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丹陽之後,郭嘉的苦日子又來了。
劉正變着花樣給郭嘉加練,以耗盡最後一絲力氣爲基本目標。
一路之上,郭嘉不停的喊着:“郭嘉苦,郭嘉累,郭嘉長跑活受罪!”
劉正不爲所動,堅持讓郭嘉每天都要完成特定的訓練項目。
幾天之後,劉正帶着郭嘉住進了泰山腳下的客棧裡。
第二天早上,郭嘉照例在雙腿之上綁好沙袋。
劉正說:“今天不用訓練了,帶你爬山去。”
郭嘉問:“團長,咱們也算是時間緊,任務重,怎麼還有心情遊山玩水?”
劉正說:“孔聖人曾經說過: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想要開拓進取,就必須要登上泰山之巔。”
郭嘉聽了劉正的話,表示壓力很大,帶着沙袋登山,可比訓練艱難多了。
泰山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更是世人眼中離蒼天最近的地方。
黃帝登山獲得了民望,華夏文明從此生根發芽,成爲了主流。
舜帝巡狩,更是把封禪泰山作爲正統傳承的象徵。
秦始皇雄才大略,結束六國紛亂,華夏重歸一統,也沒有忘記在泰山之巔留下封禪石碑,向天下人宣示統治的合法性。
漢武帝封狼居胥,站在泰山頂上向世人闡明豐功偉績。
光武中興,更是藉此與先輩們比肩。
然而章帝和安帝,既沒有開疆拓土的不世之功,也沒有教化百姓的曠世之舉,卻試圖附驥前人,反倒貽笑大方。
邁步登上泰山的劉正,此刻感覺到了一股無形的壓力凝聚在心頭。
劉正想起了一個傳說:泰山,非命世之才不可入。
郭嘉跟在劉正的身後,亦步亦趨,汗水溼透了衣衫,落入山路兩旁,與泥土混合在了一起。
兩個時辰之後,兩人到了泰山之頂,乘興遊訪龍泉,並取水一瓢飲,略解口渴之後,繼續遊走,遍賞所有的奇觀。
更是登上玉皇頂,覽閱封禪碑文,對先輩們的敬仰之情,與那晚霞夕照互相映襯。
正在這個時候,一位道士打扮的少年找到了劉正二人,並且對劉正說:“公子,家師有請!”
劉正不敢怠慢,忙尾隨小道士朝着一片建築走去,只見最前方是一塊八卦狀的巨石,中間刻上一個道字,那上面氣蘊流轉,很是不凡。
八卦石前有一個玉石蒲團,上面盤腿坐着一位青絲老人。
左手捏着印訣,右手拿着拂塵,口中唸唸有詞,自稱是那太平清道領的要訣。
劉正慕道之心已久,忙上前施禮說:“涿縣劉正,見過道長!”
那道士睜開了眼睛,放出兩道精光,手中拂塵一揚,宣號說:“無量天尊,老夫左慈!”
劉正問:“道長相召,不知所爲何事?”
左慈起身,左手指向蒼天,問劉正:“涿縣劉佑興,爾可知天命?”
劉正茫然,只得如實回答:“劉正不知!”
左慈揮動拂塵,於道觀前一衆封禪碑側立新碑一塊,左手食指對準蒼天,引天雷一道,在新碑上面刻下了“興漢”兩個大字,隨後笑看着劉正,久不言語。
左慈見劉正無動於衷,當即一聲暴喝:“劉佑興,天命既定,還不快快落款,承接華夏氣運!”
劉正不敢怠慢,揮動梨花槍,迎着夕陽,刻下了“使命”兩個字。並且在右側題:涿縣劉正。更在石碑上留下了:光和六年正月。
就在月字最後一筆完成的瞬間,劉正感覺到,自己的身上多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從與左慈的交談之中,劉正才得知,道觀存在的意義就是爲了守護封禪石碑,替華夏掌管天下氣運。
烏角先生左慈左元放,便是這一代的守碑人。
夜宿道觀,遍賞星宿,與郭嘉對飲,與左慈師徒談天說地,一夜未睡,靜靜的等待着日出那一刻的來臨。
好在天公作美,雲霞兆瑞,紫氣東來,令道觀上下熠熠生輝。
劉正手持梨花槍,站在“興漢使命”石碑前,任憑初陽的紅暈籠罩在渾身上下。
被異象驚醒的左慈放聲大哭:“天意如此,奈何!奈何!”
郭嘉更是伏身地上,大聲呼喊:“主公威武!”
劉正轉身,威風無限,單手平託,聲若驚雷,只說出了兩個字:“平身!”
郭嘉得了諭旨,這才渾身輕鬆,侍立在劉正身側,定了主臣秩序。
至此,郭嘉郭奉孝得了從龍第一功。
左慈方外之人,並沒有計較其中的名份。
天亮之後,劉正遍尋左慈師徒而不得,原來他二人早已悄悄的離開了道觀,從此杳無音信。
八卦石下留有一偈:
興漢承使命,必將起刀兵;
橫屍百萬日,切莫忘蒼生。
劉正心有所感,用絲帛抄錄偈語,貼身收藏,日日垂閱,以作警醒。
泰山之巔諸事已畢,劉正便帶着郭嘉下了泰山,直奔泰山郡治而去。
此時的泰山郡丞,便是諸葛亮的父親,巨儒諸葛珪。
諸葛珪先得長子諸葛瑾,光和四年,次子諸葛亮降生,如今這諸葛亮一歲多了,性自聰慧,聖人經傳,聽父親讀過一遍之後,便能呀呀學語,陸續背頌,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只可惜年歲太小,無法拜師。
諸葛珪對諸葛亮期望很高,便把他帶在身邊耳提面命。
這一日,諸葛珪正在家中教諸葛亮修習經文,忽聞家人來報:“大人,有客到!”
