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朝鮮蠻子殺人案

張原見秦民屏有不忿之色,便勸導道:“大明兩京十三省,無論河洛還是川陝,無論漢人還是土人,都是同宗同文的炎黃子孫,同屬於大中華,朝鮮雖然傾慕我中華文化,總是外邦小國,小家子氣難免,秦兄不必與那些外邦陪臣一般見識。

秦民屏大笑道:“張公子說話總是這般謙和悅耳,每回見到張公子,令人神清氣爽。”

秦良玉道:“張公子如今是清貴翰林,還是稱呼張修撰爲敬。”

張原笑道:“我與秦兄是布衣之交,這種交情彌足珍貴,爲官之後,各種利益糾結,很難再交到這樣純粹的朋友,秦兄以前都是稱呼我爲賢弟,爲何現在反而生分了。”

秦民屏大喜,對秦良玉道:“阿姐,張賢弟不是那種富貴驕人者,想當年,萍水相逢,就爲我們石柱土人的事奔走,解除了我們的心頭大患,又何曾有半點居恩驕矜之色。”

秦良玉展顏道:“說得是,大明朝有張修撰這樣的賢人,也是我石柱土人之福。”

張岱的車伕在廳前喚道:“大少爺,車子在門前等着了。”

張原送大兄張岱和李蔻兒出門,看着馬車駛去,又送秦良玉五人回會同館,秦民屏道:“賢弟不必送了,這大冷天北風呼嘯的,京城真是冷得緊哪。”

張原笑道:“我可沒有那麼嬌貴,此去會同館不過五里多路,算得什麼,一起走走,說說話,難得一聚啊。”

張原帶着汪大錘和來福,與秦良玉五人出了李閣老胡同,經皇城根的石廠街,橫穿西長安街和大時雍坊,往大明門外的棋盤街邊走邊談。風極冷,吹面如割,寒裘裹體也不覺得暖和——

這時大約是正酉時,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但一路走來根本不用燈籠照明,京城這一帶是最繁華之地,士民工賈,雲集於斯,肩摩轂擊,竟日喧囂,此時離宵禁還有半個多時辰。兩邊商鋪燈火通明,在招攬最後一批顧客,酒樓茶肆,人來人往,展示日復一日的宵禁前的繁忙景象——

張原不好說請秦良玉喝酒,只對秦民屏道:“秦兄,元旦至元宵這十五天內城不宵禁,到時我請你們在這附近酒樓喝酒。”

秦民屏道:“當然由我來請賢弟。對了,杭州的鐘公公已經回京,不知能否拜見?”

張原道:“鍾公公在東宮當差。北安門外、十剎海東岸有鍾公公的一處宅子,就在火神廟附近,一問便知,秦兄可以去投個拜帖,送些土產即可,不要招人耳目,免遭人忌,那個雲南銀礦稅監邱乘雲現爲印綬監掌印,處處與鍾公公爲難,很是可惡。”

太監邱乘雲是石柱土人的仇人。馬千乘若非被邱乘雲誣陷入獄,也不會壯年就染病而亡,十三歲的雄壯少年馬祥麟恨恨道:“若教那閹狗遇到我,活——”

狠話沒說完,就被母親秦良玉嚴厲喝止,秦良玉抱歉道:“鍾公公這是代我石柱土人受過了。真是內疚。”

張原道:“談不上受過,鍾公公在東宮地位日見穩固,只有邱乘雲那種沒有眼色的蠢貨纔會招惹鍾公公,那種人早晚下場可悲,看着就是了。”

一行人繞過大明門外的棋盤天街,就見廣場上熱鬧非凡,耍百戲的挑着燈籠在耍弄,有飛叉、中幡、耍花壇、雙石、槓子、舞獅子的,還有走索、吞劍、踏高蹺的,圍觀民衆不時爆出一陣陣喝彩聲,馬祥麟很想過去看一會耍把戲,但聽母親秦良玉告誡道:“不要去湊熱鬧,人多是非多,我們遠方土人在京中處處都要謹慎,莫要惹禍。”

馬祥麟便不敢湊過去看,只邊走邊扭頭看幾眼,戀戀不捨的樣子,他雖然體軀雄壯勝過一般成年男子,但畢竟還只是個十三歲的孩子,這些雜耍百戲對他有着強大的吸引力——

張原道:“到了正月裡會更熱鬧,搭上雜耍戲棚、撮戲法、隔壁戲,每日不重樣,到時我請馬賢侄觀看。”

