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一、輿論引導,增強羣衆幸福感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

社會轉型時期複雜多變的現象,使許多人感到彷徨、困惑和是非難辨。在這種社會心態下,輿論導向的作 用可能就是決定性的。正確的輿論導向可以強化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扭轉和消除不良的社會心態;錯誤的輿論導向則會推動不良社會心態的迅速擴散,甚至會釀成嚴重惡果。因此,正確把握輿論導向,對於培育健康的社會心態,塑造積極健康幸福的公衆社會心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輿論是公衆關於現實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當前,我國的改革進入深水區,社會利益格局複雜,調整起來非常困難。但改革就必然會觸動部分人羣的利益。社會成員之間的比較,必然會帶來人們認知和心態上的變化,進而表現爲一定的社會心理特點,這些特點會通過大衆媒介和新媒體表現出來。在此過程中,盲目攀比、拜金主義、偏激思想、發泄言論等等都可能表現出來。這些不健康的心理都需要進行引導和疏導,以打造有利於提升羣衆幸福感的社會氛圍。

因此,如何通過創建良好的輿論,加強心理疏導,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進而提升大衆幸福感,成爲各級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輿論引導,增強羣衆幸福感

(一)輿論引導的內涵

wωw.тt kán.c o

輿論引導是一種運用輿論操縱人們的意識,引導人們的意向,從而控制人們的行爲,使他們按照社會管理者制定的路線、方針、規章從事社會活動的傳播行爲。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對當前

社會輿論的評價;對當前社會輿論及輿論行爲的引導;就某一社會事實製造輿論。正向輿論能夠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而負向輿論則對社會發展起到破壞和阻滯作用。

(二)幸福社會建設需要積極正面地引導輿論

新聞媒體、報紙、網絡平臺等新聞傳播從業者必須扛起引導積極健康社會輿論的旗幟。通過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的作用,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塑造社會成員間的共識,引導和帶動社會輿論朝着有利於幸福社會心態的方向前進。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是抽象的,它是由無數具體個人的幸福生活所構成,沒有具體人的幸福,就談不上人民的幸福、人類的幸福。爲創造人民的幸福生活服務,就要把工作切實做到人民羣衆的日常生活中,從生活中挖掘生動事例,吸取新鮮營養,展示美好前景,激勵人民羣衆同心協力,爲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奮鬥。要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的幸福觀,正確認識現實生活,正確理解幸福的內涵,注重提升幸福的品質,善於體驗幸福的境界,提高人們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引導人們正確看待自己的發展和對他人、對社會所應履行的責任與義務,以正確合理的方式方法獲得自身的幸福,實現個人的健康發展;引導人們把追求自身幸福與爲他人謀幸福、爲社會謀福利有機結合起來,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和諧社會建設中去,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當前社會,人們普遍具有追求真、善、美的心理需求,喜歡看到醜惡的現象被批判、鞭撻,看到正義和正氣得到弘揚。人們之所以對正面典型報道存在巨大需求,這種道德心理是重要的基礎。中央電視臺《感動

中國》欄目,以及尋找最美鄉村醫生、最美村官、最美消防員、最美鄉村教師、最美孝心少年,莫不是爲當前的社會輿論導入正能量,引導社會心理積極向上,追求幸福。下面我們以“感動中國”爲例。

首先,“感動中國”的着力點就集中定位於社會的共同道德心理,通過“感動”這個關鍵詞,把公衆心目中的人物推選出來。他們確定“感動公衆、感動中國”的主題,並確定了6條具體標準:爲推動社會進步、時代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獲得重大榮譽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各行各業具有傑出貢獻或重大表現,國家級重大項目主要貢獻者;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以個人的力量,爲社會公平正義、人類生存環境作出突出貢獻;個人的經歷或行爲,代表了社會發展方向、社會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現特別感人,體現中國傳統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這6條,集中起來實際上就是通過公衆共推的方式,把公衆共同的道德心理集聚起來。

