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六神聖協約

對於安南的處置,朱斌也採取了大致相同的辦法。他命令兩個各自的政權,從即日起立即停止彼此間的戰爭。在大明徹底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前,兩部兵力必須不能有任何挑釁的舉動。否則,無論出現什麼事故,都將由率先挑釁的一方揹負全部責任!

同時,爲了確保這一決定能夠落實,以及能確保安南人在短時期內不再遭受戰爭的威脅。朱斌首次提出了“軍事緩衝區”這一說法。即在雙方對峙的中間,開闢出一條二十里寬,一百里長的區域爲雙方的緩衝區域。

爲了監督雙方的停戰能否順利執行,大明將派遣一支由八百人組成的軍隊,駐紮在軍事緩衝區。而這張明軍的一切花費,將全部由大明朝廷自行承擔,並不需要安南繳納一兩銀子。

顯然這一點是出乎安南交戰兩方意料的。這等於是在自己身邊安插上了一顆釘子,隨時都有把雙方刺穿的危險。而且,“軍事緩衝區”簡直聞所未聞,在自己的土地上,居然有一個無法互相交戰,軍隊甚至無法經過的地方?

但鄭奘和阮福源卻都是一般的想法,無論誰拒絕這一建議,都將變成大明的敵人。一旦大明和自己翻臉,轉而去幫助對方的話,那安南的局勢將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況且,八百人也並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就算將來有什麼變故。也不會對自己構成太大地威脅。

在這樣互相打着小算盤的心態驅使下,鄭奘和阮福源並沒有經過太多的猶豫,很快就答應了大明帝國的要求。並且爲了表達自己的忠心,鄭奘還建議明軍能夠再派駐一些官員進入彼此的國家之中,以監督雙方面地行動。

這卻是朱斌正想說的,不想被鄭奘搶先說了出來。這樣的人很顯然是可以好好利用。並大力加以培養,爭取使其成爲大明帝國的安南的代言人。在嘉獎了一番之後,朱斌同意了這個建議,並且當場委派了派往安南進行監管地官員。

安南的問題暫時得到了某種程度的緩解,其後的就是朱斌這次召開各國君主會議的真正目的了。在會上。朱斌明確提出了以大明爲中心,周邊國家爲輔助地“聯合安全防衛同盟”的概念。在這份聯合安全防衛同盟中,規定所有參與此次近京覲見的國家爲第一批加盟國,大明爲各加盟國共同的宗主國。同盟國的人家國家遭到手它國戰爭的威脅,各加盟國都有權利、有義務出兵援助。任何對聯盟以外國家的戰爭,都將由大明牽頭。各國依據實際情況,出人、出力,並且在戰勝後,依據各自處理的大小平均分配勝利果實。

而一旦加盟國之間爆發戰爭,則最終地裁定權將在大明帝國手中。

同時,將以大明帝國模式爲樣板,在三年之內實現加盟各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一體化。在軍事這方面,將由明朝爲各國提供軍事教官。並以較低地價格,向各國出售新式武器。實在經濟困難的國家。可以分幾年無息償付。

但做爲對大明慷慨無私的軍事援助的報答,一切加盟國,都不得再向除大明之外的任何國家進行軍事合作。包括購買火器,聘請西洋人鑄造火炮等等。並且,大明將在各國設立軍事基地。以維護該國安全。防範一切可能發生地危機。

面對各國君主有些疑惑地表情,朱斌命人拿上了一批火槍。並帶着這些君主們來到大殿外面當場發射。大明火器的巨大威力,很快便震撼住了他們。尤其是對於鄭奘和阮福源來說,在他們地印象裡葡萄牙人的火器威力已經非常強大了,但顯然大明的武器遠遠超過了他們。

尤其是葡萄牙人趁着兩方交戰的時候,大肆提高價格,讓鄭奘和阮福源白白花了不少金子。現在大明慷慨的答應以最低的價格向他們出售,一想到自己的軍隊即將武裝起這樣火力兇猛的殺人利器,兩人的臉上都現出了興奮的光彩。