馬祥麟大喜,連聲道:“多謝世叔,多謝世叔。”說着偷眼看母親並無慍色,這才放心地快活。

過了千步廊東側,再走幾步就是東公生門,會同館到了,會同館規模宏大,單就負責賓客日常食宿的館夫就有四百人,會同館不僅要接待各方使節,而且各種對外貿易也都在會同館內舉行,大明會典規定這些在京逗留的使臣不許自由活動,五日放出一次,平時不許擅自出入,只有兩個國家的使臣例外——琉球和朝鮮,因爲這兩個藩國奉大明正朔,對大明最爲忠誠,當然,象石柱土司這種大明體制內的臣民出入會同館自然也是不受限制的——

張原送秦良玉一行到了會同館大門外,告辭回去,秦民屏硬要回送一程,秦民屏是第一次來京城,人生地不熟,張原是他在京中唯一的好友,依依不捨啊,馬祥麟呢,很想再去看兩眼吞劍吐火的把戲,於是舅甥二人又送張原主僕三人走到棋盤街,張原正要讓秦民屏不要再送,忽聽街邊一家酒樓傳來一聲大叫:“老天爺,出人命了,這可如何是好!”隨即便是沸沸揚揚的紛爭喧囂聲——

京城這麼大,每日都有命案糾紛發生,張原不是五城兵馬司的官員,也沒圍觀看熱鬧的喜好,卻聽秦民屏“咦”了一聲:“好象有朝鮮使臣的聲音,難道是那些朝鮮使臣在酒樓打死了人!”

話音未落,就聽得酒樓內一片喊:“朝鮮蠻子打死我大明百姓了!朝鮮蠻子打死我大明百姓了——”

“揪住這幾個朝鮮蠻子,敢在我大明天子腳下行兇,打死他們,打死這些朝鮮蠻子!”

“……”

又聽有人大聲分辨道:“我等朝鮮國遠臣,謹遵大明律法,如何敢行兇傷人,此人莫名其妙就過來與我等爭執,不——”

這朝鮮人說大明南京官話咬字有些刻意,不大自然,分辯的話沒說完就被打斷:“人都死了。朝鮮蠻子還敢狡辯,難道朝鮮人就可以隨意打死我大明漢人嗎?難道官府就縱容這些朝鮮人肆意行兇?打,先狠狠打一頓再扭送南城兵馬司問罪,也見識一下我大明百姓不可欺辱。官府饒你們,我大明百姓也饒不了你們!”

隨即就是嘶喊扭打的聲音——

張原心道:“現在可不是滿清遭遇八國聯軍的時候,大明朝還是驕傲的大明朝,大明律法有規定,番使外臣在京逗留期間若犯下罪行,輕的拿翻譯通事和伴送問罪,重的直接參問其使節。並不會因爲犯罪的是外國人就予以寬容,也不至於因爲外國人丟了一具馬鞍就要動用五城兵馬司到處尋找,所以說朝鮮使臣是不敢在大明行兇殺人的,難道是酒後起了紛爭失手傷人?不管怎樣,就算是過失傷人那也是朝鮮使臣的罪責,交由官府處置是應該的,只是那酒樓中那叫喊着代表大明百姓的人似有故意煽動仇恨的用心——”

嘉靖以來,出使過朝鮮的唐皋、史道、吳希孟等大明使臣回國後對朝鮮都是讚譽有加。說“朝鮮文物禮制無異於中華”,所以大明朝野對朝鮮都有較好的印象,二十年前朝鮮的壬辰倭亂。楊鎬領兵入援,班師之日,朝鮮自國君宣祖以下,數萬在漢城弘濟院泣送,朝鮮對大明的感激是真誠的——

大明對其他國家的領土沒有野心,朱元璋認爲大明的疆域夠大、百姓夠多、物產夠豐富,根本沒必要向外擴張掠奪,只要把兩京十三省治理好就足夠了,因爲蒙元就是前車之鑑,蒙元以武力征服了數十國、疆域縱橫十萬裡。但不到百年就土崩瓦解,朱元璋當然要吸取教訓,這就決定了大明的對外政策是立德不立威,《皇明祖訓》曾言“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爲不祥;彼既不爲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殺傷人命,切記不可。”

