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

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

“大人,恕我直言,您想要的誠意,在我看來,意義不大。”

“地球的大小已經確定,海圖會實時更新,很多都是公開的資料。貴國延續我們的航線,不再需要付出成千上萬海員的性命,就有了穩定的航線。”

“東南亞地區,貴國更是繼承了荷蘭人在這裡一百多年的海洋製圖積累。我不知道您這樣渴求此物,到底是爲了什麼?”

劉鈺心道其實我並不是很想要,大順的月相圖星表製作,在歐拉等一批人加盟之後,在與法國俄國這邊的科學院合作之下,已經快要完成了。

但欲所求者,必示以不求。

劉鈺對英國東印度公司還是有些忌憚的,他說沒有“投鼠忌器”的資格,其實是瞎說。

實際上他心裡很清楚,他很投鼠忌器。

因爲信息差的緣故,有些事,法扎克萊並不清楚,但劉鈺知道;而法扎克萊知道的事,劉鈺基本清楚。

劉鈺所懼之“器”,其實挺多的。

比如還在歐洲的齊國公要參加奧王繼承戰爭結束的和會,要提出武裝中立同盟構想,這需要英國承認。

比如徹底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切割,荷蘭本身已經退出了英荷共同防禦條約,大順的貨船可能遭到英國的劫持。

甚至劉鈺可以確信地說,法國人對大順在澳門搜出鴉片這件事,必然內心高興無比,巴不得大順和英國徹底鬧翻,法國就能拉到一個極爲堅定的真正的戰時盟友。

對大順和不列顛兩國政府而言,英國東印度公司和大順西洋貿易公司,都是雙方談判的籌碼。

而印度問題,是東印度公司的事,和英國政府的關係雖有一些,但不是很大。

這是兩碼事,要分開論。

劉鈺內心的底線,給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出的底線是:這件事,是否要斷絕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在於皇帝。事情報上去,但皇帝會表示繼續查,以確定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件事中的責任到底有多大。

實際上,也就是拿着東印度公司做人質。

到底有多大的責任、到底要不要斷絕貿易以示懲戒,不在於東印度公司到底犯了多大的錯。

在於同樣可以拿着中荷貿易公司做人質、拿着是否承認武裝中立同盟做籌碼的英國政府,是什麼態度。

英國政府若是承認武裝中立同盟,不去搶劫中荷貿易公司或者叫西洋貿易公司的貨船。

那麼,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鴉片貿易中的責任,就不是很大,至少沒查出來嚴重的責任。

如果英國政府不承認武裝中立同盟,甚至搶劫中荷貿易公司或者叫西洋貿易公司的貨船。

那麼,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鴉片貿易中的責任,就非常大,而且一定可以查出來非常嚴重的連帶責任。

皇帝一天不下結論、金口玉言把這件事定性。

東印度公司的問題,就只能是暫時沒找到證據,不是已經無罪釋放的結案狀態。

嫌疑人,暫時沒找到證據;和所有證據都證明無罪。

這是兩回事。

這種博弈,在於一個主動和被動。

大順先扣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貨,然後主動傳給英國政府,讓他們在武裝中立同盟問題上讓步。

主動權在英國。因爲大順先露了底。

大順先扣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貨,然後英國政府主動來談判,拿武裝中立同盟問題做籌碼。

主動權在大順。因爲英國先露了底。

做事,是先發制人,後發至於人。

談判,是誰先坐不住,誰就陷入被動。

至於航海鍾問題,只是劉鈺需要一個從寬處理東印度公司的理由,至少是讓東印度公司覺得可信的理由。

同時也是通過東印度公司,給英國政府釋放一個信號。

東印度公司作爲連接大順和英國的戰略情報的傳遞者、作爲英國對大順戰略情報的蒐集者,有些東西,需要做給東印度公司看。

不然就是拋媚眼給瞎子,人家根本看不到。

嚴格來說,這不是一場類似於之前針對荷蘭或者俄國那樣的戰略欺騙,只是爲了傳遞某種信號,讓英國政府不要在武裝中立同盟和貿易問題上找麻煩。

劉鈺當然知道東印度公司不可能搞來航海鍾,本身現在就那麼一個現貨,裝在戰列艦百夫長號上,現在還沒有返回英國。就算回去了,就算木匠再做一個進化版的H3,這種限量品,東印度公司那裡搞得到?

