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下

樑乙埋望着沒藏阿龐的背影,又恨恨罵了一聲:“廢物!”

“爹爹!”樑乙逋卻是一點兒也沒有在乎沒藏阿龐是不是廢物,只是皺眉道:“高遵裕爲何突然膽子大起來了?難道宋軍來了援軍?”

“大軍調動,我們不可能不知道。”樑乙埋斷然否定。

“宋軍因爲整編軍隊,調動頻繁,被他們瞞過,也不奇怪。”樑乙逋還有話沒說出來:當初宋軍糾集大軍直撲平夏城,西夏軍還不是後知後覺?

“總有消息的。”樑乙埋不以爲意,又道:“縱有援軍,亦不足爲懼。”

“高遵裕想誘我軍渡河,半渡而擊之?”

樑乙埋沉吟了一會,點點頭,道:“這也有可能。但是高遵裕聲明事先不許一兵一將出寨,料他也騙不過我。”

“那高遵裕爲何要如此相讓,迫不及待的想來決戰?他沒有必勝之把握,反而讓出如此多的有利條件?”樑乙逋心中總是隱隱感覺不安,“高遵裕是膽小之人,並非狂妄之輩。”

“許是宋廷內鬥使然。”樑乙埋冷笑道:“高遵裕迫於無奈,只得出戰。他以爲兩軍結陣相抗,未必輸於我軍,又或許,其中另有手段……但是這些並不重要,他高遵裕既然敢開出如此條件,我豈能不敢應戰?他縱有千條妙計,我獨不能將計就計?”

“這倒是。”樑乙逋口裡雖然如此說,可到底還是不能放心,然而卻又無法說出個所以然來。而且樑乙裡今日被宋人如此侮辱,若龜縮不出,到時候樑乙埋只怕會被軍中所輕。更何況,樑乙逋也知道,西夏之利,也在速戰速決。若是那什麼“平夏城”真的建成,再想攻下,只怕就是千難萬難了。

“來!”樑乙埋卻沒有注意樑乙逋的擔心,他只覺不論高遵裕玩什麼花樣,自己都可以將計就計,大敗宋軍,最起碼也可以全身而退……如此想去,竟是越想越興奮,笑逐顏開地拍了拍樑乙逋的肩膀,向一面地圖屏風走去,一面還心情愉悅地笑道:“且來看看四天後如何破宋!”

四日後。

辰時。

太陽剛剛從東山露出臉不久,強烈的金光灑滿了石門水的兩岸。蔚藍色的天空中,不見一絲雲彩。一個靜謐的早晨。

平夏城的宋軍,一大早就起牀埋鍋做飯,士兵們難得的飽餐了一頓羊肉,然後披掛整齊,在營寨中安靜的等待着戰爭的到來。特別是西大營中,早已聚集了平夏城宋軍最精銳的部隊。人人都翹首向北,等待着西夏人的出現。大戰之前的平靜,最讓人心焦。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高遵裕竟然真如所約,撤走了石門水南所有的部隊。只有少量的斥侯在西大營與沒煙峽之中巡逡着。

“樑乙埋究竟會不會來?”站在箭樓上觀望的高遵裕,心中不斷地翻滾着同樣的念頭,但每次他把目光投向站在身後的“月明真人”時,對方那篤定的眼神,總是輕易地將他將要到口的疑問壓在嘴脣之內。

“只有相信他了。”高遵裕在心裡無可奈何地對自己說道。無論如何,既便樑乙埋不來,他也不會損失什麼。高遵裕又擡頭望了望天空,患得患失地在心中感嘆:“若是樑乙埋不來,真可惜了今天這樣的好天氣。”

但是,放出瞭如此誘人的誘餌,樑乙埋連看都不來看一下,未免太不可思議了吧?高遵裕無意識的絞動着手指,繼續胡思亂想着。

等待是最折磨人的事情。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石門水以北的原野上,依然毫無動靜。

石門水北岸十餘里。

旌旗密佈。

“怎麼樣?宋軍可有動靜?”一身金絲綿袍的樑乙埋騎在一匹高大的白馬上,向探子問詢道。

“稟相爺,宋軍西營聚集了衆多的兵馬,但是自大營至石門水岸,原有的人馬已經被全部撤走。東營偵騎四出,難以靠近,不知虛實如何。”

探子的回報,讓樑乙埋十分的滿意。他拈着長鬚,點了點頭,笑道:“不料高遵裕真是信人。難道他想學宋襄公不成?還是自信過度了?”

