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

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

未來的事,沒人可以知曉。

但昭仁清楚,自己若不去和談,就連“臥薪嚐膽且三千越甲吞吳的可能”都沒有了。

一條兼香傾向於於先和談,昭仁內心也傾向於先和談。

將來成了,昭仁就是“知進退、若勾踐”;不成,昭仁就是“無堅骨、若趙構”。

幕府能否改革成功,能否臥薪嚐膽成就大業,這不可知。但就現實而言,指望那羣可能爭着做石敬瑭的西南諸藩成就大事、一雪前恥,只怕更不現實。

昭仁考慮了片刻,面上露出了無可奈何的苦笑。

“談,便談吧。”

一條兼香也慎重地點了點頭,示意,確實,只能談了。

天皇談,總比幕府談,對日本的傷害更低一些。

至少,在他們看來,更低一些。因爲他們並不知道“市場原始積累”和“半殖民地”這兩個詞。

僭紫宸殿外,吳芳瑞已經熄滅了他的第十五支菸卷,一顆接一顆帶來的噁心和頭暈,讓他有些想吐。

當年翻越了阿爾泰山、直插伊犁的時候,他都沒有這樣焦躁。今日卻已經有些站不穩了。

許久,一條兼香從紫宸殿走出。

“請唐國的吳將軍入紫宸殿詳談。”

吳芳瑞不是海軍出身的,也不是靖海宮裡出來的,而是實打實的考入了武德宮的良家子。

這點政治覺悟還是有的,搖頭道:“紫宸殿,實僭稱也。我可以攻入,但卻不能在知道名目後,再走進去。”

既是要入殿,看來昭仁沒有自殺,已經決定根他走,去和談了。

這種情況下,衆目睽睽,通譯又直接翻譯出了紫宸殿的名目,這種情況下,他實在不能應下——和朝鮮不能接受任何署名帶“皇”的國書,是一樣的道理。後世看來可能是細枝末節的小事,此時卻是不可動搖的政治正確。

一條兼香只好換了個說法。

“請大順的吳將軍,入內與我主君詳談。”

吳芳瑞這才走入殿中,相距一段距離,昭仁也很直接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他不能被俘,只能是吳芳瑞“請”他去和大順和談。

該有的儀仗要有,至少在日本,他作爲天皇的體面還要保留。除非和談到了大順逼迫他從皇降王,否則他是不可能主動認爲自己“僭越”了。

關於這一點,吳芳瑞也不好說什麼。

自己可以憑藉武力,逼迫其自去天皇之號。但看得出昭仁是有殉國之心的,這種武力的脅迫實在沒什麼意義,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死前該給的體面還是要給的。

吳芳瑞見對方說的很清楚,自己也不妨說的明白點。

“天子第七子率領大軍,正從小濱趕來。最多七八日,即可抵達。我也不妨明說了,這七八日,你們可以做很多事。”

“比如,集結藩兵,攻下小濱,斷我後路;比如集結‘勤王’之師,在此圍殲天子之師。”

“你們隨便做,你也可以傳遞消息出去,讓京都所司代想辦法去做。”

“我手裡只有三四百精銳,不多。可要想攻下,非兩三千人不可。而且我在潰敗之前,絕對可以焚燒這裡。”

“所以,告訴京都所司代,不要做無用之功。若有本事,就去擊破天子大軍,則我留在這裡死路一條;若無本事,就不要想着攻入這裡,攻入也無意義。”

他是有恃無恐。

按照計劃,小濱就留了五百兵。

按照兵法,倭人可以選擇調動琵琶湖周邊諸藩的兵力,先攻下小濱,斷大軍之後路。然後各處大軍趕來“勤王”,圍殲大順海軍陸戰精銳於京都,則大順之後再不敢冒進。

但是,兵法的前提是能攻下小濱。

小濱城,大順軍進攻容易,因爲靠海。

小濱城,大順軍防守容易,也因爲靠海。

五百兵,三五千倭國武士,短時間內是攻不下來的,這一點吳芳瑞有着絕對的自信。

既有這樣的自信,把兵法裡能做的事,全都說一遍,也沒什麼區別。

兵法再厲害,最終還是需要野戰的。

野戰不勝,廟算再多,都是廢話。

昭仁一時間分不清吳芳瑞說的是真是假,他是真沒見過這些被劉鈺潛移默化影響下的、軍改之後自信心簡直爆炸到快要自負的軍官。

只是現實如此殘酷,這種戰術野戰的自負,在此時的整個東亞東南亞,都只能是自信——在中亞或者雪山,戰術上更自信,只是後勤是真不自信。

昭仁難以分辨,最終居然笑了。

“中華人傑,果然與衆不同。卻不知若是貴國皇子的大軍在半途被擊敗、小濱城被攻破,吳將軍又將如何?”

吳芳瑞大笑道:“若能攻破,則證明此地無兵。我自先燒了這裡,殺了你全家,然後突入大阪,四處縱火,堅守最後,自刎殉國便是。一二千人,還攔不住我。”

昭仁聞言,亦是哈哈大笑道:“甚妙。那就於此坐觀?”