再者說英國有非常嚴格的技術管控,76年搞出蒸汽機,一直對外嚴格封鎖,各國都是絞盡腦汁才弄到的,英國此時的行政能力非常強,控制力遠非大順可比。

他只是想要借這個事,傳遞一些東西。英國那邊,能聽懂的,自然聽得懂;聽不懂的,也沒必要聽。

法扎克萊說清楚了航海鍾問題的難度後,劉鈺面色稍微舒緩了一點,便叫法扎克萊先起來,又叫人上了茶。

法扎克萊欠着屁股歪坐在椅子上,心想看來你真的很想要這東西。但就算我能搞到,也絕對不會給你。大順的仿製能力,一旦拿到手,公司的價值還剩下什麼呢?

既是你真想要這東西,倒是可以虛與委蛇。只說這東西難搞,卻不說一定搞不到。只有沒搞到手,公司纔有價值,搞到手了,公司就沒價值了。

到時候,能否貿易,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

正好如今公司也沒有什麼能夠牽制你們的、威脅你們的手段。

關鍵是,你要這東西到底幹什麼用呢?如果只是在亞洲地區,貼着海岸走,或者跳島,根本不需要這東西啊。

象徵性了潤了幾口茶後,法扎克萊又道:“大人,航海鍾一物雖好,但於天朝的實際用處,卻並不大。大人若是急需一些地方的海圖,公司亦可以用這些海圖,作爲誠意。”

劉鈺心道你倒是會做買賣,西印度羣島那邊的人給我海圖吧,還算是有誠意。你們東印度公司的海圖,我要有個卵用?下南洋拿了荷蘭積累了百餘年的情報資料、水文測繪,南洋印度地區的海圖,比你們東印度公司還全呢。

他哼哼一聲,表示不屑,隨後講了個現編的故事。

“之前我派人去南半球尋找將來觀測金星凌日觀測島嶼的時候,我們的探險隊找到了一座小島。便問了一些手勢可以簡單看明白的問題。他們回答的時候,也是用點頭或者搖頭作答。”

“但是呢,事後我們的探險隊就發現,完全不對。後來才知道,原來在這個島上,點頭是否定、而搖頭卻是肯定。”

“我現在和你說話,要決絕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類似這樣的問題。有些事,我們的認知是完全不一致的。所以往往產生了諸多的誤解。這是文化和思維方式決定的異處,我想你應該也能感受到。”

法扎克萊雖不明白劉鈺說這個是什麼意思,但還是很感同身受地點了點頭。

“大人說的沒錯。確實,有時候,我和貴國的人打交道的時候,很多都是文化差異造成的對同一件事完全不同的理解造成的誤會。”

“但大人應該是瞭解我們的。”

劉鈺笑道:“我瞭解你們,可你們不瞭解我啊。在真正談一談BEIC日後命運問題之前,我要先和你講清楚。”

“我不是商人。”

“我是大順的興國公,朝廷大員,我是官。”

“大順也不是不列顛,貿易決定了不列顛的興衰,卻決定不了天朝的興衰。”

“但,你是英國人,又是商人。很多事,你的思維根本不足以與我共語,站的層次、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向,都不一樣。”

法扎克萊連忙道:“大人所言極是。小人乃腐草之熒光,豈明天空之皓月?古人云,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此之謂也。”

劉鈺呵呵一笑,搖頭道:“我倒不是這個意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聖人且不敢自比皓月炎陽,況於吾?只能說,譬如一堵牆,有人眼中這是白色、有人眼中這卻是三尺見方、有人眼中這是泥巴的。難道說,認爲這堵牆是泥巴的,便可以認爲這堵牆是白色的人說錯了嗎?”

