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故 人

近兩日,總能聽到些議論:

西嶽國三王爺是如何如何的玉樹臨風……

西嶽國三王爺是如何如何的文采出從……

唉,這宮裡的小道消息可與現代的八卦新聞相媲美。

西嶽王爺值得期待嗎?

中午有人來傳話:皇上設宴款待西嶽王爺,讓公主盛裝出席。

盛裝出席?看來是南澤要嫁公主了。

西嶽皇上年紀輕,女兒年紀尚幼,自是不能和親。皇上有一妹妹倒是已到適婚年齡,但與我國皇上相比年紀太小,西嶽自是不願。

若是許與太子便是太子妃了,將來便是皇后,南澤有所顧慮。

西嶽皇上已立皇后,新君繼位爲拉攏朝臣妃嬪應該也不少。若是南澤公主嫁過去也只能爲妃,不管是我或是永樂公主,皇上都不會讓我們受這個委屈的。

西嶽三王爺,年方二十多歲,是皇上的同母弟弟,曾力薦皇上繼位,現在更是全力輔助皇上治理國家,其權力與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更重要的是他尚未娶妻,若是公主許與他便是正室王妃了,那可比做皇上的嬪妃要好得多。

今晚穿什麼衣服,何謂盛呀,頭痛啊!若是穿了宮裡的那些正式禮服,我恐怕連路都不會走的。與秀雲商量了一下,選了一套淡黃色的絲裙,再配上一件淡紫色的小上衣,配戴些簡單的玉飾。髮式也儘量梳簡單好看的,配些輕巧的髮飾。

整個人看上去清麗、雅緻,既不會太豔麗也不會太簡樸。

在路上碰到了永樂公主。她貫徹執行了盛裝打扮的指導思想:櫻脣,精緻的五官,眉心處點了一顆美人痣,髮式很俏麗,白晰的皮膚,配上紫紅色的絲裙,淡藍色上衣,整個人高貴華麗,嬌豔動人。如果用花來比喻的話,永樂公主是嬌豔玫瑰。我呢算是棵秀竹吧。(作者:竹是草,不是花。某:要你管)

晚宴地點設在了殿外,因爲是六月,清池裡的荷花都開了,設在清池邊,邊賞荷花,邊吃飯,自是別有情趣。因爲是晚宴,周圍都點上了燈籠,燈籠裡的蠟燭都加了特殊香草,能驅蚊蟲,很有些燭光晚餐的浪漫感覺。

與永樂來到座上剛坐下,在皇上皇后的帶領下太子與那王爺跟隨在後也到了。

皇上與皇后坐上座,皇子們與西嶽國的客人們坐一側,我們公主坐一側。

衆人起身向皇上行禮。

皇上今晚的裝束比平時隨意些,表情也隨和,讓大家沒有了緊張與壓迫感。

皇后與嬪妃們也沒有盛裝出席,大家的整個裝扮都略顯簡樸。今天的主角是公主,爲了不搶公主的風頭,大家都煞費苦心呀。

我擡眼向那西嶽王爺望去,是他!蘭熠宣!不,應該叫宣熠瀾!這年頭流行更名換姓呀!

