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九章 心神不寧

Ps:感謝老朋友南九州和100805163856779昨日分別打賞本書一百起點幣。

--------

朔方郡,大城。

“大帥,盆落叛逆的大軍聚集在楨林、平定和廣衍一帶,有五萬多人。公達已到達白土城,身邊有三萬餘人。叛逆的東面、北面是湍流的河水(黃河),我們從南面和西面同時發起攻擊,叛逆無路可逃。”賈詡在牛皮地圖上畫了一個圓圈,面帶微笑,信心十足。

將領們一臉輕鬆,摩拳擦掌。

韓豐因重傷送回定邊城修養(另有重用),都尉馬騰統領虎豹騎前營,都尉趙雲兼任虎豹騎前營假統領。調都尉黃芪(升了一級)接替程銀,輜重營別部司馬劉飛接替謝進金,軍司馬曹雷接任謝進金;軍司馬臧霸接替阮成,各統領一部人馬;調軍司馬魏延接替王盛統領一曲步卒,他不能老待着劉靖身邊,太浪費了!

虎豹義從營擴充至三千人(義從屯增加六百人),包括義從曲、重甲騎兵曲和神箭曲,別部司馬張成爲統領;別部司馬典韋、許褚和軍司馬李凌鋒分別爲三曲統領。

三年過去了,趙雲、典韋、許褚、顏良、太史慈、龐德、張遼、臧霸、高順和魏延等聞名三國的英雄經歷無數激戰,都活了下來,都開始獨當一面,劉靖感到很欣慰。

趙雲成長最快,已是都尉,現爲虎豹騎前營的假統領,前途無量。魏延最早來到劉靖身邊,因年齡小,怕他犧牲在戰場上,對不住他舅舅習平,放在身邊,一晃快四年,如今還是個軍司馬,耽誤了他!他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只差帶兵的經驗,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文和,你說皇上今日到了什麼地方?”盆落自不量力,劉靖突然對戰事提不起興趣,思緒已飛到冀州。劉宏十八日從京城出發了,浩浩蕩蕩幾十裡。李金帶着三十五名特種隊員遠遠的跟在後面,每日回報皇上一行人的行程,雖然是八百里快報,但通過蒯明,再送到他的手裡,也是四天前的消息了。劉宏一出京,劉靖就心神不定,以前從沒有這種感覺,要出大事了!劉宏對他不錯,關懷備至,就是被利用,他也認了!要是劉宏被廢或被殺?他將義無反顧的舉起報仇的大旗?出兵討伐!這將是爭霸天下的開始,自己準備好了沒有?心中還沒底!

劉靖希望上天保佑劉宏。

給蒯明、程昱、蔡瑁和鄭秋生分別寫信,做好防備(也不能明說)。

囑咐蒯明,催促太尉府,大戰正酣,急需輜重,打好的軍械一批批運過來(上個月,劉靖用賣馬所得的軍費定購了十億的武器,不能好事了別人)。

當然沒忘記投資!以十三萬大軍平息匈奴叛亂和駐守朔方郡爲名,囑咐蔡家、蒯家和習家(許家的投資已還回),按市場價,每家購買五十萬石軍糧(今年,南郡周圍的夏糧豐收,皇甫嵩班師回朝,糧價跌到了三百二十)。

囑咐岳父在長沙郡和桂陽郡收購一百萬石糧食(長沙郡的糧價降到三百)。

要是冀州沒有謀反發生,劉靖買的糧食就要低價拋售,損失將會很慘!要是劉宏被廢或被殺,天下突然大亂,他買的糧食有可能爲別人做嫁衣。

這次是刀口上的投資,風險極大!

但劉靖知道這些寶貴的信息,不做點什麼,心有不甘!

睹一把!大不了把以前賺的錢還一部分出去,不會傷了元氣(糧食是實物,不可能跌到一錢不值)!

“回稟大帥,皇上今日應該到了鄴城。”賈詡知道劉靖這段時間心事重重,安慰他。

“文和,皇上離京後,本帥就心神不寧!軍中的事,你和賓碩、漢生多用點心。”

“屬下遵令!”

“賓碩,你負責制定四萬騎兵從這裡趕往安平國的計劃。”劉靖不能告訴他們原因。

衆人一臉驚訝。

從西河郡渡過河水(黃河),翻越呂梁山、太行山,進入冀州,路途遙遠,山路崎嶇、險峻。太行山蟻賊橫行多年,兩側的郡縣破壞嚴重,四萬騎兵的糧草靠沿途郡縣補給指望不上,糧草輜重只能自己攜帶。

“屬下遵令!”

