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袁與李

清晨,鴿鳴劃破北京這四九城的天際,這清晨時分的鴿鳴或許是這座城市的特點,一年四季,歲歲如此,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筆下,這鴿鳴似乎已經成爲了北京的象徵。

不過與往日不同的是,此時的北京,儘管即便度過晚春而進入盛夏,但是這京中的空氣還是讓人覺得有幾分寒徹骨之感,原因非常簡單,一直以來,人們所擔心的“流言”終於得到了證實——總理李遇襲!

官方的消息不僅證實了這個先前的“流言”,而更讓人擔憂的是,在天津有報紙報道說——“總理李已搭乘“平海號”戰艦返回連雲港”。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這會人們終於想到了一個由來已久的成語,同樣也知道了過去幾天,爲何李致遠會在天津,像是沒事人似的,在與大總統滿面笑容的參加完工典禮,隨後又是參觀、又是考察的,弄了半天,他一直在等啊。

可不是嘛!

在天津,不過只有三個半師的江蘇陸軍,而且還混編了一些邊防軍和地方省軍,雖說編成了五個師,可那可是被摻過沙子的,顯然是不可靠的,至少不穩當,如果他表現出來的話,大總統手裡可是差不多有小三十個師在那等着,沒勝算啊。

向南返回江蘇,這一路上穿河北、過山東的,同樣也不安全,想安全南返恐怕要另尋他路,只有海上了,可在海上,過去這一年,總理李可是把洋人都得罪了一遍,那些個洋人可是巴不得他下臺,又豈會幫助他?

於是乎,自然而然的,他密電從青島調來了“平海號”戰鬥艦。在“平海號”戰鬥艦到大沽口之前,他就那麼一直等着,一直裝着,一直裝着對此不以爲意。似乎大總統還真相信了,這不“平海號”朝大沽口一停,大總統就傻眼了,要知道這大沽口打從庚子,炮臺可就在洋人的要求下被折了個乾淨,沒有炮臺,任誰也擋不住“平海號”不是。於是大總統趕緊的返回了北京,一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約見陸軍總長。

而那邊呢?

人家總理李可是氣定神閒的上了“平海號”,大模大樣的乘艦而去,這一次,怕是要凶多吉少了。

而且在京中,亦有不少人在那說道着什麼:大總統必敗,原因有二。一來嘛,大總統把軍隊這邊朝山東等地一調,恐怕還沒和江蘇陸軍開打。那邊人家的陸軍海戰隊,就護送着大軍從大沽口登陸,直逼京師了。到那會,大總統拿什麼和人家打?

若是大總統在北京投降了,縱使前線有百萬大軍,又能如何?

一時間,在京城人心浮動之際,一些眼皮靈活的,已經開始尋思起了退路來,準備着迎接“新主”。而那些原本雲集於京中的各界人士,這會卻又無不爲中國將亂而心憂不已,一時間,通電四起,無非都是勸總統、總理能夠以大局爲重,切莫意氣用事。更有甚者,亦開始有一些人,紛紛開始邀朋請友,以前往連雲港遊說李子誠以大局爲重。

“大總統,您就不擔心嗎?”

看着氣定神閒的大總統,樑士詒不無擔心的說道。

在外界看來,袁李是決裂了,一開始,樑士詒也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可在大總統請他去天津之後,他才知道,這不過是他們兩人所佈下的一個“劫局”,而這個“劫局”所對爲何?僅只是爲了劫“上海洋商浮財”。

兩天前,公債開始崩盤,而現在,公債價格更是一落千丈,交通銀行上海分行的經理電報中提到,上海外灘猶商洋行,十家倒閉七八,其間亦有多間銀行倒閉,甚至就連匯豐那樣大型外商銀行,亦在這場“公債投機”損失慘重,全國業已停業的分行多達百家,這一次,不單曾壟斷中國貿易的洋行損失慘重,大量破產停業,甚至就連同那些壟斷中國金融的外商銀行亦難以承受而陷搖搖欲墜之境,可以說是隻差臨門一腳了。

