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

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

在英國議會在爭吵“英格蘭傳統和黨爭”問題的這段時間,大順在直布羅陀的駐軍們一直在很有韻律地進行着圍城。

工兵挖坑。

散兵點殺。

炮兵每天閒着沒事幹就來幾炮。

海軍不是在抓猶太走私販子,就是在抓胡格諾教徒或者摩爾人,弄得跟天主教的宗教審判所似的。

參謀部制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引蛇出洞計劃,就是在圍困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和法國人一起建造炮艇,做出一副準備要總攻的態勢。

因爲地峽方向的進攻其實很難,直布羅陀的石山橫亙在那,使得從地峽由北向南進攻的路線非常狹窄,英國人在那裡修了炮臺和要塞。

反倒是看起來從海上的西班牙港口進攻,正面更寬大一些,也更容易展開。

鐵索連環的智慧,變化一下,取其精髓內核,用在海上,也差毬不多。

軍艦太貴,而且太大,捨不得用來和岸炮對轟。

那造一些浮動炮臺,目標小一些,上面堆積上沙包,把重炮部署在這些浮動炮臺上,即可解決岸炮和戰艦對轟的問題——性價比。

當然,未必用得上。

參謀部的思路,還是延續着總參謀部給的戰術指導思想,即:假裝要進攻,迫使敵軍在進攻發起來反擊,從而拖延進攻時間,爲他們贏的援軍可能明天就來的希望。

這些浮動炮臺,最好就是假裝進攻用的。

要是實在不上當,非要強攻的話,那也用得上。反正造起來很便宜,和造軍艦完全不是一個價格——74門炮的戰列艦炮臺,要幾十萬兩白銀,而同樣的浮動炮臺均攤74門炮,也就萬把兩銀子。