朱元璋想着爲後世子孫開萬世太平,要求後人嚴格按照他制定的規矩辦事,卻不知道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現在的大明已是風雨飄搖,很多國家已經不來朝貢,惟朝鮮恭順靡懈,可以說自朱元璋賜名朝鮮直至朝鮮被後金征服的兩百多年間,朝鮮對大明是忠誠的,兩國關係一向很好,沒有聽說因爲朝鮮而鬧出什麼外交糾紛,可現在這酒樓裡那個大嗓門口口聲聲“朝鮮蠻子”,煽動民衆打“朝鮮蠻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夜色燈影中,有幾個人從這座“蔚泰酒樓”中抱頭逃了出來,兩個文官模樣的人攙着一個四十多歲的紅袍男子,後面還有兩個伴當以手臂擋格棍棒的追打——

酒樓追出的幾個漢子叫嚷道:

“別讓朝鮮蠻子跑了,朝鮮蠻子殺人了!”

“朝鮮蠻子住在會同館,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定要他們殺人償命。”

酒樓的漢子跑得快,兜頭將紅袍男子五人攔住,不明真相的大明百姓也聚了過來,那兩個文官模樣的人生怕紅袍男子被人打傷,大聲道:“我等是朝鮮國冬至使,這位是柳國舅大人,敝國王妃的長兄,我等要見貴國兵馬司的官員,既有糾紛那就聽憑大明官府處置。”

“什麼糾紛!”酒樓漢子吼道:“是你們朝鮮蠻子打死了人,什麼國舅,朝鮮蠻子的國舅也敢在大明橫和霸道嗎!”

邊上有人冷言冷語道:“朝鮮國王光海君得位不正,手下臣子也是一幫衣冠禽獸,到了大明,就得狠狠教訓。”

另一個漢子揮棒就打,一邊喊道:“把死屍擡出來,把死屍擡出來,擡到會同館去,定要朝鮮蠻子償命。”

聽到“光海君得位不正”這句話,那紅袍男子猛地昂起頭來,怒容滿面尋找那說話的人,但圍觀的人極多,不知道是誰說的,張原卻是注意到了說話的那個人,這人很有古怪,尋常百姓哪裡知道什麼朝鮮國王的名號,管他什麼得位正不正。而這個掌櫃模樣的中年男子,說話聲音不大,是故意說給那幾個朝鮮使臣聽的,明顯是侮辱。要激怒這幾個朝鮮人——

張原便對來福道:“來福,看到那個往街邊走的青袍人沒有,跟上他,看是哪家店鋪的掌櫃?”

那兩個朝鮮使臣的伴當顯然身有武藝,一人空手將棍棒奪下,“咔嚓”拗斷,丟在地上。怒目瞪視酒樓的幾個漢子。

那被奪了棍的漢子就大叫起來:“朝鮮蠻子兇悍,打死了人還這般囂張,欺我大明百姓懦弱嗎,大夥拿石塊砸他們——”鼓動圍觀民衆動手。

冷眼旁觀的張原直覺這是一場陰謀,該是他挺身而出的時候了,喝道:“誰都不許動手!”讓汪大錘推開衆人,走到那幾個酒樓漢子跟前,問:“怎麼回事。出了什麼命案?”

一個漢子見張原年輕,身後還跟着兩個青絲帕纏頭的蠻夷,料想張原也是外番使臣。會同館常年都有番邦外臣住着,冷笑道:“你是哪個番邦部落的,與朝鮮蠻子同仇敵愾嗎,讓開,不然連你們一起打!”

汪大錘脾氣火爆,跳起身劈臉就給了這漢子一記耳光,罵道:“找死啊,敢對我家少爺無禮!”

那漢子被汪大錘這一巴掌就扇倒在地,捂着臉叫痛,邊上漢子就大叫:“蠻夷打人了。蠻夷打人了,大明朝都沒血性男兒了嗎,任憑番邦蠻子當街欺侮我們大明人?”

馬祥麒也想打人,被舅舅秦民屏拉住,示意保護好張原。

張原道:“趕緊報知南城兵馬司,有命案也該交由官府處置。”

就聽有人叫道:“讓開。讓開,屍首擡過來了。”

人羣兩邊一分,一塊門板擡着個死屍過來,張原皺着眉頭,心想:“還真出了人命啊,這到底怎麼回事?”

