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一)

有的人看到這裡就不明白了,逗我們玩呢吧,常斡不是江陵王貼身侍衛跟江陵王府的長史嗎,不是跟江陵王關係巨好嗎,怎麼常斡會背叛江陵王呢?閩江王到底給了多少錢才把江陵王的貼身侍衛收買,做自己的間諜。閩江王是否給了常斡錢了不得而知,但是常斡在進入江陵王府的時候已經是閩江王的間諜了!

或許有人看到這裡,會有人崩潰了,這是在逗我們玩吧,怎麼閩江王這麼牛,所有人都是他的間諜啊,他是中情局啊!其實吧,這真不是這樣的,只是閩江王會操縱政治而已,當然我們一直在說閩江王,對於江陵王我們似乎只看到了他的一步步退卻,但是不要失望,沒有一帆風順的,當然也沒有一直走下坡路的,所謂失敗也許只是一時的而已。

諸位緩和一下心情,且聽我說完,滿意繼續往下看,不滿意隨意拍磚,拍完繼續看。那麼這位常斡是怎麼侵入江陵王的陣營之中的呢,這還要從10年前說起。

那時永和帝劉科剛剛繼位,南疆叛亂,永和帝派大軍前去征討,在諸多將領中,有一位叫常寧的將領,這位常寧將軍就是常斡先生的父親。當時常寧將軍被派遣去襲擊敵軍,並命另一位將領爲其做後補,時刻準備接應常寧。但是當常寧將軍襲擊的時候卻出現了意外,由於敵軍早有所料,所以當常寧將軍帶兵直奔敵軍進行突襲的時候,敵軍從後路包抄了常寧將軍,常寧將軍猝不及防,軍隊被敵軍衝散,但是常寧將軍絕對是名將,在軍隊被衝散的情況卻不慌張,不斷組織自己人員迅速組織陣型應對敵軍,自己身先士卒,手持大刀左衝右突,一時間敵軍不敢靠近,但是常寧將軍所帶兵馬有限,而敵軍數量明顯數倍於自己帶的兵馬,而作爲常寧將軍的那位將領卻遲遲不到,常寧將軍一時間陷入了困境,幸虧他的兒子,也就是常斡,當時剛滿20歲,在常寧手下擔任副將,聽說自己父親被圍,便立馬請纓前去救援。他到的時候剛好常寧將軍受到重困的時候。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如果說常寧將軍夠猛,那麼他的兒子常斡比常寧更猛,看見自己父親危險,常斡二話不說大呼着帶兵猛衝擊敵軍的包圍圈,本來敵軍以爲勝利在望,卻不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敵軍還沒醒過來是怎麼個事,常斡已經帶兵將敵軍層層包圍圈衝出了一個缺口,進了包圍圈,他跟常寧將軍回合之後便帶着常寧將軍一路砍殺着向外衝,而這時的敵軍醒過神來,看到自己到手的肥羊跑了,立馬組織人馬圍追堵截。常寧將軍在常斡的保護下衝出了敵軍的包圍圈,常斡讓他先走,常斡自己留下來斷後。常寧將軍於是帶了幾個隨從縱馬回到大營,而留下來的常斡向敵人露出了獠牙。