君主們大多和他們抱有一樣的想法,這是一個自己國家用最小代價,換來最大利益的機會。很快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將在大明帝國的協助下,迅速地被武裝起來。

隨後暹羅、安南、馬六甲等各國紛紛答應了這個建議,並表達出了對大明慷慨無私協助的感謝。唯獨只有那個瀾滄國的國王,蘇里亞旺薩並沒有立刻表達自己的意思。看了眼裡的朱斌,當時也並沒有過多對其說什麼。

經濟上,大明將派出大批的專家,以幫助所有的加盟國實現經濟上的飛躍。大明幣將成爲允許在各國流通的貨幣,將嚴格執行大明幣與金銀的兌換比價。並且,爭取在三年之內實現貨幣一體化,以穩定同盟的經濟狀況!

政治上,規定各國君主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王室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任何敢於挑戰君主權威的力量,都將遭到各國的一致譴責。並且各國都有義務協助出兵,鎮壓任何敢於反對君主的暴亂。君王的權利將得到最有利的保障。

這一點讓君王們覺得非常滿意。這樣自己的地位將得到充分有利的保障。將來就算國內出現了動亂的狀況,有着大明和同盟的幫助,叛亂也將在第一時間平息。那些國內賤民們的不滿?那就更加不用再多了。

做爲各國共同的君主國,在聯盟範圍內的皇帝只許有一個,那就是神聖的大明皇帝。任何妄自稱皇帝的行爲,將被視爲背叛同盟,所有的國家都有權利討伐之。加盟國任何新任國王地登基都必須得到大明皇帝的冊封也能有效。

關於這一點也並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做爲大明的藩屬國。本來就是這麼做的。而這次唯一不同的地方,只不過是將其明文規定了而已,完全在可以接受地範圍之內。

朱斌提出的建議共十七點之多,史稱“神聖北京協約”。

朱斌話音一落,但聽一人便大聲叫了出來:“我等皆爲天朝之屬國,天朝便要我等併入版圖。亦是我各屬國之榮幸。武英王何必如此與我等商議,君豈不聞上之命,下從之?我琉球上至尚寧王,下至各等臣民,無不以天朝之命是從!”

衆人紛紛觀之。卻原來是琉球尚寧王的特使,其子尚元文。原來琉球從來都對中國最忠,眼下雖然國王遭到倭寇監視,但卻依然不敢忘記舊主,不惜風險派遣其子來到大明京師,一來慶賀大明新君登基。二來也求天朝發兵以救琉球。

歷史上的琉球國,位於中國臺灣島的東北方,日本九州島西南方地大海中。到明代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琉球,詔書中稱其爲琉球。從此乃成爲正式名稱。因此和朝鮮一樣,連琉球國的國名也是中國取的。

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首先領詔,並立刻派遣王弟泰期,與楊載一同來中國。奉表稱臣,而繼中山王之後。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繼於翌年向中國皇帝稱臣入貢。當時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戰。明太祖知悉後,又去詔

“使者自海中歸,言琉球三王互爭。廢棄農業。傷殘人命。朕聞之不堪憫憐。”因此要求他們“能體朕意,息兵養民。以綿國祚”。後三王果然罷戰息兵。

自洪武十六年起,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正式確定君臣關係。這種關係一直延續了下去,即使是日本慶長十四年發生日本薩摩藩島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國在受到薩摩制約的情況下,也始終曾有過分毫改變。

從明洪武五年以後,琉球王國一直使用中國的年號,奉行中國正朔。連它的國都首裡城地宮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歸慕中國之意。琉球人也與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國冊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寬永通寶,改穿唐服。

同時,琉球還配合中國抗倭,嘉靖三十六年,“先是,倭寇自浙江敗還,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擊,大殲之,獲中國被掠者六人,至是送還。”

明萬曆三十七年,日本的德川家康繼承豐臣秀吉對外擴張的政策,派鄰近琉球王國的鹿兒島薩摩藩島津家九率領三千士兵侵略琉球,俘虜琉球王。倭寇將琉球王尚寧等百餘人俘至鹿兒島,達三年五個月,逼迫尚寧王屈辱地承認向其“進貢”。

同時還強行割佔琉球北部五島。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變中琉關係。萬曆十四年,倭寇有取臺灣的陰謀,當時忍辱負重的尚寧王在國家殘破的情況下,依然不忘遣使以聞,通報中國防備日本侵略。其忠可嘉,其心日月昭昭。

本來朱斌準備等朝會散後才單獨召見琉球使者,眼下見尚元文主動出來,不由心中大喜。他本來就對琉球大有好感,有一心助着琉球擺脫倭寇,重回大明環抱!