來福跑回來了,向張原低聲道:“少爺,那人就是這蔚泰酒樓的掌櫃,你看,讓人擡死屍過來了。”

張原點點頭,看着門板上的死屍,瞧裝束就是這酒樓的小夥計,直挺挺的,看來是真死了——

這時人羣中有人認出了張原,雖然張原貂帽寒裘,但新科狀元郎還是很多人記憶猶新的,便有人叫道:“這是張狀元,大明朝最年少的狀元公,哪是什麼蠻夷,胡說八道會折壽的。”

那個紅袍朝鮮人擡眼望着張原,對身邊的文官耳語幾句,那文官便過來向張原施禮道:“在下朝鮮陪臣書狀官金中清,敢問閣下是張狀元張翰林嗎?”書狀官就是記錄出使經過的官員,必須精通漢文漢語,在使團中的地位僅次於正副使節。

張原拱手道:“在下張原,金使臣這是出了什麼事?”

朝鮮書狀官金中清臉有喜色,正要說話,錦衣衛的一位當值總旗領着七、八個校尉趕到了,高聲喝道:“閒雜人等散開,閒雜人等速速散開。”

木鐸聲響,南城兵馬司的一名旗校領着一隊巡城軍士也趕過來了,見錦衣衛的人已經先到,兵馬司的人就唯錦衣衛馬首是瞻了,錦衣衛的職權哪裡是兵馬司能比的。

圍觀民衆並不離開,只散開一個大圈,繼續看熱鬧——

那錦衣衛總旗手握繡春刀刀柄,目光銳利,掃視當場,看看門板上的死屍,並沒有什麼驚訝的表示,說道:“請牽連此命案的人自報姓名、籍貫、有無官職?”

這內城官員遍地,審理命案之先要把原告被告的身份搞清楚,免得不慎得罪了高官貴戚——

一個酒樓漢子上前叉手稟道:“小人孫二力,是蔚泰酒樓的夥計——”朝門板屍首一指,“這是小人同鄉杜二毛,也是蔚泰酒樓夥計,方纔杜二毛侍候這幾全朝鮮客官飲酒,竟被活活打死,請大人爲我大明百姓作主。”

那姓金的書狀官就上前向那錦衣衛總旗作揖道:“大人,在下是朝鮮國冬至使,這位是柳使臣,這位是許副使,我等方纔在這家酒樓飲酒,這酒樓小廝突然發癲朝酒桌上吐痰,又想撕扯我們柳大人,伴當將他推開,他就大罵着下樓去,忽然就說死了,就說是我們打死他的,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啊,請錦衣衛大人明察。”

那酒樓漢子也叫屈道:“大人,杜二毛平日甚是伶俐,豈會這般失心瘋辱罵客人,這完全沒有情理啊,而且就算杜二毛年幼無知,得罪了客人,也罪不至死,這些朝鮮客官怎能活活把人打死,請大人爲小民作主。”

這樁命案就這麼簡單,一方說人是另一方打死的,另一方否認,因爲事涉朝鮮使臣,這錦衣衛總旗感到棘手了,命一個校尉去稟報在大明門當值的錦衣衛甄百戶,請甄百戶來處置此事。

張原一直在冷眼觀察那個蔚泰酒樓的掌櫃,這掌櫃不出面,與圍觀民衆站在一邊,只讓那幾個酒樓夥計出面報案,張原又朝四周打量,突然發現蔚泰酒樓臨街的二樓有人憑窗而望,這周邊店鋪、酒樓的人都聚過來看熱鬧了,而蔚泰酒樓的這人卻只是遠遠觀望,當然,這世上淡定的人多有,但張原就是覺得此人不對勁——

