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一借兵

在吳三桂與李自成決裂後,四月六日,李自成得到他的使臣被吳三桂處死的消息,十分震驚,轉而大怒,餘怒未息,九日又得三桂絕父的信,當即徘惶失據!

他感到事態嚴重,便責備劉宗敏不該拷掠吳襄,爲了補救失誤,悄悄地把他從獄中放出來,還宴請他,厚加撫”,以示籠絡。??但爲時已晚,連回旋的餘地也沒有了。??這時,不斷傳來吳三桂募兵備戰討賊的消息。??李自成別無選擇,招降不成,只有興兵致討。

而這時候的吳三桂,自斬殺李自成使臣,與父訣別之後,從而徹底斷絕了同賊軍的討價還價,公開以欽差鎮守遼東等處地方總兵官平西伯的身份,宣佈“討賊”,向各處散發告示。

但是,吳三桂的這一做法,卻使自己陷於了孤立,腹背受敵。??西有李自成的大順軍威脅,關外之東有清軍壓境。??雖說吳三桂及其所部遼兵善戰,畢竟力量不足,無法抗拒來於自兩個方面的攻擊。

雖然多爾袞答應不向其部發起攻擊,但對於長期爲敵的清軍,吳三桂卻有着一種本能的不信任……

此時,他又一次面臨着十分困難的選擇,既然投向李自成這條路已堵死,剩下的選擇是否投向清朝。??他在同李自成徹底決裂時,尚未想到投清,而是自任討賊之責,以報君父之仇。??他在山海關傳檄遠近,號召和動員人們同他一起對抗大順軍。??他召集潰散的士兵及唐通地部分降兵。??大約在二萬人左右。

可是,顯而易見,只憑這些兵力,仍然無法同久經戰陣的大順軍相抵抗。??吳三桂充分地估計到李自成不會放過他,遲早會來攻關的,他很憂慮雙方力量懸殊,幾經與諸將官討論對策。??當時就有部下向其提出約武英王朱由斌一共討賊!

在這一點上,吳三桂還是很有把握的。??以他和朱由斌的交情,加上雙方共同的敵人,他堅信朱由斌一定會出兵的,到時只要江南軍能夠牽制住北京,自己就有喘息地時機,唯一讓他擔心的就是朱由斌地健康狀況究竟到了什麼程度……

就在他久思不決的時候,林慶宗卻爲他帶來了一條噩耗:

大明忠勇武英王。??江南總督,驍騎大將軍朱由斌去世!

這消息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砸在了吳三桂的頭上,幾乎讓他站立不住,吳三桂幾乎是顫抖着抓住了林慶宗,用同樣顫抖的聲音問道:“你,你說的可是真的?”

“帥爺,這都是真的啊!”林慶宗哭泣着道:“江南軍全軍孝上加孝,祭奠忠勇武英王。??從山東傳來地確鑿消息,江南軍軍營裡哭聲一片,大將鄭天瑞等十九名將士自殺殉主,北京城裡張燈結綵以示慶祝,李自成親口說,義軍屠夫一死。??高闖王之仇今日終報!”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吳三桂一迭聲地說了幾遍,頹然坐到帥椅上,邊上衆將看去,竟有兩行清淚從這鐵打的主帥眼中流出,吳三桂喃喃地說道:

“兄弟,兄弟,當日你我馳騁疆場,浴血殺敵,二十一騎衝敵營。??五十騎大破金虜兩千騎。??猶自歷歷在目……今國家蒙難,朝廷蒙羞。??正待於你約共討賊,你,你怎麼就這麼去了……從此後天地茫茫,你讓我再到哪去找你這樣的兄弟……”

“帥爺啊。??”林慶宗擦了擦眼淚說道:“現在危急的不是這個,而是江南軍自己內部已經亂了。??忠勇武英王一去,鄭天瑞等忠勇之士兵殉主,但剩下的將領卻分成了幾派,都想要接管江南軍,甚至彼此間已經發生了小規模的衝突。??而當突在最前面,位於山東河北交界處的劉風部,已經後撤三十里……”

吳三桂任憑淚水流下,他痛苦地搖了搖頭,他和朱斌都是一樣的人,部下多能征慣戰,足智多謀地將士,但這些人,全是憑藉着自己和朱斌的超凡魅力約束着他們,一旦他們兩人去了,那些桀驁不馴的將領誰都不會服誰,只怕當時就會亂起來……

這時,又有部下飛奔進來,一見吳三桂便道:

“帥爺,江南軍之伐罪軍總帥鍾建,在臺灣傳書,言武英王既然已去,江南軍不可無主,自己久在武英王麾下,勞軍遠征,是爲江南軍第一功。??現武英王不在,自當由他統帥江南全軍,若是有人不從,他當領大軍揮兵殺到,以定江南軍民之心!”

