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二)

皇帝陛下看到這封奏疏之後,第一反應就是這父子二人無能,無用!當然皇帝陛下也不會問具體的戰鬥情況,即便問,奏章上寫的清清楚楚的啊,反正你沒親臨戰場,你怎麼知道到底怎麼回事。,戰場上我主帥說什麼就是什麼,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是也。你父子二人想不死都難啊。但是有人或許問萬一有一天皇帝陛下知道了實情怎麼辦,那也好說啊,我把情況交代好了,然後我只是誇了您一句(當然是有一定目的的),然後我讓您仔細想想然後決策這件事。我什麼決策也沒參加,到時候如果您覺得自己決策錯了,一點事也沒有我的哈!高,實在是高;狠,實在是狠!看來常寧父子是必死無疑了。

儘管常寧父子一再叫喊着冤枉,但二人還是被押了下去。本來騎着高頭大馬威風凜凜南下平難得二人如今卻是坐着囚車在官兵押解下北上受刑,此時二人的心情恐怕與南下是果斷不一樣。

父子二人被押解至京城,同時跟他們一塊到的還是彈劾他們倆的奏摺。永和帝看完奏摺之後大怒,命令召集百官於議政殿議政。當羣臣匆匆忙忙來到議政殿的時候,看到的是在那被綁着站了許久的常寧父子二人。當羣臣還在驚訝中時候,永和帝讓內侍將彈劾二人的奏摺內容念給羣臣。聽到這份奏摺的羣臣拿出了推倒一切的精神紛紛羣起而彈劾二人,要求皇帝下令立馬處死這兩個賣主求榮,出賣國家的叛將。父子二人站在大堂之上,莫名淒涼之意躍上心頭,這些人中都是與他父子二人同朝爲官的同僚,有的還是曾經稱兄道弟的人,如今卻都翻臉不認人,一個爲他父子二人求情的人也沒有,在這大堂之上果真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啊,爲了鞏固自己的位置,管你是誰,你貴姓,貴庚,何方人士?

滿朝文武的應聲彈劾更加讓永和帝下定決心要砍了這父子二人,惱羞成怒的永和帝大喝道:“來人啊,把這兩個通姦叛國的亂臣賊子拉下去斬了!”左右正要拉下去斬殺二人,諸位看官,如果按照通常的情節,這時候應該出來一個人求情是吧!對的,您猜對了!(都這樣,咱們也就這樣湊合來吧)如果您能猜出這時候會有人求情這隻算您是看多了電視總結上經驗來了,而您能猜出這位求情的人是誰,您纔算是得道之人。但是吧,其實說了這麼多,估計您蒙一個都能蒙的差不多。也不跟您繞彎子了,您猜的不粗,那個人就是——閩江王。

就在永和帝讓侍衛把他們拉下去斬了他們倆的時候,閩江王從羣臣中站了出來。有人會問了,閩江王不是藩王嗎,他不是應該在自己的封地嗎,怎麼又在朝堂上出現爲常寧父子二人求情呢。這裡呢需要給大家解釋一下,即便是藩王呢,每年都需要回京一方面呢是跟自己的皇家親戚啥的敘敘舊,另一方面呢就是跟皇帝陛下彙報一下自己在擔任藩王時候在地方的工作政績,雖然你是皇家成員,雖然你是藩王但是也不是讓你去地方享樂的啊,吃喝玩樂這可以但是也不能一點政績那不出來是吧。當時呢,剛好是閩江王受永和帝的詔令回京說一下自己擔任藩王的主要政績,當時不是國內有叛亂嗎,召回閩江王也是討論一下對策,並對閩江王封區的對於防範叛亂於未然的主要措施進行商討。

閩江王聽了這份奏摺之後覺得其中有蹊蹺,便先出列對永和帝說:“陛下聖明!臣以爲,當下正是用兵剿匪之時,若我們斬殺大將恐不祥。況且,大軍尚未凱旋,若大軍凱旋之後瞭解了從頭到尾事情的真相,如若真的是這樣,再殺了次二人,也算是對將士們的一個交代了。”雖然永和帝覺得閩江王的這一番話並沒有多少道理,但是畢竟是閩江王求情,還是多少留點面子,便對押解常寧父子的侍衛說:“先把這兩個人壓下去!詳細審問之後再做定奪!”這兩人這才保住了一條命。

