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百官裡面傳來一聲:“且慢!”衆人忙回首尋找。此人並不是他人,正是京師戍衛隊總管周安。衆人驚訝不已,周安卻絲毫不慌地說:“陛下乃是獨子,無兄弟,又無子嗣,從何處選皇室子弟?”衆人一想也對,永和帝無兄弟,沒有子嗣。丞相蔣仁溫想了一想說:“那就從與陛下同輩中選一人,年齡合適並且又有後嗣的來繼承大位吧。”羣臣聽後思量許久,周安發聲說“放眼陛下諸位叔伯,後嗣有與陛下同輩的唯有江陵王劉希和閩江王劉栩,此二人也都有後嗣,可以防止萬年之後無後嗣的事。”連同兩尚書和丞相在內的諸位大臣都覺得說的有理,但是選誰呢?雖然大多數都支持這兩位,但對於選誰卻是各執己見,大殿之上羣臣分成了兩派,一方面以周安爲首的一幫人力挺江陵王劉希,而另一方面以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陳瑜爲首的則力挺閩江王劉栩。宋輝和樑雄還有丞相蔣仁溫都非常難定奪,兩方几乎勢均力敵,難分高下,選誰都會引來另一方的不滿,三人雖然位居高位,但對於這麼棘手的事,由其還是決定國家命運的事,這三人肩上的擔子突然重了下來。三人合議之後,決定暫且不商議此事,待三人請示皇后之後再說。

三人來到皇后內宮,對皇后將今天朝堂之上的羣臣的建議以及反應一一對皇后說了一番。皇后說:“此乃國之大事,再說先祖有令,後宮不得干政,既然先帝將此事交付與你們,你們便商議便罷了。先帝方去,哀家甚是傷心,不想談及這些事了。”說完便示意讓三人退下了。三人見勢便作揖退了下去。

三人商議一陣卻也難做定奪,只好找來京師戍衛隊總管周安、六部尚書、大將顧全前來商討。三人相信,這些人經過商討將定大局。三人這時還不知道,朝廷上立儲之爭將就此展開,並且將分爲兩幫相互攻擊,這也將影響大燕國曆史的發展,一場風暴即將展開。

與之前一樣,這些人站在一起,有是兩種聲音,周安力挺劉希爲帝,陳瑜則堅持要立劉栩爲帝。一時間一羣人又吵成了一鍋粥,蔣仁溫三人被吵鬧聲弄得不知所措,便讓周安等人將理由講一下,大家權衡一下。陳瑜從容不迫地說:“我等以爲,閩江王劉栩早先曾久駐京師附近,對朝廷事務瞭解要比江陵王瞭解的多,並且閩江王又遷江南等封地,江南等地乃我大燕的糧草銀兩的主要來源,閩江王對賦稅之地多有了解,繼位之後必能根據對江南的瞭解利用好江南賦稅重地的特點使我大燕更加富強。另外閩江王治時,國家賦稅每年皆增加,先帝曾屢次褒獎之。閩江王對我大燕有功,爲何不可成爲帝。”聽完陳瑜說的理由,周安站出來說:“陳大人此言差矣,有錢誰都會花。閩江王是對我大燕有功,但論起江陵王,閩江王還是稍遜幾分啊。江陵王從藩方不及加冠,先帝甚是喜愛江陵王,故多予以磨練,先帝曾多次將江陵王封地更改,從西疆到東域,從北國到江南,江陵王都曾到過,深知各地民情。並且,當日蠻蕃動亂,朝廷屢次命人討伐都不奏效,江陵王臨危受命就藩於蕃地,不及一年,蕃亂平定,先帝多次嘉獎之。這都是閩江王不曾有的,誰能與江陵王想比!”

陳瑜一時被周安說的好無反擊言辭,但也絕不同意讓江陵王繼位,只是嚷着還需另議,表示這麼大的事情僅憑這幾個人怎麼能這麼迅速做決定,還得讓百官一起來拿主義。陳瑜相信,如果百官一起討論一下的話,他將得到一大批官員的支持,最起碼要比現在有優勢的多。而在擺出無數資格後的周安以爲再怎麼討論大位依舊是江陵王的,這只是個時間問題。蔣仁溫三人覺得陳瑜說的也是有道理的,於是幾人決定再次作罷,待聚集羣臣之後一起商討。幾人走後只剩下了蔣仁溫、宋輝、樑雄三人,三人看幾人走後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三人已經嗅到,現在的朝廷已經分成了兩派,這是一場決定無數人命運的政治博弈,可以說除了三人外,所有人都捲進了這場只能有一個人勝利的戰場,沒有雙贏,因爲那個寶座上只能容一個人,而失敗的那個人······雖然三人還沒做出他們的選擇,但是從三人開始接受顧命的那天三人就已經卷入其中,沒有退路了。三人現在任何一個舉動錯了都會讓自己有殺身危險。

而此時出來的陳瑜,心情雖然很複雜,但是他絕不放棄,他相信他的一個籌碼一旦拿出去並進行發酵之後肯定會讓閩江王完敗江陵王繼承大位。但這個籌碼現在是否立馬拿出來?現在是做最後“決戰”的最好時機嗎?陳瑜在腦海裡思索着,不,這不是最後的決戰,這纔剛剛開始,如果現在拿出來或許並不能給予江陵王以及他的支持者完美的一擊。

蔣仁溫雖然已經知道了現在朝廷已經分成了兩派,但是他想不太懂爲何會這麼整齊劃一地兩派對立,是哪裡的問題呢。他爲了尋找其中的答案,來到了吏部,這裡有天下官員的名冊,從一開始當官到最後死去,這裡都會有記錄,他相信在這裡他會找到答案。他到了官員籍案館,在一部部官員名單中尋覓着,看着看着他透徹了一切!他找到了答案,這份答案有點嚇人。