“山東方面的態度呢?”吳三桂擦乾了眼淚,重新恢復了冷靜。

“山東方面大將黃飆憤怒,傳已發文訓斥,文中說我以斷臂之功,尚不如你一後進小子?他招李天齊、郭飛兩部,只言若鍾建敢來,他便去其拼個死活。??劉風、何凱、徐軍等卻又結盟,聽說……聽說正在商議着投降李自成……”

“好啊,好啊,我那兄弟一去,這些人就一個個跳出來了。??”吳三桂冷笑不止:“若真的有人要接管江南軍,我是武英王的兄長,除了我,還有誰人敢當此任!”

他那些將領互相看了看,心裡一片雪亮,帥爺也對掌控江南軍產生了興趣。

“帥爺,現在當務之急是我們該怎麼辦。??李自成得到斬使地消息後,必然會引領賊軍前來攻擊山海關,但我們的兵力實在不足……”一名參將說道。

“借兵!”忽然,吳三桂咬着牙說道:“向清軍借兵報仇!”

遼軍衆將面面相覷,他們決然想不到吳三桂會想出這樣的辦法,堂堂大明之師,哪有向異族借兵報仇的道理?況且。??一旦借兵之後,這不等於正好給了清兵一個堂皇入關,逐鹿中原地最好藉口?

但他們對吳三桂素來敬若神明,而吳三桂之前的所作所爲,也的確在一直維護着關寧軍的利益,縱然有不同的意見,但卻誰都沒有把話說出來。

吳三桂從一度短暫的降李自成轉而迅速轉向滿清借兵。??,這是他地人生道路地一大轉機。

人的一喜一怒。??一動一靜,都可能改變某種既定地行爲。??尤其在大事臨身的緊要關頭,這種情緒無不起着某種哪怕是微弱的制約作用。??吳三桂處在選擇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他的心情既複雜而又動盪不定。??心理上的,感情上的,性格上地因素都在影響着他作出選擇……

吳三桂決定向滿清乞師,是在形勢日益緊張。??深感危機的情況下作出的。??滿清能否同意出兵,在吳三桂看來,確有相當把握。

首先,滿清與賊軍各有着根本不同的利益,滿清不會願意看到一個流寇政權成爲他的新對手;同樣,李自成也不會容忍關外的清朝覬覦它的利益。??吳三桂利用清兵打李自成,就成爲了可能。

其次,吳三桂的親屬如哥哥和姨夫、他地舅父祖大壽一家及他的好友張存仁、洪承疇等全部都已降清。??他們肯定會勸說清朝君臣同意出兵。??再次,清朝已屢次向他發出過招降的信息,對他抱有好感,他自信自己在危難之時,清朝也會積極考慮給予幫助。

就算退一步說,即使這些情況都不存在。??吳三桂也只有冒險一試了……

已經下了決心的吳三桂,當時就親筆書寫了一封信,特遣副將楊珅、遊擊郭雲龍爲使臣,於十一日這天,離開山海關,星夜疾馳盛京請兵。

吳三桂以“亡國孤臣”的名義,懇請滿清出兵,幫助他報君父之仇,以圖明朝中興,恢復其統治。??但說明了這並不是降清。

並且吳三桂還給清兵規定了進兵路線。??一從“中協”即喜峰口、龍井口等處;一從“西協”即牆子嶺、密雲等處入口。

這兩條路線是清兵經年屢次入關征明的舊路,吳三桂卻牢牢地控制着“東協”即山海關與界嶺口等重要關隘。??從山海關至京師便捷。??獨當正面進兵。

從西協、中協走,已屬側翼,要繞路,誤時日。??顯然,吳三桂自爲主,而把清兵置於“客兵”地地位。??從吳三桂的這個安排,看出了他把自己和清軍嚴格的劃分了開來。

最後,吳三桂鄭重聲明,大明爲報答清兵“興亡繼絕”的扶助之功,不只給予財物,還將“裂地”即割讓領土酬謝。??這個時候的吳三桂,在忠勇武英王朱由斌死後,儼然以明朝的代言人自居了……

……

又說且說李自成在北京爲吳三桂降而復叛已深感不安。??及至他的使臣被殺,吳三桂嚴詞斥父的信傳來,知道事已無法挽回。??這時,每天都有一次、多至幾次快馬飛報吳三桂募兵聲言“規復京師”的消息,他更是心煩意亂!