而與之相反的是,交通銀行這一次卻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暴利,原本那7000多萬的公債,雖說是半價購進,但也不過是“半攤派”性的,而現在交行卻通過售出公債,獲得了兩倍以上的利潤,可以說,這一次,交行不單從那些外國佬身上啃了一口大肥肉,而且那肥油甚至都有點裡撐不住,利潤太多也讓人發愁。

而之所以能夠獲得這空前的利潤,可不就是因爲大總統和總理合演的這一齣戲,沒有這一場苦肉計,那原本在那些外國人操縱下漲瘋了的公債,又怎麼可能暴跌。

可這一出苦肉計,萬一要是成了真……

雖說對袁世凱頗有成見,但若是要讓樑士詒選的話,他還是選袁世凱,而不是李子誠,畢竟,和前者有數十年的交情,而與後者,兩人卻沒有多少交情可談,而且國務院的一些做法他無法苟同,那裡太多的條款是把人當成“犯人”去管,用李子誠的話來說就是“防官如防賊!”,“賊禍禍一家,官禍禍一國,不得不防!”,那種把官員當成賊去防着的法子,對他來不亞於一種折磨,當然更爲重要的是如果李致遠主政,不見得會任用他這種“老北洋”,至少不見得會信任他。

所以,這一番前思後想之後,隨着李子誠即將到達連雲港,他自然變得寢食難安起來,而相比之下,他卻注意到大總統,像是沒有任何反應似乎的,全不以李致遠回到“老巢”爲危脅。

“燕蓀,你只看到一點!”

喝一口參茶,袁世凱氣定神閒的說道。

“只看到“縱虎歸山”,卻看來到“自毀其名”!”

說着,袁世凱的臉上擠出些發自肺腑的笑聲,如果說在兩人於天津演的那幾天戲之前,李致遠直接上了軍艦,回了連雲港,他會比樑士詒還擔心,可是現在,他卻根本就不需要擔心。

“燕蓀。你看看報紙,這報紙上的通電,大都是勸李致遠以國事爲重,切莫一切孤行。而且還有人慾組團前往連雲港遊說李致遠,可以說,現在,李致遠他是千夫所指,而本大總統……”

笑着,袁世凱半閉上眼睛,極爲輕鬆的手點着桌面。似乎是在那裡點着戲拍,全是一副極爲悠閒之色。

“大總統……”

瞧着大總統那一副安閒之色,樑士詒的心下卻是一急,那報紙歸報紙,通電歸通電,到最後還不是實力說話。

“燕蓀,你不瞭解李致遠啊!”

話時功夫,袁世凱卻是渭然一聲長嘆。別說樑士詒不瞭解他,即便是他袁世凱,又豈看透過李致遠。兩人在天津的一夜深談,多少讓他對李致遠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李致遠那個人,之所以讓人看不透,就是因爲私心太少。

私心!

人人有之,可爲公而自損之人,又有幾人?寧可擔上一個臭名,也要爲國家辦點事的人,實在是太少了點,若是。若是李致遠能一直這麼持以公心下去,他倒也不失是個……

想着李致遠這次爲了“避免多年心血毀之一旦”,而自損其名的行爲,袁世凱的心下對他倒是覺得有些愧疚,也許,從一開始。自己就像是樑士詒一樣,又已之腹度他人之心了!

“大總統,士詒對李連雲是不甚瞭解,可卻知……”

聲音微微一壓,樑士詒吐出一句話來。

“這權力,終歸還是好東西!”

在樑士詒的這番話中,還是有些其它的隱意,不過,這會他只是點了一下,隨後他看着微微愣神的大總統,又補充一句說道。

“即便是李連雲此次持以公,誰又知道將來會不會……”

沉吟着,樑士詒卻不再朝下面說下去了,聽着他的這一番未盡之話,袁世凱卻是沉默下來,在沉思良久之後,他方纔用極爲肯定的語氣說道。

“這一次,無論如何,我袁項城是不會動員軍隊,讓世人笑我的了!”

