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聲洞

方聲洞

夫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雖奮鬥而死,亦大樂也,且爲祖國而死,亦義所應爾也。

作者簡介

方聲洞(1886—1911),字子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自1902年起,兩度赴日本留學,先入東京成城學校,後入千葉醫校就讀。1903年參加拒俄義勇隊,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中國留學生會總代表、同盟會福建支部隊長等職。1911年3月2日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4月27日在廣州雙門底作戰中彈身亡,年僅25歲,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書信內容

父親大人膝下,跪稟者:

此爲兒最後親筆之稟。此稟如果到家,則兒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兒死不足惜,第①此次之事,未曾稟告大人,實爲大罪!故臨死特將其就死之原因,爲大人陳之。

竊②自滿洲入關以來,凌辱我漢人無所不至。適於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禍,已在目前。滿洲政府猶不願實心改良政治,以圖強盛;僅以預備立憲之空名,炫惑③內外之視聽,必欲斷送土地於外人,然後始大快於其心。是以滿政府一日不去,中國一日不免於危亡。故欲保全國土,必自驅滿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兒蓄此志已久,只以時機未至,故隱忍未發。邇者海內外諸同志共謀起義,以撲④滿政府,以救祖國。祖國之存亡,在此一舉。事敗則中國不免於亡,四萬萬人皆死,不特兒一

人,如事成,則四萬萬人皆生,兒雖死亦樂也。只以大人愛兒者,故臨死不敢不稟告,但望大人以國事爲心,勿傷兒之死,則幸甚矣!

夫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雖奮鬥而死,亦大樂也,且爲祖國而死,亦義所應爾也。

兒刻已念有六歲矣。我於家庭,本有應盡之責任,只以國家不能保,則身家亦不能保,即爲身家計,亦不能不於死中求生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爲中華新國民,而子孫萬世亦可以長保無虞,則兒雖死,亦瞑目於地下矣。惟從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爲大人分憂,甚爲抱憾!幸有濤兄及諸孫在,則兒或可稍安於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後,切不可過於傷心,以礙福體,則兒罪更大矣。幸諒之!茲付上致穎媳⑤信一通,俟其到漢時面交。並祈得書時,即遣人赴日本接其歸國,因彼一人在東,無人照料,種種不妥也。如能早歸,以儘子媳之職,或能輕兒不孝之罪。臨死不盡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體,以慰兒於地下。旭孫⑥將來長成,乞善導其愛國之精神。臨書不勝企禱之至!敬請萬福金安!

兒聲洞赴義前一日稟於廣州城家中諸大人,及諸兄弟姐妹,諸嫂,諸侄兒女,諸親戚,統此告別。

註釋:

①第:但。

②竊:自己私下認爲。自謙之詞。

③炫惑:誇耀、迭惑。

④撲:傾覆、打倒。

⑤穎媳:方盧洞之妻,時在日本

⑥旭孫:方聲洞之子。

點評

《赴義前稟父絕筆書》是方聲洞參加廣州起義前,於1911年4月26日寫給父親的絕筆,全篇洋溢着一種大義凜然、慷慨赴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希望父親瞭解自己的心跡和志向,是方聲洞寫這封家書的初衷。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起義前的方聲洞,已懷必死之志。

方聲洞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爲了追求救國之道,他兩次東渡日本求學。在學校裡,他一方面刻苦學習,一方面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05年8月,方聲洞加入同盟會。

1911年初,孫中山準備舉行廣州起義。方聲洞打算立即回國參加,但是同爲福建籍的幾個革命黨人認爲這次起義兇險未佔,方聲洞年輕且新婚,於是強留方聲洞在東京繼續革命工作。

方聲洞雖在日本,卻時時關注着香港傳來的準備起義的消息,並且日夜奔忙,尋找回國參加起義的機會。1911年3月中旬,方聲洞爭取到秘密運輸軍火任務,於3月31日秘密回國,參加起義。

4月27日起義爆發,方聲洞奮勇當先,在黃興的帶領下衝進總督府,不見總督張鳴崎,便轉攻督練公所,在雙門底作戰中英勇犧牲,時年僅25歲。

事後黃興向黨內報告起義經過,盛讚方聲洞“以如花之年,勇於赴戰”。方聲洞的遺體安葬於黃花崗,成爲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在七十二烈士之碑上,方聲洞的名字位列第一。

(本章完)

陳覺徐特立秋瑾袁國平俞秀鬆褚定侯馮和蘭朱瑞陳振先向警予黃興向警予陳覺馮玉祥侯紹裘張學雲殷夫王若飛陸更夫竺清旦沈志昂魯迅沈爾七陳覺張太雷史硯芬劉伯堅殷夫蔣徑開何秉彝鄒韜奮沈爾七孫炳文徐瑋陳振先王雨亭鄒韜奮黃興惲代英侯紹裘朱瑞王雨亭馮和蘭黃興左權徐瑋柔石柔石惲代英陳毅黃顯聲彭雪楓黃興蔡元培褚定侯程仿堯徐特立冼星海任弼時彭雪楓袁國平何柏樑蔡元培趙一曼柔石殷夫文立徵任弼時程仿堯鄒韜奮惲代英方誌敏沈志昂夏明翰沙文求郭綱琳張太雷陳覺吉鴻昌徐特立謝晉元王雨亭瞿秋白孫中山惲代英侯紹裘黃顯聲何柏樑楊傑文立徵王盡美袁國平何柏樑沈志昂吳樾孫炳文魯迅王盡美
陳覺徐特立秋瑾袁國平俞秀鬆褚定侯馮和蘭朱瑞陳振先向警予黃興向警予陳覺馮玉祥侯紹裘張學雲殷夫王若飛陸更夫竺清旦沈志昂魯迅沈爾七陳覺張太雷史硯芬劉伯堅殷夫蔣徑開何秉彝鄒韜奮沈爾七孫炳文徐瑋陳振先王雨亭鄒韜奮黃興惲代英侯紹裘朱瑞王雨亭馮和蘭黃興左權徐瑋柔石柔石惲代英陳毅黃顯聲彭雪楓黃興蔡元培褚定侯程仿堯徐特立冼星海任弼時彭雪楓袁國平何柏樑蔡元培趙一曼柔石殷夫文立徵任弼時程仿堯鄒韜奮惲代英方誌敏沈志昂夏明翰沙文求郭綱琳張太雷陳覺吉鴻昌徐特立謝晉元王雨亭瞿秋白孫中山惲代英侯紹裘黃顯聲何柏樑楊傑文立徵王盡美袁國平何柏樑沈志昂吳樾孫炳文魯迅王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