百官多次“勸進”,他也無心即位,一再延期,他最擔心的是,如果吳三桂投向清朝,造成吳軍與清軍地合勢,直入北京,後果不堪設想。

招降地路已堵死,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以軍事手段解決吳三桂問題。??於是,他便調集部分騎兵先行,以軍事壓力來威脅吳三桂。

李自成決策出師山海關,遭到他地幾位重要謀臣將領的反對。

李巖提出四項主張,其中一項主張是:“吳三桂興兵復仇,邊報甚急,國不可一日無君。??吉日已經選定,軍民們都在翹首以盼。??主上不必興師,若要招撫吳三桂,只要許以父子封侯,仍以大國封明太子,奉明祭祀,世世朝貢,與國鹹休,則一統之基可成,干戈之亂可息矣。??”

他是力主政治解決,不贊成派兵攻打的。

但是李自成看了他的奏疏,很生氣,拒絕了他的勸告。

而宋獻策更是把話說明了:“闖王去,則對闖王不利;吳三桂來京師,則同樣,對吳三桂不利。??”

當時這些真確的意見,李自成都沒有聽。??開始,李自成並沒有想到與吳三桂打仗,更沒想到與清軍打仗,乃至決定出師,也沒有做認真準備,對打大仗缺乏足夠的估計。

他以爲佔領北京,大局已定,天命歸己,只需再派一支部隊去山海關,便可馬到成功,吳三桂當可束手就擒。??因此,他打算派劉宗敏、李過出徵。

哪裡想到昔日這些勇猛的部下,自從到了北京之後,早被這的榮華富貴所迷戀,整日沉浸在美酒和女人的懷抱裡,那些鬥志早跑得無影無蹤,哪裡還再肯上戰場上去流血賣命?

李自成沒有辦法,只好決定由自己“親征”。

就在李自成決定出師的當天,爲“絕內患”,他將勳戚大臣、錦衣衛堂上官、大學士陳演、定國公徐允貞、新建伯王光通、博平侯郭明振、清平伯吳遵周、永寧伯王長錫、平江伯陳治、都督袁祐、周銘、周鐸、周鉉等共六十餘名明朝大員,一起斬於西華門外。

而他的那個侄子李過的殘忍絲毫不遜色於他,將拷訊的明官員彭琯、李逢甲、申濟芳等五十三人全部活生生絞死。

同時,李自成將尚未處決的原明諸官員都集中到劉宗敏處,讓他們全部坐到路邊上,點着名字一個個砍頭,一直殺到到夜晚二更的時候,劉宗敏自己殺到手軟了,這才終於下令停刀……

也就是這天夜裡,北京城外到處張貼吳三桂討伐李自成的檄文,號召“士民縞素復仇”,有的人秘製素衣,準備迎接吳三桂進京,決戰的時刻即將到來!

【……第三部大地風雲 二百五十一 借兵 文字更新最快……】@!!

()

