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 我是對的

PS :感謝書友“孤讀吵淡”投的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更讓朱邪克勒敬重的是,李師這支殘部明明已經安全了,卻依舊敢以少擊衆,以一萬餘人打自己五萬大軍的伏擊。

雖然最後兩敗俱傷。

但這種剽悍,朱邪克勒以爲只有突厥人才有。

因此朱邪克勒不僅有些懷疑,自己進攻大唐的正確性。

神機衛,可不只是二萬人。

據準確的消息,當時在李沐登基前,神機衛兵員已經達到空前的高度,十二萬人。

二萬人能將自己拖累成這樣,那剩下的呢?

朱邪克勒心中泛起一絲懼意。

他不是無知者無畏,而是他看準了一點,那就是李沐已經死了。

沒有李沐的大唐,朱邪克勒,不懼。

朱邪克勒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對着遠方星星點點的火光大喊道:“唐人聽着,三天後,我會兵臨玉門關下,你們不要令我失望。”

瘋子。

如果李沐聽到,只會罵朱邪克勒這兩個字。

……。

收拾戰場用了大半個晚上。

結果似乎都預料的更好一些。

神機衛將士有很多人昏死,而非真的死去。

或許因爲李師的堅持,這些錯死的士兵,援軍從屍體堆裡扒拉出來。

最後彙總的人數,出乎李師的意料。

還有近三千人活着,但其中重傷者佔了將近一半。

神機衛很少有重傷者,因爲神機衛的鎧甲對於這個時代,就是神器。

連朱邪克勒都對此頭痛不已。

所以,將士要麼輕傷,如果重傷,就意味着殘廢。

殘肢斷臂,哪怕活下來,也無法重回戰場。

無數的傷員在哭喊懇求着援軍同袍,給自己補一刀。

那種悽慘的聲音,讓李師恨不得抹了自己的脖子。

第一次,李師不敢去面對自己的麾下士兵。

不是不忍,而是愧疚。

回玉門關的路上,李師一直沉默,他在反省,打這場伏擊,自己的決定究竟是對是錯,究竟值不值得?

敵軍雖然折損五萬人,聽起來很大,可對於它整體的實力,卻遠未那麼嚴重。

突厥軍隊的成份與唐軍不同,他們是真正來自是五湖四海。

其中很大一部分,甚至不是突厥人。

而是被朱邪克勒剛剛征服的西域各國降軍。

當然,朱邪克勒剛剛折損的五萬中軍,那絕對是突厥人,否則,也進不了中軍。

但李師覺得,他是對的。

如果任憑着二十幾萬突厥大軍撲向玉門關。

李大亮的防禦壓力就會變大。

雖然李沐定下了一個月的期限,但按李師的理解,這一個月是最低限度。

原因很簡單,被派往于闐穿插突厥後路的大軍,最需要的是時間。

穿越千里沙磧,變數極大,稍有不測,延誤的約不是一天兩天。

所以,只要不將朱邪克勒打得回撤、打怕,那麼這種強度的襲擊,只會引得朱邪克勒更大的憤怒。

高手與高手的對戰,難道不應該是見獵心喜嗎?

李師自認是高手。

他一樣認同朱邪克勒是高手。

自己可以不顧一切打這場伏擊,爲何朱邪克勒不成?

只要朱邪克勒還在向東進發,那就不算壞了李沐的大計。

相反,爲涼州多爭取一些備戰的時間,這無疑是正確的。

想到此,李師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或許這一場仗,算是砍斷了朱邪克勒一支胳膊吧?李師暗自言道。

……。

李沐已經得到李大亮撤回玉門關的消息。

他感到很滿意。

對於李大亮留下李師殿後,李沐確實不開心。

但李沐能理解李大亮做這個決定。

慈不掌兵的道理,李沐還是懂的。

李大亮是個心思縝密之人,不到萬不得已,應該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所以,李沐並沒有派人斥責李大亮,而僅僅是囑咐李大亮,要時刻準備接應李師。