這時朱斌指着尚元文笑道:

“我大明屬國之忠,之誠,莫過於琉球也。大明內亂,琉球屢遭倭寇欺凌,尚能保持忠貞,大明豈是忘恩負義之輩?陛下,請加封琉球王爲奮寧王,勇武大將軍!”

景平帝當時便點頭道:

“朕久聞琉球王賢名,武英王一切照準。再賞賜金一百,銀一萬,綢緞百匹。願琉球永爲大明之屬國,大明亦不負琉球也!”

尚元文聽了當時就拜倒在地,痛哭流涕地道:“天朝之恩,恩大如山。尚氏父子,終身爲大明之外臣。若有二心,人神共憤!”

朱斌將他攙扶了起來,說道:

“倭寇狂妄,擅自發兵,擄我屬國國王,奪我屬國子民,此舉實對大明之挑釁,大明焉能視之?世子請在京師稍待幾天,我當發精兵三千,戰船百艘,以助你琉球驅逐倭寇,重奪琉球,復十數年之深辱!”

尚元文才止住的眼淚又流了出來,他只當大明初定,即便願意相助琉球,也得到了幾年之後,想不到現在自己尚沒有把這請求說出來,武英王已經主動答應發兵。這份恩情,真不枉了琉球對天朝地一片臣子之心。

“誰心裡向着我大明,大明便不會虧待於他,便不會坐視着他被欺負而袖手旁觀!”朱斌指着尚元文說道:“琉球便是這樣。倭寇欺我屬國,我便要它十倍奉還。兩個月之內,若琉球還有一個倭寇存在,我武英王朱由斌,便當着琉球人的面自刎以謝罪!”

“大明啊!王爺啊!”

尚元文又一下跪到了地上,哭聲聞者傷心。卻也有人在暗中妒嫉,那才登基地朝鮮國王李灝便是其中一個。朝鮮素來自詡爲大明屬國之首,此時被一個小小的琉球搶了風頭怎不令李灝心中大爲冒火?

他本來受着朝中權臣樸昌樹父子挾持,把持朝政,自己毫無國王權利可言,本想借着這次上京的機會,懇請大明皇帝把權利還給國王,可惜在此之前卻一直沒有自己插口的機會,才終於被尚元文搶在了前面。

李灝不敢遲疑,趕緊上前說道:

“武英王所言之語,朝鮮無一敢不遵從。朝鮮歷來爲各藩屬國之首,自當起到表率。王爺,陛下,請不要再和外臣商議什麼了。武英王提出的這份協約,小王以爲完全可以全部實行了!”

