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睹艦下水思技術

海水沿着長達400米的石質船塢兩側的兩百餘個注水孔緩緩海水,在海水灌入的同時,頂住船身的浸油櫟木以及其它各種浸油木料,開始沿着水面的上升浮起,船體需要用木料頂持,這是爲了防止下水時船體同船塢發生碰撞。

船體碰撞這類情況在船舶下水時時常發生,船體舾裝是船舶建造中最重要的一環,而下水意外則是最混亂、最容易發生事故的一環,所以負責這艘戰艦修復的德裔船舶工程師馮=艾克曼,一邊緊張着的查看着每一個環節,一邊在海水注入達到標定水平後,指揮着工人將機械結構的鋼質塢門緩緩打開。

塢門打開時,平行的水面沒有任何波瀾,在船塢內,接艦的陸軍海戰隊官兵已經開始從兩側上船,在衆人矚目之中,李子誠緩步走向塢首前搭起的高臺,高臺正好對準艦艏。

站在臺上,看着這艘被在修復時被改造成的“大西洋艦艏”,李子誠的臉上多少帶着一絲得意,可以說,從“河內號”、“攝津號”兩艘戰列艦被自己的部隊繳獲之後,中國海軍的甲午之恥多少緩去了一些,自從世界進行鐵甲艦時代之後,截止到現在,似乎只有兩個國家的主力艦在戰爭期間被繳獲,一個是清時的北洋水師的“鎮遠號”,還有一個就是十年前,在對馬海峽被日本繳獲的俄羅斯帝國海軍的戰艦,而現在,中國同樣繳獲了兩艘主力戰艦,儘管是打撈浮水的。

望着那極爲明顯的“大西洋艦艏”,李子誠知道,在選擇這種極爲特殊的“艦艏”時,自己可謂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大西洋艦艏是德國的叫法,其形式最早來源於“飛剪式帆船”的飛剪式艦艏。飛剪式帆船爲美國人在19世紀設計的一種高速帆船·由於其航海性能非常優秀,各國競相模仿。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很長一段時期裡,德國海軍艦隻通常需要長時間活動於海況惡劣,風暴頻繁的大西洋執行破交戰·所以對這種艦艏非常青睞,並命名爲“大西洋艦艏”寓意其非常適合在大西洋的風暴與巨浪中航行。

也正因爲從紀錄片中瞭解這段往事,李子誠纔會選擇這種適合遠洋,能夠適應惡劣海況的“大西洋艦艏”,並且從技術情報中心取出戰艦資料,在對艦艏製造部分資料翻譯後,便交給船廠·由船廠負責對兩艘進行改造。

可是船廠在設定改造方案的時候,卻發生“大西洋艦艏”的建造難度遠超過他們的想象,相比起垂直艦艏和傾斜艦艏,“大西洋艦艏”不但艏部體積較大而有較大的浮力儲備,且由於艦艏外飄的角度隨幹弦的升高而不斷變大,所以在艦艏沒入水中時,浮力是以幾何級數增長的,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艦隻“埋首”的問題,提高艦隻的抗沉性能和在高海況下縱向俯仰穩定性。

除非了這一個優點之外,大西艦艏還帶來了另一個優點·那就是“大西洋艦艏”高速的特點在其別名“飛剪艦艏”上更能體現出來。飛剪艦艏都會把艏部水線處縮窄至近乎刃狀以達到所謂的“長長而尖削的曲線剪刀型首柱呈一種適合於賽跑的態勢,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進以減小波浪阻力,故曰飛剪”的性能,配合外飄的艦艏與幹舷,使艦船在高速航行時亦不會有嚴重的上浪,保證了艦船的強大動力能最大限換爲高航速。

