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忍者劉協

“接下來,你準備如何應對河雒局勢?”曹操思量片刻,聞曹仁道。

曹仁想了想,沉聲應道:“末將欲暫整兵馬,待來年,西進徹底拿下雒陽,將夏軍趕出河南,再行向北應付河內亂局!”

曹操聞言點點頭,輕聲道:“孤既委你全權,你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只是,不要太過激進。河內有袁紹軍,不要妄起爭端。”

“諾!末將思,或可聯合袁軍,先對付夏軍!”

“子孝,倒是越發有名將之姿了!”曹操輕笑一聲。

提起袁軍,曹操不由眉頭一皺:“聽聞,劉淵還是將天子易與袁本初了!可惜了!”

“主公,自長安城破,天子淪落胡酋之手,大漢的威望已跌落至低谷。於主公霸業而言,手中有無天子,影響當不是太大!”戲志才搖頭道。

曹操面露苦笑,如今也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了。眼中流露出悔意,早知不講價直接回復劉淵就好了。

“子孝,河南之地雖然破敗,但仍舊爲一片寶地,土地肥沃,只缺人口,潛心恢復發展,當爲孤一糧倉。你於此地坐鎮,除了軍事征伐,當力圖恢復秩序,招攬流民,行屯田之事,恢復生產!”曹操看着曹仁叮囑道:

“孤知曉你不擅此事,在豫州發現了一人才,樑習,孤將之調來助你。兗州的屯田事已入正軌,年後孤會再調糧食支援你。”

“謝主公!末將必不令主公失望!”曹仁鄭重允諾道。

“在這邊待不了多久了,孤隔日便返回睢陽!”

曹操之前的治所濮陽,相對於其如今所控之地,顯得太偏。仔細考慮過後,曹操已將治所遷至樑國睢陽,居中統治各州。

……

鄴城,如今改名鄴都了,城池擴大了一圈,不過還不完整,還有擴充完善的餘地。爲迎奉天子,袁紹令審配主持鄴城營建事宜,在原鄴城東邊新建起一座皇宮,安排劉協入住。

鄴宮,修建的格局放得很大,動用的了不少人力,雖然如今只寥寥幾座殿宇樓臺,但從那些剛剛打起殿基,能看出未來鄴宮的大氣規模。

聰明人都知道,袁紹如此賣力耗費人力修建宮殿,自然不全是爲了那落難天子。更多的,這鄴宮,只怕是爲了他自己而修建的。至於勞民傷財什麼的,反正是爲了給天子修的,惡名就由劉協擔着了。

劉協被護送到鄴城,但見那隨行的拖家帶小的數十朝臣,心裡雖然不滿,還是將其盡數安頓下來。

劉協住進了東邊的鄴宮,袁紹好吃好喝好穿待之,劉協屢遭苦難,到了鄴城,似乎終於得一安身之地,袁紹的態度令其心下稍安,至少不似在長安時期那般朝不保夕。

袁紹迎劉協入鄴,改元建寧,大漢自此迎來一個新的時代。只是建寧,如今的大漢天下,真能建寧嗎。

袁紹受封大將軍,秉政天下,權掌中樞,袁紹麾下文臣武將都得到晉升,不過多充爲大將軍府下職位。他們先是袁大將軍屬官,而後才爲漢臣。

迎得天子,這消息放出,袁紹大打“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旗號,河北袁紹的名望又得到一次顯著的提升。

漢帝被握在手中,袁紹籍此收穫了大量政治資源,天下有不少人才,都有向河北遷移的跡象。天子的到來,讓河北上下,人心凝聚不少。手握正統天子,袁紹終於感受到了其中的好處,這買賣,似乎挺划算。

皇宮之中,撤去侍女,皇后董氏親自替劉協更衣,披上皇帝袍服。董貴人一路跟隨劉協而來,很是自然地被晉升爲後了。

劉協似乎又長高了許多,表情嚴肅,一身帝袍,貴氣逼人。十二旒冠冕帶在頭上,仔細照了照巨大的銅鏡。

董皇后溫柔地替劉協撫平衣襟的些許褶皺,眼含愛意,入得鄴城,劉協表情依舊是這般嚴肅。

不由問道:“陛下,如今都安定下來了,有大將軍護衛,再無危險,爲何您還是愁眉不展呢?”

聞言,劉協眼中輕微一凝,嘆了口氣,而後臉上終於露出笑容:“是啊,安全了,是該開心些!今日有朝會,朕上朝去了!”

“陛下慢走!”

