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是一種人生狀態,而情感豐富、思維活躍、思想深刻、或文藝細胞發達的人尤愛沉思。比如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
當然,普通人也有沉思的時刻,只不過在沉思的深度和廣度上可能有些差距。
那麼,人們在沉思時會思些什麼呢?
人生,自我的人生和大衆的人生可能是人們最經常沉思的內容。思索人生有時是自覺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他每天都要在沉思中數次反省自身。孔子也是如此。曾國藩每天都要寫日記,其內容多爲對自己行爲的沉思,檢查違沒違反“慎獨”精神。鄭板橋經常沉思民衆的人生,“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表達了他在沉思中對民衆的憂慮關切之情。”
思索人生有時又是外界事物觸發的。陳子昂登幽州臺,睹物思情:“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沉思中唱出了弔古傷今的慷慨悲歌。著名詞人辛棄疾來到贛州鬱孤臺,沉思中聯想起衆多往事,又想到眼下國難當頭的情勢,不由得感慨萬分,提筆題寫了《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一詞:“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詩人觀覽古蹟,往往觸發沉思,作出懷古詩句。
人是感情動物,對親人、故鄉的沉思是時有發生的,特別是在遠別之時和遠別之處。馬致遠在羈旅中思念家鄉,寫下《天淨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李白在外地夜晚寫下《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一般來說,沉思要有個幽靜的環境。或是在林中、水邊,山洞中,或是在夜間獨處時。屈原經常到江邊望水沉思,憂國憂民,作出不朽的愛國詩篇,最後他又投水而死。梭羅在瓦爾登湖邊蓋木屋獨居近三年,經常在湖邊沉思,寫下了著名的思索性著作《瓦爾登湖》。法國小說家福樓拜在海邊住所裡經常望海沉思,寫下傳世名作《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也是他經常在森林中沉思的結果,王維經常獨坐幽篁裡沉思,產生了不少經典詩句。
在世界三大宗教的創立過程中,幽靜處的沉思都起了關鍵作用。釋迦牟尼獨自在雅那河畔的菩提樹下連日沉思,而後豁然徹悟創立了佛教宗旨。耶穌是在曠野度過了四十天,經過沉思然後才向人們宣示基督教教義。穆罕默德在希拉山的洞窟裡隱居沉思,不斷豐富、完善伊斯蘭教教義。
特殊的環境也能促成人們的沉思,產生偉大成果。如監獄,流放地、病房。
駱賓王在監獄裡沉思寫出了著名的詩篇《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爲表予心。
李煜在被軟禁中沉思哀嘆,他的最優秀的詩詞都是在這時期產生的。
雷利的世界史、班揚的《天路歷程》、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記》、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也是在牢獄裡構思、創作的。監獄拘禁了人的身體,卻拘禁不了人的心靈,反而使偉大的心靈能夠進入沉思創作出偉大的作品。
當代中國著名作家史鐵生因病癱瘓不能行走。可是上天總是公平的。他不能行走,就經常在病房裡沉思,由是跨入了神聖的文學天堂。他的作品常常描寫沉思,也是他沉思的結果,讓讀者也常常陷入沉思。最典型的是他的傑出散文《我與地壇》。作品寫了他對地壇的沉思,讀者讀了不能不引起沉思。在沉思中得到啓迪和昇華。
陸游臨終前在病牀上沉思,寫出了偉大的詩篇《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一代文豪巴金晚年經常在病房中沉思,寫作了著名作品《隨想錄》,反思人生、反思社會,極有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
沉思不但可以產生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文學作品,也可以產生偉大的科學成果。
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科學家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休息,一個蘋果自樹上落下,引起了他的沉思,蘋果爲什麼向地面落而不是向天上飛呢?沉思的結果是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科學家伽得略在教堂內祈禱,吊燈有節奏的擺動引起了他的沉思,由是發明了鐘擺,建立了鐘擺理論。
發明家愛迪生看到聲音震動物體劃出的曲線,陷入沉思,由是發明了留聲機。
沉思並不是空想,沉思是一種大熔爐,它把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的生活體驗,知識積累及觸發的靈感融爲一體,又加以發酵、昇華,傑出的成果便產生了。
沉思也是提高人生境界、人身品格的催化劑。一個人經常沉思反省自己,總結人生經驗,找出不足和改進之路,就會不斷修身養性,成爲高品位、高品質的人。反之,如一位哲學家所說,一個人如不能經常反思人生,就不會了解人爲什麼活着,就白來世上走一遭。
沉思對於人類非常重要,藝術家創作了不少有關沉思的作品,讚歎有加。如著名法國藝術家羅丹的雕塑《思想者》,就刻劃了一個男人在低頭沉思的形象。他還創作了巴爾扎克在沉思中的雕塑,轟動世界。法國作曲家馬斯涅創作了著名的小提琴曲《沉思》。中國著名畫家徐悲鴻則畫有泰戈爾在沉思中的畫像。
這是作者對沉思的沉思,歡迎廣大讀者討論,談撲救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