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敲打楊務廉

次日一大早,李沐就進了長安城。

馬上就要出發去鬆州,直道的事需要去交待一番。

來到少府監北面的交通司衙門,李沐做爲主官,也就來了幾次,實在是不盡職得很。

讓小廝召來少監楊務廉,李沐便直言道:“楊少監,想來你已經知道,本官明日便要前往鬆州宣撫,恐怕至少要一個月才能返回,今日召你來,就是想問問本官交待的方案准備得如何了?”

楊務廉不慌不忙地將手上的包袱打開,呈給李沐。

“這是下官剛規劃完的長安至岐州直道方案,請令正察看。”

李沐很意外,距離自己給他佈置任務不足兩月,他居然已經拿出了至岐州的直道方案,看來這廝真是個能人。

只要是能人,李沐對他歷史上的貪就不太在意了,李沐堅信,只要自己能捏着交通司的財權,就不怕楊務廉耍什麼幺蛾子。

李沐仔細地看着手中的方案,越看越滿意。

楊務廉在規劃好長安至岐州的直道路線後,將這近六百里的直道分成十段,十段同時進行雙向施工,這樣可以大大縮短了施工時間,加快進度。

誰說古人不及現代人?這楊務廉寫企劃書的效率就遠遠超越了李沐自己。

李沐不住地點頭,只是看到直道沿線百姓民居的拆遷方案時,李沐皺起了眉頭。

楊務廉的拆遷方案只有幾句話,就是令各州縣官府強行拆除民居,由各州縣官府另行擇地安置,並未提及任何補償措施。

“楊少監,百姓房子被拆,沒有補償難道不會有怨言嗎?”

楊務廉奇怪地問道:“補償?爲何補償?”

李沐也奇怪地問道:“難道不用補償?”

“令正,依唐律百姓一戶可分得一畝宅地,超過五口可再得一畝,百姓之地本是朝廷給予,如今拆了之後,又有官府爲他們另選宅地建造,何來補償?”

“呃……。”李沐汗顏,這時代的百姓可真善良,想想後世的拆遷釘子戶,李沐後背一陣發冷。

“楊少監,百姓貧苦,這拆遷房子就算搬家也得費時費力,多少總該補償一些。”

楊務廉無奈道:“令正說補償那就補償吧,不知道令正以爲該如何補償?”

“百姓造一畝地的普通民居,須花費多少?”

“如果僅是一間普通民居,人工加上材料估摸着不會超過三貫。”

李沐想了想道:“那就按一戶四貫進行補償,每超過一畝,多補償四貫。將這條寫入補償方案。”

楊務廉無奈道:“下官遵命。”

李沐不知道的是,他將這條寫入方案,直接後果就是百姓爭搶着列入拆遷戶,因爲一畝的補償款能造一畝半的房子,而宅地卻由官府免費提供。

而對日後產生的影響更大,因爲直道將通向大唐四面八方,規則一旦形成,就成了律法,這也使得凡是官府徵用民地,則補償成了鐵律。

當然,這是後話。

李沐又將方案繼續看下去,其它的方案李沐挑不出錯,可以說,這方案就算李沐親自捉筆,也好不過楊務廉的方案。

只是李沐隱約覺得好象缺少了什麼,仔細思慮後,突然想到。

“楊少監,方案中怎麼沒有民夫的工錢成本?”

楊務廉苦笑道:“回令正,民夫由民部徵調,何用我司付給工錢?再者說了,民部徵調的民夫,是不必付給工錢的,只負責借給口糧,而口糧也是民部支付,與我司無干。”

頓了頓,楊務廉又解釋道:“依唐律,百姓每戶每年都有二十天的勞役,是不需要支付工錢的。”

李沐愣了,有這等好事?原以爲民部只是將十萬民夫徵調給自己使用,工錢、口糧自然要自己支付,想不到竟能白使這十萬民夫。

楊務廉細細地給李沐解釋。

大唐賦役制度主要是均田制和租庸調製。

丁男(一戶中的成年男子)授田一頃,包括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

對貴族田地也有限制:從親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數從一百頃到五頃不等。

在職的官員從一品到九品,授田數從三十頃到二頃不等。

此外,各級的官員還有職分田,用地租補充,作爲俸祿的一部分。

均田制對土地的買賣也做了限制,官員和貴族的永業田和賜田可以買賣。

百姓因貧窮無法辦理喪事時可以賣永業田。

從人多地少的地方往人少地多的地方搬遷時也可以出賣永業田。

受田的農民,每丁每年要交粟二石,是爲租;

每年交絹二丈、綿三兩,或者交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是爲調;

每丁每年服役二十天,不服役可以折算爲每天絹三尺,是爲庸。

以上便是租庸調製。

假如官府額外加了役期,加夠十五天則免調,加三十天免租調。

每年的加役最多三十天。

說起來,這時的百姓生活環境還是比較自由、舒適的。

可想了想,李沐覺得還是有些不妥,雖然可以免費,可終究是自己在使用,十萬民夫,可是關係着十萬戶啊,賣他們一個好,比十年養望都要直接有用。

從後世穿越而來,李沐比誰都清楚,只有讓百姓手裡有錢,才能將自己莊子裡生產的商品賣出去,才能讓錢流動起來,否則就是死水一池,誰也別想從中得到好處。

十萬民夫,十萬戶百姓,這個基數讓李沐很心動。

加上花得不是自己的錢,至少不是自己兜裡的錢,何不賣百姓一個好呢?