儘管“大西洋艦艏”的優點很多,但是“大西洋艦艏”最致命的缺點卻是的製造工藝比其它艦艏複雜,需要萬噸水壓機等大型設備對船艏柱進行冷鍛,不適合大批量生產不說,而且造價高昂。此外·大西洋艦艏加長了甲板長度,增大了幹弦側面積,在戰列艦的炮戰中這就意味着被敵方擊中的概率增加,最明顯的可以對改造前的“河內級”和採用新艦艏的“定海”,船體明顯加長。

雖說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當時李子誠之所以選擇這種艦艏的原因非常簡單·一是中國海軍的戰艦有限,即便是在戰爭時派出軍艦進入太平洋或其它大洋,就要擔負起長時間,甚至長達幾個月的破交戰,所以艦隻的適航性必須要非常良好,而由於破交戰的特性,使得中國戰艦無需面對火力強大的日本戰艦,因而,對於中彈毀傷的考慮就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雖說“大西洋艦艏”適應中國海軍的當前需要,但是相比於德國,中國卻沒有自詡冶金工業和重工業的一流,雖說握有德國二戰的技術資料和開發數據,選擇大西洋艦艏也就不難理解,但選擇“大西洋艦艏”對連雲港的冶金工業和重工業而言,依然是個極大的挑戰。

最終的結果是,在建造新的艦艏部分時,其耗時甚至超舷側的防魚雷帶耗時,可在另一面,對於“大項目推進工業技術提升的效果,李子誠從來就不曾懷疑過,正如當在修復兩艦時,有人提出可以向美國購買裝甲鋼以及炮坯,而且伯利恆鋼鐵公司也樂意向鷹遊門船廠提供裝甲鋼、炮坯,但最終這個提議還是被李子誠否決了,理由很簡單—買不如造。

中國人向來有一個毛病,但凡能買到的,就絕不用心研究,只有買不到的東西纔會用心研究,這一點,在中國和日本這兩個東亞國家的工業化道路上對比極爲明顯,鴉片戰爭以後,滿清的洋務運動經歷了長期而緩慢地認知和理解西方科技的過程。在半個世紀排斥西方文明和崇洋媚外的兩種茫然模糊認識中,孤陋寡聞的滿清,最終輸給了在相同起跑線上的日本小國。

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清國從抗擊外來侵略的失敗中看到了東西方戰爭文化的差距。以李鴻章爲首的洋務派認識到,蒸汽動力和火藥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正在推動近代戰爭方式的變化。戰爭已經從兵卒面對面的冷兵器格鬥,轉化成遠距離熱武器的對抗。清國人對洋槍、洋炮、洋艦船的熱情急劇上升,國家投入大量銀兩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在進口武器的同時,政府也在各地興建兵器製造廠,計劃通過全面仿造外國槍炮軍械,實現增強清軍戰鬥力的目的。清日戰爭爆發前·清國已經擁有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天津機器製造局、金陵機器製造局、湖北槍炮廠、四川機器局、山東機器局、吉林機器局、廣東製造槍彈廠以及福州船政局、黃浦船塢、大沽船塢、旅順船塢等軍工企業。

在洋務運動風潮中,清國政府無統籌、無計劃地盲目引進,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各地總督管轄的陸軍,通過多種渠道從歐美各國購買西式武器·由於缺少章法、各自爲政,以致購入槍炮的國別、種類、規格繁多且新舊混雜,造成清軍中普遍存在槍械種類繁多、彈藥各異、操作複雜的狀況,給戰鬥作業、彈藥補給、槍械維修帶來極大困難。各兵工廠仿造生產的槍炮器械更是五花八門且工藝不達標,許多槍炮無法安全射擊,自制的彈丸即使可以發射卻缺少精度。工廠生產效率低下、進度緩慢,仿造的槍支尚未定型投入使用·國際上又出現性能更好、價格適宜的新槍械。汽船仿造的情形也大體類似,自制的數艘艦船成本高昂、速度緩慢,燃料消耗過大。