一句話吐出時,袁世凱只覺得心下壓着的一團氣似乎隨着這句話消散了,那股氣是什麼?一時間他也弄不明白,但他卻知道,這一次,他要和李致遠比一下,比一下公心,比一下那坦蕩之行了。

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爲在袁世凱看來,或許,這是他眼下唯一能做的事情,也是他“持以高姿態”的必爲之事,既然要裝,那就裝到底吧!

“燕蓀,現在,那件事,差不多該收尾了,若是收尾後,還有贏利,看看,大傢伙誰的廠子需要用錢的,就給他們一筆低息的款子,這國家啊,無工不強啊!這一點,李致遠看的透,也看的遠,這一點,咱們得多和人家學學!”

一番叮囑之後,袁世凱閉上眼睛,隨後又補充一句。

“以貪對廉,貪以樹廉,國務院那邊,爲何不貪,是人家口袋裡有錢!好了,你下去吧!”

說罷,袁世凱便端起那茶杯,卻沒有喝其中的蔘湯,只是端着茶杯,顯然是端茶送客的意思。

心知大總統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繼續說下去的樑士詒,在心下暗歎一聲,便退了出去,在走出居仁堂,即將上車時,看着那輛326轎車,樑士詒不禁搖了搖頭,怎麼到處都是他李連雲的東西!

“藕初,”

幾乎是在剛一進入穆的辦公室,李子誠看着他時,臉上就擠出了一團花來。

“這一次,咱們可是發了一筆小橫財啊!”

“是啊,發了一筆橫財!”

穆笑着,爲總理倒了一杯茶,這一次冒險,總理還是賭贏了,準確的來說是周作民賭贏了。

“維新這件事辦的不錯!”

李子誠的話讓穆頗以然的點點頭,一開始,公司甚至都沒有插手,全是靠着周作民自己去操作,而在他的操作下,不單是賭贏了,而且淮海銀行還大掙一筆橫財。

“總理,上海那邊發來電報,贏利估計超過……”

穆伸出幾個手指頭,雖說沒細說贏利的具體數字,但李子誠還是知道那三個手指頭代表什麼。想着這筆鉅款,他還是忍不住笑了笑了。

“這下好了,至少不差現款了!”

說道的同時,李子誠又看一眼穆說道。

“告訴維新。加把油,爭取把匯豐給我打跨了,把這頭金融吸血鬼,給我徹底解決了!”

對於匯豐銀行,李子誠個人並沒有多少好感,畢竟,多年來匯豐一直配合着英國政府。對中國金融經濟實施掠奪,能利用這一機會,摧毀匯豐,恐怕比鉅額贏利更爲重要。

“這是當然,趁他病要他命,匯豐這一關,咱們是不可能讓他過去,不單是匯豐。就是涉足其間的外國銀行,咱們也要臨門踢上幾腳,不毀了他們。也在踢得他們大傷元氣,不單如此,更重的是,要讓老百姓知道,這些鐵打的外國銀行也不可能,只要匯豐一倒,估計全國上下,老百姓的存款損失將會超過三億元,這些年,那些官紳信外行不信國行。這一下,無論如何都得讓把這股歪風給扭回來!”

話時,穆的臉上帶着些嘲諷,那些達官富紳們總喜歡把錢存在外國銀行之中,似乎外國銀行更讓他們放心,可他們卻忘記一點。外國銀行不見得就有保障,如果外國銀行拿儲戶的錢去做投機失敗的話,誰歸還他們的存款呢?

“不僅如此,藕初,你要看到的一點是,這一次,這些外國銀行可謂是損失慘重,現在以他們所掌握的資本已經很難再左右我們的經濟,更重要的一點是,正因如此,在未來幾年,推行法定貨幣,以信用本位取代銀本位,就不會因外國銀行的利益,而受到來自列強的壓力,咱們就不需要爲了推行信用本位,而被迫做出一些讓步!”

