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曹營軍帳之中,郭嘉對當前形勢分析了一遍,並指出劉備的軍隊纔是各路兵馬中最爲關鍵的一路,爲了對付劉備,郭嘉也想出了上中下三種應對方式,曹操聽完並未當下決定,而是等待着許昌荀彧的回覆,只是曹操此時正在河北之地,而荀彧駐守在曹軍大本營許昌,這一來一去自然需要不少的時間。而正是在這曹操猶豫不決的時間裡,他的對手劉備選擇攻其不意出其不備。
吳晨對於《三國演義》的瞭解,直接影響了吳晨對於此時的判斷,曹操,的確是一名歷史上的軍事大家,但這裡是歷史嗎?並不是,僅僅是一個由羅貫中先生以三國時代爲基礎構建的一個世界,要不然胡班這樣的人物也不會出現。也正是《三國演義》與真實歷史的差異,才讓這個世界中很多的事情和歷史不同,而羅貫中筆下的曹操並不是那個大人物,而是亂世之奸雄,曹操治軍有方、精於謀略、善於用人更愛惜人才,這都沒有錯,但是曹操卻性格多疑,儘管有過“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果決,但也失典韋於宛城,兵敗於赤壁、敗走華容道的尷尬,更曾被馬超追的割須棄袍。曹操手下謀士很多,荀彧、郭嘉、程昱、許攸、賈詡、荀攸等等,都在不同戰役中表現出各自才能,正是因爲有如此之多的謀士,曹操在制定策略的時候勢必要斟酌,尤其是郭嘉、荀彧,更是曹操身邊不可缺少的助力。
官渡之戰、進軍河北,都是郭嘉、荀彧讓曹操堅定信心,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這都是曹操生涯的重要戰役,而如今這場由吳晨提出策劃,由劉備實施的針對曹操的攻伐,對於此時的曹操來說,也可以被視爲關鍵戰役,因爲若是劉備勝利,那麼荊襄之地將不會再有其他的聲音,且劉備有機會攻入許昌迎回漢獻帝,不論是對於劉備還是對於漢室來說,都是絕對的利好消息。而對於曹操來說,此戰不僅關係到北方戰事的未來,更關係到劉備,這個被曹操實爲和自己一樣的英雄未來的發展。以劉備在荊襄的處境,若是不能在這一場戰役中取得應有的成果,那麼之後劉備在劉表面前基本喪失了話語權。因此,對於劉備和曹操來說,這都是決定性的一戰。
也正是這一場雙方都有些輸不起的戰鬥,纔會使曹操格外謹慎,不敢貿然下決定。可偏偏吳晨瞭解曹操,於是將計就計,直接採取了行動。都說不打無準備的仗,但是作爲本次戰鬥的主動方,劉備真的爲這場戰鬥做好了充分準備嗎?並沒有,相比於此時的曹操,劉備依然處於劣勢的一方,正如郭嘉所分析的一樣,不論是士兵數量、將領品質、糧草充裕程度還是軍隊的戰鬥能力,曹操都要佔據上風。
當然劉備也並非沒有優勢:第一,曹操的軍隊長期作戰,已經很是疲憊了,再加上軍隊中摻雜着很對河北的降兵,導致很多指揮、命令並不能有效傳達,進而影響曹操部隊的整體實力,而劉備這邊則是不一樣,自從劉備被派到新野之後,就開始擴軍備戰,雖然被調往長沙但是並沒有疏忽這些軍事事務,因此在軍隊的調動方面,劉備還是佔據一些優勢;第二:曹操大軍此時已經越過黃河,意圖攻擊鄴城,距離許昌很遠,即便是能夠及時趕到許昌,也必然是疲憊之勢,反觀劉備屯兵與新野,距離許昌很近,可以說劉備的部隊是以逸待勞,相比之下,優勢就顯示了出來。第三,就是劉備並非孤軍作戰,而曹操要想應付這次的危機,必然要分兵應對,還要擔心袁氏的反撲,因此能夠調動的軍隊數量並非擁有絕對優勢,此消彼長之下,反倒是成爲了劉備的優勢。第四個優勢,就是劉備擁有着吳晨這樣的人,儘管吳晨沒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他對於這個世界的瞭解程度卻遠遠超過任何人,因此他能夠預估對方的行動,甚至料敵於先,才讓吳晨敢於去做一些看起來非常冒險的決定,這也是長沙戰役中吳晨能夠擒住太史慈的原因之一。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條就是吳晨那已經擴散出去的消息網,爲了爭取戰鬥的勝利,吳晨早就暗中將自己的消息網布置了下去,雖然此時還不能將曹軍動向完全掌握,但是許昌附近的情況已經是瞭如指掌了。
