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我希望沒有這一天

餘律一怔,說:“禮部派下,順天府已通知了。”

方惜也一下子擡起頭來:“能立刻就再次科舉,這是好事,有些舉子盤纏有限,滯留在這裡太久,怕就要無銀兩回家了。”

蘇子籍迴轉臉來,說:“那你們準備得如何?”

方惜立刻說着:“平日裡的功課都反覆預習過,書也背了,但對一些朝廷目前的政策,還有些不得其所。”

蘇子籍沉思着望着窗外,沒有言聲,半晌才說着:“那我就給你二人出一個考題,你二人來答一答,我來看看你們的水平。”

這裡幽靜,沒事不會有人來,在這裡考一考,雖是有些陰間,卻很合適。

餘律和方惜此刻也沒時間去糾結合適不合適,太孫忙碌,可不是隨時想見就能見。

此刻願意給自己出題考一考,就是有意指點了。

且不說太孫當年科舉時就是相當了得,比兩人要強上許多。

現在身處在政治最中心,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太孫的見識絕對是一等一,比百官都強出很多。

就算是自己能摸清新任考官的喜好,都不如在這裡得太孫的幾句教誨。

因此,二人都立刻應下。

蘇子籍就說:“一人兩人,有心無心。”

這是直接出了個題目,並且還是原來考題,方惜與餘律都是一怔,不過這兩個考題,由於泄露,早就反覆習過,可還是細細思索起來。

蘇子籍袖手等着。

不一會,方惜就有了答案,答:“殿下,我的回答是……有心爲善雖善不賞;無心爲惡雖惡不罰。”

蘇子籍聽了,淡淡一笑,沒說可以不可以,又看向餘律。

餘律思索了一番,才一字一字清晰的說着:“殿下,我的回答是……善必賞有心亦賞,惡必罰無心亦罰。”

可以說,兩個人的回答是截然相反。

關於這話題,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討論甚至爭吵的事,看方惜與餘律的神色,很明顯,已經爭過不止一次了。

蘇子籍說到這事,臉上毫無表情,先點評了方惜,嘆:“方惜,你可能要不中了。”

“殿下,不知您爲何這樣說?”

方惜有些驚訝,還有一些不服,自己雖過去有段時期沒好好讀書,但後來都改了,勤奮刻苦,自認爲不差別人,怎麼還沒考,就被認爲可能不中了?

蘇子籍看出了他的不服與不解,也不爭辯,靜靜說着:“你的想法,還是侷限於普通讀書人的視角,而非站在治國的角度。”

“甚至嚴格說,連讀書人都有些不合格。”

蘇子籍口氣漫不經心,話卻很重:“你讀的是什麼,是四書五經,你考的是什麼,是春闈,是國家取士來做官來治國。”

“有心爲善雖善不賞,無心爲惡雖惡不罰,聽起來好聽,可世人非是聖賢,誰能爲善無心,如果有心就不賞,那人人就不善了。”

“爲什麼,你一有心就不賞賜,誰還去作好事?”

“更不要說雖惡不罰了,心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誰能知道你有心無心,壞了事,就自然要懲罰。”

“要不,有人殺人,有人賣國,喊着我是無心,你放不放?”

“故有心爲善雖善不賞;無心爲惡雖惡不罰實是壞世之言,且直接與朝廷大政以及孔子衝突。”

“子貢贖人,子路受牛的典故,你不會不清楚吧?”

這話一出,方惜本是不服,想跳起來抗辯,就猛的一怔,這是著名的典故。

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

子貢贖人不要報酬,人人不贖人,子路救人受牛,人人作好事了。

仔細一想,方惜不由變了色,不服之色漸漸褪去,露出沉思。

這道理其實很簡單,從兩個典故就能看出,與大政衝突,怎麼可能錄取?

