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

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

這其中的諸多根源,其實也說明了,前朝大明的那一套體制,對一個王朝而言,是成功且生命力頑強的。

只是過於成功,生命力過於頑強,在時代發展帶來種種問題的時候,又難以解決。

最終跳出窠臼的人折騰了一圈,發現卵用沒有,最後整個士大夫階層在反思之後,全面反動。

如果加上一個理想化的濾鏡,大明初期的加上理想化眼鏡的體制到底是個什麼樣?

只看底層的話,其實理想化的去看,就是試圖搞鄉村自治,由讀書人等作爲鄉賢,教化百姓,重視鄉約,遏制豪紳。

泰州學派在兜兜轉轉搞了一圈之後,伴隨着李贄之死,剩餘的人很快又重新轉回了懷念之前體制的狀態。

這種糅合了神秘主義試圖將儒學宗教化的嘗試,也正是圍繞着“鄉村自制、重視鄉約、教化百姓”而展開的。也就是“各安生理,無作非爲”,效《六諭》而更加的接地氣。

如果只看鄉約加鄉村自治本身,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覺,好像這東西很好呀,很多東西放到以後也不過時。

隨便拿本地的幾條鄉約看看,都很美好。

譬如婚嫁,鄉約說:凡結婚姻兩情相好,兒女相配,此誠百年緣分,聘娶禮不必較其厚薄,量力行之,嘗見平日相好,後因計較財禮,反傷情義,女家需索者,固爲可惡。男家力可爲而慳吝鄙俗,尤爲薄劣。若盛時結親,或後一貧一富,男家力歉,女家頗過,即量力自備衣物以完兒女之債,倘兩家力乏,不能成親,其至厚親友當相助之,無使有怨女曠夫,此亦厚道也。

意思很明確,反彩禮、反嫁妝,重在緣分,不要管聘娶禮的厚薄,量力而行就好。

再比如酒宴,鄉約說:酒席先年尚簡物薄情真,近來侈靡杯盤羅列,堆積滿案,殊爲可厭,今後每大會二人一席,常會四人一席,餚止五簋果止四碟五碟。止行蔬菜不拘倘有客相留,小坐出家中,見有者一菜一魚,不嫌於薄,舉杯相酢,無用巨觴,所謂客亦可來,主亦可辦,且會可常繼,而俗不淫湎也。

意思也很明確,反奢侈,反浪費。四人一桌,五個菜;小聚會的話,兩人就一菜一魚,用小杯喝。

還有諸如走親戚不要拿太多的禮,見面稱呼要尊重,要尊重老人,要家庭和睦……

基本上,都是圍繞這一套東西來的。

看着都挺美好的。

但現實是,真正的問題一點沒談,“吳中之民,有田者十一、無田者十九”,避開經濟問題,避開所有制問題,空談一堆永恆的道德正義、禮儀風俗。

這奇幻程度,簡直堪比日帝都九一八了、百姓都把稅交到西曆2000年了,然後試圖以新生活運動和鄉村自治建設來解決問題。

應該是,一貫以之、一脈相承。

鄉約、鄉賢、鄉村、鄉治,通過《六諭》和後續的六諭變種,試圖維繫鄉村的穩定,教化百姓,最終內聖外王。

故而,對這些人,劉鈺是不在意的。

他們是大順皇權最喜歡的基層自幹維穩員,鬧騰不起來。

指望他們組織百姓,均分土地,暴力反抗,那還不如相信死後真有天堂呢。

江南地區鬧騰的主角,要麼是前朝的奴變那種奴隸或者礦工,要麼是城市的手工業者。

前者是一無所有要砸碎一切;後者是生活集中稍微煽動一下就能像軍隊一樣組織起來。

他已經把鹽戶內部進行了分化瓦解。

而更大的層面上,假裝“公平”的票法改革,又把大鹽引囤商和小鹽商、運輸銷售商,進行了分化瓦解。

這些本地望族擔心這件事引發貧民暴動,或者說擔心由鹽戶問題,引發無地百姓或者佃農的反抗。

他們的心態,還是很容易把握的。

擔心劉鈺手段過於粗暴,到時候直接宣判,場商、豪紳、大族手裡從鹽戶那裡兼併來的草蕩,契約有效。

然後鹽戶反抗,這幾乎是必然的,因爲這是一無所有的剝奪。鹽戶反抗,最終引發鄉村無地百姓、失地百姓的反抗和暴動,渴求均田、均草蕩,那就麻煩了。

但要說讓他們放棄草蕩,分給鹽戶,那他們肯定也不會同意。

故而纔不斷提醒劉鈺,把軍隊調過來。

一旦苗頭不對,立刻彈壓,將火焰燒開之前就把火苗撲滅。

而且他們其實很害怕把百姓組織起來,尤其是把事情弄得越來越大,參與的百姓越來越多。

對於之前發生在縣城的鬥毆,這些豪紳大族情緒都很穩定。

這種事見多了,其實就是類似黨爭,都在可控的範圍之內,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那些專業的流氓。

而現在,事情一拖再拖、一鬧再鬧,參與的百姓越來越多,只怕最後已經不是政治流氓所能掌控的了。

他們絲毫不怕那些“拿着百姓利益說事”的人,不管是前朝的圍攻徐府、民衆抄家董其昌,說白了,都是官老爺之間打着玩兒,頂這個百姓的名頭。

玩大了,皇權感覺到威脅了,就找點人出去頂罪,把事扛下來;玩小了,就說是民意洶洶,民心所向。

他們真正怕的,是事越鬧越大,百姓真的琢磨起來自己的利在哪,那些秀才鄉紳嘴裡的“與民爭利”的民,到底是不是自己。

對於這種提醒,劉鈺豈能不知道他們的意思?