“相國何必管他許多,只要能過河,讓他們背城結陣又如何,諒宋人也當不起鐵鷂子的一陣衝鋒!”樑乙埋身邊的將領忙湊趣說道。

樑乙埋沉吟着點了點頭,舉起手來,高聲命令道:“傳令!全軍前進至石門水北岸結陣!”

“是!”

已經沒有必要再隱藏大軍的動向,西夏的近十萬軍隊,一齊吹起了震徹長天的號角,在數以千計的旌旗的指引下,戰馬與駱駝掀起了漫天的灰塵,遠遠望去,便如同一片黃塵的海洋,排山倒海般移向石門水,與此同時,還伴隨着一陣陣如雷鳴般的聲音。

“終於來了!”

根本無須任何斥侯的稟報,大宋平夏城西大營的將士們,都能感覺到戰爭的臨近。

高遵裕興奮的握緊了拳頭,高興地望了“月明真人”一眼。

“我高遵裕名垂青史的時刻來了!”高遵裕感覺到自己的手心,已經全是汗水。他抿緊嘴脣,眺望遠方天空中的灰塵海洋。那黃色的海洋越來越近,慢慢地,地平線上露出了黑壓壓的人馬,還有迎風飛揚的五色戰旗,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漫涌向石門水的北岸。

“高帥!”站立在一旁的顧靈甫已經有點迫不及待了,“要不要準備一下?待西賊半渡之時,一舉擊潰之。”

“半渡而擊之?”高遵裕笑了笑,搖搖頭,道:“樑乙埋不會上當。”

“由不得他不上當,他的人馬渡過一半,未成陣列之時,要戰要守,權在大帥。”顧靈甫說的並非沒有道理。

“我料他必然搭好浮橋,從容渡河。”高遵裕抿着嘴說道,目光有意無意地看了“月明真人”一眼。

顧靈甫正要繼續勸說,忽聽到一個行軍參軍高喊道:“快看,西賊果然開始搭浮橋了。”他擡頭眺望,果然,有數千西夏士兵,開始泅過石門水,準備搭設浮橋了。

顧靈甫心裡一驚,微睨高遵裕一眼,卻見高遵裕伸手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笑吟吟地說道:“今天的天氣,還真是熱啊。”

顧靈甫這才感覺,太陽越升越高,陽光漸漸炎熱,空氣中一絲風都沒有,自己的鎧甲之下,也已經被汗水浸溼了。

西夏人的渡河,一直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樑乙埋每渡過一隻部隊,便命令先行結陣,盯緊宋軍西大營的動靜。而最先渡河的,照例是西夏的精銳騎兵,鐵鷂子部隊。一直等到這支騎兵結陣完成,西夏的其他部隊,纔敢依次渡河。

但是整個宋營,卻一直是巍然不動,沒有半點風吹草動。高遵裕身邊勸他準備出擊的將領謀士越來越多,但是高遵裕竟是毫不理會,最後竟然好整以暇的喝起茶來。還命令給所有的士兵準備了一泡茶水。

誰也不知道高遵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只有那個“月明真人”似乎知道其中的原由,雖然天氣越來越熱,但是他的表情卻顯得越來越輕鬆。

西夏人的部隊渡河的越來越多,石門水兩岸盡是馬嘶人喊之聲,數以萬計的部隊,從數百座浮橋上通過,到達南岸,背水列陣——這卻是迫不得已,石門水至平夏城西大營之間的距離,只能夠讓西夏人如此佈陣。

但是樑乙埋顯然並不以意。

的確,如果你確信自己的軍隊能佔到上風,又何必害怕背水列陣?

不知道時間過了多久,顧靈甫只感覺自己因爲心情過份的緊張或者說激動,全身幾乎是泡在了汗水當中。他大口喝了一碗茶,繼續瞪大眼睛注視着越來越多的西夏兵,時不時又回頭望望高遵裕。

高遵裕的表情也越來越放鬆。

終於,整支西夏部隊,都渡過了石門水,在石門水南岸,結成了森嚴的陣容。只有少量部隊,留在北岸,保護浮橋。

“該出戰了吧?!”宋營中,幾乎所有的將士,都冒出這樣的念頭來。

但是主帥高遵裕似乎忘記了有戰爭這回事。

宋軍依然緊閉寨門,張弩待發,並不出戰。

“高遵裕玩的什麼花樣?既然約我們來決戰,放我軍渡河,他卻一直閉寨不出……”西夏的將領也迷惑起來。

樑乙埋眯着眼睛沉吟了一會,笑道:“讓人去叫戰!”

“是!”