說笑着,李子誠的心下便有些慶幸,慶幸這一次周作民依靠着自己敏銳的金融直覺,做出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如果錯過這個機會,那麼幾年後會發生什麼呢?

通過公債投機獲得足夠的彈藥之後,也許那些外國銀行、洋行就會開始他們的另一場金融掠奪,到那時,恐怕……搖着頭,心下暗自慶幸的同時,李子誠隱約覺得,或許,自己應該建立一個機構,專門針對世界的經濟、政治、金融發展做出各種各樣的推演,從而避免錯過各種局面的失誤,比如自己的出現,中國的崛起對世界和地緣的影響,還有經濟上的,畢竟,從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世界的發展歷史就已經隨之改變,歷史,已經不再是死搬硬套的事物了。

在心下如此思索時,李子誠的腦海中浮現出後世的一個機構——蘭德公司,或許,自己也應該建立一家這樣的公司,建立這麼一家公共智囊機構,爲自己、爲國家,當然也可以爲企業提供諮詢服務。

不過,這樣的一家機構,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呢?顯然,僅依靠中國自身的智慧力量遠不滿足這一需求,還要繼續從國外引進智力啊!

智力!

想到國內匱乏的智力資源,李子誠還是無奈的長嘆口氣,儘管德華大學第一界多達三千名畢業生已經到了畢業期,但是這麼大的一個國家,顯然不可能僅依靠一座德華大學,而且每年幾千名大學畢業生,對中國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既便是加上沿線的二十幾所高等專科學校,每年萬名畢業生,又豈能滿足全中國對於智力資源的需求?

充足的智力資源是國家工業建設的根本保障,在本國的的智力資源不足時,唯一能依賴的就是外國技術人員,就像六合公司一樣,先期從美國,中期從德國,現在又從美國聘請了超過四千名各個行業的技術專家,可以說,六合公司的技術部門根本就是“洋人的天下”,不僅六合公司如此,就是德華大學,這所亞洲門科最齊全的理工科大學之中,更是被外籍教授,尤其是德籍教授壟斷着,甚至德華大學之所以直到現在仍然被稱爲德華大學,根本原因就是因爲以德國教授爲主的大學教授聯席會議拒絕大學更名,所以,德華依然還是德華,依然還是那座“象徵着中德兩國友誼”的大學。

現在,短期內,在未來十幾,甚至二十年內,中國都可以像現在這樣,大量高薪僱傭外籍專家,以解決自身的智力資源不足,但是在未來,智力資源的不足,不僅僅將會嚴重影響中國的未來發展,而且還有可能構成中國綜合國力上的最薄弱的一個環節,甚至將影響到未來百年中國的國運,一個水桶能盛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一塊木板決定的,而智力資源的不足就是這塊短塊!

“藕初,這一次,我們掙了多少錢?”

“嗯?”

未明白李子誠爲何問這個問題的穆微微一愣,這時他又聽李子誠說道。

“計算一下,辦一所小學需要多少多,辦一所中學需要多少錢,還有大專、大學,咱們把這次掙的錢都拿出來——去辦學!”(未完待續。。)