這道理,二人都是已經考中了舉人的讀書人,只要給點明一下,就自然能想明白。

“說白了,這是以鬼神壓人道,壓王法,而我們的考試是在人間,人間考官貶落伱,實是理所當然。”

蘇子籍說完,又轉臉對着餘律說着:“你說的,善必賞有心亦賞,惡必罰無心亦罰,大體上是對了。”

“只是,卻不符合人情。”

“雖說內法外儒,但外儒還是必要的,如果沒有仁這個字,司法就很容易變成法家之苛政,考官要是以你刻薄,低低錄取,你也無話可說,要是貶落,也有理由。”

“應該以事實論罪,又以有心無心論輕重。”

“這就符了聖人教誨,也符合了國法人心。”

餘律和方惜久讀經書,頓時領悟,這就是中庸的本意,中庸並不是平庸的意思,而是法與人情,文與武,急於緩的調和,可以說,此法理,萬世不易,沒有哪個朝代能離開它。

蘇子籍見二人都陷入沉思,若有所悟,又笑着:“其實就算這樣,也還是次了些,只能中,卻不能考中前列。”

餘律方惜都知道太孫這在指點,機會實在很難得,都很認真傾聽,可這話實在不理解。

“殿下,爲何?”餘律亦不解問,難道這考題,還有第三種回答?自己的回答雖不十分精準中肯,但是經過調和,卻再合適不過。

“如果你們僅僅是讀書人,此論已經足矣!”蘇子籍擺弄着手中扇子,將其慢慢摺起,說:“可你們現在,卻是在貢試,是在跳龍門,是在求官。”

“下一題,民之於官何位,何解?”蘇子籍看兩人的神色不解,笑了笑,問着。

方惜不明白爲什麼跳題,有些詫異,思考了下:“民生關係天命,哪怕一人也不能疏突,要從小事作起。”

餘律沒有說話,但看神情,就知顯然是同意方惜所說。

“還是偏差了。”蘇子籍卻搖頭,在二人的詫異注視下,說:“你立足點偏了,還沒有明白。”

“還是這話,如果你們僅僅是讀書人,此論已經足矣,可你們現在,卻是在貢試,是在跳龍門,是在求官。”

“你家若有田百頃,忙不過來,招募幾個管事,第一要求是什麼?”

餘律若有所悟,又想不明白,只答:“當然是老實誠懇,不奸不滑,又精於農事的人。”

“老實和姦滑區別呢?”

“當然是不是誠心爲我家作事……”說到這句,餘律慢慢張開了口。

“看來你明白了。”

“如果說童子試,考的是基本功,秀才試,就是考取的是文采。”

“而舉人試,就是考取的是規矩,舉人功名不小,上可跳龍門,下可安鄉里,非守規矩懂規矩者不入。”

“而層層提拔,到了貢試,問的就是你的誠心虔心,是不是站在朝廷,站在皇帝角度考慮。”

“現在你知道,爲什麼偏差了麼?”

“是,我明白了,貢試乃跳龍門,一跳就可當官,官是什麼,就是國之臣僕,尤如管事於鄉紳。”

“民之於官何位,若是重點在民,就非一心爲君爲朝廷考慮,只有先以君國爲重,再考慮民生,纔是可取之心,而不是先考慮民生再治國愛君。”

這纔是一個官員該有的思維,就算文章做得好,可若思維還侷限在普通人的範圍,就沒辦法讓考官看中。

“可這……這與我們一貫所學,完全不同啊!”餘律皺眉說,露出了猶疑和掙扎。

這觀點,哪怕自己能理解,也與過去的認知有些相悖,便想要接受,也有些困難。

方惜亦臉色難看,顯然他更難接受這樣的觀點,甚至對這樣的觀點有很大的抗拒,這不就是奸臣麼?

蘇子籍嘆着:“餘律方惜,你們要是真正明白了這一點,進士之位,就在這裡了。”

若是不明白,縱然考中了,但也不可能列在前面,大概也就是個同進士,而作舉子,能考進士,誰又願意做個同進士?