李金一行人分成二股,趕着車輛,裝扮成馬商和糧商,離皇上的車隊晚半天的路程。

緊跟其後,保護劉宏?三十六名武林高手抵擋千軍萬馬?癡人說夢話!一萬御林軍可不是吃素的,除了忠誠外(都來自洛陽和三輔的良家子弟),他們可是大漢精銳中的精銳!要是以爲他們在京城中養尊處優,無所事事就大錯特錯!劉靖在洛陽待了二個多月,知道他們每日訓練二個時辰,常年不斷,軍事素養不錯,就差臨戰經驗(皇上御駕親征纔有機會)。光祿勳張溫雖比不上左將軍皇甫嵩和右將軍朱儁,但也是老謀深算,久經沙場,所轄官員除了大夫、郎、謁者外,還有期門、羽林;大夫有太中大夫、光祿大夫、諫大夫;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等上千人;中郎將有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等等,人才濟濟!衛尉劉博出任度遼將軍多年,在邊關經歷大小戰事十幾場,警惕性極高!再加上尚書令盧植老謀深算!身後一路跟着三十多名騎兵,他們還看不出來?弄不好,被當作刺客絞殺!要是被抓住,一審問,監視(誰相信是保護)皇上,圖謀不軌?要是真的發生了謀反,劉靖也脫不了干係,只能遠遠的跟隨。以前劉靖看到金先生筆下的洪七公,老頑童飛檐走壁,皇宮來去自如,讚歎不已!自從他多次出入皇宮後,四道關卡,森嚴不說(搜身),光皇宮過道兩側的牆壁高二十餘丈、十多層樓高,不通過大門,只有鳥才能飛過去,才知道金先生閉門造車,紙上談兵,大概連秦王宮都沒參觀過!

要是對陣,一萬軍械精良的御林軍對付二、三萬郡兵綽綽有餘!但王芬、周旌在暗,盧植、張溫和劉博在明,到時發生任何情況都有可能!

“賓碩,你派人去告訴須盆落,本帥手下有十三萬大軍,只要投降,本帥奏請皇上,既往不咎!不然,後果自負!”

不戰而屈人之兵!

“屬下遵令!”

--------

八月下,鄴城。

“微臣恭迎皇上!”冀州刺史王芬率冀州校尉周旌、長史耿武、魏郡太守李毅、郡丞鄧炯、都尉王平等早早的恭候在十里魏亭,道路兩旁恭迎的百姓一直排到鄴城。看見浩浩蕩蕩的車隊前來,王芬迎上前去,衛尉劉博帶王芬來到天子劉宏的車攆旁。

“王愛卿辛苦了!”天子劉宏探出頭來一臉笑容。

“皇上、太后和皇后能駕臨信都城,這是微臣和當地百姓的榮幸,皇上、太后、皇后、皇子和公主一路勞頓,請皇上、太后、皇后、皇子和公主隨微臣前往行宮休息。”

“請王愛卿前面帶路。”

“微臣遵旨!”

-----------

平定城,車騎將軍府。

平定城在西漢是西河郡的郡治(現郡治爲離石城),東距長城六十里,北臨楨林十五里。城池呈方形,黃土夯實築成,城垣長二百七十餘丈,城高兩丈左右,城外有三丈餘寬的壕溝,城內還有座長六十餘丈寬的方形子城。

盆落撤退時,沒有燒燬城池,城內留下了八百多戶,四千多居民,以漢人和匈奴人爲主,還有鮮卑人和羌人,見到漢軍,百姓們並不慌張;匈奴人也穿着漢服,講漢話,除了長相外,沒有什麼區別。

匈奴人如今以放牧和耕作爲主。

從五鳳四年(公元前五四年)呼韓邪單于歸附漢王朝已過去二百三十餘年,匈奴人已漢化。

“回稟大帥,盆落叛逆已退到西河東岸,聚集在美稷城,他們嚷嚷着要爲單于庭而戰,太自不量力!”賈詡一臉的不屑。

西河北起度遼將軍府所在地曼柏城,向東南流入河水,因在河水(黃河)以西,故稱爲西河,寬一百餘丈、深二、三丈,河水清澈,水流平緩,兩岸水草豐盛,氣候宜人,是座天然牧場,匈奴人在西河以東建立了單于庭-美稷城,這裡出產聞名天下的河套馬。