同時,令李大亮以不逼退朱邪克勒爲界限,儘可能地在玉門關拖延突厥大軍繼續向東南挺進。

涼州城內。

李沐看着堆積如山的物資,有種宿命輪迴的錯覺。

十八年前,自己在涼州城出生。

九年前,自己在涼州城遭遇吐谷渾人進攻時,一戰成名。

如今,自己又回到了這裡。

不過這一次,李沐是以大唐天子的身份主持這場必將載入史冊的戰事。

這不僅僅是一場戰事,更是一場向世人展現大唐國力的盛事。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打得就是雙方國力。

人力、財力,還有調動力。

調動力至關重要,歷代中原王朝,很多時候都是富足的,這是因爲中央缺少調動力,無法聚集舉國之力,才遭受了滅國之困。

李沐有些自喜,就算繞過了朝堂。

他一樣能聚集起這如山如海的戰爭物資。

試問天下,誰能做到?

從這一方面而言,李沐甚至可能做到重新組建一個朝廷。

而這,就是李沐一直想做的。

他要遷都。

遷都,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

李沐始終不曾向人提起,就是擔心,一旦泄露出去,爲引起朝裡動盪。

但李沐一直在默默地做着準備。

這次,他沒有直接回京,用意不僅僅要出口惡氣。

而是李沐要讓整個朝堂,整個天下都明白,朝廷沒有了我不行。

而我沒有了朝廷,隨時可以組建起一個新的。

這,就是差距。

打這場仗,李沐原本是想再拖兩年。

無非是想以突厥人來吸引朝野的注意力,自己可以有兩年的時間來準備遷都。

可這次李恪、段志玄的叛亂給了李沐一個很好的藉口。

而突厥人的意外參與,讓李沐發現了朱邪克勒的一個破綻。

那就是碎葉城。

朱邪克勒敢傾囊而出,依仗的是李沐已死。

既然如此,自己何不死一次?