閩江王自治其中有蹊蹺,會到駐地之後便對手下說:“把那幾個押解長常寧父子的人帶來見我。”手下領了命令便去叫那幾個人了。過了許久,那幾個人被閩江王手下帶到了閩江王的駐地。閩江王讓那幾個人坐下,然後問道:“常寧父子到底是何事!”話語中有幾分硬。那幾個人相互看了一眼,便有一個帶頭的說:“正如元帥奏摺上說的啊。”“胡說!”閩江王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後猛然站了起來,說道:“好大膽子,在本王面前還敢胡說八道!到底是我位尊還是你們那個元帥位尊!”說完一拍桌子竟然將桌子上的被子震落,砰,一聲碎了一地。那幾個人早已嚇得魂不附體,然後連忙你爭我搶的把當時戰場實施情況告訴了閩江王。閩江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真的不完全是常寧父子的錯啊。然後閩江王讓這幾個人先下去並交代今天的事誰也不能透露!那幾個人諾諾的出去了。

閩江王思量許久之後便帶了幾個人到了關押常寧父子的大牢。牢門前的守衛攔住閩江王說:“大牢重地閒人不得入內。”閩江王沒有說話,後面的隨從上去亮了一下閩江王的牌子,然後喝道:“你們誰也敢攔,趕緊開門,免得皮肉之苦。”那兩個看牢門的怪怪的開了門讓閩江王進去,閩江王在牢卒的帶領下到了關押常寧的地方,然後揮手讓獄卒退下。常寧父子看見閩江王來了,連忙下跪道:“罪臣父子拜見閩江王,多謝閩江王求情不殺之恩。”閩江王說道“起來吧”,二人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閩江王平靜的對常寧父子二人說了那幾個押解他們的人的話,父子二人聽後大驚,然後閩江王問道:“那幾個人說的可是真的?”常寧父子激動地點頭同意。閩江王道:“果然不出本王所料”。然後又對常寧父子說道:“你們放心,本王絕不會讓你們背冤枉賬的,本王一定會啓奏聖上,爲你們平反。”常寧父子二人聽得一時心熱,然後跪倒在地,高呼千歲。閩江王讓他們起來後便轉身離開,走到門口時候,對那幾個獄卒吩咐道:“好好照看常寧將軍父子二人,若有一點閃失,爾等提頭來見”。獄卒聽後自然連聲答應。

閩江王離開大牢之後,連駐地也沒回,便一路前往皇宮請求覲見皇帝,永和帝允許之後在偏殿接見了閩江王,閩江王叩拜完畢後直接切入正題:“陛下,常寧父子二人冤枉啊。”永和帝聽得一頭霧水,閩江王便將事情的經過講給了永和帝,然後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此戰首先常寧將軍是按照計劃出去偷襲的,並不是沒有按照計劃,而且是敵人事先知道了這件事纔有所準備,常寧將軍以少戰多,這個並不怪常寧將軍啊。雖然常斡後來在救父時候帶兵戀戰因此損失了些兵馬,但是常斡將軍力戰勁敵,給敵人以重挫,讓敵人不再敢小看我大燕,也是一功勞啊,雖然常斡有罪,但罪不至死啊,還望聖上明斷。

永和帝聽得有點混胡,然後問道“你所說的可都是真的嗎?”閩江王肯定的表示一切皆是事實,並表示如果皇帝不信可以找來那幾個押解的人來問!永和帝聽了之後思量了一會兒,然後說,先將父子二人從大牢裡放出來,但是先囚禁於府邸中不得亂走,等大軍凱旋之後當庭對證!閩江王聽後下去辦了。

再跟叛軍激戰數月之後,大燕軍隊終於平定了叛亂,班師回朝。回朝之後,永和帝高興的接見了前去征討叛軍的將領和元帥們,並賞賜了他們。因爲常寧事情沒有處理完,閩江王請求永和帝延長他在京城的時間,永和帝同意了他的請求,並讓他一同迎接了征討叛軍的大軍。閩江王看見高興中的永和帝似乎已經忘了常寧父子的案子,閩江王在一旁不免有點急,趁內侍宣讀詔書的時候,閩江王靠近永和帝小聲說:“陛下可還記得常寧父子?”永和帝聽後,輕笑了一下,說道:“當然記得!”。閩江王聽後便不再說什麼退了下去。