呼韓邪歸附漢王朝後,漢王朝對於歸附的匈奴人給予優厚的待遇,將他們安置在西河郡內。五鳳三年(公元前五五年)設置了西河屬國都尉,尉治美稷,以安置管轄這些歸附的匈奴人,匈奴人從此在這裡放牧、耕種,安居樂業。

二天後,盆落同意歸附,但提了個先決條件:朝廷應承認他爲匈奴單于,賜死於夫羅。

史書記載,章帝永元二年(公元九零年)南匈奴鼎盛時期,有三萬四千餘戶,人口二十三萬七千餘人,有控弦騎兵十餘萬。

後來,匈奴人口減少到十九萬餘人,經過這次叛亂,人口銳減,只剩下不到十四萬人,分成三股:於夫羅有三萬八千餘人,盆落有七萬餘人,屠各胡部落首領白馬銅王有三萬餘人。

白馬銅王野心勃勃!

盆落老糊塗了?

要是朝廷同意了,那朝廷在天下人面前還有何信譽?盆落不是讓朝廷陷入不義嗎?承認你爲大單于,讓劉靖殺了於夫羅!那天下還有何公理?他最煩這種人,殺了人不受懲罰,還有功?事後他就認爲你軟弱可欺,一有機會又會叛變!

昨日,左司馬荀攸帶着持至屍逐侯單于攣提於夫羅、屯騎中郎將皇甫鴻、步兵中郎將段毅和使匈奴中郎將劉資趕到了平定城。

皇甫鴻和段毅是老朋友了,戰場重逢顯得格外親切,他倆臉上又多了幾條皺紋,面容疲乏。屯騎中郎將還有七千餘步卒、步兵中郎將還有八千餘步卒,士卒的盔甲、軍服有些破舊,但士氣旺盛,臉上洋溢着喜悅,像離家的孩子又回到了大家庭。

劉資,三十多歲,魁梧強壯,相貌堂堂,手下有六千餘騎兵。

於夫羅,四十多歲,身材中等,金盔金甲,濃眉大眼,發須花白,一臉恭敬,他帶來了九千多騎兵和三萬多族人,趕着二千多輛牛車、十餘萬頭牲畜,浩浩蕩蕩,面帶喜悅,不久就要回家了!

左賢王攣提呼廚泉(於夫羅的大弟)、左谷蠡王攣提都闊宣(於夫羅的二弟)、右賢王攣提豹(於夫羅的長子)、右谷蠡王攣提去卑(於夫羅的次子)、左大將呼衍闊、右大將丘林津等一行人精神抖擻。

“於夫羅,盆落要你讓出單于之位才肯投降,你願意嗎?”劉靖面容嚴肅,試探一下。

“回稟大帥,只要匈奴人不自相殘殺,末將願讓出單于之位!”於夫羅面色平靜,眉宇中透出無奈。

預料之外,這傢伙不簡單,有大志,要小心!

“大哥,不能把單于之位讓與叛逆,父親大人的仇還沒有報?”呼廚泉一臉着急。

“單于,不能讓位!”衆人也紛紛勸阻。

“大家不要勸了,只要盆落歸附,願意讓出單于之位!”於夫羅神情悲壯。

“單于!”呼廚泉帶衆匈奴人跪地,請求於夫羅不要退位。

“大家都起來吧,就是單于想退位,本帥也不會同意!要是那樣,我大漢的臉面何在?”劉靖面色威嚴。

衆人一喜,站立起來,熱切的望着他。

“多謝大帥!”

“單于,本帥身邊有近十二萬大軍,盆落能擋得住?本帥不想殺人太多,你派人去聯絡叛亂的部落,勸他們投降,本帥既往不咎,有功者,本帥奏請皇上嘉獎!”

“末將遵令!”