更不要說貶落了,誰願意落榜,蹉跎一生?

“才學是入門,規矩是功名,立場是官身,雖然說這次肯定考試不考這三題了,可精神是一樣。”

蘇子籍似笑不笑合上了扇子,話都點到了這個份上,再說也沒什麼好說了,這可是父親都未必對每個兒子說的秘籍。

“這些,你二人趁兩日好好想一想,若能想通,你二人或都能名列金榜,孤在這裡就祝你們能金榜題名了。”

說着,就朝着二人點了下頭,走了出去。

抵達到外面,就看見野道人,野道人本立在門外守護,相隔不過數尺之距離,神色複雜,顯全部是聽見了。

此刻已入夜,走廊四望,繁燈點點,不遠就是萬家燈火,這樣的夜色中,兩人一時都沒有說話。

“主公。”稍後,轉過一廊口,野道人一笑,說:“您知道我和您一道走路,我心裡想什麼麼?”

“唔,是不是覺得孤有點不分輕重,婦人之仁?”蘇子籍也是一笑:“千頭萬緒,卻花時間在這上面?”

野道人被說得一愣,隨即笑:“不,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我只覺得,您是曠世難有之君,與您在一道,跟着你走,我心裡踏實,很安心。”

“是麼?”蘇子籍若有所思,嘆了口氣接着而行,說:“其實,我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罷了,哪能沒有七情六慾呢?”

“活的是一個人,說的簡單,可縱觀青史,幾個帝王能辦到?”野道人聽了,直透一口氣嘆息:“比如說今上,怕活的一點人味也沒有了。”

“是啊,他活的一點人味也沒有了……”蘇子籍陡地想起在太子獲得的記憶,很是溫馨,可身上竟泛起一股寒意,久久才說:“其實,以前他也是一個惜妻憐子的人,可不知不覺,人就變了。”

“我只希望,我沒有這一天。”