兵力配置方面,大順這邊的精銳戰鬥工兵,和一部分陸戰炮兵,都部署在地峽方向。

也就是緊靠着西班牙的德拉康塞普西翁小鎮,小鎮上正常生活,軍隊也在這裡囤積了大量的補給品。

而法軍和假裝要發動全面進攻的大量兵力,部署在了和直布羅陀有五里之遙的海灣對面的阿爾赫西拉斯。

已知直布羅陀方面已經沒有啥軍艦了,所以假如守軍要選擇進攻前反擊打亂進攻節奏的話,能也只能選擇地下的德拉康塞普西翁方向。

而那裡,就是大順爲直布羅陀的守軍佈下的陷阱。

大順的戰鬥工兵,是特化了塹壕、圍城、斜坡等特殊戰場的戰鬥技能的。壓根不是爲了做列陣野戰的精銳擲彈兵的。

這相當於把戰場變成主場作戰,只要英軍敢反擊,那就消滅其有生力量,達成人亡地失之目的。

此時,時間已經來到了11月份,天氣漸漸冷了起來。

大量的大順商船,做好了回去的準備,季風時代的航行,只能尊重季風和時節,距離人類依靠煤炭燒熱水而不鳥季風的日子,可能還要一些年。

十幾艘要返程的商船,泊靠在了直布羅陀附近的港口。

他們來這裡,一是爲了送信。

二是爲了拿匯票,把一些白銀交到這邊駐軍的手裡,從這裡領匯票問朝廷要錢。

總的來說,這錢花起來還是非常方便的。

畢竟大量的銀幣,都是從加的斯換的,從加的斯那拿到西班牙銀幣,在相隔百十里外的直布羅陀花掉,連找猶太金融商換幣這個步驟都省了。

這是這些商船的官方任務,除了這些官方任務外,這些商船還有自己的事要做。

就是把一些“戰利品”,在這裡低價賣掉。

大順的倒逼英國把艦隊集中在海峽的戰略,是非常有效的,因爲這不是中英之間的戰爭,而是英法唱主角,英國必須防備法國登陸。

實際上,在直布羅陀海戰發生之後不久,即大順這邊的在印度參加完戰鬥的工兵援兵們還在南非休息的時候。

封鎖北方商路、背風羣島的艦隊被召回,加強海峽防禦。

原本計劃遠征加拿大的傑弗裡·阿默斯特的步兵,也被召回,做好全面防備法國登陸本土的準備,這極大地緩解了法國在加拿大的壓力。

其實威廉·皮特的戰略,和大順當年下南洋的戰略類似:消滅敵方海軍,利用海洋作爲分割,使得敵軍的陸軍無法相互支援,在某一方向始終保持以多打少的局面,各個擊破。

包括大順伐日本,也是這樣的策略,精髓就是以多打少,各個擊破。至於海軍到底是快速戰略機動用的,還是分割封鎖用的,那不過是以這個戰略精髓爲基礎的靈活變化。

戰爭嘛,打的就是錢錢錢。

威廉·皮特的想法,是自己這邊一邊打仗,一邊不妨礙做生意,這樣經濟也能好點,至少能比法國撐得久。

而大順這邊,掐的就是英國貿易。

掐貿易,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我沒有,但我把你掐死,大家都不好過。

另一種,是你有,我也有。我把你掐死,然後我鳩佔鵲巢,把你的貿易品給替代了。

無疑,大順因爲自身的特性,以及此時歐洲的局勢,理所當然採取的是第二種思路。

其實,很多東西,大順的商品是不足以滿足北美和加勒比殖民地的,也無法做到完全的替代。

比如菸草、棉花、靛草的銷售;比如生鐵、蜜糖、糖渣、牛馬的運輸。

不管怎麼說,荷蘭人經歷過巴達維亞蔗糖危機,大順要是從南洋往這邊運糖賣,肯定是要把資本家的那點家底子都賠進去的。

這也是大順爲什麼會選擇扶植俄國的玻璃業生產,提供全套技術的原因:俄國和東歐地區的玻璃產業,大順怎麼也分不到一杯羹,扶植俄國的玻璃產業,打擊的是英國的玻璃製造業。

延伸下去,就是英國本土的玻璃製造業,和北美十三州的玻璃製造業,爲了愈發狹窄的市場,而不得不出現激烈的對抗。

放在此時,其實還是一樣的道理:歐洲,是不是隻有一個叫英國的國家,能夠提供多樣的商品?

的確,大順不能提供蜜糖,因爲賠錢。

但是,法國的蜜糖難道就不是蜜糖?難道法國的蜜糖因爲沒有被聖公會牧師開光,所以不能給北美十三州釀酒?

西班牙哈瓦那的菸草,就不是菸草?難道因爲哈瓦那的菸草,沒有弗吉尼亞神話,便不好抽?顯然不是,神話在這裡。敵不過哈瓦那的氣候。

所以,大順不能提供的商品,或者說大順運過來利率不足的商品,比如鐵棒、玻璃、菸草、蜜糖、鐵釘等等,自有西、法、瑞、俄,以及北美十三州提供。

而大順則補足這些產業的短板,比如廉價棉布、高端奢侈品茶絲瓷等等。

故而,大順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戰略,在北美和加勒比,相當的成功。

北美的釀酒商,不會因爲這蜜糖是法國產的,就愛國熱情迸發,寧可用貴一倍的祖國糖,也絕不用便宜一半的法國糖——因爲法國要保護本國的葡萄酒和穀物酒產業,所以法國不準釀造甘蔗酒,而海上最出名的朗姆酒,就是廣義的甘蔗酒。就像是廣義的德國酒,在19世紀多半指的是土豆燒,這和德國的容克貴族農奴制綁定。

北美的普通消費者,也不會因爲這些茶葉是直接運來的,沒經過倫敦茶葉交易所加了一倍的關稅,就棄而不用,寧可喝高價茶也不喝低價茶——如果大家都有這樣的純粹的精神力量,那倒也不必搞用軍艦和大炮等物質基礎搭建的航海條例了。