我並不擔心他會認出我來,我那時扮男裝眉毛粗些,膚色黑些,還有因爲中毒,原來清脆的聲音也變得略爲低沉沙啞了。

此時的宣熠瀾看着與那時已是兩個人。今天的他,一身淡藍色的衣服,鑲以深紫色的邊,雖然並不華麗,卻也很好的襯出了他皇族的尊貴,也透着淡淡的清冷。

皇上向宣熠瀾介紹了我和永樂,他只是禮貌地向我們打了招呼,臉上表波瀾不驚,甚至連眼神都沒有一絲波動。

宴會開始了,樂師在旁邊彈奏着樂曲,皇上向宣熠瀾敬酒表示了歡迎,之後偶而交談幾句。

我則悠閒的吃喝,並不想參與進去。永樂也顯得異常地沉悶。

“有曲無舞,甚是無趣,”皇上突然說話“永樂公主的舞蹈,可稱得上是我們南澤的一絕。永樂,你給大家表演一個吧。”皇上提議。

永樂起身,向皇上和皇后行了個禮,然後走到了場中。樂曲悠悠響起,長袖隨風流動,輕盈美觀,風格獨特,融樂曲與一體。飄逸的紗衣,很好的體現了她曼妙的身姿,讓我不由地聯想到敦煌。忽然,樂聲陡轉,激昂急促,永樂的舞蹈也隨之轉變。火一樣的風情舞蹈,熱情、激情、奔放,渲染氣氛。

衆人都看呆了,只是那宣熠瀾依然沉靜,沒有一絲驚動,作爲一國的王爺,什麼樣的歌舞想必都有見識過吧。

高峰時,樂曲嘎然則止,永樂翩然而立,氣息稍有些不均,晶瑩剔透的臉上陣陣紅暈,更增添了幾分嬌媚。

“永樂獻醜了。”

衆人一片讚歎。

永樂回座后皇後轉眼看着我微笑着說:“永安公主文采出衆,連皇上都讚歎不已。今清池荷花盛開,可否賦詩首?”

這皇后果然是深藏不露,對於我這個新的公主,大家並沒有太多的認知,我的身世皇上對外也有另有套說辭。在朝中我也沒有任何親戚,平日沒有人來找我,爲了和親今日纔出現在這裡的,所以我並不是個引人注意的公主,看來皇后並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去和親,要讓我引起大家的注意了。

皇后話音剛落,衆人的目光齊齊地看向了我,之後大家又都轉頭去欣賞那池荷花,都在等待着我能做出什麼樣的詩來。

我當然是不能拒絕的,無奈輕輕站了起來,向那清池望去。這宮裡的池子都是互相連通的,只是每個殿裡的那部分都分別起了名字而已。所以一眼望去,那一池的碧綠竟也望不到邊,一直向深處蜿蜒,遠處的燈火自然沒有這邊明亮,這池碧綠彷彿隨着輕波,流入了那朧朦的月夜。近處,清池四周都點着燈籠,那朵朵荷花,在燈火的映襯下,在皎潔的月光下,顯得格外的妖豔。

低頭略想了一下,想到了楊萬里的一首詩:

六月清池夜色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月荷花別樣紅。 ( 晚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我稍作改動,緩緩念地了出來。(改得不好,大家表打我)