“在說清楚我是官、而你是商這件事之前,我先問你個問題。問你個你肯定明白的問題。”

“你既是東印度公司的高管,頗懂商業事。”

“那我問你,國民財富到底是什麼?白銀又是什麼?你回答了這個問題,你就知道,我說我是官而你是商,你我之間的思維差異到底在什麼地方了。”

劉鈺的問題,不是針對法扎克萊的,而是希望通過法扎克萊的口,傳給英國政府的。

他問的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只是法扎克萊這個商人的解讀,必然是有問題的。

法扎克萊想了想,給出了一個劉鈺意料之中的回答後,得到的卻是劉鈺笑着搖頭的態度。

“這就是你我之間身份差異造就的、對同一件事的理解完全不同。”

“天朝和你們不同。實際上,天朝在宋朝時候,就已經嘗試發行紙幣。甚至在前朝初年,紙幣是真正的法定貨幣。”

“白銀在那時候,只是商品。和尿壺、瓷器、盤子、白麪、絲綢,沒有什麼區別。”

“某種程度上講,是因爲你們將大量的白銀運到天朝,促使了天朝的白銀貨幣化。”

“而反過來,因爲天朝的白銀貨幣化,又促進了東西方貿易的急速發展。”

“對朝廷而言,白銀是財富的象徵,但不是財富。軍隊、政府,百官、救濟百姓,吃的是米麥、穿的是布匹。白銀,只是一個等價物,大家都認可的等價物,可以換大米白麪、可以換布匹草藥的等價物。”

“哪一天朝廷不用白銀了,換成紙幣,其實也是一樣的。”

“那問題就來了。天朝和你們貿易,換回來的是一堆白銀。這些白銀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甚至哪天如果我們採用紙幣的話,那我們要這麼多白銀有什麼用?”

“內部紙幣流通,完全沒有問題。”

“外部……外部倒是可以用白銀,但問題是我們能買到什麼呢?如果我們從你們那買不到東西,國內又不需要白銀作爲貨幣了,那我們要這些白銀做什麼用呢?”

“你想一下這個場景,天朝國內完成了紙幣改革,白銀除了作爲裝飾品金屬外,剩下的作用就是對外貿易。因爲你們肯定不認天朝的紙幣,只認白銀。”

“可是,我們能從你們那買什麼呢?好像,什麼也買不到吧?凡能買的,天朝地大物博,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棉布比你們的呢絨好、玻璃比你們的平板也不差,瓷器比那些軟瓷代爾夫特陶更不知道好多少,木料我們自己有、糧食我們自己種……”

“我們的白銀,每年超量的順差,對外花不出去怎麼辦?沒有什麼值得買的、或者想買的卻又買不到,怎麼辦?”

“在你看來,財富就是白銀、黃金。”

“但在我看來,或者說,站在天朝天子、朝廷、官員的角度,所謂國民財富,就是供給國民每年所用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朝廷收稅,可以收白銀,也可以收糧食、布匹、鹽巴、鐵器,只不過白銀方便交換。但換成紙幣、交子,難道不是一樣的嗎?”

“如果這樣理解財富,我是否可以認爲,和你們貿易,你們得到了絲綢瓷器棉布茶葉,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我們得到了一大堆白銀,可天朝的白銀花不出去,那麼這本身是否是一個天朝國民財富流失的過程呢?”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卻是一羣在阿姆斯特丹和倫敦搞股票的、投機的。這不太對吧?”

“西班牙人根本不會做事,就因着挖到了銀礦,便一個個穿着最華麗的中國絲綢、用着最高端的瓷器,這就讓我感覺有些問題。當然,朝廷也是這個態度,是以,有些事,可能要變一變了。”

(本章完)

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970章 給錢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42章 曙光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8章 罵人揭短第1278章 夷丁第441章 瘋了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30章 暴論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233章 壟斷權第171章 萌芽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846章 雙贏(上)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153章 鎖國第234章 打小抄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187章 開戰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995章 嫺熟第708章 海戰(六)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733章 朋友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045章 平衡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455章 賣舊貨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325章 迎天使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91章 提點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441章 分歧(七)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48章 魚
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970章 給錢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42章 曙光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8章 罵人揭短第1278章 夷丁第441章 瘋了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30章 暴論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233章 壟斷權第171章 萌芽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846章 雙贏(上)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153章 鎖國第234章 打小抄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187章 開戰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995章 嫺熟第708章 海戰(六)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733章 朋友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045章 平衡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455章 賣舊貨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325章 迎天使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91章 提點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441章 分歧(七)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48章 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