終究,世界是物質的,不是靠唸經就能解釋、並且指導世界運行的。

因爲念經不靈,所以北美十三州纔會去喝走私茶。如果唸經靈的話,大家應該寧可喝兩倍高價的……呃,其實還是中國茶,只不過在倫敦茶葉交易所轉了一圈的“英國”茶。

所以只從貿易的角度,實際上,這一次是英國……準確的說,是英格蘭加半個蘇格蘭,再加上個現在的平均生產力水平和大順四川省(如果加上川南井鹽區顯然不如)差不多的普魯士,對抗剩餘的整個歐洲和印度、東亞。

英國此時真正能夠“獨一無二”的東西,除了聖公會牧師之外,其實啥也沒有。

歐洲大陸缺乏的東西、或者說沒有競爭力的東西,大順這邊都能補上。

應該說,大順和歐洲之間的貿易品,或者說科技樹,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是互補的。

因爲始皇帝后後續漢朝的緣故,大順繼承了一個統一的全國市場——雖然其內部存在諸多的鈔關,但相對於此時的歐洲而言,是統一的——故而大順的紡織業、輕工業、日用品等產業,依託於這個形式統一和貨幣統一的國內大市場,相當的發達。

而歐洲則因爲分裂、戰爭等,從17世紀開始,其金屬加工、火藥化學、力學等和戰爭相關的技術,超越了東亞。但其日用品,輕工業等,和東亞,甚至南亞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個差距,很著名的“提花機”和“珍妮機”並未抹平,一直到騾機和拿破崙時代的改良提花機纔算抹平。

在19世紀之前,歐洲和東亞的區別,更類似於“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達的歐洲”,與“輕工業和日用品工業發達的東亞”。

大順抄歐洲,抄起來很容易,尤其是此時也沒有領先多少或者有極高技術壁壘的金屬加工、軍火工業,尤其是大順這邊有個懂這些基礎學科的“先知”。

反過來,歐洲抄大順,真的就挺難抄的。這個難點,倒是不在技術層面上,因爲大順抄歐洲的也是在抄技術層面。真正的難點,在於,大順那碾壓的人力、窮困而貧瘠的銀銅貴金屬缺乏、以及因爲土地等生產資料不足而勞動力過剩導致的生產力停滯。

就好比……法國在北美的移民,爲啥不夠多?因爲法國太他媽的富庶了,要是法國的農民混到去河裡撿船上扔下的動物死屍吃的地步,保準這百年間北美殖民地的法國人翻幾番。這是念再多的經也無法改變的物質現實——富蘭克林這個時代就在感慨德國人太多,要污染北美的血統了,難道此時亂七八糟、加軍營國家的德國竟比此時的法國更進步、開明,所以德國的“鄉巴佬”纔會多到讓富蘭克林警惕北美換種?

故而,大順這邊抄歐洲,真的很容易;而歐洲抄大順,就真的很難。

正如老馬講的那個澳洲故事,把英國的技術復刻到澳洲,很容易;但把英國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人均資源、土地情況復刻到澳洲,很難。所以,那個在澳洲試圖開紡織廠的人,很快破產,因爲大家都跑路去當墾耕農民去了,而在英國本土的話,往哪跑、去哪當農民、去哪墾耕?

一樣的。

歐洲的技術,在大順開始交流後,可以很快的復刻到大順;但大順的人口、人均耕地、私有制土地制度、季風氣候、白銀缺乏、距離此時的世界印鈔廠南美最遠的物質基礎,卻不可能復刻到歐洲。

故而,在這場封鎖、圍堵、走私、替換的戰略中。

貨物,實際上只有兩種。

一種,是大順的。

另一種,是大順這邊可以生產,但是加上運費、耗損等,低於大順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的商品,比如玻璃蔗糖生鐵棒,靠歐洲其餘國家生產。

