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春秋房風波

很多時候,人並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各種偶然的因素和刻意的安排會讓人生軌跡發生很大的改變,雖然如此,但不安於天命、不甘心現狀、永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正是人生魅力所在——

張原並不知道貢院內針對他的陰謀正在展開,他依舊全力以赴投入後面的兩場考試,二月十二日,會試第二場,與鄉試一樣,作論一篇,詔、誥、表任選一道,還有就是判詞五道,論是會試第二場各種文體之首,明代科舉以作論來測試考生的思維是否明晰、是否擅長說理,說理雄辯是官員需要具備的素質,張原是長於作論的,這次會試的論題是“天下之政出於一”,作論字數只有下限沒有上限,下限是不少於四百字,張原先把一篇“擬漢武帝罷田輪臺詔”作好,詔、誥都是以皇帝的名義發佈的官方文書,這是測試考生對古今政事的熟悉程度和撰寫公文的能力,代皇帝起草詔書乃是閣臣的職責,這都是爲以後入閣輔政培養人才啊——

“朕憤匈奴橫暴,數使將士出擊絕漠數千裡,仍置河西數郡,使使者招來西域諸絕國、置校尉,屯田渠犁,冀以破弱匈奴……”

一篇六百餘字的詔書不到一個時辰就作好了,張原自己看了看,很滿意,又用了一個時辰將五道判詞寫好,然後專心作論,洋洋灑灑,一直寫到午後申時三刻才寫好。這篇論有一千八百多字。言論宏發,排比滔滔,如長江大河,有賈誼、蘇軾之風,張原自認爲寫得極酣暢,待檢查、謄真停當,號舍裡已經黑下來了,比首場還考得晚,雖然科考重首場,但張原每一場都是全力以赴。他也有足夠的精力支持,去受卷處交卷時,已經是燈火高張,那彌封官指揮幾個文吏忙忙碌碌。根本沒注意張原的卷子,彌封官已經不需要再劃指痕,“活切頭”哪敢一再爲之,只要確保張原的首卷被黜落就行了。

……

就在會試第二場考試進行的同時,對讀所已經把謄錄所送來的首場硃卷與原墨卷對讀校對完畢,在硃卷卷面蓋上對讀官的戳印銜名,把墨卷和硃卷一起送到外收掌所,覈對硃卷與墨卷編號無誤後,這纔將朱、墨卷分開,墨卷留在外簾收掌所。硃卷送到提調堂,由監臨官把若干卷子包爲一包,蓋上印,裝箱送至內簾,內簾閱卷處有《詩》六房、《易》五房、《書》四房、《禮》三房、《春秋》二房,總計二十房,這些硃卷根據本經編號發送至各房,所以從二月十二日午後開始,閱卷就已經全面展開——

二十位房官都是從六品以上的京官中挑選學問人品口碑佳的官員擔任,除房官外。每房還有四到五名閱卷官,這些閱卷官大都是翰林院和詹士府的詞林官,徐光啓就在《春秋》一房擔任閱卷官,徐光啓回翰林院申請復職後反而升官了,從翰林院檢討升爲詹士府左春坊左贊善。翰林院檢討是從七品,詹士府左春坊左贊善是從六品。連升兩級,這是因爲錢謙益丁憂回籍,詹士府出現職官空缺,徐光啓人品聲望一向上佳,適逢其時,故而升遷——

《春秋》一房連同房官張鶴鳴一共五人,午後陽光斜照,閱卷房寬敞明淨,徐光啓坐在一張大書案後,左邊是高高一疊待閱的硃卷,開始閱卷之先,徐光啓做了一遍張原教他的頸椎自我治療操,搖頭、搖臂、自掐脖頸,其他閱卷官瞧得稀奇,便問究竟,徐光啓道:“在下受頭痛頭暈之苦多年,兩個月前從一同門處學得這揉頸健腦戲,頗見效果。”

這麼一說,這些閱卷官都要向徐光啓學這揉頸健腦戲了,都是文官,案牘勞形,或輕或重都有頸椎病,揉頸搖頭之際,問知教徐光啓治這頸椎病的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山陰張原,便有一位閱卷官說道:“浙江解元啊,翰社社首,在這一科的八千舉子當中名聲極響,竟然也精歧黃之術嗎。”

另一閱卷官笑對徐光啓道:“子先兄,那張解元本經即春秋,說不定卷子就在我們一房,或許就是子先兄現在看的這一份。”