一般戰場上,被人追着跑還能暫停下來主動迎擊敵人的,只有兩種情況:一,他們已經有了埋伏,故意逃跑,吸引敵軍。二,就是故意先讓敵軍兩招,先裝兩下孫子,其實實際上是披着羊皮的狼!非常不幸,敵軍遇到的常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敵軍要面對的就是死神的微笑了。敵軍叫着衝了上來,常斡長槍一橫,大叫一聲率先衝進敵陣左捅又刺狂殺敵軍,而後面的士兵們看到帶頭的這麼勇猛也紛紛衝進敵陣跟敵軍廝殺,這時敵軍可真是叫苦不迭,常斡已然是殺到了無人之境,沒有人敢靠近。按說到這個時候應該趁機回撤了,但這位常斡副將軍不知是殺上癮了還是爲了替父親出這口惡氣,死活就是不撤,不但不撤反而越殺越勇,長槍生生被刺斷了,槍斷了,沒關係,換上刀接着砍,連砍兩個敵方將領。敵軍眼看這是要殺絕的節奏,因此立馬請救兵,越來越多的敵兵圍來。由於殺的時間太長——砍殺了一個半時辰,常斡顯然有點累了,面對越來越多的敵軍,雖然依舊在砍殺,卻是有點支撐不住了,於是他下令,撤,但是由於錯過了剛纔撤退的最好時間,敵軍來了很多將他們圍住,因此常斡只好再次帶着手下突圍。由主動變成了被動,敵軍看見常斡要逃跑,頓時士氣大增,堅決不能讓這個小子跑了,這或許是敵軍此時的共同心理。常斡帶着部下進行了慘烈的突圍,爲何說慘烈呢,是因爲在突圍中衆多部下被殺,由於砍殺的太累,士氣明顯不足,失去了剛一開始的作戰勇氣,抵抗起來也沒了力氣。在損失了衆多部下之後終於衝出了一個口子常斡才得以逃脫,騎馬快速向大營奔去,而敵軍看見常斡已經跑了,便奮起直追,殺了這麼多我們的人就想跑,不留下條命我們豈不太吃虧了。而常斡的來意很明確,就是爲了讓你們吃虧,既然目的達到了那就撤唄。敵軍在後面死追,而常斡在前面狠命狂奔。眼看着敵軍要追上了,這是前來援救的那位將領終於出現了(早幹什麼去了·······)一直懷疑兩家是不是有世仇啊,爲什麼現在纔來。不管怎麼說,這位將領的出現成功的給常斡充足的時間,這位將領爲常斡斷後,因爲這位將領帶領的兵馬較多,而敵軍廝殺了好一陣也有點疲累了,只是象徵的相互砍殺了一陣,好漢不吃眼前虧,便回撤了,這次戰役便這麼結束了。這場戰役,敵軍損失慘重,而常寧常斡軍隊也損失不少,常寧帶去偷襲的兵馬幾乎是全軍覆沒,而常斡後來帶去的救援兵馬本來損失甚少,但是由於常斡的戀戰,也損失過半,因此這場戰役在敵方受到重大打擊和震懾外,燕國軍隊也是損失不少。本來一個很成功的偷襲計劃,本來不會損失這麼多人,卻因爲這些原因損失慘重。當然,常寧和常斡回去之後是不好交代的。

果然,當父子二人回到大營的時候,迎接他們的不是衆人的恭賀,而是不屑的表情以及主帥的憤怒的表情。“來人那,將此父子二人拿下,押往京城請罪!”聲音剛落侍衛便將二人綁了起來,押了起來。可憐這父子二人剛在戰場廝殺,回來之後非但一口水沒喝,反而被五花大綁起來,父子二人大喊“冤枉啊!”。那主帥哼哼冷笑了一聲,“冤枉?”好一個“冤枉!”來啊,把本帥彈劾二人的奏摺念給他們聽!說罷,主帥身邊的文書便朗聲唸了出來:“臣彈劾罪臣常寧以及其子常斡,常寧沒有按照計劃偷襲敵軍以致常寧所帶大軍幾近全軍覆沒,罪大惡極,而其子常斡帶兵救父,但在就父成功之後卻戀戰不肯撤以致錯過了撤退的最好的時間,父子二人毫髮無損回大營,而其手下將士死傷殆盡,陛下英明,願陛下思量聖斷之!”行了,常寧父子離死不遠了。