那人似乎察覺被人注意,很快從窗口隱去身形,卻沒見從酒樓大門出來。

——————————————————————

五千字更到,本月最後一天,

第247章 娥眉月第504章 薩爾滸!薩爾滸!第242章 並蒂蓮第16章 蝴蝶振翅第133章 敢送太監春宮冊第232章 爲報詩人春睡足第148章 裙底盤龍棍第276章 遠方和天上第459章 平壤的舞女第105章 小聘第393章 大風圈外第269章 玄武湖禁地第59章 貼身肉搏第472章 夜宿碧蹄館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319章 怒放的生命第66章 穆家有女初長成第432章 奴爾哈赤的奸細第459章 平壤的舞女第408章 木瓜詩第118章 米芾雲山第243章 晨曦之美第78章 蟹會第205章 倒董檄文第259章 夜船無人私語時第403章 文華殿風波第433章 首輔的壓力第432章 奴爾哈赤的奸細第466章 端陽雨第102章 將何往?第324章 宜冠本房第476章 北嶽山伏擊第45章 熟讀唐詩三百首第288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433章 首輔的壓力第71章 嬰姿第415章 大辯論之始第88章 澹然法眼第323章 一劍西來千崖拱列第61章 重色輕友張介子第3章 蒙目棋第44章 我意獨憐才第456章 山海關第139章 百般刁難張案首第150章 禍起蕭牆第508章 杏花如夢第485章 呼吸之間第311章 遊園驚別第190章 小人的中庸第380章 疑雲第281章 調虎離山第233章 摺扇之禍第157章 忠臣、名妓和太監第49章 我意孤行書友曉月燦聽崑曲讀雅騷第422章 花月美人第69章 風月場老手第173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第208章 是神是鬼還是狐?第233章 摺扇之禍第82章 月色如霜膚色如雪第20章 安內第467章 火槍驚魂第447章 除夕煙火第144章 欺負痛了第317章 何愛阿堵物第247章 娥眉月第481章 拳打臥牛之地第183章 復古或者求新第181章 雙姝操選政第294章 湖心亭看雪第88章 澹然法眼第325章 巧遇書友何剪燭2012評賊道三癡之四善第24章 不動心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29章 訓師第291章 東林辯難第473章 夜見光海君第237章 花瓶第35章 寶物光芒萬丈第422章 花月美人第41章 秋葵之美第179章 赤須漢、姣長女第270章 梳攏第397章 公主的腳印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507章 蝴蝶的翅膀第200章 木魚聲中杏花落第135章 驛遞斟合牌第53章 後園私會第95章 菊花之約第359章 雪夜思美人第248章 風雨夜第187章 居然草堂面試第293章 流水千里第271章 三管齊下第446章 無言的交鋒第70章 臨死抱佛腳
第247章 娥眉月第504章 薩爾滸!薩爾滸!第242章 並蒂蓮第16章 蝴蝶振翅第133章 敢送太監春宮冊第232章 爲報詩人春睡足第148章 裙底盤龍棍第276章 遠方和天上第459章 平壤的舞女第105章 小聘第393章 大風圈外第269章 玄武湖禁地第59章 貼身肉搏第472章 夜宿碧蹄館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319章 怒放的生命第66章 穆家有女初長成第432章 奴爾哈赤的奸細第459章 平壤的舞女第408章 木瓜詩第118章 米芾雲山第243章 晨曦之美第78章 蟹會第205章 倒董檄文第259章 夜船無人私語時第403章 文華殿風波第433章 首輔的壓力第432章 奴爾哈赤的奸細第466章 端陽雨第102章 將何往?第324章 宜冠本房第476章 北嶽山伏擊第45章 熟讀唐詩三百首第288章 一場秋雨一場寒第433章 首輔的壓力第71章 嬰姿第415章 大辯論之始第88章 澹然法眼第323章 一劍西來千崖拱列第61章 重色輕友張介子第3章 蒙目棋第44章 我意獨憐才第456章 山海關第139章 百般刁難張案首第150章 禍起蕭牆第508章 杏花如夢第485章 呼吸之間第311章 遊園驚別第190章 小人的中庸第380章 疑雲第281章 調虎離山第233章 摺扇之禍第157章 忠臣、名妓和太監第49章 我意孤行書友曉月燦聽崑曲讀雅騷第422章 花月美人第69章 風月場老手第173章 磨鏡焚香說楊妃第208章 是神是鬼還是狐?第233章 摺扇之禍第82章 月色如霜膚色如雪第20章 安內第467章 火槍驚魂第447章 除夕煙火第144章 欺負痛了第317章 何愛阿堵物第247章 娥眉月第481章 拳打臥牛之地第183章 復古或者求新第181章 雙姝操選政第294章 湖心亭看雪第88章 澹然法眼第325章 巧遇書友何剪燭2012評賊道三癡之四善第24章 不動心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29章 訓師第291章 東林辯難第473章 夜見光海君第237章 花瓶第35章 寶物光芒萬丈第422章 花月美人第41章 秋葵之美第179章 赤須漢、姣長女第270章 梳攏第397章 公主的腳印第14章 兔子,走着瞧第507章 蝴蝶的翅膀第200章 木魚聲中杏花落第135章 驛遞斟合牌第53章 後園私會第95章 菊花之約第359章 雪夜思美人第248章 風雨夜第187章 居然草堂面試第293章 流水千里第271章 三管齊下第446章 無言的交鋒第70章 臨死抱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