滿清和日本在接受西方軍事技術的觀點上,採取了不同的立場和態度。

滿清的國家財力雄厚但觀念愚昧,在朝廷官吏的眼裡,只要擁有了和西方同樣的軍事器械,就自然有了強大的國家。爲此,滿清堅持走購買與仿造之路·幾十年下來沒有獨自創新的技術成果。日本的國家財力單薄,明治維新的軍隊意在徹底擺脫陳腐的軍事觀念,在購買歐美各國的近代化軍事技術過程中·走吸收消化的創新之路。十九世紀末,日本在許多科技領域內,已經成爲能與西方列強比肩的後起之秀。清日兩國在這一問題上的不同態度,在戰爭中得到了不同結果,滿清大員爲頑固迂腐的觀念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滿清大員走單純仿造抄襲之路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軍方拒絕購買品質低劣、價格昂貴的國產武器,以致各軍工企業濫制的槍炮彈藥大量積壓滯銷。失望的政府和軍方開始轉向另一個極端,採取緊隨國際武器發展新潮,實時購入外國最新式武器的策略,滿清因而成爲當時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大買家。

十九世紀的歐洲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軍火市場·在一批批拖着長辮子的滿清官吏採購團附近,混雜着許多相同膚色的亞洲人面孔。他們身着西洋服,頭戴洋禮帽,頗具紳士氣度,是在武器工學方面具備很強專業知識,對最新武器技術充滿興趣的日本學者。前者貌似錢囊充裕·大有買回歐洲所有新式武器的豪氣;後者顯得謙遜好學,試圖將歐洲的技術帶回自己的國家。在對近代軍事科學技術的獲取態度上,日本人採取了與滿清完全不同的考慮。明治政府在完成了軍事體制構造的轉變後,接着下大氣力在新世代戰爭技術領域刻苦鑽研,發展本國的武器工業,企圖打造一支擁有先進科技支持的近代化軍隊。

而最終的結果是,滿清的軍事科技發展的戰略思考缺少消化、吸收、創新的觀念,只想通過購買和仿造的捷徑,一舉增強自國的軍力。結果滿清從來沒有真正掌握到歐洲人的槍炮技術,本國的基礎科技工業也與日本拉開了距離。清日兩**事科學技術的差距,不僅體現在槍炮武器領域,在後勤支援、衛生醫療、食品供給、物資投送等與戰爭密切相關的領域,差距也日益加大。當日本明治維新向西方科技看齊,國內擁有數千公里的近化鐵路時,自恃傲慢的滿清,卻在鐵軌上奔馳着獨創的“鐵路馬車”。

而這種短視心態,甚至直到百年之後,依然是中國引進技術的缺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日兩國的工業幾乎同時起步,而相比於日本引進技術的遠見,以及通產省產經聯規定的“鋼鐵、化工產業一年只批准一項設備引進投資的決定,並得到首相認同”以及“一號機引進、二號機國產化、三號機國產”的“引進、吸引、改進”的道路,從明治維新開始·在引進技術上日本更爲重視的是技術上的引進,而非硬件設備的直接進口。

除了引進蘇聯技術初期的系統化、科學化,到了八十年代引進外國技術,全變成了一鍋蜂式的上馬·各地競相購買外國設備,完全忽視對引進設備的技術吸收,從改革開放初期西服生產線一窩蜂式的引進,到後來市場飽和,服裝廠倒閉,再到各省引進家電生產線,再到後來的鋼鐵生產線、汽車生產線、城市的型像工程等等·都是“大躍進”粗曠式的經濟發展方式。其特點都差不多:用國家人民的血汗錢投資,成功了是自己的升官的“政績”;失敗了卻不用自己負責。其最終的結果卻是大家都有目共睹,不言而寓。

像鋼鐵企業,從80年代末以來,各家企業無不以“低價”引進歐洲各國因人員、原材料成本過高,失去競爭力,又遇到市場飽和,關停出售的舊鋼鐵廠爲榮·號稱是“爲國家節約外匯”、“爲企業節約資金”,而根本不考慮國家整體的硬件技術吸收,甚至造成冶金研究所研究同類設備賣不出去的局面·最終的結果極爲明顯,中國或許是世界第一鋼鐵生產大國,但是大多數設備或者設備核心卻是進口的。