八十七處處陷阱七十初戰二十二出征平匪一百五十二軍令狀四百七十四莫臥兒的終結上二百五十六起事五百二十九開戰一百零三特殊人才四百八十五倭島之亡七五百三十八波特蘭大海戰上二百六十四反擊的號角四百五十八殺傷性極強大的戰法二十七兩路夾攻三百零四萬萬金五百二十六讓人震驚的卡斯文頓的小狼號事件四十二初進京城二百四十寧遠孤軍一百零三特殊人才一百三十四初勝五百六十四切諾德上尉流血事件四百四十二我是吳三桂二百三十一突圍杏山四百九十七自作自受五百五十二喀爾喀衛拉特法典五百五十九此戰必勝勝必在我三百三十七小圓三酌樓七十九弔喪二百九十三攻擊寧遠三百六十三天朝之恩五百二十大明之天子下三百九十四合作二百八十三闖賊之死四百二十四議和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四十八老實人五百三十七大海戰下二十一剿匪任務五百二十九開戰三百九十七一等屬國一百六十二入籍四百八十六倭島之亡八一百四十一構築大淩河九十六趕赴海鹽四十九巡撫五百十七大海盜時代三百九十二日月昭昭天佑吾皇三百四十五門派二十三偷襲一百九十七情定眉樓一百七十一催情香七十四完勝二百一十鬥智三百三十七小圓三酌樓二百六十四反擊的號角五百二十九開戰三百十五進取決心四百三十七田鼠四百五十六莫臥兒四百六十一投降九十五經略地方二百十七寧遠總兵吳三桂四百九十三日本的惡夢四百八十二倭島之亡四四百二十七大明雙驕上八十二赴宴和賀禮二零零萬里江山四百二十六老部下四百十三刺刀四百九十七自作自受四百三十七田鼠一百十三浴血城牆二百六十九矛盾交織九十三青場嶺之伏四百三十五炮擊盛京二百九十七定亂四百五十朵兒只唱四百九十四刺刀向前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一百十九處置三百五十五萬衆一心一百五十四平叛終結十六鬧營四百十五伐虜七大殺八十論勢四百四十一團聚四百八十六倭島之亡八二百八十三闖賊之死四百八十六倭島之亡八七十五撫帥凱旋四百四十四牛皮將軍二百八十四神奇到達的糧食五百三十六大海戰中一百零七請戰二百九十三攻擊寧遠二百八十三闖賊之死二百三十先有朱由斌再有吳三桂四百二十六老部下五百二十二歐洲之王二百六十二傾盆大雨洗疆場一百二十五米小脂
八十七處處陷阱七十初戰二十二出征平匪一百五十二軍令狀四百七十四莫臥兒的終結上二百五十六起事五百二十九開戰一百零三特殊人才四百八十五倭島之亡七五百三十八波特蘭大海戰上二百六十四反擊的號角四百五十八殺傷性極強大的戰法二十七兩路夾攻三百零四萬萬金五百二十六讓人震驚的卡斯文頓的小狼號事件四十二初進京城二百四十寧遠孤軍一百零三特殊人才一百三十四初勝五百六十四切諾德上尉流血事件四百四十二我是吳三桂二百三十一突圍杏山四百九十七自作自受五百五十二喀爾喀衛拉特法典五百五十九此戰必勝勝必在我三百三十七小圓三酌樓七十九弔喪二百九十三攻擊寧遠三百六十三天朝之恩五百二十大明之天子下三百九十四合作二百八十三闖賊之死四百二十四議和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四十八老實人五百三十七大海戰下二十一剿匪任務五百二十九開戰三百九十七一等屬國一百六十二入籍四百八十六倭島之亡八一百四十一構築大淩河九十六趕赴海鹽四十九巡撫五百十七大海盜時代三百九十二日月昭昭天佑吾皇三百四十五門派二十三偷襲一百九十七情定眉樓一百七十一催情香七十四完勝二百一十鬥智三百三十七小圓三酌樓二百六十四反擊的號角五百二十九開戰三百十五進取決心四百三十七田鼠四百五十六莫臥兒四百六十一投降九十五經略地方二百十七寧遠總兵吳三桂四百九十三日本的惡夢四百八十二倭島之亡四四百二十七大明雙驕上八十二赴宴和賀禮二零零萬里江山四百二十六老部下四百十三刺刀四百九十七自作自受四百三十七田鼠一百十三浴血城牆二百六十九矛盾交織九十三青場嶺之伏四百三十五炮擊盛京二百九十七定亂四百五十朵兒只唱四百九十四刺刀向前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一百十九處置三百五十五萬衆一心一百五十四平叛終結十六鬧營四百十五伐虜七大殺八十論勢四百四十一團聚四百八十六倭島之亡八二百八十三闖賊之死四百八十六倭島之亡八七十五撫帥凱旋四百四十四牛皮將軍二百八十四神奇到達的糧食五百三十六大海戰中一百零七請戰二百九十三攻擊寧遠二百八十三闖賊之死二百三十先有朱由斌再有吳三桂四百二十六老部下五百二十二歐洲之王二百六十二傾盆大雨洗疆場一百二十五米小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