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荊襄風雲

楚國這些年,數敗於東吳,國力消耗甚多。當年孫策伐楚,復豫章,奪廬江。待孫策死,楚漢朝廷微舒一口氣,覺得孫吳威脅一去的時候,還有周瑜。

趁火打劫,結果爲其反制,柴桑大敗,楚漢精兵損失慘重。這一年,爲了抵禦江夏吳軍的侵襲,楚國荊北兵力不足,數千精銳都在宛城,結果讓蔡中丟了,只有半數不到被新野守將關羽收容。

此次魏軍大舉南侵,窮盡荊北,再度聚起了兩萬人由蔡瑁統率着北上新野,抵抗曹操。不過這戰力,實在難讓人恭維。一方面讓劉備從江夏派兵,楚漢最精銳的一部分兵馬都屯於東線了。

雖然用蔡瑁,但劉表心裡對這幹屢戰屢敗、損兵折將的荊襄世家已經不滿到了極點,從張允到蔡瑁再到那蔡中。算下來,這楚漢國勢就是被這幹人打廢了的。

曹操暫撤以固後路,讓楚漢朝廷暫時鬆了口氣,援軍快速北上。蔡瑁發了狠,此次要穩打穩紮,力拒強敵。方過朝陽,還未至,便又傳來,新野失陷。

曹操又玩了個出其不意,去而復返,遣樂進、許褚統精兵猛擊新野。前方以弱兵據數倍之魏軍,曹兵退,關羽未免一時鬆懈。樂、許二將襲佔了東城頭,迎曹操後續大軍。

關羽的反應很快,但曹軍佔得先機,城中精卒又不多,且人心惶惶。城池之利被削除,關羽也無力迴天,一面深恨自己大意,一面率人南退。在援軍未至時,與魏軍死戰,匹夫之舉,徒費性命。關羽,逃得很快。

新野既陷,則襄陽在望。得宛城,而復望襄陽,魏王貪慾起來了。

接納關羽敗軍,蔡瑁顧不得打擊這個“劉備系”的了,毫不猶豫率軍朝襄陽撤。新野之後,無險可依,憑他手下那點烏合之衆,在無堅可守的情況下,哪裡敢與曹軍野戰。至於那殘城朝陽,完全不足以憑。

蔡瑁這支兵馬,是楚國除了劉備那邊,在江北最後一支力量了。若是被魏軍殲滅,那以襄陽之空虛,在來自江夏與湘州的援軍未至之時,楚國都只怕也抵擋不住。

襄陽若下,則楚漢就真有亡國之憂。劉表這段時間幾乎是一日三驚,在蒯越等臣的勸解之下,情緒稍緩,也不去責怪蔡瑁了。立刻下詔,調動全城軍民,以固城防。另嚴令劉備,與湘州的王威、黃忠,舉兵勤王。

楚軍既然主動退卻,曹操毫不猶豫,統率大軍兵寇襄陽。百里的距離,疾進軍三日便至。至楚都襄陽,曹操此次南攻楚漢,算是極深入了。

屯兵城下,魏軍此次不再急於進攻了,曹操是真派軍向北,攻伐沿途縣邑,穩固後方。襄陽城中,糧草豐沛,軍隊素質雖然底下,缺仍有劉表一直不曾動用的精銳禁軍數千,配上聚集的兵丁青壯,難以輕下。

曹操開始求穩了,他這一路領軍南下,急攻急戰。自昆陽打到襄陽,足足四百多裡的距離,雖然準備充足,且攻伐順利,但魏軍亦力竭。

......

“魏軍有什麼動靜?”劉表被攙扶着,步上襄陽西城,親自巡視城防,激勵士卒。

“回陛下,魏軍於江南、江北各屯一營,還未有進攻的意圖。”蔡瑁立刻稟道:“請陛下放心,襄都城堅池深,我軍民一心,又有水利,魏軍必不能下!”

劉表還是很“信任”蔡瑁,命其主持城池守備事宜,這些時日,他也是盡全力安排守禦。蔡瑁這一生,似乎都沒這麼認真過。

努力地睜大有些迷濛的老眼,劉表遙望城外的魏軍大營,距離不近,看得不甚清晰,但劉表能感受到魏軍的氣勢洶洶。

“自朕鼎足荊漢肇始,何曾也敵軍,兵臨城下之事?”蒼老的聲音從劉表口中吐出,飽含着慍意。周邊的臣子都下意識地埋下了頭。

劉表入荊州,十多年了,這些年來,與周邊勢力也屢有交戰,還真沒有被敵人打到如此腹地的時候。唯一一次例外,就是當年劉珩率殘騎擾荊州,彼時劉珩不過流寇作戰,到襄陽也不過隔水望了望便“狼狽”北去。

但這次,魏軍數萬之衆南來,數百里的縣邑關隘,竟無多少抵抗,令其直寇都城。此次是有亡國之憂!