“楊少監,在長安城內普通人一天工錢應該是五文錢吧?”

“是的。”

“那就按五文錢一天發放工錢。”

楊務廉苦笑道:“一天五文錢?令正,那可是十萬人啊。”

李沐自然算得清楚,十萬人一天就是五百貫,一年就是十八萬貫。

可李沐還是堅持,他說道:“按本官說的去辦,將這條記入方案成本。”

楊務廉苦着臉,只能應道:“下官遵命。”

李沐合上方案,道:“楊少監辛苦了,這方案很好,本官記你一功,等待直道建成,一併報朝廷封賞。”

楊務廉轉憂爲喜,諂笑着道:“令正美意,下官必誓死效命以報。”

“不過本官要提醒你,千萬不要苛待、奴役百姓。”李沐此話有些敲警鐘的意思。

“下官謹記。”楊務廉應道。

李沐不知道他有沒有聽進去,只是這種事無法明言。

“去吧,將方案整理之後,報送朝廷。待朝廷批覆,立即施行。本官不在長安,你就無須再讓本官過目了。”

楊務廉遲疑道:“這恐怕與規矩不合吧?”

李沐搖搖手道:“本官信任你,授你專擅之權。楊少監,只要你用心做事,本官定會向皇上保薦你。”

楊務廉一聽,頓時心花怒放,“撲通”一聲拜倒在地,道:“令正大恩,下官必粉身碎骨來報。”

“楊少監不必如此,快快起來吧。”李沐連忙將楊務廉攙扶起來,“趕緊去忙吧,隨便替本官將主薄召來。”

“下官告退。”

一會兒,高主薄氣喘吁吁地跑來了。

李沐見他跑得滿頭大汗,便隨手將自己那盞並未喝過的茶杯遞給他。

高主薄受寵若驚,忙不迭地道謝。

“高主薄,民部撥付的二百萬錢可交割完畢?”

“回令正話,已經交割了五成。”高主薄說完欲言又止。

“唔,很好。”李沐見高主薄吞吞吐吐的樣子,追問道,“高主薄有話不妨明說。”

高主薄知道這事如果不對李沐明說,恐怕最後這責任會落在自己頭上,不敢欺瞞道:“民部每次交割,都會扣下半成,所以進入司庫的一百萬貫,實際只有九十五萬貫。”

李沐聞聽略一皺眉:“是以何名義扣下的?”

“下官問過了,民部稱其爲火耗。還說依律要扣一成,因爲令正的面子才只扣半成,已經是天大的通融了。”

李沐聽了搖搖頭苦笑,二百萬就要扣掉十萬,還說是通融了。暗想這貪腐之事,果然是古今共存,哪朝哪代都不乏其人。

不過這事李沐還真不能當真,要是現在發作起來,恐怕會得罪一船人。

只是將此事記在心裡,當下對高主薄說:“此事我知道了,與你無關。你只要將一應進出帳目記清就是。”

“下官遵命。”高主薄暗自鬆了口氣。

“以後司庫就勞煩高主薄了。”

“這本是下官份內之事,不敢言勞煩。”

李沐慢悠悠地問道:“不知高主薄與許國公是何關係?”

高主薄被突然而來的問題問得着實吃了一驚,張口結舌了半晌,纔回過神來。

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令正話,許國公是下官遠房族叔。”

說完偷眼觀察李沐的臉色。

李沐聞言點點頭,交通司的所有官員皆是長孫無忌推薦而來。

高士廉是長孫無忌的舅舅,主薄姓高,一猜即中,沒有什麼難度。

李沐此時點出這層關係,自然是有用意的。

“高主薄不必緊張,本官只是隨口問問。”

“咳……咳,下官不緊張。”