在幾名宦官的引路上,劉協緩緩向鄴宮大殿走去。周邊有着不少侍衛,都是袁紹從軍中抽調的精悍士卒,入宮保護劉協,絕對地忠誠於袁紹。

劉協心知,這些人,包括那些宦官,都是袁紹派在身邊的眼線,監視着自己。經過這些時日的接觸,劉協早發現了,如他所料,這袁紹與董卓並無兩樣,都是一丘之貉。

只不過比起董卓,袁紹出身好太多,名望高太多,他能更方便地當着權臣,而不似董卓那般爲天下所厭棄。

經歷了那麼多苦難,劉協如今也深諳韜光養晦之道,入得鄴城,表現地很識時務。沒給袁紹找麻煩,老實地待在宮中,一切皆聽袁紹安排,上下大權皆交付與他。對劉協的表現,袁紹自然也滿意地很。

鄴宮的大殿,當然比不得未央前殿那般寬敞,但也能容納上百人,劉協到時,內裡已安坐着數十袁紹麾下還有以董承爲首的一些長安老人。

“陛下駕到!”宦官高呼一聲,殿上的大臣都看向入殿的劉協。

帝座的安排依舊高高在上,御案之側,有一方小案,劉協知道那是爲袁紹準備的。穩穩地步上石階,坐下。董承等人立刻起身行禮,稀稀疏疏地幾聲,如許攸、荀諶、審配等人,依舊坐着,並未有動身的意思。

殿上的場景,透露着一些尷尬之意。董承靠前,想要呵斥那些大將軍府臣,被劉協揮手止住。劉協臉上淡然,對殿上那些袁紹臣屬的輕視,安之如怡。

大殿之上靜了下來,劉協與衆臣,都默默地等待着袁紹的到來。

“大將軍到!”過了好一會兒,袁紹終於到了。

袁紹一身黑袍,上繡一些複雜的紋路,頭頂九旒冠冕,滿臉威嚴的,大步入內。擡眼直視劉協,道:“臣,大將軍袁紹,參見陛下!”

“大將軍免禮!”劉協儘量讓自己的聲音顫抖些,顯得忐忑些。

袁紹背過雙手,上得石階,坐在劉協之側。

“拜見大將軍!”許攸等人,這才起身,齊聲向袁紹行禮。

“諸位免禮!天子在此,還不拜見!”袁紹輕咳兩聲,方道。殿下諸臣,這才向劉協一禮。

接下來,袁紹臣屬,開始向袁紹稟報諸事。將袁紹手握三州之近況一一道來,除了常事,着重彙報了袁紹所掌疆域、城池、人口、糧草、軍力。這是在向劉協秀肌肉了。

劉協就默默地坐在那兒,靜靜地看着袁紹在那兒意氣風發地處理政事,沒有一絲不耐煩,時而面上還能看到一點笑意。

可能覺得不好太過忽略天子,有些問題如何處理,袁紹還是向劉協“請示”一番,比如天下諸侯的封賞事宜。這些袁紹早早地定下了,劉協還能說什麼,都只有一句話回覆:“一切皆由大將軍定奪!”

這是一場大朝會,上下彙報一遍,足足耗費了兩個時辰,劉協就在大殿上枯坐了兩個時辰,眼看着袁紹揮斥方遒,指點江山。

已至正午,冬日暖陽高照,處理政事這般久,袁紹也有些乏了,直接宣佈散朝。這個時候,劉協突然出聲喚道袁紹。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袁紹疑惑地看着這傀儡天子。

劉協挺直身體,冕前的旒珠來回晃動,深吸一口氣,劉協方當着所有朝臣大聲道:“大將軍袁紹,忠臣護國,剿平亂逆,安定北方,居功甚大。爲表功勳,朕議,晉大將軍袁紹爲趙公,封地趙國,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此詔一下,滿堂皆驚,如許攸這些袁紹臣子,都神情一振,悄悄瞥了眼訝異滿面的袁紹。

底下董承當即出列諫道:“陛下不可!此舉,不合祖制啊!”

“大將軍勞苦功高,爲何當不得趙公!”郭圖眉宇間帶着興奮,起身駁斥道:“若無大將軍,只怕陛下尚且於夏虜手中,朝不保夕,就憑迎奉之功,大將軍當得趙公!”

袁紹此時也緩過來了,盯了眼劉協,眼中溢滿異樣的神采,他心中也有意動。這可是當初董卓的待遇,登人臣之極,當初天下諸侯眼紅至極的地位。不過並未出聲,想要看這天子,如何反應。

對董承的反應,劉協眉頭一皺。這董承,是個忠臣,可惜就是太軸了,這個時候,還抱着祖制。祖制,能救大漢嗎。

“朕意已決,無須多言!賜趙公,王侯車駕儀仗。持天子劍,秉朝政大權,替朕剿平諸侯,廓清天下!”劉協堅定道。見董承還欲多言,直接怒斥之。

袁紹這個時候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起身對劉協躬身一禮:“臣謝陛下!”