“罷了!事已至此,諸君當盡力安撫士民,守備襄都,以待援軍!”劉表面上看起來極爲疲憊,揮了揮手。他如今的發須,是雪白中夾雜着少許灰色,棺材板已經在向他招手了。

“臣等必定死戰,衛護碧璽,衛護大漢天下!”蔡瑁牽頭賭誓。

看了蔡瑁一眼,眼神之犀利,完全不似一個花甲之年的老朽能夠表露的,蔡瑁竟然心生壓力。

“江夏與湘州的援軍,何時能至?”

“回陛下,湘州那邊,王威將軍已然聚兵兩萬,星夜北來,不過長沙距襄都甚遠,短時間內,難以北上。南郡那邊,文聘將軍已然統軍出江陵,不出三日,定然能至。”在旁的蒯良立刻稟道。

“劉備呢?”劉表眉頭擰着,沉聲問道。

蒯良面上帶着點“猶豫”:“徵東將軍派人傳信,吳軍壓迫甚緊,兵馬難以輕動。其正盡力調度,勻出兵馬,支援襄都!讓我等,多堅持一段時間!”

蒯良這話,自然是經過加工的,敵兵壓至國都,劉備縱有私心,也不會坐視襄陽不管。吳軍壓迫日甚倒是真的,但劉備已然於楚吳犬牙交錯的江夏戰場抽調兵馬了。

蒯良這麼做,自然是想給劉備在劉表面前上上眼藥。過往蔡氏勢盛,掌控兵權,有劉備此人站出來,對抗蔡瑁,對於蒯氏來說,樂見其成。但這些年隨着劉備勢力越加壯大,而劉表時而對荊襄士族表現出的忌憚與排斥,蒯氏等對劉備也開始忌憚了。

敵軍都大兵壓境了,還想着內鬥與權力制衡。蒯良乃智者,行此“小人”之舉,是他有自信,魏軍難破襄陽。

“劉玄德!他想幹什麼?”聞言,劉表呢喃一句,面露不善:“江陵、長沙都動起來,江夏近在咫尺,他竟敢如此遷延?其拒夏口地利,需要三萬精銳抵擋周瑜小兒?”

“派人再催催!”劉表劇烈第咳嗽幾聲,疾厲吩咐道。

“諾!”

......

襄陽城外的魏軍,除了北去攻佔後路的輔兵、丁壯,仍舊有六萬餘衆。當然這些軍隊,除了三萬戰兵,其餘都是徵召自各郡的民壯。

李典帶人巡視着前營,有一袖子輕飄飄的,迎風晃動,拜夏軍所賜,他如今是魏軍中有名的獨臂將軍。此次南征,是他苦求曹操,方得隨軍。這麼一個“廢人”,在此次伐楚戰事中,指揮有力,依舊立有戰功。

周邊的魏軍士卒,都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放到他身上,帶着敬佩。李典撫慰士卒,眼睛不住地瞄向襄陽,表情有些凝重。

“襄陽不易攻啊!”在城西魏軍沔南大營,曹操站立於寨樓之上,遠眺襄陽,感嘆道。

這幾日,他悄悄地將襄陽周邊局勢都逛遍了,不是個好相與的地方。三面傍水,一面環山。若自北、東進攻,則需水軍配合,而魏軍正卻水師。南方羣山,曹操自北來,自不會特地繞到南面。最適合進攻的面,又多沙洲、灘塗,渡江而來,都甚爲辛苦。

曹操分南北立營,以逼城池,已經是冒了不小的風險了,所幸楚漢的水軍多聚於夏口與江陵,否則其以水師之利,足可切斷南北聯繫。

“王上!撤軍吧!”程昱在曹操側,程昱考量了片刻,稟道。

“兵臨敵國,還未攻戰,便言撤退!仲德公這話太喪氣了!”聽到了程昱之言,曹操在皺眉思慮,在旁的許褚忍不住開口了:“王上,末將請命率軍攻一攻!”

曹操止住許褚,沉吟片刻,轉頭看着郭嘉:“奉孝,孤欲拔襄陽,可有計策?”

郭嘉表情也不輕鬆,微嘆:“襄陽城池之堅固,無需贅言,非北面諸城那般好克!劉表治荊十數年,民心依附,我軍欲奪其國都,彼心齊,難下!”