第六百零六章 再次和談(一)第八十四章 堅持第七百八十章 用拳頭講道理第八百八十章 桃李滿天下第七百四十章 漢州戰役(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高藏王要降唐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戰逼近第四十六章 身世之謎(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沈綸第五十五章 誓師出征第五百二十三章 李懷道的復仇之計第八百五十六章 是爲外戚之禍矣第七百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勸進第五百七十三章 逃出長安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被軟禁第五百七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三百三十七章 世家族長的可怕之處第三百九十八章 保證書?第八百八十九章 李沐發大招(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臨行前的安排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上皇遺詔第八百六十九章 我有兒子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臨行前的安排第六百八十七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百五十六章 擠兌潮第一百九十八章 五姓異動(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厥參戰第九百六十二章 功成身退第六百六十八章 長孫兩兄弟第五百三十八章 陰謀的味道第六百六十八章 長孫兩兄弟第八百十四章 男大當婚第二百九十九章 嗣王府(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二百十四章 不臣之心第四百零七章 李勣囤兵遼城第八十九章 釣魚執法第六百十七章 以其道還其身(加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刀,有了自己的思想第三百零九章 私底下的交換第三百六十章 人心究竟怕什麼第二百十六章 李承乾的COSPLAY第三百九十四章 來得真不是時候第三百十三章 心照不宣罷了第七百零九章 除惡務盡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帝不治國第三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門口的忽悠第六百零一章 高士廉大義滅親(加更)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在其位,必謀其政第二百三十五章 遭遇刺殺第一百九十七章 五姓異動(一)第九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四百七十四章 吳越軍校第四百六十六章 什麼女子不好娶第七十五章 妙人聞香第八百六十六章 唐僧闢謠了第八百三十章 朱邪克勒的野望第三百七十八章 許胤宗的懇求第五百四十章 暗地北上第八百五十六章 是爲外戚之禍矣第九百二十六章 心狠嗎?第九百二十二章 營嘯第一百九十章 想搞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可怕的吞金獸第八百七十八章 有那麼難嗎?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四百九十六章 與李靖重逢第八十八章 探監(二)第八百零二章 內閣第八百七十四章 夜色,是離愁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二個兒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來得真不是時候第八百零一章 如何處置房喬?第二百五十八章 生母是誰?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五百七十二章 楊氏逃離第二百八十八章 做人要厚道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被軟禁第四百五十八章 女兒紅第一百十九章 祥瑞(二)第五十六章 敲打楊務廉第四十一章 長孫衝的酸意第七章 李沂的箭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六十四章 舔犢之情第五十七章 出征大典(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常玉被捕第二百四十六章 置死地而後生(今日第四更)第九百五十二章 力竭,亡!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駁調息令?第三百七十五章 五萬宮女下江南第五百四十三章 密談第六百十七章 以其道還其身(加更)第八百二十七章 想逼死我嗎?第一百八十九章 妙人秦心第九百六十三章 老兵李靖第二百六十一章 李靖,你這是矯詔第八百五十章 李恪很謙卑第五百十八章 謝謝舅哥
第六百零六章 再次和談(一)第八十四章 堅持第七百八十章 用拳頭講道理第八百八十章 桃李滿天下第七百四十章 漢州戰役(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高藏王要降唐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戰逼近第四十六章 身世之謎(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沈綸第五十五章 誓師出征第五百二十三章 李懷道的復仇之計第八百五十六章 是爲外戚之禍矣第七百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勸進第五百七十三章 逃出長安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被軟禁第五百七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三百三十七章 世家族長的可怕之處第三百九十八章 保證書?第八百八十九章 李沐發大招(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臨行前的安排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上皇遺詔第八百六十九章 我有兒子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臨行前的安排第六百八十七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百五十六章 擠兌潮第一百九十八章 五姓異動(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厥參戰第九百六十二章 功成身退第六百六十八章 長孫兩兄弟第五百三十八章 陰謀的味道第六百六十八章 長孫兩兄弟第八百十四章 男大當婚第二百九十九章 嗣王府(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二百十四章 不臣之心第四百零七章 李勣囤兵遼城第八十九章 釣魚執法第六百十七章 以其道還其身(加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刀,有了自己的思想第三百零九章 私底下的交換第三百六十章 人心究竟怕什麼第二百十六章 李承乾的COSPLAY第三百九十四章 來得真不是時候第三百十三章 心照不宣罷了第七百零九章 除惡務盡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帝不治國第三百七十二章 國子監門口的忽悠第六百零一章 高士廉大義滅親(加更)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在其位,必謀其政第二百三十五章 遭遇刺殺第一百九十七章 五姓異動(一)第九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四百七十四章 吳越軍校第四百六十六章 什麼女子不好娶第七十五章 妙人聞香第八百六十六章 唐僧闢謠了第八百三十章 朱邪克勒的野望第三百七十八章 許胤宗的懇求第五百四十章 暗地北上第八百五十六章 是爲外戚之禍矣第九百二十六章 心狠嗎?第九百二十二章 營嘯第一百九十章 想搞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可怕的吞金獸第八百七十八章 有那麼難嗎?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四百九十六章 與李靖重逢第八十八章 探監(二)第八百零二章 內閣第八百七十四章 夜色,是離愁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二個兒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來得真不是時候第八百零一章 如何處置房喬?第二百五十八章 生母是誰?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五百七十二章 楊氏逃離第二百八十八章 做人要厚道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被軟禁第四百五十八章 女兒紅第一百十九章 祥瑞(二)第五十六章 敲打楊務廉第四十一章 長孫衝的酸意第七章 李沂的箭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六十四章 舔犢之情第五十七章 出征大典(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常玉被捕第二百四十六章 置死地而後生(今日第四更)第九百五十二章 力竭,亡!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駁調息令?第三百七十五章 五萬宮女下江南第五百四十三章 密談第六百十七章 以其道還其身(加更)第八百二十七章 想逼死我嗎?第一百八十九章 妙人秦心第九百六十三章 老兵李靖第二百六十一章 李靖,你這是矯詔第八百五十章 李恪很謙卑第五百十八章 謝謝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