其次,“感動中國”把自己定位於讓整個民族動容,藉助央視的傳播主渠道地位,評選出的人物大力弘揚了公衆普遍認可的精神和美德,與社會普遍的價值判斷標準相一致,與大衆的精神追求相吻合,從而形成了強烈共鳴。受“感動中國”活動的影響,一些地方機構和媒體紛紛模仿舉辦“感動社區十大人物”、“感動春運人物”等,基本上都着眼於“精神受到打動”這種模式,突出了事跡向精神的昇華。

積極的輿論引導可以凝聚社會共識,宣傳真善美,最終使得居民在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中感知到幸福。

(本章完)

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三、民生建設是幸福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一、越來越受關注的國民幸福感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一、個人幸福生活離不開公共幸福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一、輿論引導,增強羣衆幸福感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二、當代中國存在的民生問題現狀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一、輿論引導,增強羣衆幸福感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小結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一、我國經濟建設歷程與當前問題三、如何構建幸福感與GDP同步增長的經濟和社會機制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二、西方的幸福觀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小結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一、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幸福社會建設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二、加強人文關懷,通過心理疏導增強幸福感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小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一、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幸福社會建設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小結二、加強人文關懷,通過心理疏導增強幸福感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二、當代中國存在的民生問題現狀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一、越來越受關注的國民幸福感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一、中國的幸福觀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小結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一、我國的民主權利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小結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一、個人幸福生活離不開公共幸福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領導下提高羣衆幸福指數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一、我國經濟建設歷程與當前問題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質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礎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幸福社會建設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幸福社會建設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二、當代中國存在的民生問題現狀三、密切聯繫羣衆,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方針是內在要求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一、我國的民主權利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一、輿論引導,增強羣衆幸福感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三、幸福的測量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二、GDP增長對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二、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壓力觀和幸福觀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一、越來越受關注的國民幸福感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小結三、密切聯繫羣衆,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方針是內在要求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一、我國經濟建設歷程與當前問題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二、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壓力觀和幸福觀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三、民生建設是幸福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二、當代中國存在的民生問題現狀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二、GDP增長對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終要落實到每個個體的感受上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二、西方的幸福觀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一、幸福路線圖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一、幸福路線圖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一、幸福路線圖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質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三、密切聯繫羣衆,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方針是內在要求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一、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幸福社會建設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一、個人幸福生活離不開公共幸福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三、民生建設是幸福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一、輿論引導,增強羣衆幸福感
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三、民生建設是幸福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一、越來越受關注的國民幸福感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一、個人幸福生活離不開公共幸福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一、輿論引導,增強羣衆幸福感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二、當代中國存在的民生問題現狀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一、輿論引導,增強羣衆幸福感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小結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一、我國經濟建設歷程與當前問題三、如何構建幸福感與GDP同步增長的經濟和社會機制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二、西方的幸福觀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小結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一、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幸福社會建設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二、加強人文關懷,通過心理疏導增強幸福感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小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一、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幸福社會建設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小結二、加強人文關懷,通過心理疏導增強幸福感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二、當代中國存在的民生問題現狀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一、越來越受關注的國民幸福感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一、中國的幸福觀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小結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一、我國的民主權利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小結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一、個人幸福生活離不開公共幸福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領導下提高羣衆幸福指數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一、我國經濟建設歷程與當前問題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質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礎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幸福社會建設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幸福社會建設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二、當代中國存在的民生問題現狀三、密切聯繫羣衆,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方針是內在要求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一、我國的民主權利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一、輿論引導,增強羣衆幸福感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三、幸福的測量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二、GDP增長對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二、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壓力觀和幸福觀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一、越來越受關注的國民幸福感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小結三、密切聯繫羣衆,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方針是內在要求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一、我國經濟建設歷程與當前問題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二、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壓力觀和幸福觀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三、民生建設是幸福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二、當代中國存在的民生問題現狀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二、GDP增長對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終要落實到每個個體的感受上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二、西方的幸福觀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一、幸福路線圖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一、幸福路線圖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一、幸福路線圖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質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三、密切聯繫羣衆,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方針是內在要求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一、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幸福社會建設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一、個人幸福生活離不開公共幸福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三、民生建設是幸福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一、輿論引導,增強羣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