第二天羣臣上朝按照規則要對皇帝表示祝賀,祝賀大燕國的軍隊在知人善任、英明神武的皇帝統一調度下,在皇帝陛下統一指揮下,大燕將士衝鋒陷陣擊破敵軍,維護了燕國的統一與穩定。這幾乎就是慣例了,只要是有戰事,待大軍凱旋歸來後羣臣都會這樣稱讚皇帝一番。而皇帝也要將帶兵的將領和統帥誇獎一番,比如統兵有方,沒有辜負國家和人民對你們期望啥的。這一次也沒有例外,只是在誇獎完將領們,讓內侍宣讀完獎勵詔書之後,永和帝話題一轉,問正在得意洋洋的將領們,常寧和常斡父子倆到底是怎麼回事,正在得意的將領們被這突然的詢問蒙了,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當他們反應過來時,一時間衆口紛紜。永和帝聽着這滿堂如鴉雀般的人嘰嘰喳喳,臉上露出了一絲陰冷,將領們在不斷的爭吵,訴說着自己的觀點,沒有人去看一下皇帝陛下當時的表情。在吵了一會之後,將領突然發現,皇帝陛下似乎一句話也沒有說啊。不好,再看哈ug年底陛下,他們看到的是一張異常陰沉的臉“諸位愛卿,可是討論出到底是怎麼回事了嗎?朕告訴你們可好啊。”

選擇(二)危急意外(三)+震驚危急前奏意外前奏選擇(二)疑惑(一)意外(三)+震驚疑惑(三)前奏意外(三)+震驚選擇(二)疑惑(二)危急意外(二)前奏選擇意外(三)+震驚疑惑(二)疑惑(二)疑惑(三)意外(三)+震驚前奏(一)皇帝駕崩疑惑(二)意外選擇前奏選擇(二)選擇爭儲疑惑(二)意外(二)選擇(二)意外(三)+震驚疑惑(一)前奏爭儲選擇(二)意外意外(二)意外(三)+震驚前奏爭儲選擇疑惑(一)前奏爭儲爭儲意外(三)+震驚疑惑(三)危急疑惑(二)危急(一)皇帝駕崩疑惑(三)危急危急危急意外(二)意外(二)危急意外(三)+震驚疑惑(一)危急疑惑(三)選擇(二)意外(三)+震驚疑惑(二)選擇(二)疑惑(三)疑惑(二)前奏(一)皇帝駕崩選擇(二)(一)皇帝駕崩意外(三)+震驚意外意外(二)疑惑(三)疑惑(二)疑惑(一)選擇(二)(一)皇帝駕崩(一)皇帝駕崩意外(三)+震驚意外(二)疑惑(一)意外(二)前奏危急爭儲
選擇(二)危急意外(三)+震驚危急前奏意外前奏選擇(二)疑惑(一)意外(三)+震驚疑惑(三)前奏意外(三)+震驚選擇(二)疑惑(二)危急意外(二)前奏選擇意外(三)+震驚疑惑(二)疑惑(二)疑惑(三)意外(三)+震驚前奏(一)皇帝駕崩疑惑(二)意外選擇前奏選擇(二)選擇爭儲疑惑(二)意外(二)選擇(二)意外(三)+震驚疑惑(一)前奏爭儲選擇(二)意外意外(二)意外(三)+震驚前奏爭儲選擇疑惑(一)前奏爭儲爭儲意外(三)+震驚疑惑(三)危急疑惑(二)危急(一)皇帝駕崩疑惑(三)危急危急危急意外(二)意外(二)危急意外(三)+震驚疑惑(一)危急疑惑(三)選擇(二)意外(三)+震驚疑惑(二)選擇(二)疑惑(三)疑惑(二)前奏(一)皇帝駕崩選擇(二)(一)皇帝駕崩意外(三)+震驚意外意外(二)疑惑(三)疑惑(二)疑惑(一)選擇(二)(一)皇帝駕崩(一)皇帝駕崩意外(三)+震驚意外(二)疑惑(一)意外(二)前奏危急爭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