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

但是他們不幹了,他們就靠着這個吃飯,現在永和帝竟然直接不讓他們進行貿易了,這不是砸了他們的飯碗嗎,因此邊疆國家便慫恿了一下邊疆人民進行抗議,時不時發生一些動亂,表示如果永和帝不同意貿易就起義反叛,如果同意了就就此收手不再動亂。消息傳到了永和帝耳朵中,永和帝表示近日便給予他們答覆。那些人聽了很高興的啊,他們以爲永和帝被他們給震懾住了,永和帝肯定會同意他們進行貿易。但是他們一直等了四個月也沒有聽到永和帝的答覆,他們不純潔的內心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你這是在逗我們玩嗎?其實在這件事情方面他們真的錯了,永和帝並沒有逗他們玩,永和帝正在給他們準備答覆。也許有人問了,什麼答覆需要用四個月啊,答案很簡單就五個字——四十萬大軍!永和帝沒有耐性了,邊疆那些撮爾小邦竟然敢跟他叫板——你欺負我剛上任啊!四十萬大軍用了四個月調集然後行軍,隨軍上百位將領,永和帝想的是將這些撮爾小邦徹底踏平,整天在他眼前晃悠他實在是煩了。那些妄想着永和帝妥協的人們看到的不是他的妥協而是四十萬大軍之後,嚇得直接魂不附體,連忙阻止人員進行抵禦,後來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了。

由此可以看出來,這位永和帝並不是一個軟蛋,永和帝絕對是你不服沒關係,我會讓你服的,當然你死活我就不管了,反正就是讓你服就行了。那麼爲什麼永和帝在這一次面對他的臣子們卻採取了這樣的態度了呢。其中當然有一個不爲人知卻也是早被人們所熟知的事實——出身!具體是是什麼事情呢,當時的武將大多來自三種途徑,第一種就是世襲爵位,祖先曾在以往的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立下功勞,獲得爵位和職位,然後將門無犬子,這些人的後代都也以習武爲生,所以當祖先老了之後自己就繼承了祖先的職位。第二種呢就是自己在戰場上廝殺出來的,靠本事吃飯,祖先沒有爵位和職位,自己出身小兵一個,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僥倖活了下來並立了功,當然就會升官,經過不斷努力成爲將軍。前兩種方式都有一定資本,但是第三種方式出身的武官就會不斷的讓人質疑,因爲他們真不是帶兵的料,因爲這些人是——文官出身。而恰恰這位常寧將軍以及他的兒子都是文官出身。

在人們的印象中文官都是文質彬彬,弱不禁風,如果比罵人彈劾別人似乎是非常拿手的事,但是一旦到了戰場上拿起刀,這些文官都就軟了。因此文官調任爲武官是非常讓人在背後議論的事情,除非是文武雙全,武功蓋世,足智多謀,不然還沒在戰場上爲國捐軀就已經淹死在了滿朝文武的議論口水中。但是很讓滿朝武官失望的是,這位常寧將軍的確就是一個稀有物種,他的確有經天緯地之才,並且的確是文武雙全,功夫蓋世,只是他還沒有顯示出來而已。自古虎父無犬子,常寧將軍如此厲害,自然兒子也不是孬蛋,常斡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氣勢。這件事其實永和帝早就有所耳聞,但是永和帝相信一旦有機會常寧會展現出自己的實力然後向所有人宣佈——我不輸於你們任何一個人!

西南叛變事情讓他知道爲常寧父子二人正名的時候來了,於是他們在這次征戰中安排了父子二人跟隨出征,但是他沒有想到,這些武將不知道是不知道自己的意思還是他們想公然反對自己,竟然設下圈套想給常寧點教訓。永和帝當然不能拿這些將領開刀,畢竟把他們砍了誰給自己打工啊,當然他也不捨得拿常寧父子開刀,畢竟千軍易得一將難得,像常寧父子這樣的將領,是非常難得的。

剛好藉着閩江王的求情,永和帝赦免了常寧父子二人,當然之前永和帝收到彈劾常寧父子的奏章的時候是半氣憤半假裝氣憤,而要斬了父子二人當然也是做做樣子,讓那些觀望的將領一個交代,從而保證前方戰事的順利進行。但這些將領跟永和帝玩,都還嫩了點。當然永和帝不知道,他絕對不是最能斗的皇帝。