衆閱卷官皆笑。

房官張鶴鳴六十多歲了,發黑體健,現任兵部郎中,說道:“諸君莫要笑談了,認真閱卷吧,不要錯漏了賢才。”停頓了一下,又道:“這一科本經春秋的考生有八百多人,閱卷任務繁重啊。”

閱卷至掌燈時暫歇,然後用餐、飲茶,戌時二刻再繼續閱卷,至亥時三刻止,次日辰時三刻又開始一天的閱卷。

就在二月十三這日午前,徐光啓閱到這樣一份硃卷,首題“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的破題、承題都頗精當,雖然行文有些倉促,但代聖賢立言中規中矩,算得上是一篇比較優秀的制藝,在可取與可不取之間,徐光啓沉吟了一下,正待看看這位考生的經題八股,若經題八股作得好,那就薦到房官那裡去,但卷頁還沒翻過,忽然發現卷末另有兩行硃筆小字的補註:“該考生犯先帝廟諱,謄錄一仍其誤”——

徐光啓眉頭一皺,再重新看這考生的首題制藝,發現果然有個“穆”字未缺點畫來避諱,萬曆帝之父隆慶皇帝的廟號穆宗,考生試卷中凡遇御名、廟諱,必須缺寫筆劃來避諱,違者黜落——

徐光啓搖搖頭,心道:“這考生也太粗心大意了,首藝竟然出現這樣明顯的錯誤,後面六篇沒必要再看了。”當即用青筆在這份硃卷上寫上“犯諱,貼”三個字,這就說這份硃卷違式,要送到至公堂張貼——

凡貼出之卷,必無取中的希望。當然。至公堂上的這些因違式而貼出的卷子只有內簾官能看到,考生是看不到的,每科會試,因違式而貼出的卷子總有幾十份,這不稀奇。

那個彌封官看到了《春秋》一房貼出的這份硃卷,暗暗點頭,大功告成了。

……

二月十五日,張原進行會試最後一場,考題是三篇策問,答卷很順利。在落日前交卷出龍門,完成了丙辰春闈三場的考試。

這兩日天氣明顯轉暖,習習晚風中能嗅到春天的氣息,那是木葉和花卉的清香。張原站在龍門前回望這偌大的貢院,棘牆數重,高聳森嚴,東西二牌坊,東曰“明經取士”,西曰“爲國求賢”——

“張公子哥哥,你還看什麼,戀戀不捨的難道還沒考盡興嗎?”

商景徽見張原回頭頻頻看貢院,便“格格”笑着這麼問。

張原忙道:“沒有沒有,考盡興了。絕不想再進去考。”心道:“可不要讓小景徽一語成讖啊,那可糟糕。”

……

在張原考完第三場之際,第二場的硃卷也分發到了各房閱卷官的案頭,二月十七日午後,《春秋》一房的一位閱卷官正在閱卷,忽然出聲讚道:“此論絕妙,不遜韓柳歐蘇。”當即就這份考卷薦到房官張鶴鳴處,說道:“張大人請看這篇論和詔,少有的佳藝,宜冠本房。”

張鶴鳴案頭已經有四位閱卷官薦上來的幾十份首場硃卷。待第二場硃卷閱畢,他就要把這兩場硃卷推薦到副主考官劉楚先處,第三場考卷就不甚重要了,只要過得去就行。

張鶴鳴見這閱卷官如此盛讚這份考卷,便放下手中的卷子。先看這份,只見這篇“天下之政出於一論”寫道:“天下有政本。人主誠有以重之,然後政從於其本而不分。夫天下者人主之器也,政所以置器而厝之於安且永也……”

張鶴鳴一邊看,一邊捻鬚點頭,看完這篇長論,又看“擬漢武帝罷田輪臺詔”,開篇寫道:“朕憤匈奴橫暴,數使將士出擊絕漠數千裡——”

很快看完,好文章看着就是這麼順暢,張鶴鳴讚道:“果然是少有的佳藝。”看了看這份硃卷的編號,是南卷,表示該考生來自南直隸的蘇、鬆二府或者江西、浙江、湖廣、福建、廣東這些省份——