趙公之事就這麼定下了,一干皇漢臣子難免面露不忿,但劉協心意堅決,牽頭此事,也不好再反對。

其餘袁紹屬臣,此時都喜笑顏開,一齊起身向袁紹拜倒:“臣等,叩見趙公!”

……

散朝之後,到城外大營中巡視一番,回到府中,高大威嚴的大將軍府前,立兩闕,袁紹一眼就望到大將軍府的匾額已然被更換,一張嶄新的“趙公府”寬匾就掛在上邊。

受封趙公的消息飛速地傳到府中,爲了討好袁紹,袁尚做主,嚴令之下,這麼張大匾額,迅速被趕工製出,掛於大門。

府中管事向袁紹解釋了一番,聞言,不由斥責道:“胡鬧,表現地這般急切,置孤於何地?”語氣雖然“嚴厲”,但就袁紹的表情,周邊人都知曉,他心中並未動怒。

“臣等叩見趙公!”入得大堂,心腹臣子們再次對袁紹行大禮。自己的府邸,纔是他袁紹真正發號施令,統治河北的中樞之地。

“主公,如今您進位趙公,可喜可賀啊!”底下的郭圖首先恭賀道。手下的其他文臣武將,也俱道喜。

“哈哈!”袁紹大笑兩聲:“孤有今日,皆奈諸公相助!”

“主公,天子今日表現,不可不察啊。臣心有憂慮,天子此舉,定不是無的放矢,還望主公慎之!”滿堂的輕鬆氣氛,只有荀諶小心提點道。

“友若不必擔憂,不過一少年天子罷了,孤養之於深宮,不足道哉!這天子,若能安分守己,孤尚能善待之,否則……”袁紹面露不屑。

“主公,天子年紀雖小,但表現出的氣度,有人君之象。臣慮,其大封主公,是不是有麻痹主公的意思?”許攸這個時候冷靜下來,也不禁質疑。

“諸位這是怎麼了,對這無人、無兵、無權的少年,竟然這般忌憚,過慮了!”袁紹一臉無所謂,不過想了想,還是出言道:“便讓顯甫領禁軍,替孤嚴密監視這天子吧!”

“不過,天子以趙國爲孤封地,是不是太小了?”袁紹面帶笑意,冷聲道:“若將鉅鹿、魏郡、安平、清河,皆納入孤封地範圍,如何?”

“妙啊!”許攸興奮道:“臣等明日便上表,正可籍此試探天子!”

……

劉協回到自己寢宮,枯坐了一會兒,良久嘆了口氣。望着周邊,很是冷清,他這個天子,還是囚中鳥啊。

“陛下,今日朝會怎麼樣了?”董皇后替劉協奉上一碗熱茶,輕聲問道。

“甚好,甚好!”劉協呢喃一句。

“陛下,輔國將軍董承求見!”這個時候,一直跟着劉協的小太監入內低聲稟道。

目光一閃,劉協吩咐道:“宣!”

“臣,叩見陛下!”董承入內,躬身一禮。

“國丈免禮!”劉協伸手虛扶,問道:“有何事?”

董承當即稟道:“如今鄴城上下,皆聽袁紹號令。陛下今日封其爲趙公,大權盡付之其手,只怕會更加助漲其囂張氣焰,長此以往,陛下威嚴何在?上下還有何人聽天子號令?”

“閉嘴!”劉協聞聲一怒,大聲呵斥道:“趙公世代忠良,竭誠爲國,功勳卓著。若無趙公,朕此刻還在胡王手中,屈辱求生。且主少國疑,朕還年幼,正需趙公這樣的能臣替朕處理國事。國丈,再敢非議趙公,朕必重責!”

“臣不敢,臣不敢!”董承又彎了彎腰,很是“惴惴”。

眼睛瞟了眼外邊,那裡有人影閃動。劉協提起筆,在案上一頁紙張上寫下什麼,悄悄地遞給董承。

“你退下吧,朕要休息了!”劉協語氣有些不善。

董承微微低頭,寬闊的身軀擋住身後的目光,瞥了眼紙條,偷偷地將紙條吞入嘴中。而後答道:“陛下息怒,臣告退!”

