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寶寶不能再像原來那樣自由的在週末或節假日的時候,來我家小住了,我想把家裡收拾一下。
寶寶在家的時候,寶寶的身影和笑聲總是擠破整個房間,諾大的三層樓房的每一個角落總是挨挨擠擠的被寶寶的身影和笑聲所填滿。除了寶寶的身影和笑聲擠滿每個房間每個角落之外,伴以更多的則是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各種各樣的玩具。
家裡玩具本來就多,每次去超市、每次幼兒園放學時路過校門口的路邊攤、每次帶寶寶外出遊玩,我總會幫寶寶買許多玩具。在寶寶一歲左右的時候,碰巧遇到我們單位小學部和幼兒園部改制分家,幼兒園從我們小學部分離出去,成爲了一傢俱有獨立法人的學前教育機構。如此這樣的改制分家,讓幼兒園丟棄了許多小朋友們平時上課正在使用的各色玩具。一切幾乎都是新的,新建的幼兒園一切都按最高的標準重新配置許多玩具、學具,如此的大方與浪費,讓那幾天的我就像趕集似的蹬着三輪車不停的從幼兒園撿拾起許多他們不要的丟棄的玩具。
這些玩具簡直堆積如山,我立刻把家中三樓的一個房間騰空,裡面專門用作寶寶的玩具房,從那以後,幸福的寶寶彷彿置身於玩具的天堂。
許多家長總是鬱悶自己的孩子數學或語文等學科學不好,而且是屬於那種極不透氣的類型,也就是說,有的孩子遇到某學科的某個知識點,總是會顯得一臉迷茫而又不知所措,無論老師和家長怎麼努力輔導,這樣的孩子依舊是一問三不知,根本就聽不懂且學不會老師所教授的學科內容。
遇到這樣的孩子,我只能把這樣的責任推卸給家長。是的,這些年輕而又不負責任的家長總是存在着一個錯誤的認知。他們要麼是無知,要麼是自私,他們總是認爲孩子的學習只和老師的知識傳授有關,他們認爲玩具和遊戲只是可有可無的一樣東西。他們總是自私而又不負責任的把孩子送給年邁的父母撫養,等到孩子上小學的時候,纔會對自己孩子學習成績稍微有點關心。殊不知,此時的孩子已經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期。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如此簡單易懂的俗語總是被人們當作垃圾而丟棄。“三歲看大”,指得是孩子的智商培養關鍵期在三歲之前,錯過了三歲,以後等到孩子上小學學習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等等這些具有空間想象能力的幾何形體知識時,孩子怎麼會?你讓你的孩子在三歲之前從來沒有碰過、沒有玩過這樣的幾何形體玩具,等到孩子學習到這樣的知識點的時候,孩子怎麼可能會?《三字經》《朱子家訓》《唐詩三百首》等等這些膾炙人口流傳千年的經典文學作品,你不讓孩子在三歲之前背誦,培養孩子的語感,等到孩子長大,再來訓練孩子的語感,孩子的語感從何而來?
孩子的智力培養關鍵在於小時候,關鍵在於三歲之前,所以纔有了“三歲看大”的俗語。
“七歲看老”,指的是關於孩子的情商培養、習慣培養。作爲家長要在孩子七歲之前,讓孩子養成幾乎所有的好習慣。如早睡早起、個人衛生、誠實守時、有責任有擔當、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禮貌待人等等,孩子只有具備這樣的好習慣纔會在將來的學習學業中,不畏艱難、努力拼搏。
可是,現在的許多年輕家長早就忽視了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孩子不想起牀、孩子不吃早飯、孩子不寫作業、孩子懼怕困難、孩子撒謊。。。。。。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應該是家長在孩子七歲之前就應該培養好的。可是,現在我們的教師把這些本該由家長肩負的責任轉變成了自己的責任,我們教師總是爲班級裡孩子遲到、打架、作業不按時完成而惱火,教師丟棄了自己“教書”的本質工作,轉而變成天天爲班級裡一地雞毛的破事而忙的焦頭爛額。
我很欣慰我的寶寶三歲前是在我的精心照料下長大的,我相信我的寶寶一定會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爸爸當初對她所做出的努力。可是,三歲以後,我的寶寶幾乎很少住在我的家裡了,這一切或許就是一種宿命吧。
現在寶寶已經有兩年不在家裡常住了,況且許多爲寶寶添置的設施和許多玩具,隨着寶寶漸漸長大,已經不再適合寶寶的年齡特點,我想把它們清理一下,只留下一些質量好的精品或有紀念價值的一些東西。
首先需要拆除的是位於三樓玩具房寶寶的室內塑料滑滑梯,連着滑滑梯的是一個鞦韆。這個室內玩具滑滑梯是寶寶週歲的時候,姐姐送給寶寶的生日禮物,寶寶總是會開心的爬上爬下、滑來滑去。雖然現在寶寶回家的時候,偶爾也會玩這個滑滑梯,但是我總是擔心這樣的滑滑梯已經不能承受寶寶日漸增加的體重了。況且說明書也說的非常明白,這樣的滑滑梯只適合1--3週歲的寶寶玩耍,可是,現在的寶寶已經五週歲半,這個滑滑梯真的不能適合寶寶再玩了。
我的提議立刻遭到了寶寶的強烈反對,寶寶的理由說的很充分:“怎麼?這些東西礙你事啦?你一個人住這麼大房子,我的玩具關你什麼事?難道你不想讓我再來了?”
寶寶的理由竟然讓我啞口無言,是的,我一個人住這麼大的一所房子,而且寶寶的玩具房位於三樓一個閒置的房間裡,我爲什麼就不能容忍寶寶的玩具繼續保留在這裡?難道我僅僅是爲了乾淨整潔?如果寶寶依舊像原來那樣住在家裡,我相信玩具房裡的玩具會越來越多,我也不會有丟棄寶寶玩具的想法的,面對寶寶的抗議,我有點心虛了。
滑滑梯可以不拆,琳琅滿目的玩具可以不清理,但是,安裝在我們二樓樓梯道的安全小門必須得拆除。這是當初在寶寶很小的時候,爲了防止寶寶從二樓樓梯爬下來特意上網買來的,這是一個白色的像鐵柵欄似的安全小門。安全小門的門扣處有一個特製的鎖閉裝置,大人會用,但是寶寶不會使用。寶寶一直到三歲左右的時候纔會使用這種安全小門的自動鎖閉裝置,這是一個專門爲寶寶安全考慮而特意安裝的一個小門,它位於二樓通向一樓的樓梯處。
現在寶寶已經長大,我再也不用擔心寶寶會從樓上爬下來,因爲此時的寶寶已經能夠自由上下樓而並不會讓我擔心寶寶的安全問題。如此多餘的一個早已失去當初價值的一個安全小門實在沒有再存在下去的必要了。可就是面對這樣一個極爲正當的理由,寶寶也是極不願意我把這個安全小門拆除的。
“不許拆!我要讓這個小門永遠留在這裡!”寶寶的抗議似乎有點強詞奪理了。
我突然明白,寶寶不讓我拆安全小門、不讓我拆滑滑梯、不讓我清理她的玩具,這是因爲寶寶念着這個家、念着她的爸爸、念着這個家裡的一切。彷彿這一切都在,這一切就不曾發生過,我的寶寶依舊是這個家裡的寶寶,我的寶寶依舊是她爸爸最疼愛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