蔣仁溫看到了江陵王和閩江王的“簡歷”從兩份王爺的“簡歷”中,蔣仁溫發現了之前沒有發現的問題——這兩位王爺已經把大燕國給走遍了,由於兩位王爺的封地不固定,所以兩位王爺的從剛開始到現在的封地加起來就是整個大燕國。另外有一個現象,就是兩位王爺封地變化數量差不多,只是閩江王比江陵王稍微少那麼一點。並且兩位王爺的封地從沒重合過,誰也沒封到對方曾封到的地方。不用看別的了,蔣仁溫全明白了,爲什麼官員們各自有各自的屬派,如此的整齊劃一,就在這一刻他全明白了。

京城官員都是由地方推選到京城的,這是大燕國的慣例。而每年江陵王和閩江王都會將自己的封地廉潔奉公以及由能力的官員推選到朝廷,爲朝廷效力,而且朝廷的官員也會將一些地方官員推選到朝廷。其實在常人看來這很正常,新舊更替,從平民到地方官員再到朝廷大官,這是許多官員一生的路程。但是,就在推官這裡出了問題了。

分析一下,江陵王和閩江王的封地曾遍及大燕國的疆域,每到一地就會爲朝廷推舉官員,讓他們進入朝廷,這些人一方面成爲朝廷的棟樑,一方面他們也會想到如果沒有那個誰誰誰,自己是否還得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進入朝廷甚至有可能這輩子都不能進京城了,所以他們就會感恩,所以他們就成了二王的死黨,所以他們就會被二王無形中收買爲二王效力,成爲二王安放在京城裡面得力的棋子!所以他們各執己見,對於立誰爲皇帝絲毫不動搖自己的立場,這可是自己的前途(亦可以說是“錢途”)啊,畢竟也是以前的同事,都在一個地方呆過,有可能還在某年某月某天給那誰誰誰送過啥啥,說出來這都是資本啊。有個皇帝做靠山這不是官場最好的選擇嗎,多少人拼了命的找這個靠山都不一定能找到。

當然也有人會問,這些官員又不是鐵打的,這麼多年這些官員就沒有個調配或者退休嗎?我可以回答“有”!絕對有,而且還不少。或者有人還會問那既然有調配或者退休的那麼怎麼還有那麼多人嗎?當然了,一幫退了另一幫又推薦上來了啊,並且朝廷上的人也在不斷往朝廷推選着人,我退休了我的得意門生繼續做我得位置,跟我做有什麼區別嗎,死黨的死黨還是我的死黨,流水的官員,鐵打的死黨體系,這就是官場!這些官員不同名不同姓,甚至不同地方,但都直接或者間接爲二王效力着,知道或者不知道,大燕國卻都被這三個家族操縱着,以皇帝爲首的皇族、以江陵王爲首的江陵王家族、以閩江王爲首的閩江王家族,這三個家族一舉一動影響着着這個帝國的走向。而接下來,不論誰坐了皇帝,大燕國都會在這個家族的意志下繼續運行最少一代帝王的時間。無論是對官員還是對於二王,這個結果都太誘人了。

危急疑惑(二)(一)皇帝駕崩前奏疑惑(三)危急意外(二)疑惑(二)選擇(二)意外意外(三)+震驚選擇危急疑惑(一)意外(三)+震驚(一)皇帝駕崩疑惑(一)疑惑(三)意外選擇(二)疑惑(二)(一)皇帝駕崩疑惑(三)危急疑惑(一)危急意外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意外(二)選擇危急爭儲危急意外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危急疑惑(三)疑惑(一)危急意外(三)+震驚選擇(二)疑惑(一)意外(三)+震驚危急疑惑(三)(一)皇帝駕崩意外(二)前奏意外(二)意外選擇(二)爭儲選擇(二)選擇(二)疑惑(二)意外(三)+震驚選擇(二)(一)皇帝駕崩選擇意外意外(二)爭儲危急(一)皇帝駕崩(一)皇帝駕崩疑惑(三)疑惑(二)選擇選擇(二)前奏前奏疑惑(二)選擇爭儲前奏意外(二)疑惑(三)疑惑(三)選擇(二)選擇意外(二)危急爭儲選擇(一)皇帝駕崩意外(二)
危急疑惑(二)(一)皇帝駕崩前奏疑惑(三)危急意外(二)疑惑(二)選擇(二)意外意外(三)+震驚選擇危急疑惑(一)意外(三)+震驚(一)皇帝駕崩疑惑(一)疑惑(三)意外選擇(二)疑惑(二)(一)皇帝駕崩疑惑(三)危急疑惑(一)危急意外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意外(二)選擇危急爭儲危急意外意外(三)+震驚意外(三)+震驚危急疑惑(三)疑惑(一)危急意外(三)+震驚選擇(二)疑惑(一)意外(三)+震驚危急疑惑(三)(一)皇帝駕崩意外(二)前奏意外(二)意外選擇(二)爭儲選擇(二)選擇(二)疑惑(二)意外(三)+震驚選擇(二)(一)皇帝駕崩選擇意外意外(二)爭儲危急(一)皇帝駕崩(一)皇帝駕崩疑惑(三)疑惑(二)選擇選擇(二)前奏前奏疑惑(二)選擇爭儲前奏意外(二)疑惑(三)疑惑(三)選擇(二)選擇意外(二)危急爭儲選擇(一)皇帝駕崩意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