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鐵路延伸

呂梁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振國黨在其他地區的力量不足,而那些人從事革命活動多年,擁有很強的根基。而且,在海外發展分支機構也是與孫革爭奪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其實這一點呂梁沒有明說,但大家心知肚明,臨時政府的公告誰都看過,從此以後振國黨與興中會水火不容。但是,興中會根本沒有與振國黨對抗的本錢,只不過是跳樑小醜罷了。

還有一點呂梁沒提,那就是革命成功之後的國家體制問題。這也是呂梁刻意忽略的一點,分歧不能擺在桌上,只能暫時壓制。原本歷史上,興中會與同盟會最重要的一點分歧就是帝制與共和的爭執。至於呂梁,他還想不了那麼多,推翻滿清再說吧,但有一點,帝制是不可能的,這樣的體制是封建最大的殘餘,必須清除,不然人們就不可能從奴性中解放出來。

蔡、章等人在廣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就開始奔赴四方,訓練主要是情報聯繫、振國黨內部體制運作、分支運作等等,還有一批振國黨內部人員攜帶大量資金一同前往。其實在各地已經有調查局的分支機構在運作,但兩者的性質不同,調查局主要從事的是情報蒐集。

9月的福州氣候溼潤、雨水充沛,新推廣的高產稻種長勢喜人,這讓大量的農民和地主喜笑顏開。對於地主來說,幾個月前的戰爭着實嚇人,沒想到人家革命黨根本和聽說的不一樣,不僅發放高產稻種,還招募農民興修水利。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困擾福建多年的水災就得到了有效控制,這是造福萬民的舉動啊,振國黨僅憑此一點就在福建站穩了腳跟。當然,對於地主來說還有一點點不滿,政府強制要求減租減息,傳承幾千年的老傳統怎麼能輕易更改,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大部分地主鬥順從了政府命令,誰讓人家有槍有炮,還有高產稻種呢!不順從的,只要停止發放高產稻種就能把他們逼死!

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是大量水泥、建材工廠的建立,從廣州運畢竟不如在當地生產來的簡單,不僅是建材工廠,更多的新式工廠隨之建立,福建人可算是開了眼。唯一的一點缺憾就是,工廠大多是廣東人開的,福建當地的鄉紳富商之前都跑了,沒有多少資本投入到這場建設中。

福建與廣東一樣,最大的矛盾就是地少人多,而且福建問題更嚴重。這裡的地形大多是山地丘陵,耕種面積很小,武夷山脈景緻宜人,但並不適合農業耕種。

針對這個問題,臨時政府拿出的辦法是:通過軍隊擴招,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水泥、道路、鐵路、城市改造、農田改造,還有興建大量的工廠,還有隨之興起的服務業,這幾樣大約容納了福建超過三分之二的閒散勞動力。農業方面,除了高產稻種之外,臨時政府鼓勵經濟作物的種植,廣東和福建消費水平隨着大建設而不斷提高,帶來的是對經濟作物需求的增大,茶葉是福建傳統優質商品,水果種類繁多,都是可以擴大規模的產業。

新興事物讓福建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鐵路,這也是呂梁最重視的一個環節。鐵路的延伸代表着勢力的擴張,一條鐵路通過之地,意味着臨時政府的勢力滲透到了那個地方,而且是牢牢的掌控。

值得注意的一點,呂梁定下的鐵路軌距是1520毫米的寬軌。他對前世世界流行的1435毫米的規矩腹誹不已,前世是因爲實行這種規矩多年,很難更改,所以纔在世界上流行。但現在不同,中國的鐵路建設剛剛開始,呂梁有條件、有能力實行更加優質的寬軌。更寬的軌距意味着火車面積更大,承載的貨物更多,還有一點就是,俄羅斯實行的也是這種軌距,這對以後的戰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寬軌也意味着工程量的加大和資源消耗的增多,尤其是鋼鐵,惠州鋼鐵廠截止到1902年的9月,生產的大部分鋼鐵都用在了鐵路建設上,甚至軍工廠和造船廠的鋼鐵份額都受到了影響。爲了彌補鋼鐵消耗的缺口,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安布雷拉公司購買了大量鋼軌,運到廣東和福建後成爲新建鐵路網的一部分。這也是安布雷拉公司最大的一項業務,這個公司在舊金山通過打火機、拉鍊等工廠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廣州工廠也往美國出口了大量貨物,這些都爲購買鋼軌提供了資金來源。