他心裡也明白,如果吳芳瑞說的是真的,大順軍真的已經從小濱登陸正在朝這邊進軍,只要野戰不勝,那就毫無意義。

“於此坐觀,甚好。只有一件事……”

“說。”

“在此期間,將諸如蛤御門的御、建禮門的建等僭越之詞,用紙遮住。可以守禮,不能建禮。”

這個要求也不算過分,他要是帶兵攻入了別處,都還好說。

可不管是蛤御門,還是建禮門,這一個個的用的都是漢字寫的。吳芳瑞想裝作看不到都沒法裝看不到,只能用這種掩耳盜鈴的辦法,叫人把這些字都遮住。

等他走了,倭人自然可以恢復。

然後談判之後,再正式去掉、刪改,這就可以了。

事後回朝之後,也能少一些麻煩,也可以作爲一種功勞,讓皇帝記住他。

這些東西,在這個時代,就是這麼重要。

昭仁知道這算是吳芳瑞給足了他顏面,不是直接毀了。當然,這顏面是爲了讓他不自殺,而不是給活着的他的。

事已至此,昭仁笑道:“此掩耳盜鈴乎?”

吳芳瑞下意識地用着劉鈺的習慣,把雙手一攤,心道老子雖然學的是實學,可老子好說也是實打實考入武德宮的,《論語》還是會背的。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爾。”

違背禮的東西,無法改變,那不去聽、不去看,不就不存在了嗎?

昭仁知道自己在嘴上又輸了一籌,天下之內,纔要守禮,看來大順是鐵了心要把日本納入天下的範圍之內了。

這要求過分,卻也是個折中的辦法。總比毀了強,兩邊都過去的也就是了。

於是昭仁點頭同意,將在城牆上能夠看到的、在大順看來“僭越”的詞,都用紙遮住。

吳芳瑞也給足了昭仁顏面,沒有讓大順軍進入內城,裡面終究還有女眷,總不好留下一些流傳市井的黃段子。

只要封鎖城牆和內城,不要進出就是。

吳芳瑞也不怕內城裡的那些人翻了天,城外的京都所司代,也不知道會做出怎樣的舉動,但他也不怕。

若是京都所司代真的有種,調集大炮來攻,吳芳瑞心想自己舉火一燒,一鍋端了,然後撤走就是。

有大炮,死守或許守不住,但殺完人之後突圍出去,那是一點壓力都沒有。

但這時候,誰敢帶兵朝裡面開炮,將來只怕也要當司馬家的“成濟”。

…………

在二條城暫時穩住了局面的土岐賴稔,確實很爲難。

昭仁從御所派人出來,說要和大順展開談判,倒是沒說不準圍攻的事,但土岐賴稔也不想圍攻御所。

關鍵是這種事,不像是當年島原之亂時候,大阪城代阿部正次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江戶的命令傳來之前就讓九州諸藩做好戰備一樣。

那件事,事後也得經過幕府追認,認定不是僭越。

攻打御所,這和當年阿部正次所要決定的區別,着實太大。前者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後者很容易被市井傳爲“成濟,司馬公養汝何用?”

他是京都所司代,他派兵攻打御所,不只是他一個人切腹這麼簡單。這是代表幕府的意志的,事後真的是很難處理。

之前昭仁對土岐賴稔說“君王死社稷”,結果沒死。

現在,昭仁從御所裡派人出來說要親自和大順談判,這就讓他有些不知該怎麼辦了。

幕府權大,可以逼迫天皇退位,但面上也得過得去。

當天皇,也得遵守幕府定下的基本的法。

《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就是當天皇的基本的法度。

土岐賴稔既是做京都所司代,自是將《禁中並公家諸法度》背的爛熟,可這法度中,也沒說不準天皇和外國談判。

而且《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第一條,便是:天子諸芸能之事、第一御學問也、不學則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有之也。《貞觀政要》明文也……

昭仁用《貞觀政要》裡的渭水之盟,作爲比喻,說自己去和大順談判的正當性。

既是《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的第一條,就是讓天皇好好學習,貞觀政要又是排在第一的書,那按照貞觀政要裡的故事行事,自也在情理之中。

可見,天皇是認真遵守法度、認真學習了貞觀政要的。

再說,天皇到底是否違背了法度,那是要看幕府的態度的。

反過來,幕府要是和外國談判,理論上也是應該彙報給天皇的。

對外談判,到底算公家事?還是武家事?

這個也說不清楚。

關鍵大順還不是南蠻的西洋人,而是天朝,幕府也確確實實和天朝天子不對等,除非天朝裝傻假裝不知道有天皇的存在、就默認幕府將軍就是日本國王,但現在顯然天朝沒有裝傻、也沒有掩耳盜鈴。

現在攻入御所的大順軍,還在保持君子的形象,只是“邀請”昭仁去談判,並沒有明說要是敢進攻就放火把御所燒了、殺天皇的全家之類的話來要挾。

但有些要挾,是不用說的那麼明白的。就之前大順軍在京都放火的嫺熟程度,土岐賴稔也知道,這些東西不用說,但就在那威脅着。半日之內,連帶風火吹起,燒了不下千餘戶,這等嫺熟手段,實非尋常放火的能比。

(本章完)

第411章 出奇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46章 哈士奇第574章 領導權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450章 “帝”(二)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84章 請別死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439章 分歧(五)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430章 權謀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846章 雙贏(上)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1025章 割裂(三)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012章 圈地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393章 泡沫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26章 鍍金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84章 備戰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395章 樞密院第34章 買賣第967章 轉正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950章 夢魘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368章 我是誰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206章 狠話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379章 四宗罪
第411章 出奇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46章 哈士奇第574章 領導權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450章 “帝”(二)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84章 請別死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439章 分歧(五)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430章 權謀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846章 雙贏(上)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1025章 割裂(三)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012章 圈地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393章 泡沫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26章 鍍金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84章 備戰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395章 樞密院第34章 買賣第967章 轉正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950章 夢魘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368章 我是誰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206章 狠話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379章 四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