不多久,數百名西夏騎兵縱馬到了西大營前,高聲呼罵起來:“高遵裕,爾約我家相爺前來決戰,今我家相爺已如期前來,爾爲何畏縮不出?莫非爾是想學王八不成?”

“高遵裕聽着,爾若是有種,便即出戰。若是無種,讓出大營,我家相爺說了,放你一條生路!”

“高遵裕鼠輩……”

但是任憑這些人在營前罵了將近半個時辰,宋軍西大營卻始終緊閉寨門,若是這些騎兵進入射程之內,便用弓弩一頓亂射了事。

西夏軍中軍之中,樑乙埋眯着眼睛,微笑注視着這一切。本來高遵裕如此爽快的放他過河,他心中還有疑懼,但是此時,一切都已不言自明!

他取出一塊絲絹,抹了一下額上的汗水。到時候,樑乙埋已經相信自己知道了高遵裕的計策——疲兵之計!

拖延不出,用炎熱的天氣來消耗西夏軍人馬的體力,然後再以逸待勞,一舉擊潰已成疲兵的西夏軍!

“嘿嘿,高遵裕,你打你的如意算盤,本相卻沒有這麼容易上當!”樑乙埋在心裡不住的冷笑。他看了一眼臉上都淌着汗水的將士,舉起手來,命令道:“傳令!各軍輪流休息。”

“是!”中軍官領令後,遲疑了一下,舔了舔發乾的嘴脣,說道:“相爺,天氣太熱,是不是可以讓人馬輪流去河邊飲水?”

樑乙埋看了一眼麾下,搖了搖頭,道:“恐亂了陣腳,且遲一會。”

“是。”中軍官略帶失望地退了下去。

時間在等待中流逝。

太陽越來越高,終於到達了它的頂點。正午的陽光,燒烤着空氣與大地。

石門水南岸,罵陣的西夏士兵換了一撥又一撥,每一撥都罵得口乾舌燥,聲嘶力竭,卻毫無作用。高遵裕只是派人給樑乙埋射來一封書信,書信中寫了四行大字:“國相之來,何其太早?午後決戰,不爲失信!”

然後,宋軍竟然當着西夏軍的面,輪流換哨,吃起午餐來。

樑乙埋哪裡料得到高遵裕這種無賴的招數?強攻硬寨,自然是得不償失,而且折騰了一上午,整個西夏軍中,也有點人乏馬困了。飢尚可忍,各人帶了乾糧,但是渴不可耐,人人都眼巴巴地盯着身後那條石門水,恨不得立時撲過去,把那條河的水都喝乾了才解渴。

“國相,是不是該讓人馬去喝點水了?”終於,連樑乙埋身邊的將領,都有點忍耐不住了。這該死的太陽!

樑乙埋看了看手中高遵裕的書信,又看了看身邊的將士,終於點了點頭,但立即又叮囑道:“各軍人馬,輪流飲水,切不可亂了陣腳!”

他的話音剛落,以軍紀嚴整而聞名的西夏軍中,都忍不住發出一聲歡呼之聲。

立時,石門水畔,再次傳來人馬嘶鳴的聲音。

一撥撥的人馬,離開本陣,前往河邊飲水。鐵鷂子部隊雖然沒有前往河邊,卻也有人從河邊取來清水,給士兵和戰馬解渴。

石門水的清水,果然清涼解渴,在這炎然的天氣中,對於西夏將士來說,實是人間至美的甘露。

但是樑乙埋卻看不到,此時此刻,便在對面的宋軍西大營中,高遵裕與月明真人,臉上都露出了微笑。

一直在喝茶的高遵裕,“呯”地一聲,將手中定窯所產的精美瓷杯摔在地上,站起身來,厲聲喝道:“傳令三軍,準備出戰!”

被西夏人的罵陣憋了一肚子氣的宋軍將士,在摩拳擦掌許久之後,終於有了一個解氣的機會。隨着高遵裕的命令一層層傳下,宋營之中,號角長鳴,戰鼓擂動,旌旗舉起,西大營的營門,終於打開!數以萬計的精銳禁軍,如潮水一般從營門中涌出,長槍在前,弓弩在後,步兵居中,騎兵在兩翼,背靠大營,結成了一個巨大的方陣。

大戰終於開始。

這是宋夏之間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鬥。

西夏軍投了八萬餘人的軍隊,宋軍也有六萬餘人的部隊。

近十五萬的軍隊,在一片狹長的地帶佈陣決戰,若從遠方的高處眺望,會感覺這塊地方,密密麻麻布滿了全副武裝的人類。

橫行西北的鐵鷂子們望着如同小山一樣移來的步兵方陣,眼睛開始充血,他們“刷”地拔出了戰刀,高高舉起,正想用他們無堅不摧的衝鋒撕破宋軍的方陣,但是戰刀尚未舉過頭頂,就感覺到身子一陣發軟。緊接着,只聽到戰馬一聲聲的悲鳴,訓練有素的良種戰馬竟然不堪重負一般,馬腿一屈,全部軟了下來。身披重甲的鐵鷂子們,如同一個個鐵*,重重地從馬上摔了下來。

西夏人被眼前的變故驚呆了!