“臣遍觀襄陽地勢,或可依城南山嶺修建城寨,隔絕襄陽對外道路交通,再拒其水軍之援!”郭嘉盯着襄陽城垣緩緩道:“然我軍無水軍,且待其水師至,受制的反而是我軍。再者此乃困敵之法,耗時日長,王上並無多少時間鏖兵城下。另需大量兵力,我軍軍力亦不足以困襄陽。”

“另我軍南下深入敵國,戰線拉得太長,糧草軍械補給輸送壓力甚大。王上雖然派軍肅清後方,以保糧道,但南陽畢竟人心不附,這段時間北面已經有不少楚人自發成羣襲我輜重隊伍!”程昱亦出言補充道:“潛伏在楚國內的暗間有報,江夏、江陵、乃至湘州,楚國各路援軍已經動起來了。步卒尚好,臣唯慮其水軍,若其北上,隔斷我南北,那我軍反而危矣!”

曹操沉默,小眼睛顯得極爲深邃,表情有些不自然。

“昔年武安君伐楚,曾水淹楚之鄢城!如今孤亦伐楚,可行水淹襄陽否?”曹操突然眼神一亮,神色飛揚地看向程、郭二人。

郭嘉搖搖頭:“襄陽地勢甚高,水淹之計恐難以奏效。且此計,同樣大費人力、物力、財力,所需時日亦短不了!”

曹操自然明白了郭嘉的意思,良久方嘆道:“天下分裂,極類戰國,如今方覺,這滅國不易啊!”

“只是天時未至罷了!”郭嘉含笑道:“劉表垂垂老朽,命不久矣!待其亡,以楚之形勢,難不生內亂!彼時,纔是滅國之機!”

“孤此來,目的原本僅爲南陽,誰料如此輕易便至楚都!”曹操頷首,語氣很快堅定了起來:“人苦無足,既得宛,復欲襄陽!”

“準備撤軍吧!”長長地籲一口氣,曹操眼神一閃:“派人出使劉表!”

魏軍沔南大營,悄悄地動了起來,準備好撤軍事宜。上萬丁壯,聚於沔水,加固拓寬此前渡河的浮橋。襄陽城中氣氛更加緊張,只覺得魏軍是在爲溝通南北,發起城戰做準備。

一面派人監控着襄陽周邊,曹操一面派人入城知會劉表,可以糧食十萬斛、萬金、楚錦千匹,另割沔水以北城邑換魏軍撤退。

面對曹操的獅子大張口,沒有絲毫的猶豫,劉表怒斥使者,斷然拒絕。另派人,急催各路援軍。

曹操也不過是派人撩撥撩撥劉表,萬一就詐到劉表了?未及一日,曹操便下了撤軍令。他的行軍斥候布得挺遠,在襄陽以南百數十里的漢水上,已有楚之水軍冒頭。

待沔南大軍全數撤到北邊,曹操心裡也鬆了口氣,隨後堂而皇之地向北行軍。

魏軍不戰而撤,讓楚漢君臣緊繃着的神經也鬆懈了下來,至少亡國之憂遠去了。不過依舊不敢太過放鬆,生怕曹操再殺個回馬槍。

直到確認魏軍真的撤遠了,在襄陽,又有反擊之聲擡頭了。各路援軍也陸續到臨,雖然襄陽之危已解,但楚國上下看起來仍舊有些“怕”!

襄陽之北,大片的土地被曹魏攻陷,可不能就這麼算了。尤其在新野陷落的情況下,對楚國來說,國都將直面魏軍兵鋒。步卒暫時不敢輕動,但水師倒無妨,魏軍對艨艟、戰船這些大傢伙,是沒什麼威脅的。

沿着淯水北上,楚之水軍,幾乎是“護送”着魏軍北撤。

“這周瑜小兒,欲與孤共分楚國,吳得江夏,魏得南陽、南郡!”在帳篷中,曹操輕蔑地笑道。

其言一落,幾名謀臣也都笑了。

“周公瑾年紀雖輕,也是一代人傑了。去歲一鳴驚人,助力穩定吳國朝堂,柴桑一戰,大敗楚國精銳。如今又以寡軍,力壓劉備,統帥之才,不可小覷!”郭嘉語氣中倒滿是對周瑜的讚賞:“與吳分楚,若功成,只怕吳盡得楚也!”

曹操轉首便吩咐道:“派人恢復周瑜,先讓他攻破夏口,佔據江夏,孤便與之共分荊襄!”