再到後來所謂的國產化,依然是那個衆人皆知的“國產化個殼子”,或許正是因爲了解中國所謂“世界第一鋼鐵大國”以及技術引進的真相,李子誠纔會固執的追求“國產化”,甚至達到不惜成本、不計代價的地步。

不過也正是這種固執,纔會使得連雲鋼鐵公司在繼民國二年生產出st42造船鋼後,煉出st52造船鋼,而在“河內級”戰艦的修復過程中·實現了ww高彈性勻質鋼、wh高強度勻質鋼的批量生產,同時還實現了kca表面滲碳硬化鋼的小批量生產,儘管相比於德國二戰標淮仍有一些差距,但相比英德美三國同類鋼材不僅毫不遜色,甚至主要指數還超過三國同類鋼材。

而這三種戰艦鋼材的生產,卻意味着·中國在建造戰列艦時可以提供全部所需要的鋼材,而在戰艦裝甲鋼技術上,中國甚至超過了現在的德國,只要進一步研究,再過幾年,至多十年,戰艦裝甲鋼技術就能夠達到二戰德國水平。

而如果沒有當初的堅持,沒有“修復兩艘戰艦相當於建造兩艘新艦的鉅額投入”,那來的連雲鋼鐵公司技術上的突破,這種技術上的突破拿再多錢也買不來,而且現在,自己所制定的產業發展道路,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借鑑了後世的日本。

心下沉思着,突然身後卻是傳來沈鴻烈的咳嗽聲,這時,李子誠才注意到,現在不是自己浮想聯翩的時候,今天是個大日子,是“平海號”戰列巡洋艦下水的日子,望着那漂亮的“大西洋艦艏”,先清了一下嗓子,隨後李子誠走到揚聲話筒前。

“懿維平海,光耀晨曦,五牙制偉,重瀛飈馳。鷹揚展績,龍躍肇基,威宣樓檣,色壯旌旗。

飛雲宏略,翔鳳盛儀,無遠弗屆,履險如夷。橫庚卜,洗甲相期,鯨波恬靜,瑞兆吉時。中華民國國務院國務總理李子誠,民國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在這個時代的中國,軍艦下水需要作詩一首,讀罷此詩後,滿面歡色的李子誠便拿起繫於艦艏的紅綢下的香檳酒,猛的一下將大瓶香檳酒向艦艏砸去,伴着玻璃瓶的碎響,一時間酒花四濺。

掌聲、歡呼聲、軍樂聲、鞭炮聲隨之時響起,沿着船塢兩沿排列的鞭炮響起時,“平海”號戰列巡洋艦在拖船的拖曳下徐徐下水。

此時,站於高臺上,聽着耳邊傳來的軍樂聲,李子誠的脣角輕揚,現在這只是開始,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中**艦乘風破浪進入大海,在大海上悍衛這個國家的利益,而中國的國勢勢必也將如同這戰艦一般不斷前往,任何人、任何國家也別想阻止他的腳步。

明天,想到明天那幾個英國人就會到達連雲港,回過頭來,望着沈鴻烈,李子誠認真的說道。

“成鈞,明天,明天可就看你們的了!”