有一種人對鋼鐵充滿了狂熱,他們恨不得讓國家擁有幾百萬公里里程的鐵路、幾億噸位的輪船,還有數不盡的汽車、高樓,而呂梁正是其中的一位。受制於人力,鋼鐵廠還不能無限制的擴建,但鐵路不同,它的建造難度主要在於複雜的地形,對於人力的要求並不高。而且消耗的建材、水泥都可以從當地的工廠獲得,缺少的鋼材可以從美國購買廢舊鋼鐵,所以,廣東和福建的鐵路里程飛快增加。

截止到1902年的10月,計劃中的廣東境內各條主線路都已經開通,各條支線鐵路也在加緊建設之中。而福建境內,貫穿南北的粵寧鐵路正在建設之中,這條線路從潮州地區進入福建,與廣東鐵路主幹線相連,向北一直延伸到福建與浙江邊境的寧德地區。另外,從福州往北,穿過武夷山,抵達光澤縣的鐵路也在規劃之中,這條線路的修建難度較大,預計將在三年內建成通車。

讓呂梁最關注的一條鐵路,莫過於粵漢鐵路。1902年的1月,美國合興公司撤資,不願意繼續建設這條鐵路,廣東被亂黨佔領,粵漢鐵路失去了繼續修建的意義,朝廷乾脆將這條鐵路擱置。沒想到另一個美國公司找到張之洞後主動提出接手這條鐵路,並宣稱已經於廣東方面協商過,鐵路修建不會受到他們的阻礙。

張之洞不敢大意,命人仔細調查一番,果然有所發現,那個安布雷拉公司與呂梁關係密切,用穿一條褲子來說都不爲過。粵漢鐵路繼續修建,其實就是呂梁的願望。雖然朝廷不許,但張之洞並不打算放棄,誰都知道這條鐵路建成後對湖南和湖北的拉動作用。經過一番運作,張之洞將這條鐵路改成民間集資的方式,安布雷拉公司也成立了廣興鐵路公司,並在張之洞的指點下到朝廷裡上下打點,民間也以請願的方式請求朝廷通過修建粵漢鐵路。

1902年3月,在金錢攻勢下,朝廷通過了繼續修建粵漢鐵路的章程,在上層看來,這條鐵路修建完成後正好是北洋新軍整編訓練完畢的時候,用來調兵攻打廣東最適合不過了。粵漢鐵路廣東段已經鋪完,武漢至郴州段也已修建了三分之一,按照廣興鐵路公司的計劃,剩下的將在一年內修建完成。

張之洞對朝廷的打算嗤之以鼻,到時候還不知道是方便那一邊呢。現在南方戰戰兢兢,生怕亂黨頭腦一發熱就打過來,到時候就有朝廷的好看!

隨着不斷釋放善意,和雙方合作的加深,張之洞與呂梁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湖北湖南有大批商人在廣東經商,運輸那邊的商品到兩湖販賣,兩湖的許多地區也有廣東商人開廠,甚至武漢城內都出現了廣東的新玩意——超市。張之洞自持身份,沒有去那裡逛過,但自己家族的子弟和女眷整天在那裡逛遊,他不知道那個超市到底有什麼妙處,竟然能吸引了大半個武漢的關注!

即使如此,張之洞還是存有疑慮,他不是對朝廷死忠之人,甚至可以說滿清大半督撫都不是死忠之人,當然,願意爲滿清殉葬的漢人也不在少數,比如劉坤一、丁振澤等封疆大吏,但張之洞絕不是其中一員。甚至他的許多作爲都是在挑戰朝廷的底線,比如與呂梁眉來眼去,朝廷早就對張之洞非常不滿,只是顧忌着他的新軍第八鎮,如果北洋新軍整編完成,估計第一個倒黴的就是張之洞。

形勢並不複雜,張之洞看得很清楚,他的顧慮在於呂梁的態度,對於自己這種滿清的封疆大吏到底持什麼樣的態度?以前張之洞還把呂梁當成一個年輕的後生,想要提攜一把,沒想到人家在短時間內就打下來這麼大的家業,甚至讓整個朝廷都束手無策。現在他已經將兩者放在了相等的位置上,但要讓他加入呂梁的革命黨,他還放不下。再說,二人至今也沒有見過面,誰也不知道對方真正的想法,這是他最大的顧慮。