常寧父子對於死裡逃生非常高興,雖然常斡失去了將領的官職,但是也只是放到地方歷練一下,日後依舊會重新啓用。常斡非常感激閩江王這位救了他們父子二人的救命恩人,於是常斡去拜見閩江王,希望閩江王能把他帶回閩江王的封地,他願意爲閩江王效犬馬之勞。但是當閩江王聽到他的意思的時候,卻表示他不能去自己的封地。常斡睜大了眼睛看着閩江王,閩江王卻對他說了另個一個地方——讓他去江陵王的封地。當時江陵王的封地治安非常亂,隨時有叛亂的情況出現,如果他去可以證明自己的實力,對他有好處。常斡明白的點點頭,他知道了閩江王的良苦用心。當然如果閩江王這麼捨己爲人,那麼太陽可以從西邊出來了,當常斡以爲這就是他的使命的時候,閩江王又說了他的另一個任務——潛伏在江陵王身邊,以防不測。行了,江陵王身邊又一臥底再一次埋伏好了。應該說,閩江王下的這步棋很長,他明白常斡的能力,他適合插入江陵王的核心,給予江陵王最後一擊。

十年之後,現在常斡終於排上了用場,在閩江王和京城的生死攸關之際,常斡發揮出了他的作用,他向閩江王報告了江陵王想法,當然常斡不知道,他的這一舉動改變了歷史。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也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江陵王世子殺人的事在已經封鎖了消息的情況下有個人把消息傳給了閩江王的了吧,對就是常斡。

閩江王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驚訝,他沒有想到江陵王竟然情急之下出此下策。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突然一個親信給他帶來了有一條消息,差點讓他倒了——李忠已經帶兵準備攻擊京城!他立馬找到了蔣仁溫,讓他命令兵部給常斡調兵令然後立馬去調兵。在蔣仁溫的指揮下,常斡拿到了調兵令然後去京郊去調兵,閩江王相信,這位將領在地方磨練了十年,如今猶如一把寶劍插入了磨得鋒快,將直插敵人的心臟。另一方面,閩江王要給江陵王來個人贓並獲,他命令人時刻監視江陵王情況,不能讓江陵王趁亂逃走,另一方面他又讓京城侍衛將自己的駐地保護起來,準備擒拿刺殺他的刺客。閩江王又讓顧全調了1500人去守衛皇宮,以防不測,這樣顧全手裡就只剩下了3500人,人手更少,並且要守衛京城的各個大門,形勢的嚴峻不容樂觀。

意外(三)+震驚意外危急前奏疑惑(一)(一)皇帝駕崩疑惑(一)選擇爭儲前奏(一)皇帝駕崩意外(一)皇帝駕崩意外爭儲(一)皇帝駕崩危急前奏(一)皇帝駕崩選擇疑惑(三)爭儲疑惑(三)(一)皇帝駕崩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前奏意外(二)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危急疑惑(一)前奏(一)皇帝駕崩意外前奏意外(三)+震驚選擇選擇意外(三)+震驚意外選擇(一)皇帝駕崩疑惑(二)意外(三)+震驚爭儲意外(三)+震驚疑惑(二)選擇意外(二)疑惑(三)爭儲(一)皇帝駕崩前奏疑惑(三)(一)皇帝駕崩危急爭儲選擇(二)意外(三)+震驚爭儲疑惑(二)疑惑(二)選擇意外疑惑(一)疑惑(三)(一)皇帝駕崩疑惑(三)危急危急疑惑(二)選擇(二)危急疑惑(一)意外(二)危急意外選擇選擇(二)疑惑(三)意外意外(三)+震驚危急前奏意外(二)選擇選擇(二)疑惑(二)危急選擇疑惑(一)意外(二)疑惑(二)疑惑(一)爭儲前奏意外
意外(三)+震驚意外危急前奏疑惑(一)(一)皇帝駕崩疑惑(一)選擇爭儲前奏(一)皇帝駕崩意外(一)皇帝駕崩意外爭儲(一)皇帝駕崩危急前奏(一)皇帝駕崩選擇疑惑(三)爭儲疑惑(三)(一)皇帝駕崩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前奏意外(二)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危急疑惑(一)前奏(一)皇帝駕崩意外前奏意外(三)+震驚選擇選擇意外(三)+震驚意外選擇(一)皇帝駕崩疑惑(二)意外(三)+震驚爭儲意外(三)+震驚疑惑(二)選擇意外(二)疑惑(三)爭儲(一)皇帝駕崩前奏疑惑(三)(一)皇帝駕崩危急爭儲選擇(二)意外(三)+震驚爭儲疑惑(二)疑惑(二)選擇意外疑惑(一)疑惑(三)(一)皇帝駕崩疑惑(三)危急危急疑惑(二)選擇(二)危急疑惑(一)意外(二)危急意外選擇選擇(二)疑惑(三)意外意外(三)+震驚危急前奏意外(二)選擇選擇(二)疑惑(二)危急選擇疑惑(一)意外(二)疑惑(二)疑惑(一)爭儲前奏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