第九九章 孫策突圍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八章 練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四章 貨真價實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章 巔峰對決(二)第五十三章 又遇刺殺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二章 整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四章 神奇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五章 天眼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斷後第二百二十一章 太史慈被圍第二百二十章 漳水之戰(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五章 圍點打援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四章 改變策略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一章 挑戰虎牢關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公孫瓚襲營成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魯肅來談判第四卷 新三國 一百四十八章 迫不得已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一章 螳螂擋車第二百十九章 漳水之戰(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五章 血染長阪坡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章 揮手話別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七章 前沿陣地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四章 風雲突起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四章 四路猛攻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九章 遺詔被截第一一零章 自信的龐統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九章 深挖洞,廣積糧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六章 潞縣失陷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章 迎刃而解第九四章 乘勝追擊(三)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十五章 惆悵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四章 沒有白跑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九章 翻雲覆雨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四章 虎入山林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九章 一鼓作氣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九章 志在必得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章 郴縣之行(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十一章 接風洗塵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八章 隴山古道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四章 金城遇趙岐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石多鳥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七章 救了劉表一命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九章 峰迴路轉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八章 密謀廢立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六章 武猛都尉呂布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七章 責任重大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四章 第三天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章 捉馬駒第二百十四章 又簽訂停戰協定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全面進攻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章 西園軍營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六章 靜觀其變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四章 虎入山林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六章 討伐曹操(六)第一百七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七七章 佔據譙縣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章 劍拔弩張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章 冤家路窄第一一零章 自信的龐統第二百十六章 諸葛亮發現了陰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章 休戰一年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二章 都斯圖河渡口第一百九十一章 劉靖到了雲中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八章 送王子迴歸自然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四章 討伐公孫瓚(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二章 等候對手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三章 討伐曹操(三)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章 家人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九章 遺詔被截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四章 喜出望外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九章 下曲陽之戰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七章 大開眼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二章 推波助瀾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章 張燈結綵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八章 送王子迴歸自然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七章 長途跋涉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一章 螳螂擋車第一一四章 收復樂浪郡(下)(大結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章 顏良的同鄉第九六章 乘勝追擊(五)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九章 等待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五章 軍馬場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九二章 乘勝追擊(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二章 討伐曹操(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三章 激怒了呂布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七章 攻佔平原城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章 巔峰對決(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五十三章 隔渭水對峙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七章 糧草先行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三章 許家莊出事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牛陣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五章 赫然開朗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九章 身不由己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九章 志在必得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五章 血染長阪坡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七章 調荀彧回雲中郡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九章 孫子兵法
第九九章 孫策突圍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八章 練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四章 貨真價實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章 巔峰對決(二)第五十三章 又遇刺殺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二章 整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四章 神奇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五章 天眼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斷後第二百二十一章 太史慈被圍第二百二十章 漳水之戰(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五章 圍點打援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四章 改變策略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一章 挑戰虎牢關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公孫瓚襲營成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魯肅來談判第四卷 新三國 一百四十八章 迫不得已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一章 螳螂擋車第二百十九章 漳水之戰(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五章 血染長阪坡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章 揮手話別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七章 前沿陣地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四章 風雲突起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四章 四路猛攻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九章 遺詔被截第一一零章 自信的龐統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九章 深挖洞,廣積糧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六章 潞縣失陷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章 迎刃而解第九四章 乘勝追擊(三)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十五章 惆悵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四章 沒有白跑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九章 翻雲覆雨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四章 虎入山林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九章 一鼓作氣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九章 志在必得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章 郴縣之行(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十一章 接風洗塵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八章 隴山古道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四章 金城遇趙岐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石多鳥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七章 救了劉表一命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九章 峰迴路轉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八章 密謀廢立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六章 武猛都尉呂布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七章 責任重大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四章 第三天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章 捉馬駒第二百十四章 又簽訂停戰協定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全面進攻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章 西園軍營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六章 靜觀其變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四章 虎入山林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六章 討伐曹操(六)第一百七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七七章 佔據譙縣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章 劍拔弩張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章 冤家路窄第一一零章 自信的龐統第二百十六章 諸葛亮發現了陰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章 休戰一年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二章 都斯圖河渡口第一百九十一章 劉靖到了雲中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八章 送王子迴歸自然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四章 討伐公孫瓚(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二章 等候對手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三章 討伐曹操(三)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章 家人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九章 遺詔被截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四章 喜出望外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九章 下曲陽之戰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七章 大開眼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二章 推波助瀾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章 張燈結綵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八章 送王子迴歸自然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七章 長途跋涉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一章 螳螂擋車第一一四章 收復樂浪郡(下)(大結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章 顏良的同鄉第九六章 乘勝追擊(五)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九章 等待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五章 軍馬場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九二章 乘勝追擊(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二章 討伐曹操(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三章 激怒了呂布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七章 攻佔平原城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章 巔峰對決(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五十三章 隔渭水對峙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七章 糧草先行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三章 許家莊出事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牛陣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五章 赫然開朗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九章 身不由己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九章 志在必得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五章 血染長阪坡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七章 調荀彧回雲中郡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九章 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