然而,噩夢纔剛剛開始。

繼鐵鷂子之後,不斷傳來的戰馬的悲鳴聲,一匹匹戰馬與駱駝,就這麼突如其來的倒下;一個個的戰士,突然發現自己手腳發軟,四肢無力,別說戰鬥,連張弓的力氣都沒有!

“中計了!”每個人的心中,都閃過同樣的念頭。

在這一瞬間,樑乙埋只覺得腦海中一陣空白。他尚未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宋軍的箭雨,便已經到了眼前。

“快撤!”樑乙埋在一陣慌亂之後,下意識地做出一個相對正確的決定。

任何一個有理智的將領,這時候,都已經知道戰爭的勝負已定。現在唯一要緊的,是利用自己的機動力,趕緊逃走。

但是逃跑有時候亦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宋軍兩翼的騎兵,在一陣戰鼓的催促下,拋開方陣,加速衝殺過來,切入西夏軍陣中,屠殺着幾乎毫無抵抗力的西夏軍。與此同時,西夏人赫然發現,在石門水對岸,又有一支宋軍部隊不知從何處冒出,開始攻擊守衛浮橋的後衛部隊。高舉將旗上,赫然繡着一個斗大“狄”字!

“水!河水!”在回望北岸的一瞬間,樑乙埋突然明白過來——高遵裕拖住自己的目的,不是爲了疲兵,而是想讓自己的人馬,去喝石門水的水。而毫無疑問,此時在石門水的上游,一定有一隻宋軍部隊,在那裡不斷的往水中投毒!

彷彿是爲了印證樑乙埋的猜測,樑乙埋果然發現,尚能一戰的部隊,正好是沒有來得及喝水的部隊!而與此同時,從石門水的上游,又漂下來幾隻烈焰沖天的火船!

樑乙埋下意識地閉上眼睛,卻聽到一陣“轟隆隆”地巨響,一股刺鼻的硝煙味在戰場上瀰漫開來。他知道,這是宋軍使用了霹靂投彈。他回頭望去,便見自己的士兵,一部分擁擠着渡河,一部分乾脆開始四散逃跑。戰場上傳來宋軍震耳欲聾的喊叫聲:“活捉樑乙埋!”“莫叫樑乙埋跑了!”

“大事去矣!”樑乙埋在心裡哀嘆了一聲,刷地一聲,拔出寶劍,橫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四)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五)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三)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八章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二章第三節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七)15 汴京杭州4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中)第二章15 汴京杭州4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四節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15 汴京杭州2第六章第四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十章第十一節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1節第2節 上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三節第14節 匪斧不克(中)第十九節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2)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10節十字修改版緣起代序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3章 下第三章第七章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四)第4章 上第2節 上第八章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三)第1節 上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6節 上第十九章第十章第10章 下第9節 汴京新聞(中)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15 汴京杭州1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3節 上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一節第9節 下第16節 十字(四)第二十六節第10章 上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六節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二十二章第2章 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1節 天下才俊(上)第七章第七章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4節 下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2節 下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2)第一章第10章 上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二)第14節 匪斧不克(中)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三)第10章 上第9節 下第9章 上第二十八節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中)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六)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二)第五章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三章
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四)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五)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三)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八章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二章第三節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七)15 汴京杭州4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中)第二章15 汴京杭州4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四節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15 汴京杭州2第六章第四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十章第十一節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1節第2節 上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三節第14節 匪斧不克(中)第十九節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2)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10節十字修改版緣起代序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3章 下第三章第七章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四)第4章 上第2節 上第八章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三)第1節 上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6節 上第十九章第十章第10章 下第9節 汴京新聞(中)第3節 終南捷徑中(01)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15 汴京杭州1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3節 上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一節第9節 下第16節 十字(四)第二十六節第10章 上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六節第8節 離間計上(01)第二十二章第2章 下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1節 天下才俊(上)第七章第七章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4節 下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2節 下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2)第一章第10章 上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二)第14節 匪斧不克(中)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三)第10章 上第9節 下第9章 上第二十八節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四)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中)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六)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二)第五章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