李沐不奢望朝中大臣會信,但李沐很肯定,只要自己不露臉,那朱邪克勒一定會信。

鑑於自己對朱邪克勒心性的瞭解,李沐還是可以肯定的。

朱邪克勒不僅不傻,反而很聰明。

典型的扮豬吃老虎,往往在人被他那憨厚直爽的外表所迷惑時,就是朱邪克勒亮出獠牙之時。

但朱邪克勒也有個缺點。

那就是他太過自信。

任何人如果走得太順,就會生出強大的自信。

第八百六十九章 我有兒子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高昌生變第五百十三章 李靖舉家南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誰是曹?誰是漢?第二百八十章 臣願奉旨誅殺李沐第一百五十章 大明宮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按牌理出牌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沂被扣押第十八章 勝在狡辯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明達有巧思第七百八十五章 太囂張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答應她第五百五十二章 兄弟傾訴第八百三十五章 宮變進行時第二百六十四章 李淳風的預言沒錯第四百六十二章 借雞生蛋第九百九十三章 彼此彼此第二百九十章 受封嗣王第七百十五章 京兆韋家沒落(六)第四百六十二章 借雞生蛋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臢之地第三百九十六章 人口劇增第五百九十二章 夜幕下的密會(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沈綸第九百二十七章 唯有死戰第九十一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二百四十二章 求仁得仁,復無怨懟第五百二十九章 房玄齡淡出朝堂第八百十四章 男大當婚第八百七十八章 有那麼難嗎?第七百五十五章 最後的時刻(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肅清遼東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孫無忌認罪第六百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十一章 不起眼的孫福(第六更 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殺機已動第五百四十九章 爭奪軍權第九百七十章 擁立太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長袖善舞第二百二十五章 梅花落第八百八十章 桃李滿天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劫獄(二)第四章 別樣的父愛第五百四十章 暗地北上第六百七十七章 飲鳩止渴第一百三十六章 孤臣第九百十四章 親審辯機(一)第七百九十八章 退位詔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沂大婚(二)第三百八十章 拜會秦瓊(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徹夜奏對(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沈氏的身世第六百二十八章 這次是真死了第十章 忽悠是種功德第三百七十六章 李沐心中的背鍋俠第八百十九章 蘇定方被排擠第九百六十二章 功成身退第四百十四章 煞星第九百八十三章 人性本惡第八百七十四章 夜色,是離愁第二百零三章 釜底抽薪(二)第六十二章 戰場變化第二百十八章 常玉暴露第九十一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九十四章 茶如人生第七百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勸進第四百七十八章 誰是曹?誰是漢?第二百十四章 不臣之心第八十四章 堅持第三百三十二章 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六十九章 深諳進退第二百六十六章 殺機已動第一千章 大結局第五百十八章 謝謝舅哥第二百三十一章 嫡女來襲第四百一十章 火燒牟支第三百三十三章 肉都爛在了鍋裡第八百十三章 李師、李孝恭回京第八百零二章 內閣第一百九十二章 女人的智慧(二)第五十三章 刻意拉攏(一)第一百二十章 祥瑞(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衙門八字開第一百三十四章 馬周馬賓王第八百零二章 內閣第九百九十八章 以何爲君,牧何民?第六百六十七章 做不得第八百三十七章 靈犀一閃的速度第九百六十五章 朕不是這世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諜第五百七十三章 逃出長安第八十六章 破繭第九百章 煙花三月下杭州第五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哀第六百七十六章 民部左侍郎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戰逼近第五百七十章 袁公公的怨念第二百零六章 握手言和第二百三十七章 親衛常寶
第八百六十九章 我有兒子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高昌生變第五百十三章 李靖舉家南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誰是曹?誰是漢?第二百八十章 臣願奉旨誅殺李沐第一百五十章 大明宮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按牌理出牌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沂被扣押第十八章 勝在狡辯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明達有巧思第七百八十五章 太囂張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答應她第五百五十二章 兄弟傾訴第八百三十五章 宮變進行時第二百六十四章 李淳風的預言沒錯第四百六十二章 借雞生蛋第九百九十三章 彼此彼此第二百九十章 受封嗣王第七百十五章 京兆韋家沒落(六)第四百六十二章 借雞生蛋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臢之地第三百九十六章 人口劇增第五百九十二章 夜幕下的密會(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沈綸第九百二十七章 唯有死戰第九十一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二百四十二章 求仁得仁,復無怨懟第五百二十九章 房玄齡淡出朝堂第八百十四章 男大當婚第八百七十八章 有那麼難嗎?第七百五十五章 最後的時刻(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肅清遼東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孫無忌認罪第六百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十一章 不起眼的孫福(第六更 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殺機已動第五百四十九章 爭奪軍權第九百七十章 擁立太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長袖善舞第二百二十五章 梅花落第八百八十章 桃李滿天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劫獄(二)第四章 別樣的父愛第五百四十章 暗地北上第六百七十七章 飲鳩止渴第一百三十六章 孤臣第九百十四章 親審辯機(一)第七百九十八章 退位詔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沂大婚(二)第三百八十章 拜會秦瓊(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徹夜奏對(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沈氏的身世第六百二十八章 這次是真死了第十章 忽悠是種功德第三百七十六章 李沐心中的背鍋俠第八百十九章 蘇定方被排擠第九百六十二章 功成身退第四百十四章 煞星第九百八十三章 人性本惡第八百七十四章 夜色,是離愁第二百零三章 釜底抽薪(二)第六十二章 戰場變化第二百十八章 常玉暴露第九十一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九十四章 茶如人生第七百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勸進第四百七十八章 誰是曹?誰是漢?第二百十四章 不臣之心第八十四章 堅持第三百三十二章 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六十九章 深諳進退第二百六十六章 殺機已動第一千章 大結局第五百十八章 謝謝舅哥第二百三十一章 嫡女來襲第四百一十章 火燒牟支第三百三十三章 肉都爛在了鍋裡第八百十三章 李師、李孝恭回京第八百零二章 內閣第一百九十二章 女人的智慧(二)第五十三章 刻意拉攏(一)第一百二十章 祥瑞(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衙門八字開第一百三十四章 馬周馬賓王第八百零二章 內閣第九百九十八章 以何爲君,牧何民?第六百六十七章 做不得第八百三十七章 靈犀一閃的速度第九百六十五章 朕不是這世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諜第五百七十三章 逃出長安第八十六章 破繭第九百章 煙花三月下杭州第五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哀第六百七十六章 民部左侍郎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戰逼近第五百七十章 袁公公的怨念第二百零六章 握手言和第二百三十七章 親衛常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