“好,好詩,好詩”皇上大聲稱讚。

衆人也是一片驚歎。

那宣熠瀾也擡眼看了我一下,睛裡閃過一絲驚訝。

看來皇后的目的是達到了,這首詩確實讓我引起了包括宣熠瀾在內所有人的注意。

我得好好想想該如何選擇我的未來了,我暗暗地嘆了口氣。

第二十七章 一日記事第二十九章 王妃印章第五十六章 退敵之計第四章學做生意第二十四章 推銷計劃第三十九章 釋懷第三十八章無情更比多情累第四十七章 回府第十一章 父 親第四十五章 噩耗第三十三章 將軍壽宴第六十三章 喜第三章 出 遊(已修)第十五章 故 人第三十三章 將軍壽宴第二十章 進 宮第十章 身 世第四十九章 出府救災第十八章 拜 別第六十四章結尾1公主與王爺第三十五章 護國將軍第五十三章 對峙朝堂第五十七章計劃出城第六十四章結尾1公主與王爺第十六章 和 親第七章 邂 逅第一章 穿 越(已修)第三十三章 將軍壽宴第三十一章 將軍之女第十章 身 世第五十一章製作農藥第十五章 故 人第三十二章 準備壽禮第四十九章 出府救災第二十章 進 宮第三章 出 遊(已修)第二十六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十五章 故 人第四十四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四十四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五十一章製作農藥第四十五章 噩耗第二十五章 再 遇第三十八章無情更比多情累第十三章 宮中生活第二十一章 番外 宣熠瀾第七章 邂 逅第六十章使臣蘭飛第三十五章 護國將軍第四十四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二十七章 一日記事第三十章 我要的尊嚴第十四章 西嶽王爺第五十八章出 城第四十五章 噩耗第三十三章 將軍壽宴第六十五章結尾2自由第四十二章 寧卓風第六十二章逝第三十四章 齊靜來訪第三十五章 護國將軍第五十章 柳 縣第五十九章會面將軍第二十三章 夜 出第三章 出 遊(已修)第四十六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九章 賜 死第六十三章 喜第六十二章逝第三十七章 不能放棄幸福第八章 陷 阱第二十六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五十六章 退敵之計第三十八章無情更比多情累第五十三章 對峙朝堂第五十三章 對峙朝堂第三十六章 拒 絕第六十四章結尾1公主與王爺第五章 小 姨第十六章 和 親第四十七章 回府第五十章 柳 縣第十七章 出嫁準備第六十二章逝第二十九章 王妃印章第三十七章 不能放棄幸福第四十章皇上召見第六十三章 喜第五十三章 對峙朝堂第五十一章製作農藥第十章 身 世第五十八章出 城第四十七章 回府第五十六章 退敵之計第三十二章 準備壽禮第十一章 父 親第十一章 父 親第二十章 進 宮
第二十七章 一日記事第二十九章 王妃印章第五十六章 退敵之計第四章學做生意第二十四章 推銷計劃第三十九章 釋懷第三十八章無情更比多情累第四十七章 回府第十一章 父 親第四十五章 噩耗第三十三章 將軍壽宴第六十三章 喜第三章 出 遊(已修)第十五章 故 人第三十三章 將軍壽宴第二十章 進 宮第十章 身 世第四十九章 出府救災第十八章 拜 別第六十四章結尾1公主與王爺第三十五章 護國將軍第五十三章 對峙朝堂第五十七章計劃出城第六十四章結尾1公主與王爺第十六章 和 親第七章 邂 逅第一章 穿 越(已修)第三十三章 將軍壽宴第三十一章 將軍之女第十章 身 世第五十一章製作農藥第十五章 故 人第三十二章 準備壽禮第四十九章 出府救災第二十章 進 宮第三章 出 遊(已修)第二十六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十五章 故 人第四十四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四十四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五十一章製作農藥第四十五章 噩耗第二十五章 再 遇第三十八章無情更比多情累第十三章 宮中生活第二十一章 番外 宣熠瀾第七章 邂 逅第六十章使臣蘭飛第三十五章 護國將軍第四十四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二十七章 一日記事第三十章 我要的尊嚴第十四章 西嶽王爺第五十八章出 城第四十五章 噩耗第三十三章 將軍壽宴第六十五章結尾2自由第四十二章 寧卓風第六十二章逝第三十四章 齊靜來訪第三十五章 護國將軍第五十章 柳 縣第五十九章會面將軍第二十三章 夜 出第三章 出 遊(已修)第四十六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九章 賜 死第六十三章 喜第六十二章逝第三十七章 不能放棄幸福第八章 陷 阱第二十六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五十六章 退敵之計第三十八章無情更比多情累第五十三章 對峙朝堂第五十三章 對峙朝堂第三十六章 拒 絕第六十四章結尾1公主與王爺第五章 小 姨第十六章 和 親第四十七章 回府第五十章 柳 縣第十七章 出嫁準備第六十二章逝第二十九章 王妃印章第三十七章 不能放棄幸福第四十章皇上召見第六十三章 喜第五十三章 對峙朝堂第五十一章製作農藥第十章 身 世第五十八章出 城第四十七章 回府第五十六章 退敵之計第三十二章 準備壽禮第十一章 父 親第十一章 父 親第二十章 進 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