第93章 已變之局第102章 張三第3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78章 傀儡第26章 咬鉤的魚兒更!第93章 已變之局第189章 變亂之夜第171章 魏子棟的心思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265章 鐵騎山第315章 戰地歌聲第330章 敲打第303章 心思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28章 克定六合會藕初 天津租界徵地忙第287章 公而無私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39章 楊府關楊秘會議 總統府以僞待誠第318章 未來第2章 欲取先予第180章 情報分析第68章 尊嚴是靠打出來的第110章 袁與李第183章 帽子第269章 拼死而爲第3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67章 狂熱第187章 揚州夜第10章 彭公望惶恐步入總-理府 連雲曉之情理誘以利第90章 利益至上第115章 宮本次郎第32章 金融亂引幣制第44章 鷹降第69章 巨炮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16章 華盛頓公使憂 唐寧街抉擇斷第341章 長寶第317章 那一天第83章 送上門來的……第42章 偵察部隊第292章 壓力與狂喜第2章 第四帝國的迷團第360章 陰雲第23章 關家第119章 捧殺第252章 誰都想成爲王牌第145章 憂慮第17章 制約第198章 兩人第259章 功成第107章 匯豐帝國第334章 制定者第343章 普及第78章 一種人第370章 印象第46章 鷹降抱犢崮第30章 南苑校場練兵忙 瘋子淬練軍人魂第220章 造船廠第93章 已變之局第213章 新模式第130章 材料學第79章 少爺第91章 困境第250章 航母第197章 是政客?還是……第90章 致友軍於何境?第280章 金剛的末日第159章 商校軍官不受迎第185章 大人物的幻想第251章 空戰第284章 澧水號子第249章 航母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43章 比銀子更有力量第342章 出“奇”第303章 心思第76章 警察第98章 問題的根本第224章 颱風第130章 材料學第184章 巴黎之夜第110章 文化遠征第116章 殺招第184章 巴黎之夜第173章 奉天第127章 我等你第312章 奮勇隊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57章 最現實的問題第111章 專員之訪第188章 報復第257章 困境第115章 成功的機會第12章 鬥智第250章 航母第76章 警察第379章 國會內第376章 公使們的浮想第303章 心思
第93章 已變之局第102章 張三第3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78章 傀儡第26章 咬鉤的魚兒更!第93章 已變之局第189章 變亂之夜第171章 魏子棟的心思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265章 鐵騎山第315章 戰地歌聲第330章 敲打第303章 心思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28章 克定六合會藕初 天津租界徵地忙第287章 公而無私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39章 楊府關楊秘會議 總統府以僞待誠第318章 未來第2章 欲取先予第180章 情報分析第68章 尊嚴是靠打出來的第110章 袁與李第183章 帽子第269章 拼死而爲第38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67章 狂熱第187章 揚州夜第10章 彭公望惶恐步入總-理府 連雲曉之情理誘以利第90章 利益至上第115章 宮本次郎第32章 金融亂引幣制第44章 鷹降第69章 巨炮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16章 華盛頓公使憂 唐寧街抉擇斷第341章 長寶第317章 那一天第83章 送上門來的……第42章 偵察部隊第292章 壓力與狂喜第2章 第四帝國的迷團第360章 陰雲第23章 關家第119章 捧殺第252章 誰都想成爲王牌第145章 憂慮第17章 制約第198章 兩人第259章 功成第107章 匯豐帝國第334章 制定者第343章 普及第78章 一種人第370章 印象第46章 鷹降抱犢崮第30章 南苑校場練兵忙 瘋子淬練軍人魂第220章 造船廠第93章 已變之局第213章 新模式第130章 材料學第79章 少爺第91章 困境第250章 航母第197章 是政客?還是……第90章 致友軍於何境?第280章 金剛的末日第159章 商校軍官不受迎第185章 大人物的幻想第251章 空戰第284章 澧水號子第249章 航母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143章 比銀子更有力量第342章 出“奇”第303章 心思第76章 警察第98章 問題的根本第224章 颱風第130章 材料學第184章 巴黎之夜第110章 文化遠征第116章 殺招第184章 巴黎之夜第173章 奉天第127章 我等你第312章 奮勇隊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57章 最現實的問題第111章 專員之訪第188章 報復第257章 困境第115章 成功的機會第12章 鬥智第250章 航母第76章 警察第379章 國會內第376章 公使們的浮想第303章 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