董承出宮,自然被守衛毫不客氣地搜身,沒什麼可落人口實的。董承默默上車駕,回府。雖然被劉協斥責了一番,但並沒有感到不安。劉協給他的紙條上只有一字:忍。

鄴宮中的那點小插曲,自然迅速傳到了袁紹耳中,得到劉協與董承的那點對話,袁紹對這識時務的天子,放心了許多。

其後,趙公諸臣上表,擴大封國之事,劉協沒有多少猶豫,便允了。反正都在袁紹手中,就算將半個冀州都做爲袁紹封國,對此時的劉協而言,也沒有什麼。

趙公袁紹,定都邯鄲,置百官,河北英才,多爲其臣屬。

第433章 造反?第409章 劉淵又欲搞事第340章 長安城中的角鬥場第230章 衛氏第336章 朕,是這種人嗎第383章 陳王回來了第307章 敗報傳來第174章 破城第70章 休養生息第430章 劉珩在西域第49章 新美稷王城第153章 登高望遠第272章 關中大地終在腳下第41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401章 劉淵被打臉第254章 作秀第124章第232章 關中兵禍第328章 劉焉亡第420章 韓遂“西進”第351章 壺口關下戰第133章 劉淵建夏第198章 城池陷落第285章 袁紹定幽州(續)第156章 討董大幕拉開第403章 壽宴第248章 休兵第106章 捷報第36章 王庭大慶第63章 來自董卓軍的突襲第383章 陳王回來了第402章 聖誕第41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421章 馬超之死第319章 徐晃阻路第34章第70章 休養生息第353章 上遙第72章 一晃三年第214章 劉瑞,你打斷你父王的好事了第382章 諸國時代第156.5章 要想俏,一身孝第63章 來自董卓軍的突襲第201章 “青樓”見聞第290章 互爲忌憚第414章 太子只是太子第208章 閔純的佈局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263章 對峙第225章 餘波第354章 函谷一線第261章 “潼關”第401章 劉淵被打臉第315章 反擊第159章 厚葬王德第52章 水一章第142章 雒陽宮變第314章 火馬陣第134章 全面漢化第229章 投降第186章 增兵第251章 上黨第362章 忍夠了,反擊第174章 破城第115章 攻第34章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185章 反夏聯盟第448章 召代王回京第103章 鮮卑軍回援第102章 西部鮮卑的災難第256章節 北方風雲動第448章 召代王回京第92章 歸於平靜第273章 一個不留第8章 兩敗俱傷第437章 風雲再起第58章 攻破離石第236章 逃不掉第157章 大漢戰局第37章 劍指屠各第311章 局勢大變第255章 初平四年第240章 劇情不夠,“日”常來湊第6章 領軍出征第351章 壺口關下戰第432章 陳王一怒攻玉門第111章 吞併上郡羌人第159章 厚葬王德第235章 謀臣勇將入縠第310章 涼軍下死力了第411章 幽禁昭臺第7章 雲中血戰第192章 張燕兵敗第253章 上元第445章 收尾處置第124章第218章 都不簡單第422章 遠征西域第254章 作秀
第433章 造反?第409章 劉淵又欲搞事第340章 長安城中的角鬥場第230章 衛氏第336章 朕,是這種人嗎第383章 陳王回來了第307章 敗報傳來第174章 破城第70章 休養生息第430章 劉珩在西域第49章 新美稷王城第153章 登高望遠第272章 關中大地終在腳下第41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401章 劉淵被打臉第254章 作秀第124章第232章 關中兵禍第328章 劉焉亡第420章 韓遂“西進”第351章 壺口關下戰第133章 劉淵建夏第198章 城池陷落第285章 袁紹定幽州(續)第156章 討董大幕拉開第403章 壽宴第248章 休兵第106章 捷報第36章 王庭大慶第63章 來自董卓軍的突襲第383章 陳王回來了第402章 聖誕第41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421章 馬超之死第319章 徐晃阻路第34章第70章 休養生息第353章 上遙第72章 一晃三年第214章 劉瑞,你打斷你父王的好事了第382章 諸國時代第156.5章 要想俏,一身孝第63章 來自董卓軍的突襲第201章 “青樓”見聞第290章 互爲忌憚第414章 太子只是太子第208章 閔純的佈局第425章 故人酒坊第263章 對峙第225章 餘波第354章 函谷一線第261章 “潼關”第401章 劉淵被打臉第315章 反擊第159章 厚葬王德第52章 水一章第142章 雒陽宮變第314章 火馬陣第134章 全面漢化第229章 投降第186章 增兵第251章 上黨第362章 忍夠了,反擊第174章 破城第115章 攻第34章第71章 鮮卑亂,匈奴也不安穩第185章 反夏聯盟第448章 召代王回京第103章 鮮卑軍回援第102章 西部鮮卑的災難第256章節 北方風雲動第448章 召代王回京第92章 歸於平靜第273章 一個不留第8章 兩敗俱傷第437章 風雲再起第58章 攻破離石第236章 逃不掉第157章 大漢戰局第37章 劍指屠各第311章 局勢大變第255章 初平四年第240章 劇情不夠,“日”常來湊第6章 領軍出征第351章 壺口關下戰第432章 陳王一怒攻玉門第111章 吞併上郡羌人第159章 厚葬王德第235章 謀臣勇將入縠第310章 涼軍下死力了第411章 幽禁昭臺第7章 雲中血戰第192章 張燕兵敗第253章 上元第445章 收尾處置第124章第218章 都不簡單第422章 遠征西域第254章 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