爲什麼這麼說呢,這份奏摺用語及其狠毒,至於很多時候總以爲父子倆在朝中混的真的不咋地。爲啥呢,本來給自己安排了後援軍隊了,可是當自己深陷重圍的時候結果沒有一個救兵前來,還是自己兒子聽說自己危險才幾經周折調兵前來救援,如果不是自己戰鬥力還可以,恐怕早就被敵人砍了那自己骨頭敲鼓了。父子二人總算是撿了條命,回到大營非但沒受到人道主義盛情款待和安慰,反而被綁了糉子還寫了一份用詞考究,字字要命的奏摺彈劾自己。爲什麼這份彈劾字字要命呢,我們分析一下。我們說過,偷襲的確是之前是有計劃的,而常寧將軍的確是按照計劃來執行的,只不過是被敵軍知道了計劃(從一系列事情來看,是不是那位主帥通風報信一定要置常寧父子於死地也不一定呢,這只是猜測)才慘遭反擊。這個事實在不應該怨常寧將軍的,而對於常斡的彈劾呢,的確是非常中肯的,比起對他父親的話呢,也沒有說的太過火,但是最後一句話卻是很致命的啊。行嘛,你手下的兵死的差不多但是你們倆,卻好好的回來了,你們是不是通敵啊。其實這麼說也有道理啊,怎麼說也說不過去。但是有一點啊,就是一般只要小兵沒死絕,只要小兵奮不顧身保護將領將領是不會有事的,當然如果有那些灰常牛逼的殺起來無敵的非要取你大將的項上人頭也沒有辦法,你就等死吧。很大程度上常寧父子之所以無恙肯定有小兵們的誓死保護的原因,說他們倆通敵那真是想把他們倆往死裡坑,畢竟父子二人砍殺敵軍無數,重創敵軍。而陛下英明,願陛下思量聖斷之,這真是刨祖墳的行爲,居然還想把皇帝陛下拉進來。

意外(三)+震驚選擇爭儲意外疑惑(一)危急疑惑(二)意外意外(二)疑惑(一)疑惑(一)疑惑(二)意外(二)爭儲意外危急(一)皇帝駕崩前奏意外(二)意外(三)+震驚意外疑惑(三)疑惑(二)爭儲疑惑(三)選擇爭儲(一)皇帝駕崩選擇疑惑(三)(一)皇帝駕崩選擇(二)(一)皇帝駕崩意外(一)皇帝駕崩選擇(二)意外(三)+震驚選擇(二)危急意外(二)疑惑(一)(一)皇帝駕崩選擇選擇(二)疑惑(二)意外(二)選擇(二)疑惑(二)疑惑(三)疑惑(二)疑惑(三)前奏疑惑(三)前奏疑惑(二)選擇(二)疑惑(二)前奏(一)皇帝駕崩意外(三)+震驚(一)皇帝駕崩(一)皇帝駕崩疑惑(二)疑惑(三)疑惑(二)危急疑惑(一)選擇意外(三)+震驚選擇選擇意外(二)前奏選擇(二)爭儲疑惑(三)爭儲疑惑(三)選擇(二)前奏選擇意外(二)選擇(二)疑惑(一)爭儲爭儲意外(二)意外(一)皇帝駕崩危急
意外(三)+震驚選擇爭儲意外疑惑(一)危急疑惑(二)意外意外(二)疑惑(一)疑惑(一)疑惑(二)意外(二)爭儲意外危急(一)皇帝駕崩前奏意外(二)意外(三)+震驚意外疑惑(三)疑惑(二)爭儲疑惑(三)選擇爭儲(一)皇帝駕崩選擇疑惑(三)(一)皇帝駕崩選擇(二)(一)皇帝駕崩意外(一)皇帝駕崩選擇(二)意外(三)+震驚選擇(二)危急意外(二)疑惑(一)(一)皇帝駕崩選擇選擇(二)疑惑(二)意外(二)選擇(二)疑惑(二)疑惑(三)疑惑(二)疑惑(三)前奏疑惑(三)前奏疑惑(二)選擇(二)疑惑(二)前奏(一)皇帝駕崩意外(三)+震驚(一)皇帝駕崩(一)皇帝駕崩疑惑(二)疑惑(三)疑惑(二)危急疑惑(一)選擇意外(三)+震驚選擇選擇意外(二)前奏選擇(二)爭儲疑惑(三)爭儲疑惑(三)選擇(二)前奏選擇意外(二)選擇(二)疑惑(一)爭儲爭儲意外(二)意外(一)皇帝駕崩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