第263章 一個民族的覺醒第220章 造船廠第135章 這就是天堂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270章 父與子第213章 新模式第50章 這就是連雲港第58章 敬的是什麼第174章 根本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378章 離心離德第309章 暗戰伊始第3章 囑咐第119章 捧殺第154章 燒雞與榮譽第114章 啓航第99章 現形記第138章 宋教仁第209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107章 一本萬利第131章 榮譽第180章 第一師第270章 父與子第103章 列車浮想第317章 那一天第288章 疑惑第113章 何爲重第158章 德國的變化第343章 普及第48章 河南勸業再勸業第238章 回答第119章 開拓者第169章 行兵諫第286章 中國的土匪第321章 把戲第357章 李案第243章 怎麼辦?第67章 歐羅巴的歡迎方式第116章 成功契約第258章 海軍的憂慮第238章 回答第5章 繞不開的人第82章 大國商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263章 湘潭地第129章 想想辦法第12章 袁氏憂局暗失望 樑揚獻計施以謀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320章 拖他幾天第30章 斷其命脈第155章 佩羅納死地攻防 輜重兵誓入作戰隊第198章 兩人第188章 報復第94章 不過如此第8章 白宮內決策突變 國務院中謀略起第186章 兩局合作第181章 南京第143章 比銀子更有力量第4章 忽悠第4章 兩條街間浮想第188章 報復第163章 戰地醫院平靜且尊嚴第6章 他不是第236章 風雲際會第119章 捧殺第21章 總長有所圖 總統亦有謀第336章 國家和社會第52章 先手更!第172章 對應之策第39章 楊府關楊秘會議 總統府以僞待誠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360章 陰雲第157章 機車製造廠第207章 予名利爲我驅第157章 戰時會議定以策 戰場紀律酷無情第7章 諸人心思第111章 專員之訪第78章 一種人第3章 囑咐第188章 兩人之未來第257章 困境第5章 繞不開的人第127章 災,百姓苦,豐,百姓憂第179章 南京第66章 策馬歐羅巴第319章 衆人心思第23章 關家第15章 議員醜聞爲我用 政治妥協定強硬第378章 離心離德第163章 戰地醫院平靜且尊嚴第224章 颱風第184章 經略地方第371章 定策第21章 車廂內他人爲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鉤第9章 名啊!利啊!第255章 野望第138章 宋教仁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241章 要塞第219章 響亮
第263章 一個民族的覺醒第220章 造船廠第135章 這就是天堂第14章 上帝知道,我知道第270章 父與子第213章 新模式第50章 這就是連雲港第58章 敬的是什麼第174章 根本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378章 離心離德第309章 暗戰伊始第3章 囑咐第119章 捧殺第154章 燒雞與榮譽第114章 啓航第99章 現形記第138章 宋教仁第209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107章 一本萬利第131章 榮譽第180章 第一師第270章 父與子第103章 列車浮想第317章 那一天第288章 疑惑第113章 何爲重第158章 德國的變化第343章 普及第48章 河南勸業再勸業第238章 回答第119章 開拓者第169章 行兵諫第286章 中國的土匪第321章 把戲第357章 李案第243章 怎麼辦?第67章 歐羅巴的歡迎方式第116章 成功契約第258章 海軍的憂慮第238章 回答第5章 繞不開的人第82章 大國商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263章 湘潭地第129章 想想辦法第12章 袁氏憂局暗失望 樑揚獻計施以謀第181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320章 拖他幾天第30章 斷其命脈第155章 佩羅納死地攻防 輜重兵誓入作戰隊第198章 兩人第188章 報復第94章 不過如此第8章 白宮內決策突變 國務院中謀略起第186章 兩局合作第181章 南京第143章 比銀子更有力量第4章 忽悠第4章 兩條街間浮想第188章 報復第163章 戰地醫院平靜且尊嚴第6章 他不是第236章 風雲際會第119章 捧殺第21章 總長有所圖 總統亦有謀第336章 國家和社會第52章 先手更!第172章 對應之策第39章 楊府關楊秘會議 總統府以僞待誠第363章 欲哭無淚的老袁第360章 陰雲第157章 機車製造廠第207章 予名利爲我驅第157章 戰時會議定以策 戰場紀律酷無情第7章 諸人心思第111章 專員之訪第78章 一種人第3章 囑咐第188章 兩人之未來第257章 困境第5章 繞不開的人第127章 災,百姓苦,豐,百姓憂第179章 南京第66章 策馬歐羅巴第319章 衆人心思第23章 關家第15章 議員醜聞爲我用 政治妥協定強硬第378章 離心離德第163章 戰地醫院平靜且尊嚴第224章 颱風第184章 經略地方第371章 定策第21章 車廂內他人爲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鉤第9章 名啊!利啊!第255章 野望第138章 宋教仁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241章 要塞第219章 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