第九十七章 破冰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家一統第三百七十七章 右勾拳第一章 英明不朽第二百三十二章 燃燒的東京第三十三章 總結 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力量收縮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夫當關第三百七十章第三百八十六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割第九十八章 山地旅第二百三十七章 奪回第二百七十六章 日月之歌第一百零四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九十七章 津門風波第一百八十四章 日本人的決絕第三百四十四章 代理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府之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智囊團第一百六十八章 華俄密謀第三百三十五章 笑話第七十章 滿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困獸第二百五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家一統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逃亡第三百二十四章 棋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對馬海戰 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三百五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死亡之吻第二十章 吳月第四百九十七章第四十六章 海戰 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南旱災第八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三十三章 訂單第七十二章 海鷂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橫生枝節第三百三十二章 困境第九十章 日本反應第一百零九章 國人的脊樑第一百零九章 國人的脊樑第四百六十七章 敦刻爾克第五十二章 大戰將至第四百六十一章 帝國毀滅第二百六十八章 退位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一樣的開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農村第二十四章 自強商會第十三章 糧食第三百四十八章 坦克連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鬧劇第一百九十三章 協議第一百六十章 海戰落幕第四百零一章 對攻第二百三十一章 報復攻擊第二百二十二章 金色的陽光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國覆滅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個國家的誕生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級戰列艦第一百八十章 美國公使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神來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準時宣戰第七十四章 孫革第一百一十一章 死亡之吻第十二章 槍火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裝暴動第四百零八章 蔣方震的信心第二百七十一章 紫荊花開 二第四百二十章 戰術欺騙第二百六十二章 包抄第四百八十二章 亂 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鬧劇第二百零四章 三方混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洗頭房第三百六十五章 飛翔的海盜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克瓦胡島第二百零六章 德國考察團第八十章 登陸第三百二十三章 暗戰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三波攻擊第三百零七章 咽喉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行動開始第二百七十二章 紫荊花開 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逃亡第二百五十七章 華山號第一百五十二章 緬甸泥潭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逃亡第三百六十二章 虎、虎、虎第九十六章 鐵路延伸第四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對馬海戰 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獲豐收第二百六十四章 勸降
第九十七章 破冰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家一統第三百七十七章 右勾拳第一章 英明不朽第二百三十二章 燃燒的東京第三十三章 總結 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力量收縮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夫當關第三百七十章第三百八十六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割第九十八章 山地旅第二百三十七章 奪回第二百七十六章 日月之歌第一百零四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九十七章 津門風波第一百八十四章 日本人的決絕第三百四十四章 代理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府之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智囊團第一百六十八章 華俄密謀第三百三十五章 笑話第七十章 滿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困獸第二百五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家一統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逃亡第三百二十四章 棋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對馬海戰 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三百五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死亡之吻第二十章 吳月第四百九十七章第四十六章 海戰 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南旱災第八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三十三章 訂單第七十二章 海鷂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橫生枝節第三百三十二章 困境第九十章 日本反應第一百零九章 國人的脊樑第一百零九章 國人的脊樑第四百六十七章 敦刻爾克第五十二章 大戰將至第四百六十一章 帝國毀滅第二百六十八章 退位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一樣的開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農村第二十四章 自強商會第十三章 糧食第三百四十八章 坦克連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鬧劇第一百九十三章 協議第一百六十章 海戰落幕第四百零一章 對攻第二百三十一章 報復攻擊第二百二十二章 金色的陽光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國覆滅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個國家的誕生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級戰列艦第一百八十章 美國公使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神來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準時宣戰第七十四章 孫革第一百一十一章 死亡之吻第十二章 槍火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裝暴動第四百零八章 蔣方震的信心第二百七十一章 紫荊花開 二第四百二十章 戰術欺騙第二百六十二章 包抄第四百八十二章 亂 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鬧劇第二百零四章 三方混戰第四百七十四章 洗頭房第三百六十五章 飛翔的海盜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克瓦胡島第二百零六章 德國考察團第八十章 登陸第三百二十三章 暗戰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三波攻擊第三百零七章 咽喉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行動開始第二百七十二章 紫荊花開 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逃亡第二百五十七章 華山號第一百五十二章 緬甸泥潭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逃亡第三百六十二章 虎、虎、虎第九十六章 鐵路延伸第四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對馬海戰 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獲豐收第二百六十四章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