爲了讓這些士紳安心,劉鈺敷衍了一下,說自己心裡有數。

然後又道:“這廢鹽墾荒一事,上利社稷、下利萬民。苟利百姓,豈能因個人禍福名聲所避趨?”

“至於鹽戶問題到底待如何,那又是另一件事。草蕩問題,和廢鹽墾荒問題,不是一回事。不管草蕩在誰手裡,都要墾。”

“這一點毋庸置疑,你們心裡明白這件事就行。剩下的,你們自己自決之。”

所謂的讓他們自己考慮,其實還是提醒這些和草蕩有關、但和鹽引關係不大的士紳:那些鹽商和你們不是一路人,我和他們的矛盾不可調和,我要搞死他們;但和你們不一樣,咱們之間是可以商量的,我不是那種向着小民的清官。

同時也在分化和挑唆這些士紳與鹽商的關係:鹽商只要保住淮南繼續產鹽,他們就有辦法控制鹽引,所以他們可能會棄車保帥,喊出來爲了百信利益的口號,支持草蕩均分給鹽戶;你們手裡的草蕩,很可能成爲他們棄車保帥的東西。

因爲,事情已經鬧到這一步了,繼續保持原樣,已經不可能了。

要麼倒退;要麼前走。

在倒退和前進之間,作爲“草蕩假地主”的這些士紳,需得明白,到底該站在哪一邊。

“我手裡的軍隊,是保證廢鹽墾荒的,不是來打這些草蕩官司的。草蕩官司,那是你們的事;阻礙墾荒,那纔是軍隊要彈壓的事。我說的夠明白了嗎?”

殺氣騰騰的這番話,讓士紳們一陣神寒,連聲道:“明白,明白。”

正要再和劉鈺說點什麼的時候,後面傳來一陣鼓譟聲,正是從旁邊的儒廟裡傳來的。

縣城的范文正公祠,就在儒廟的後面。出了儒廟的後門,正對着的就是范文正公祠,聽着儒廟裡傳來的鼓譟聲,劉鈺皺了皺眉,邁步進了儒廟。

儒廟裡,四十五個生員秀才,齊聲鼓譟。見劉鈺來了,這才停下鼓譟,畢竟劉鈺不是一般的丘八,而是當朝大員,這些生員還是分得清其中區別的。

“國公,我等冒死驚擾,正有冤情訴說。前幾日本地生員,爲民請命,竟被豪商僱傭的流氓打傷。如今重病臥牀,小便下血,傷人者不知所蹤。”

“利輕而義重、身輕而名重。他本是懷揣惻隱之心、一片浩然之氣,爲鹽戶小民之利奔走呼號。”

“如今卻被人扣了個‘惡意煽動’、‘被人相僱’的惡名。我等冒死,請國公爲他正名!”

劉鈺回頭看了看佇立的從周公開始的歷代先儒祭祀,回頭對着這些生員搖了搖頭。

“若是治病缺錢,我可以施捨一些。”

“若要正名……我如何正?”

“筆在你們手中,你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嘛。”

“這件事,縣裡也不曾定性,朝廷更無定性,只是一些流言蜚語而已。”

“他們說你們是惡意煽動、被人僱傭。你們不會自己說,你們是爲民請命、激於義憤?”

“從縣裡到朝廷,都未對此事定性,你們怎麼讓我撥亂反諸正?”

諸生忙道:“國公有所不知。”

“百姓愚鈍,民衆少智。那日毆鬥之後,那些人控制市井,顛倒黑白,愚昧百姓皆以爲曲在我們,也多以爲是收了錢惡意煽動。”

“他本一片赤子之心,如今卻落個如此下場。是以我等冒死請國公爲他正名。”

劉鈺呵了一聲,笑道:“人心隔肚皮,他是不是赤子之心,我哪知道?你們是本地人,有什麼道理,可以和百姓講清楚嘛。公道自在人心。”

“再說你們身爲生員,本就有教化百姓之責,你當朝廷的優待是白優待的?你們平日裡是怎麼教化的?怎麼就教化成百姓愚鈍、民衆少智了?”

(本章完)

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681章 隱喻(下)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128章 志向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430章 權謀第73章 法理問題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1128章 志向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86章 外交訛詐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733章 朋友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76章 恍然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21章 紙上談兵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91章 提點第717章 臀與腦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703章 海戰(一)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045章 平衡第337章 見過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793章 憧憬(上)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323章 假公正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27章 臨行第478章 看破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478章 看破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499章 洗頭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682章 打印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542章 惡毒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
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681章 隱喻(下)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128章 志向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430章 權謀第73章 法理問題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1128章 志向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86章 外交訛詐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733章 朋友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76章 恍然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21章 紙上談兵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91章 提點第717章 臀與腦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703章 海戰(一)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045章 平衡第337章 見過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793章 憧憬(上)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323章 假公正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27章 臨行第478章 看破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478章 看破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499章 洗頭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682章 打印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542章 惡毒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