——明代會試實行南北卷制度,規定了南方諸省和北方諸省以六四開來瓜分三百多個進士名額,因爲如果不實行這種制度,那南方舉子將佔據進士名額的絕大多數給佔去,南方經濟文化發達,鄉村裡巷都是書聲琅琅,販夫走卒中都有很多人能識字,而北方的讀書人少,就是讀書人,往往除了八股之外,一無所通,所以北方舉子考不過南方舉子,試舉二例,單是江西吉安一府,有明一代就出了十一位狀元、八位會元、三十九位解元;福建莆田一縣,歷科中進士者三百二十四人,遠比北方一個府還多,這若是不加以地域限制,那北方人等於是陪考了,這肯定會造成北方士紳的強烈不滿,引發政治危機,故而朱元璋分南北捲來取士,保證北方舉子的錄取機會,南方士人雖然也不滿,但好歹南方十佔六,還能忍受,而且殿試一甲、二甲依然是南人佔絕大多數,正是因爲這南北卷制度,纔會有異地冒籍的弊端,曾有一個浙江籍舉人考了多次考不上進士,遷到河南,轉眼高中,後來就不允許舉人改籍了——

張鶴鳴看這份考卷是南卷,便在四位閱卷官薦上來的南卷中翻找同一編號的首場考卷,但找了一個遍,沒能找到,心想:“二場能作出如此制藝的,首場也肯定好,難道是還沒閱到那份卷子?”便讓徐光啓等三位閱卷官在尚未閱完的首場硃卷中找一下,把這一編號的硃卷找出來給他,但徐光啓三人在案頭首卷中沒有找到這一編號的卷子,連落卷中都找了一個遍也沒找到——

一個閱卷官問:“會不會分錯了,首卷分到二房去了?”

分房閱卷,首卷送到哪一房,後面同一編號的硃卷也會繼續送往該房,當然,出錯也是可能的,張鶴鳴便持了這份二場硃卷到《春秋》二房去,一一對看那四百多份首場硃卷,卻還是沒找到同一編號的考卷,這讓張鶴鳴好生納悶,首卷怎麼可能不翼而飛呢!

徐光啓猶疑道:“前兩日我曾貼出一份考卷,那份考卷犯了先帝廟諱,不會就是那份卷子吧?”

張鶴鳴愛才,這份二場考卷實在優秀,不忍錯過,擢撥出優秀人才也是房官的榮譽,便讓徐光啓去至公堂覈對一下。

徐光啓到至公堂一看,貼出的這份卷子果然就是他們到處要找的那份首卷,既已貼到牆上,當然沒有再揭下來的道理,徐光啓回到閱卷房對張鶴鳴道:“張大人,實在遺憾,那份首卷果真犯諱了,沒法薦上去。”

張鶴鳴頗爲失望,嘆道:“可惜了,可惜了,這位才華橫溢的考生只有等下科了,又是三年寒窗啊。”

徐光啓把那份二場硃卷取過來看,越看越覺得這象是張原作的,但張原那麼心細的人,怎麼可能會在首場首藝出現那樣明顯的錯誤!

徐光啓搖搖頭,覺得不可能,他沒把這份硃卷立即棄到落卷堆中,而是放在一邊,繼續閱卷。

二月十九,第三場的策問卷也送上來了,這時該薦上去的卷子都薦上去了,三場策問素來不受重視,閱卷官們短短几天時間批閱了數百萬字,也疲倦了,沒有精力再細看這第三場的卷子,都是根據已經確定要薦上去的那近百份前兩場硃卷的編號,找出相對的第三場硃卷,粗看一下,沒有犯諱之處就行——

徐光啓特意找出那個首藝被貼出者的第三場硃卷,三篇策問關切事理,明白正大,沒有浮華之詞,卻有真知灼見,看了這三篇策問,徐光啓心中的憂慮愈發深重,從二場、三場的制藝來看,這極有可能是張原的考卷,但張原怎麼會出這樣低級的錯誤,這好比圍棋國手自填一眼死大龍,按理說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是智者千慮,終致一失嗎?

這後兩場制藝實在優秀,讓人割捨不下,不管是不是張原的,徐光啓都要再去至公堂看看那份貼出之卷,後面六篇他還沒看過呢。

————————————————

悲劇,介子受了點挫折,書友們就不給雅騷投票了嗎,挫折是爲了爆發啊,求票!