第七百零五章 王業艱難第一百八十七章 自刎第八百五十八章 天命第一百七十章 前線出事第一百零五章 這事不妥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八十四章 猜疑第一百零九章 有辱斯文第三百十四章 上官第六百七十一章 代王開府第五十四章 抄家第七百七十四章 王府成了活棺材第六百三十六章 方真來探第八百十三章 讓梵神打個先陣第五百五十八章 丹有異香第一千零四章 寅支卯糧第三百九十八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十七章 太子之籍第三百七十一章 鬥蝗鬥米第一千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八十六章 不臣不妾之心第九百六十四章 再也不能不辭而別第一百九十七章 鎖拿第二百零四章 有事商量第九十九章 不可能第三十一章 地下密室第六百五十章 幾代夙願第五百九十章 皇上的神色第六百九十一章 密室第1314章 蜀王勾結前朝餘孽第四百二十七章 差距不少第八百五十七章 寧河王來了第六百四十章 一體鎖拿第一千八十五章 亂民不至第一千八十四章 丹雷第七百七十四章 王府成了活棺材第一千六十八章 卻可一用第六百九十七章 試藥第五百六十一章 學生受教了第七十七章 一絲金線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赴湯蹈火之義第七百六十三章 內閣附署第二百六十一章 腰斬之刑第八百三十七章 摺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蜘蛛網第二十六章 鬼神第六百七十一章 移形代木第1277章 商娘子第三十章 棋賽第六百七十九章 戴罪立功第九百三十二章 甘心當餌第一百七十五章 相互平分第七百八十六章 母妃薨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狐狸要復仇第二十二章 收個手第七百九十七章 不要不懂事第三百八十五章 瓷瓶鑽洞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八百三十三章 齊王刺客(上)第一百十九章 試探第九百七十九章 若有若無第五百十四章 隻字片語第七百七十章 全都譁然第六百八十九章 毀其祀第八百五十七章 寧河王來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大學之道第九百二十章 統統絞殺第七章 遷居之狐第一百八十一章 召喚第二百九十一章 旨不預前朝第四百五十五章 預言或對第一百五十四章 猜不透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滿腔正氣第五百二十三章 沉塘第一百六十一章 眼一紅第八百二十章 未必是真心投效第六百九十六章 天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禁足第四百十六章 驚疑第二百四十七章 樹妖的味道第七百零一章 辨別真僞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七百四十章 梵法廢興第一百七十三章 解圍第八百零四章 讓我盡忠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絲後悔第六百五十二章 你倒是敢說第七百四十二章 差了一些冰第六百零五章 爲我高興第四百五十四章 星變第四百八十二章 春秋第四百六十二章 靈氣釋放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給福兒封帝第三百五十六章 居心不對第一百八十八章 似失所愛第七十九章 沉思第四百四十七章 蟠龍湖到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絹布店第四百三十五章 宣誥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是冤枉
第七百零五章 王業艱難第一百八十七章 自刎第八百五十八章 天命第一百七十章 前線出事第一百零五章 這事不妥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八十四章 猜疑第一百零九章 有辱斯文第三百十四章 上官第六百七十一章 代王開府第五十四章 抄家第七百七十四章 王府成了活棺材第六百三十六章 方真來探第八百十三章 讓梵神打個先陣第五百五十八章 丹有異香第一千零四章 寅支卯糧第三百九十八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十七章 太子之籍第三百七十一章 鬥蝗鬥米第一千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八十六章 不臣不妾之心第九百六十四章 再也不能不辭而別第一百九十七章 鎖拿第二百零四章 有事商量第九十九章 不可能第三十一章 地下密室第六百五十章 幾代夙願第五百九十章 皇上的神色第六百九十一章 密室第1314章 蜀王勾結前朝餘孽第四百二十七章 差距不少第八百五十七章 寧河王來了第六百四十章 一體鎖拿第一千八十五章 亂民不至第一千八十四章 丹雷第七百七十四章 王府成了活棺材第一千六十八章 卻可一用第六百九十七章 試藥第五百六十一章 學生受教了第七十七章 一絲金線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赴湯蹈火之義第七百六十三章 內閣附署第二百六十一章 腰斬之刑第八百三十七章 摺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蜘蛛網第二十六章 鬼神第六百七十一章 移形代木第1277章 商娘子第三十章 棋賽第六百七十九章 戴罪立功第九百三十二章 甘心當餌第一百七十五章 相互平分第七百八十六章 母妃薨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狐狸要復仇第二十二章 收個手第七百九十七章 不要不懂事第三百八十五章 瓷瓶鑽洞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八百三十三章 齊王刺客(上)第一百十九章 試探第九百七十九章 若有若無第五百十四章 隻字片語第七百七十章 全都譁然第六百八十九章 毀其祀第八百五十七章 寧河王來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大學之道第九百二十章 統統絞殺第七章 遷居之狐第一百八十一章 召喚第二百九十一章 旨不預前朝第四百五十五章 預言或對第一百五十四章 猜不透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滿腔正氣第五百二十三章 沉塘第一百六十一章 眼一紅第八百二十章 未必是真心投效第六百九十六章 天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禁足第四百十六章 驚疑第二百四十七章 樹妖的味道第七百零一章 辨別真僞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七百四十章 梵法廢興第一百七十三章 解圍第八百零四章 讓我盡忠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絲後悔第六百五十二章 你倒是敢說第七百四十二章 差了一些冰第六百零五章 爲我高興第四百五十四章 星變第四百八十二章 春秋第四百六十二章 靈氣釋放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給福兒封帝第三百五十六章 居心不對第一百八十八章 似失所愛第七十九章 沉思第四百四十七章 蟠龍湖到了第八百八十九章 絹布店第四百三十五章 宣誥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是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