有點開始亂寫了,不想廢腦子去圓什麼“合理性”了。寫書除了興趣之外,就是想達成一個“百萬字”的成就,現在水滿字數了,發現沒多少寫下去的動力了。。。。接下來,本書可能要進入緣更狀態了。心情好,就兩更;心情不好或狀態不佳,就一更或者斷更。直到完結。

第313章 那“深情”的對視第8章 兩敗俱傷第118章 突擊第105章第8章 兩敗俱傷第321章 成公英第2章 王帳對話第390章 夏苗行第287章 交易第48章 撤軍南歸第309章第360章 撤?不撤!第406章 難眠之夜第180章 梗陽邑外第363章 魏軍該敗了第296章 忍者劉協第149章 與董卓結盟第223章 董卓不復當年第208章 閔純的佈局第182章 大敗袁軍第182章 大敗袁軍第183章 全據太原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78章 軻比能降了第168章 乞活軍第435章 劉淵的處置第202章 冀州風雲第27章 動手第238章 暫且耐心等待第247章 井陘血戰第356章 平亂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280章 逆者亡第398章 北巡結束第287章 交易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305章 鄭竹第338章 曹老大是個老陰bi第311章 局勢大變第326章 壽春城破第331章 稱帝第173章 城中的暗子第60章 接觸戰第290章 互爲忌憚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345章 伐夏第224章 未央宮變第219章 蔡府第103章 鮮卑軍回援第445章 收尾處置第271章 段煨與賈詡第228章 安邑內外第329章 南遷阻礙第12章 蘭妧與嬀媶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398章 北巡結束第95章 強徵羯胡第317章 封賞與善後第188章 聯軍進軍第192章 張燕兵敗第15章 蘇雙與張世平第262章 李郭東來第367章 劉珩的撤軍之路第160章 賈詡之議第41章 真正的進攻即將開始第385章 黑衣副都第93章 中平元年來了第391章 河東事第55章 變化第35章 繼位大典第169章 劉備初亮相第14章 漢人商旅第243章 西歸艱難第226章 李郭起兵第137章 早生華髮第145章 樊稠來襲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84章 打斷西部鮮卑的脊樑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233章 呂布與李儒第78章 軻比能降了第52章 水一章第103章 鮮卑軍回援第346章 袁曹動兵第172章 血戰一場第279章 楊氏第288章 賈詡生,荀攸亡第283章 劉珝上門第49章 新美稷王城第337章 東行函谷第12章 蘭妧與嬀媶第272章 關中大地終在腳下第36章 王庭大慶第106章 捷報第415章 建寧九年第430章 劉珩在西域第131章 幽州叛亂終結第31章 羌渠敗亡第408章 諸王會第303章 世家漸臣服
第313章 那“深情”的對視第8章 兩敗俱傷第118章 突擊第105章第8章 兩敗俱傷第321章 成公英第2章 王帳對話第390章 夏苗行第287章 交易第48章 撤軍南歸第309章第360章 撤?不撤!第406章 難眠之夜第180章 梗陽邑外第363章 魏軍該敗了第296章 忍者劉協第149章 與董卓結盟第223章 董卓不復當年第208章 閔純的佈局第182章 大敗袁軍第182章 大敗袁軍第183章 全據太原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78章 軻比能降了第168章 乞活軍第435章 劉淵的處置第202章 冀州風雲第27章 動手第238章 暫且耐心等待第247章 井陘血戰第356章 平亂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280章 逆者亡第398章 北巡結束第287章 交易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305章 鄭竹第338章 曹老大是個老陰bi第311章 局勢大變第326章 壽春城破第331章 稱帝第173章 城中的暗子第60章 接觸戰第290章 互爲忌憚第193章 戰罷,諸侯散去第345章 伐夏第224章 未央宮變第219章 蔡府第103章 鮮卑軍回援第445章 收尾處置第271章 段煨與賈詡第228章 安邑內外第329章 南遷阻礙第12章 蘭妧與嬀媶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398章 北巡結束第95章 強徵羯胡第317章 封賞與善後第188章 聯軍進軍第192章 張燕兵敗第15章 蘇雙與張世平第262章 李郭東來第367章 劉珩的撤軍之路第160章 賈詡之議第41章 真正的進攻即將開始第385章 黑衣副都第93章 中平元年來了第391章 河東事第55章 變化第35章 繼位大典第169章 劉備初亮相第14章 漢人商旅第243章 西歸艱難第226章 李郭起兵第137章 早生華髮第145章 樊稠來襲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84章 打斷西部鮮卑的脊樑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233章 呂布與李儒第78章 軻比能降了第52章 水一章第103章 鮮卑軍回援第346章 袁曹動兵第172章 血戰一場第279章 楊氏第288章 賈詡生,荀攸亡第283章 劉珝上門第49章 新美稷王城第337章 東行函谷第12章 蘭妧與嬀媶第272章 關中大地終在腳下第36章 王庭大慶第106章 捷報第415章 建寧九年第430章 劉珩在西域第131章 幽州叛亂終結第31章 羌渠敗亡第408章 諸王會第303章 世家漸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