第277章 微姑你好找棋子第418章 翻雲覆雨第76章 紈絝風采第439章 風雪夜歸人第45章 熟讀唐詩三百首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196章 送師南浦第202章 審鏡第458章 痛打禿驢第18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328章 誰冠龍虎榜?第434章 大辯論之終第221章 惡紳猛於虎第419章 小勝和大勝第234章 翰社首領之爭第214章 高士邪僧房中術第35章 寶物光芒萬丈第79章 常恐秋節至二封感言端午節的暖鞋第169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48章 真真認主第337章 澹然的病第65章 看騾吃草第175章 樂不可極第260章 二度梅第108章 歪打正着第113章 座上諸公皆慚愧第40章 絕不饒恕第484章 膽小如鼠張介子第136章 夜半鐘聲到客船第255章 佳麗地第251章 別樣溫柔第116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350章 不狎妓是罪過第103章 誰解風情?第105章 小聘第183章 復古或者求新第343章 將遠行第182章 七夕幽情第440章 血紅雪白第409章 甘露餅第226章 怒雨第304章 動心污跡第201章 遙望薩爾滸第476章 北嶽山伏擊第68章 住家弟子第445章 登門打臉第387章 落水第195章 已見寒梅發三上架感言第219章 揚州瘦馬第346章 東廠耳目第161章 青樓與紅樓第349章 揚州慢第206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13章 蜀道難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408章 木瓜詩第57章 及時雨第453章 步戰無敵第76章 紈絝風采第272章 第一等聰明人第506章 稍縱即逝第367章 貢院失火第473章 夜見光海君第388章 漁夫的智慧第351章 行路難第165章 硯底金箔紙第7章 白晝讀禁書第17章 思無邪第252章 男女真情名教僞藥第70章 臨死抱佛腳第50章 息怒書友一年一悟論雅騷的底蘊和美女四封推感言第394章 揭貼之秘第168章 桃樹下青蓮第337章 澹然的病第239章 女郎笑如王師妹第228章 沉舟第209章 洶洶逼門第27章 靜夜思第325章 巧遇第173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第235章 白首如新傾蓋如故第373章 殿試策題第152章 孺子護母第116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74章 期待聊齋**第410章 乳孃的強大第170章 情挑張案首第7章 白晝讀禁書第402章 非禮勿多視第207章 如此殘花敗柳第239章 女郎笑如王師妹第394章 揭貼之秘第94章 二醜第222章 吳龍惡手第268章 張原出監第29章 訓師
第277章 微姑你好找棋子第418章 翻雲覆雨第76章 紈絝風采第439章 風雪夜歸人第45章 熟讀唐詩三百首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196章 送師南浦第202章 審鏡第458章 痛打禿驢第18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328章 誰冠龍虎榜?第434章 大辯論之終第221章 惡紳猛於虎第419章 小勝和大勝第234章 翰社首領之爭第214章 高士邪僧房中術第35章 寶物光芒萬丈第79章 常恐秋節至二封感言端午節的暖鞋第169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48章 真真認主第337章 澹然的病第65章 看騾吃草第175章 樂不可極第260章 二度梅第108章 歪打正着第113章 座上諸公皆慚愧第40章 絕不饒恕第484章 膽小如鼠張介子第136章 夜半鐘聲到客船第255章 佳麗地第251章 別樣溫柔第116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350章 不狎妓是罪過第103章 誰解風情?第105章 小聘第183章 復古或者求新第343章 將遠行第182章 七夕幽情第440章 血紅雪白第409章 甘露餅第226章 怒雨第304章 動心污跡第201章 遙望薩爾滸第476章 北嶽山伏擊第68章 住家弟子第445章 登門打臉第387章 落水第195章 已見寒梅發三上架感言第219章 揚州瘦馬第346章 東廠耳目第161章 青樓與紅樓第349章 揚州慢第206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13章 蜀道難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408章 木瓜詩第57章 及時雨第453章 步戰無敵第76章 紈絝風采第272章 第一等聰明人第506章 稍縱即逝第367章 貢院失火第473章 夜見光海君第388章 漁夫的智慧第351章 行路難第165章 硯底金箔紙第7章 白晝讀禁書第17章 思無邪第252章 男女真情名教僞藥第70章 臨死抱佛腳第50章 息怒書友一年一悟論雅騷的底蘊和美女四封推感言第394章 揭貼之秘第168章 桃樹下青蓮第337章 澹然的病第239章 女郎笑如王師妹第228章 沉舟第209章 洶洶逼門第27章 靜夜思第325章 巧遇第173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第235章 白首如新傾蓋如故第373章 殿試策題第152章 孺子護母第116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74章 期待聊齋**第410章 乳孃的強大第170章 情挑張案首第7章 白晝讀禁書第402章 非禮勿多視第207章 如此殘花敗柳第239章 女郎笑如王師妹第394章 揭貼之秘第94章 二醜第222章 吳龍惡手第268章 張原出監第29章 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