這裡可以將休謨的“廣袤的大洋保護了歐洲工商業不被中國沖垮”的思路,延伸一下,即可清晰地瞭解什麼叫“大順可以生產,但是是加上運費、耗損等,低於大順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的商品”。

比如經典貨物。

蔗糖。

在考慮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確定一件事,即地球是個大致的球形,而不是長得跟個倭瓜似的。

是以,同等質量的白銀,在歐洲和亞洲,重量是基本一樣的。不存在在歐洲是一斤,跑到亞洲就變成兩斤的情況。

第二個前提,是在倫敦、巴黎、彼得堡、哥德堡、加的斯、塞維利亞、德里、錫蘭、松江、北京,都可以用白銀作爲貨幣。

在這兩個前提下,大順佔據的爪哇的蔗糖生產成本,以白銀計,略高於孟加拉,但絕對低於加勒比羣島,包括那些使用奴隸的島嶼。

之前爪哇的白糖成本,和孟加拉基本持平的前提,是甘蔗園園主和蔗部負責人,在自己的莊園內發行劣質鉛幣、發內部消費券、控制貨物和日常用品在糖廠售賣。

伴隨着大順下南洋,這個“自行鑄幣”的大一統國家的原則性問題,自然是被取締的,這也就造成了爪哇的白糖成本略高於孟加拉糖。

但是,依舊低於加勒比地區的白糖成本。

然而,是不是成本低,就一定會造成貿易價值?

顯然不是。

因爲,假設運爪哇的白糖去歐洲,那麼需要在今年的正月起航,大約今年的八月份抵達歐洲。

而因爲大順和歐洲的貿易是畸形的,如果不把白銀視作商品貨物,而把白銀視作貨幣,那麼大順和歐洲的貿易基本上可視作是單趟貿易。

八月份抵達歐洲,十二月份返航,大約在明年的六月份返回大順。

整個貿易週期,爲一年半。

這裡面,假設英國的航海條例不存在、假設去了之後直接就能賣出去、假設沒有被英國或者法國或者西班牙的緝私船抓到……等等、等等的假設,就假設整個過程,一帆風順。

這裡面,假設水手都是機器,一分錢不用花;假設船隻不會遇到風浪,一點都不用修補;假設船上的貨物沒有任何損耗;假設全程的船員都不需要吃喝拉撒還要吃水果防止壞血病死亡。等等、等等。

那麼,大順現在國債的年平均收益率是8%、且有一定的朝廷耍賴不還錢或者還超發紙幣的風險;《大順律》規定的貸款最高利息,是年利率36%;在東北投資墾荒種黃豆去蘇北販賣做肥料的收益率大約是20%;在南洋墾荒種植靛草的年收益率大約是25%……

由此可知,一半年的貿易週期,即不考慮任何意外情況、風險情況、船員支出、假設運費爲零。

那麼,歐洲白糖和爪哇白糖的價格要相差多少,纔會讓資本選擇不去裝更賺錢的大黃瓷器絲綢香料,而失去選擇白糖?

顯然,加上那些風險,如果低於50%的週期性毛利潤,也就是一年半的貿易週期毛利潤,那麼資本不會傻呵呵地往歐洲賣白糖的。

再低的話,去買國債好不好?去囤地收租好不好?去東北墾殖種黃豆好不好?

所以,考慮到這些,再想想東方棉布能頂着68%加4.5%合計72%的關稅和奢侈品稅,依舊讓東印度公司銷售到讓笛福等人痛罵的狀態,那東方棉布和歐洲棉布,此時的生產成本到底差多少?

是差72%這麼簡單嗎?

在東亞的利息普遍高達10%以上的情況下——朝鮮國的青苗法還米制,理論上依舊是仁政善政——一年半的貿易週期,如果毛利潤低於50%,乾點啥不好?