吳晨也正是基於這些優勢,纔敢做出偷襲許昌的決定。當然做出這些決定的基礎是劉備的確在這段時間裡面具備了不錯的軍事力量,才讓吳晨有信心這樣做。不過吳晨的信心,並不足以直接說服其他人,劉備、關羽、張飛等人對於吳晨的決定都非常吃驚,畢竟許昌是曹操的大本營,又有荀彧駐守,曹仁更是阻擋在進軍許昌的路上,因此衆人對於短時間內拿下許昌並不樂觀。而一旦戰事陷入膠着,此時曹操揮軍來援,那時劉備將陷入腹背受敵的狀況。
吳晨並沒有沒有想到這種情況,因此他才更加主張迅速突進到許昌附近,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荀彧是曹操賬下著名的謀士之一,對於時局的把握十分準確,因此吳晨最擔心的人,也正是荀彧。而吳晨反倒不擔心曹仁,一則曹仁駐守的位置距離許昌有一段距離,且曹仁自來有些自負,經常模仿曹操用兵,但卻僅僅學的皮毛,因此倒是有些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樣子。基於如此現狀,吳晨提出了令劉備等人無法反駁的“速戰十勝論”,最終得到了劉備等人的支持。
吳晨的速戰十勝論,正是以曹劉兩軍的時機出發,點明劉備軍勝利的十個重要因素:
一、我軍以天子密詔爲名,興正義之師,百姓從之,而曹操,漢之奸臣,百姓背之,次勝一也;
二、我軍以有謀伐曹軍無謀,此勝二也;
三、我軍近許昌,而曹軍遠離許昌久以,曹無法救施援,此勝三也;
四、曹軍雖衆,然河北降兵不勝其數,戰場之上,令旗不明,法度缺失,而我軍訓練有素,進退有度,此勝四也;
五、曹操重荀彧,而不敢妄斷,期間可乘,此勝五也;
六、曹軍屢戰與河北之地,身心俱疲,復回許昌,戰力十去七八,我軍養精蓄銳,待時擊曹,此勝六也;
七、曹攜官渡之勝,進河北亦望風披靡,故兵士多驕,而我軍韜光隱晦,兵將齊心,此勝七也。
八、我軍關、張、趙,皆萬人敵,敵將智勇不全,此勝八也;
九、馬騰、張魯、袁氏一族皆屯兵邊境,曹操不敢妄動,則兵不能盡遣,若曹兵行險着,則糧不可給也,此勝九也;
十、許昌,曹之根本,圍而不攻,則曹仁必傾城相救,伏與路而可借之,則許昌有機可乘,此勝之十也;
有此十勝,我軍焉有不進之理?
除了吳晨提出的這個十勝論,他更是提前做好了準備,而這些準備正是郭嘉所能想到的針對這次危機的應對方法,一則是馬騰與張魯之間的矛盾,馬騰自西涼而來,不禁需要忌憚西涼之地的矛盾,還想要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劉備在聯繫馬騰之後,就許給了馬騰需要的地盤、糧食等,基本滿足馬騰的要求,再加上劉備與張魯之間的溝通,徹底的解決了馬騰與張魯之間可能爆發的矛盾。二來吳晨很清楚袁氏兄弟的聯合不過是短暫的,而吳晨也並沒有指望這兩人能夠和平處理未來的問題,他需要的只是袁氏一族牽制住曹軍的力量,只要劉備能夠順利的進入許昌,那麼袁氏一族是分是和,對於劉備的影響其實並不大。但是東吳這邊,吳晨的確沒有十足的把握,儘管有太史慈的存在,讓劉備與東吳的關係緩解了很多,但並不代表東吳對於劉表的仇恨可以化解,吳晨並不能確定此時東吳是否會在背後捅刀子。這也是吳晨並沒有從劉表手中攜帶太多兵將的原因,爲的就是防止東吳趁亂偷襲。至於吳晨在北海、徐州策劃的叛亂,也並非是這次戰鬥的主力,只要能夠起到一些作用,就足以爲劉備軍爭取到時間了。
說服了劉備,同時也解決了可能在戰鬥出現的隱患,吳晨知道此時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而散佈在許昌周圍的暗線,並未傳回任何有關曹軍動向的消息,吳晨知道時機到了,於是便將劉備手下的五萬兵馬分成四路,第一路由關羽率領五千人,目標是許昌,但需要等待時機,在時機到來之前必須要隱藏身形;第二路由張飛率領三萬人,目的是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尤其是讓駐守在外的曹仁知道張飛的目標是進攻許昌,而張飛在到達許昌之後必須要全力攻城,引得曹仁救兵;第三路由劉備率領兩千人,設置第一道伏兵,但此伏兵不許隱藏太深,且以戰敗爲目的,爲的就是讓曹仁加快援救許昌的速度;而趙雲率領一萬兵士,設置第二道伏兵,目的就是儘量殲滅曹仁的援兵,但卻留給曹仁一條生路。剩餘的兵士除了運送糧草物質之外的,都留在吳晨的手中,以備他用。
欲知吳晨是否能夠順利擒獲曹仁,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