五百三十國王陛下的讓步四百四十四牛皮將軍四百三十六滿清皇帝四百三十四兵臨盛京二百零八德王一百二十四熟人四百二十七大明雙驕上三百四十六殺五百五十七北京條約三百七十九皇宮深深三十六搶錢搶糧搶女人四百五十一噶木南的火刑四百五十五武英大帝四百十一完敗之薩琴爾九鐵騎衝營四百八十三倭島之亡五二百七十中原決戰一百三十六圍殲四百十五伐虜七大殺二百六十浴血山海關三百五十九內亂漢陽城中三百七十五角力三百十五進取決心四百九十七自作自受四十三左副督御史五百四十六殲敵二百四十二決斷二百九十六宴席之變四十七初見崇禎三百三十二談判二百零七一門忠烈五百零二進入德里一百十三浴血城牆四百三十戰場倒戈四百六十一投降三百五十英國二百八十南京之變下七十九弔喪四百七十一卡克勃爾大決戰上二百六十二傾盆大雨洗疆場三百七十六盛京城的皇宮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六十七娘娘腔的千總三百五十六漢陽城二百八十二新皇的安排七十六清算上一百零九分糧五百三十二皇帝和臣子之間四百七十一卡克勃爾大決戰上一百二十一意外的金幣四百零四收復琉球四二百六十八追匪一百五十八侯爺成婚三百二十三發放國債三百六十三天朝之恩五百二十四英法之間四百五十九堅壁清野五百五十一炮火三百十九擒賊三百十三起義大軍二百零七一門忠烈三百二十五正紅旗四百十五伐虜七大殺三百八十一孝莊三百零五招賢令九十八借錢一百四十九吳橋兵變一百七十三將星一百零六兵發山東三百六十內亂漢陽城下三百七十九皇宮深深三十一監運太監二十九夜審要犯五百四十五準噶爾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三百三十六國子監祭酒一百五十分兵突襲四百四十五敗仗一百二十七招攬四百三十一放了你好嗎三百七十三孔聖人和讀書人三百六十九蘿蔔五百五十四留給後世的財富二百七十二山谷絕境四百八十一倭島之亡三二百八十三闖賊之死二百三十五死亡之路一百六十六安排京城二百零一外虜內寇一百七十四防官甚於防賊三百六十一殺父一百六十六安排京城一百六十一天威難測二百九十四重回寧遠三百九十三西班牙的特使二百零七一門忠烈四從軍四百零五收復琉球五三百六十九蘿蔔三百八十三縱橫盛京誰人擋
五百三十國王陛下的讓步四百四十四牛皮將軍四百三十六滿清皇帝四百三十四兵臨盛京二百零八德王一百二十四熟人四百二十七大明雙驕上三百四十六殺五百五十七北京條約三百七十九皇宮深深三十六搶錢搶糧搶女人四百五十一噶木南的火刑四百五十五武英大帝四百十一完敗之薩琴爾九鐵騎衝營四百八十三倭島之亡五二百七十中原決戰一百三十六圍殲四百十五伐虜七大殺二百六十浴血山海關三百五十九內亂漢陽城中三百七十五角力三百十五進取決心四百九十七自作自受四十三左副督御史五百四十六殲敵二百四十二決斷二百九十六宴席之變四十七初見崇禎三百三十二談判二百零七一門忠烈五百零二進入德里一百十三浴血城牆四百三十戰場倒戈四百六十一投降三百五十英國二百八十南京之變下七十九弔喪四百七十一卡克勃爾大決戰上二百六十二傾盆大雨洗疆場三百七十六盛京城的皇宮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六十七娘娘腔的千總三百五十六漢陽城二百八十二新皇的安排七十六清算上一百零九分糧五百三十二皇帝和臣子之間四百七十一卡克勃爾大決戰上一百二十一意外的金幣四百零四收復琉球四二百六十八追匪一百五十八侯爺成婚三百二十三發放國債三百六十三天朝之恩五百二十四英法之間四百五十九堅壁清野五百五十一炮火三百十九擒賊三百十三起義大軍二百零七一門忠烈三百二十五正紅旗四百十五伐虜七大殺三百八十一孝莊三百零五招賢令九十八借錢一百四十九吳橋兵變一百七十三將星一百零六兵發山東三百六十內亂漢陽城下三百七十九皇宮深深三十一監運太監二十九夜審要犯五百四十五準噶爾四百六十三倭奴首級在此三百三十六國子監祭酒一百五十分兵突襲四百四十五敗仗一百二十七招攬四百三十一放了你好嗎三百七十三孔聖人和讀書人三百六十九蘿蔔五百五十四留給後世的財富二百七十二山谷絕境四百八十一倭島之亡三二百八十三闖賊之死二百三十五死亡之路一百六十六安排京城二百零一外虜內寇一百七十四防官甚於防賊三百六十一殺父一百六十六安排京城一百六十一天威難測二百九十四重回寧遠三百九十三西班牙的特使二百零七一門忠烈四從軍四百零五收復琉球五三百六十九蘿蔔三百八十三縱橫盛京誰人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