所以,這就是此時大西洋上的貿易品,只有“大順的”和“大順能產但是運過來沒競爭力”兩種。

“巧合”,或者說並非巧合的是,大順能產但運過來沒有競爭力的商品,俄國、瑞典、法國、西班牙、荷蘭、甚至土耳其,都能產。

這裡面,是個簡單的邏輯。

如果,英國的商品,便宜到足夠碾壓歐洲各國,那麼英國爲什麼需要《航海條例》呢?

這個例子,在大順也有類似的事。

即,海州的曬鹽場。

消滅淮南淮北私鹽的,不是劉鈺在兩淮實行的、行政上的鹽政改革。

消滅淮南淮北私鹽的,是劉鈺在海州興建的大型曬鹽場和蒸汽揚滷設備——淮南的小鹽戶們,你們隨便煮私鹽,但凡你們用柴禾和蘆葦草煮的私鹽比海州大型曬鹽場的鹽還便宜,那就算劉鈺的改革反動、遏制了生產力進步。

當海州因爲生產力進步而生產的鹽,在加了鹽稅還比淮南的煮私鹽便宜時,自然也就沒有了私鹽的市場。

反過來,既是說,假如英國的生產力,強悍到足以形成對其餘國家生產力碾壓的地步,那麼英國便無需堅持《航海條例》,相反英國的資產階級和貴族們會試圖廢除《航海條例》,擁抱自由貿易。

而歷史上,《航海條例》是哪一年廢除的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前一年,也就是1859年,正式廢除了《航海條例》。

換句話說,19世紀50年代,英國憑藉工業革命,正式完成了對其餘國家的生產效率碾壓。

同樣的道理。

北美十三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重商主義和自由貿易開始感到不滿的?

1750年。從這一年開始,北美對英國從貿易順差轉爲貿易逆差。

重商主義,和《航海條例》,不再是保護北美十三州工業萌芽階段的利器,而是成爲英格蘭資本家試圖霸佔產業鏈高端的工具——法律,是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由此可見,北美十三州的人並不是英國的統治階級。

而這一年,從唯物主義的史觀去看,也就是老馬說的“英國基本消滅了自耕農經濟”的一年。

故而,實際上,很多問題,撥開迷霧,很簡單。

既沒有什麼平凡偉大的民族性,也沒有任何的神聖性,俗不可耐。

大順這邊的戰略,恰恰是撥開了這些迷霧之後而制定的。

很多東西,不過也就是“逆練”的成果而已。

比如這一次在直布羅陀停靠的幾艘商船,原本是跑日本貿易的。

因爲劉鈺知道,如果放開貿易管制,那麼跑日本的商船,就到了拼航運成本、拼皮薄餡大的階段了。

而經過簡單的計算可知,即便對日貿易,增加足夠的軍事義務和強制規定——比如培養註冊水手、比如強制要求採用大型遠航重裝商船——其利潤,依舊高於買地囤地收租。

是故,可知,在貿易管制的情況下,即便增加軍事義務和強制規定,其利潤回報率依舊可以促進中日貿易繁榮。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放開貿易管制,哪個資本家會選擇對日貿易的時候,用昂貴的柚木做龍骨、用檜木和橡木做甲板船身、去個日本琉球爲什麼需要商船隨時可以改裝成可以裝備16門重炮?

爲什麼不去造更廉價的福船沙船?爲什麼不學荷蘭造皮薄餡大的馬車伕商船?爲什麼要爲海軍培養實習水手海軍一毛補助都不給?

我這麼做。

別人不這麼做。

是我會破產?還是上天能大發慈悲覺得我爲國計長遠讓我發大財,叫那些皮薄餡大的破產?

