身,拔擢升遷是應有之義,但最終促使張玉伯將回江寧出任工部侍郎的,是林縛正式舉薦劉妙貞兼知徐州。不僅張玉伯會離開徐州,楚王元翰成也將移藩別地。

一來元翰成與淮東始終有着疙瘩,不會因爲這件事情而有根本性的變化;二來楚王府兩次差點毀於戰火,兩次差點給滅家亡族——林縛有意將徐州打造成純粹的軍鎮,又位於兩軍對岸的外圍、前沿,自然就不再適合做王藩封居之所。

第15章 財大氣粗第10章 嫡爭(一)第141章 北風第26章 對壘第一百三十三章 勢不可擋(一)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78章 密議出兵第3章 投石問路第89章 潰敵第32章 蝶翼之陣第7章 左右爲難第35章 螳臂之言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52章 下聘禮第18章 備戰(一)第23章 銀子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18章 狹路相逢第16章 聯兵助伐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62章 林族利益第34章 耐心第8章 宴前脣戰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10章 西河驚變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42章 山頂對策第73章 西逃路斷第26章 糧食第21章 國務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40章 浙西大旱第26章 糧食第12章 三月之謀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45章 惡奴第32章 餌中餌第15章 抵達津海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119章 崇城基業第9章 修堤之謀第34章 請戰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50章 暗門之謀第32章 定計第65章 大堤築成第55章 戰事稍息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7章 相逢一笑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68章 鄉兵自雄第81章 兵分兩路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87章 試探第43章 泄水第69章 江門島第106章 驚疑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53章 獄島去留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61章 赴宴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49章 戰勢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3章 江寧風潮(三)第98章 意在鶴城第78章 虎毒食子第66章 獻平虜策第15章 圍殺第82章 紅顏禍水第4章 分歧第83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70章 覆滅第11章 肘腋生變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33章 迷離第85章 津海之利第44章轉折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6章 賞匠第124章 北線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44章 人口隱憂第36章 歪理邪言第6章 重兵東移第119章 真正的較量第99章 虛實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54章 庵堂驚情
第15章 財大氣粗第10章 嫡爭(一)第141章 北風第26章 對壘第一百三十三章 勢不可擋(一)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78章 密議出兵第3章 投石問路第89章 潰敵第32章 蝶翼之陣第7章 左右爲難第35章 螳臂之言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52章 下聘禮第18章 備戰(一)第23章 銀子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18章 狹路相逢第16章 聯兵助伐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62章 林族利益第34章 耐心第8章 宴前脣戰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10章 西河驚變第104章 冬季攻勢第42章 山頂對策第73章 西逃路斷第26章 糧食第21章 國務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40章 浙西大旱第26章 糧食第12章 三月之謀第四十二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45章 惡奴第32章 餌中餌第15章 抵達津海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119章 崇城基業第9章 修堤之謀第34章 請戰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50章 暗門之謀第32章 定計第65章 大堤築成第55章 戰事稍息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7章 相逢一笑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68章 鄉兵自雄第81章 兵分兩路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87章 試探第43章 泄水第69章 江門島第106章 驚疑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53章 獄島去留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61章 赴宴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49章 戰勢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3章 江寧風潮(三)第98章 意在鶴城第78章 虎毒食子第66章 獻平虜策第15章 圍殺第82章 紅顏禍水第4章 分歧第83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70章 覆滅第11章 肘腋生變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33章 迷離第85章 津海之利第44章轉折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6章 賞匠第124章 北線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44章 人口隱憂第36章 歪理邪言第6章 重兵東移第119章 真正的較量第99章 虛實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54章 庵堂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