諸葛珪抱着諸葛亮來到了會客廳中,剛要問話,卻沒有想到,一向安靜的次子,居然破天荒的嚎啕大哭,怎麼哄都無濟於事。
諸葛珪略通望氣之術,有識人之能,觀劉正氣象,便知道他與諸葛亮天生犯衝。
諸葛珪見諸葛亮哭個不停,只得命家人抱走,卻對劉正這兩位不速之客心生怨憤。
諸葛珪請劉正二人坐下,又命家人奉茶,然後才互道名姓。
諸葛珪恨劉正嚇哭幼子,心中有氣,故意刁難他說:“佑興從名師,習文武,因何遊手好閒,不務正業?”
劉正反駁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諸葛珪又談起了天下大勢,向劉正請教解決的辦法。
劉正認爲,腹中已爛,唯獨四肢健全,縱是神醫妙手,也是無能爲力。
諸葛珪崇尚漢制,便問劉正:“如何才能興復漢制?”
劉正回答說:“已經沒有良策了,只有另起爐竈,再創新天。”
諸葛珪又問:“興漢又待如何,天下世家又該何去何從?”
劉正說:“能教化則教化,屢教不改的,就殺掉吧!”
諸葛珪大怒,問:“這天下世家,有如漢室這棵大樹上的樹枝,若是盡斬枝丫,大樹如何能夠繼續存活下去?”
劉正回答說:“枝葉過於繁茂,而主幹日漸消瘦,大廈將傾,這是禍亂的根源。”
諸葛珪嘆了口氣,接連數問。劉正均以自己的見識作答。
諸葛珪淚流滿面,對劉正說:“你也是世家之一,爲什麼卻容不下天下世家?”
劉正大聲回答說:“我願意華夏人人以天下大義爲先,而不是光宗耀祖爲要。”
諸葛珪久勸無果,便對劉正說:“天下思想,百家爭鳴!道不同,不相爲謀!我諸葛家的人,必定會抗爭到底!”
劉正說:“拭目以待,若是諸葛家與我爲敵,大家各憑本事,天下大勢由我來定奪,若是誰人不服氣,儘管來戰!”
這是劉正第一次向世家下戰書,世家的野蠻生長,已經危及到天下人的命運了。
諸葛珪端茶送客,劉正拂袖而去。
說來也奇怪,當劉正踏出諸葛家的那一刻,一直哭個不停的諸葛亮,居然停止了哭泣,反而破涕爲笑。
諸葛珪見識了諸葛亮的神奇表現,更是認定了與劉正爲敵的想法,爲了表彰諸葛亮,諸葛珪乘興爲諸葛亮賜字孔明。
離開了諸葛府之後,一直悶悶不樂的郭嘉問:“團長,我觀那諸葛君貢,名不符實,爲什麼能得到你的看重?”
劉正回答說:“我一直以爲郭奉孝奸似鬼,沒有想到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郭嘉問:“莫非團長看中的,另有其人?”
劉正回答說:“就是那個哭聲嘹亮的嬰孩。”
郭嘉問:“那小孩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劉正說:“他能從我身上感應到諸葛家族未來的命運,這才傷心哭泣。”
郭嘉對劉正的識人之能深信不疑,卻是不相信諸葛亮值得一提。
劉正心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如今郭嘉氣勢正盛,臥龍在這個時候見識郭嘉,怎麼敢朝夕相處。
於是就痛哭一場,絕了諸葛珪北上的心思。
替郭嘉答疑完畢之後,劉正就開始了與興漢小精靈的日常對話。
劉正問:“小姐姐,怎麼那諸葛亮見了我就哭,也太不給面子了?”
興漢小精靈回答說:“宿主以消滅世家,扼殺漢人衰敗的根源作爲神聖使命;諸葛亮則以保全世家,恢復前漢舊制爲己任。你們可是天生的冤家對頭。如今那諸葛亮沒有長成,見了你肯定是鬥不過的,臥龍神童,當然會拿出最有利的武器來對付你。”
劉正笑了笑,問:“這算什麼交手?”
興漢小精靈說:“諸葛亮這一哭,你可就無功而返,還收穫了一羣看得見,或者是看不見的敵人。”
劉正問:“小姐姐,你這次出來,有什麼要跟我說的嗎?”
興漢小精靈說:“宿主惹哭了諸葛亮,開啓劇情:道不同不相爲謀。系統發佈任務:收服諸葛亮,任務有效期爲臥龍歸心截止。”
劉正突然開玩笑似的問:“小姐姐,我覺得這任務的難度,可比娶你還要困難無數倍?”
興漢小精靈回答說:“宿主須知:任務的難度和獎勵,是成正比的。難度越大,好處越多。”
劉正見諸葛亮現在見了他就哭,只得暫時放棄了收服諸葛亮的想法。
泰山郡治一行,收穫了一臉失望。
前面的路,越來越困難了,劉正終於打起了精神,鬥志昂揚的離開了泰山郡,走向了膠東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