從自由貿易的角度看,大順對日貿易的管控,比滿清有段時間對日貿易的政策都落後,甚至落後的多——專營、壟斷、強制軍事義務、高價強迫購買威海造船廠的標準化重裝商船。

但這個落後的結果,就是二十年後,當大順需要干涉歐洲事務的時候。

大順可以從東洋貿易公司,徵調30艘左右的重裝商船,和大量的註冊後的水手,毫無滯澀地開往歐洲。

就像是中國以市場經濟和國內消費大市場,把火藥用在煙花爆竹上,塑造了幾個知名的鞭炮產地;而歐洲則用貴族投資、政府幹涉、給伽利略、拉瓦錫等額外補助金的手段,逆市場而動,去研究彈道、火藥配比、化學。

完美的世界之下,大順、哪怕大明的商品,都能把歐洲消費品的屎打出來。奈何,世界並不是完美的理性人真正的無干涉市場。

相反,英、法等國,相繼在1720年左右出臺了嚴苛的關稅法令和行政保護工業法令。

所以也就造就了這種非常啼笑皆非的局面:大順以非常落後的專營貿易管制,打造了一支可以干涉歐洲事務的艦隊,並且很可能靠這種反動管制打造的艦隊,來塑造真正的世界市場和自由貿易……

而如果大順一開始就擁抱自由貿易,那麼大順的商人,連馬六甲都出不去,會在南洋被荷蘭打出屎來,扣押商船、強制降價——奧斯坦德茶葉事件,已經證明過了,大順的商船在巴達維亞被扣押了大半年,強逼降價。

故而,這些原本應該只是福船沙船、但現在卻是軍艦造船廠出品的標準重裝商船的、原本隸屬於東洋貿易公司的商船。

在抵達了大西洋之後,除了“正常”的貿易之外,還幹了很多事。

搶劫英國商船,爲了自由貿易。

走私法國蜜糖去北美,爲了自由貿易。

炮擊巴巴多斯,爲了自由貿易。

偷運北美牛馬去瓜德羅普,爲了自由貿易。

從英國海軍那買通行證去北美送貨,爲了自由貿易。

總之,至少,在“大義”上,大順的這些武裝商船和巡航艦,還是站得住的。

而這背後,則造成了兩個結果。

其一:

大順的水手們,賺的盆滿鉢滿,鑑於他們搶劫的貨物不是東家的,而是歸他們分配。

所以,一方面,他們把蜜糖、甘蔗酒、呢絨、穀物等一些搶來的戰利品,低價售賣給了直布羅陀的大順軍隊。

另一方面,不少人,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決定回家後不幹這狗都不當腦袋拴在褲腰帶上賺錢的水手了,可能會去扶桑或者南大洋買地墾殖,極大的促進了人類總生產力的發展。

而原本這些錢,會被英國商人去幹三角貿易,運送黑奴去北美和加勒比、南美等,導致非洲的青壯年人口流失,極大地損害了非洲生產力的發展。

其二:

威廉·皮特的“戰爭和貿易兩不誤”的戰略,徹底破產。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失去了西非市場和印度波斯,瀕臨崩潰。

30萬英國家庭,要求政府給個說法:當初忽悠買的國債,怎麼還?

北美的走私集團,迅速和大順這邊接洽,甩開荷蘭中間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極大地改善了北美人民的生活,茶葉降價、棉布降價。

英國西印度商會,損失慘重,希望政府能夠把海峽決戰的海軍,抽調出來護航西印度,否則他們就要兌付國債。

(本章完)

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393章 泡沫第464章 立碑第323章 假公正第922章 歸來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047章 大改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808章 閹黨(中)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26章 鍍金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1162章 備戰(一)第60章 思維差異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972章 割袍(下)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030章 氛圍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208章 記憶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443章 誘降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965章 扣帽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393章 泡沫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970章 給錢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936章 綁定(下)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
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393章 泡沫第464章 立碑第323章 假公正第922章 歸來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047章 大改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808章 閹黨(中)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26章 鍍金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1162章 備戰(一)第60章 思維差異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972章 割袍(下)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030章 氛圍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208章 記憶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443章 誘降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965章 扣帽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393章 泡沫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970章 給錢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936章 綁定(下)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