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新軍之議

文朝如今內憂外患,舉步維艱。

太子府想要更快地站穩,獲取民心支持,最好的突破口就是將北地經營起來。北地一旦恢復,不僅使得國力強大,也是舉國民衆所願,提振士氣,凝結人心。

太子劉靜之所以推動這次聯合會議,既是向外宣揚太子府所關注的民生,也是要傳達他的決心。太子北上督軍抗擊韃子,這本身就是一個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提出經營北地,還是有擁戴力量的。借這一股力量來做事,那是事半功倍之效。

朝堂大員們對北地的想法,太子劉靜不是不知道,但今天的會上,也讓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種頑固而龐大的力量。對於之前楊盛文在右丞相府十年,沒有完全改觀文朝風氣,太子劉靜如今又更深的理解。

一個人面對另一羣龐大的利益團體,你當真能夠做到嗎?太子劉靜看着離開的大員們,心中不由地涌出一股殺念。

如果可以,殺一批人,會不會撕破這羣人的網?但目前,太子府連站穩腳跟都做不到,右相楊盛文如今也不可能再像當初可控制六部,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樣的殺念,還不能絲毫表露出來,不然,對方會有什麼行動,可說不定的。劉偉這些人,估計是很願意看到這些大員與自己反目,然後取而代之。

如今的太子府,唯一的選擇就是,將自己要做到事情提出來,表明太子府的志向和打算,只要大員們明知太子府的打算,他們就不會有過激的舉措。

太子劉靜明白,如果說,過一兩年自己能夠上位,到時候自己做惡人,然後給兒子留下一個清爽的政治環境,文朝的朝氣和生機就會恢復,到時候,兒子就成爲中興之主。

張洪庭、韓立仁和楊盛文等人,陪着太子劉靜返回太子府。今天的會議是太子府在主導推動,效果不能說沒有,但二皇子劉偉和那些尚書的反應,卻不能讓太子府的人滿意。

返回太子府的路上,楊盛文和張洪庭陪着太子劉靜,韓立仁的地位自然要更低一些。

經營北地是太子府要走的關鍵一步棋,是太子府樹立威望,凝聚人心,擴充實力的有效步驟。如果沒走好,對太子府的崛起肯定有所壓制。

韓立仁目前也算是太子府的紅人,在會議上,他沒有資格多發言,也知道自身在朝堂上還沒有多少威望。可見到太子府工作一時間無法推進,心裡不快。想到當初在北地的情景,他是見過蠻族軍如何強悍的。

但也知道,要練出蠻族軍這種強悍之軍兵,除了財力物力外,更要有可靠的領軍人物。

楊繼業目前身邊有多少人可以,韓立仁也不知,但蠻族軍還是知道的。蠻族軍三千人,在蘇杭將倭寇殺得聞風而逃,多次殲滅倭寇的戰績,想來不是虛假。

別人或許會疑惑蠻族軍的實力,但韓立仁堅信這些人的強大。據說,楊盛文在返回京都的途中,遇上魔教埋伏,後來魔教被擊潰,其中就有蠻族軍的影子。只不過,楊盛文不肯說內中詳情,想必也是因爲牽涉到楊繼業之故。

回到太子府,幾個人都不說話,喝着茶。對於朝堂的大人物們,他們心中有些什麼想法,幾個人不是不知,卻也無法改變。

韓立仁終於忍不住,說,“太子殿下,北地之苦,苦在無力抗擊韃子的肆掠。邊軍孱弱,軍將貪腐,軍心不在。再將希望寄託在邊軍,臣以爲不可靠。”

太子劉靜點點頭,說,“韓學士到過北地,見識過邊軍和禁軍,也見過韃子的強悍、兇蠻。孤何曾不知,邊軍難託付重任?”

“殿下,不如組建新軍。就在北地那邊組建新軍,北地人對韃子有深仇大恨,抵禦韃子是他們之心願。只要選好將領,籌集資金,操練新軍。足以改變目前之狀……”韓立仁說。

“組建新軍……”太子劉靜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可等他反應過來,也有些振奮,看向楊盛文,說,“右相以爲如何?”

楊盛文看了看韓立仁,神態倒是沒有什麼大變,沉思一陣。說,“殿下,編練新軍,不失一條可走之道。不過,這條路也不好走。

首先,兵部對於編練新軍會不會接受?新軍與邊軍如何區分、如何取代守衛邊關?軍隊是國之重本,兵部和朝堂這一關就難以通過;

其次,編練新軍的軍費從何而來?新軍人員定額多寡?人數少了,哪怕是精銳也難以與韃子抗衡而勝出。人數多了,開銷巨大,如何籌集這些開銷?戶部那邊就指望不上的,太子府更拿不出這筆錢。

其三,編練新軍勢必要選軍將,誰是最佳人選?對新軍該如何操練,與韃子對戰,有幾分勝算?新軍是什麼模樣的軍兵,與邊軍強多少?

若是真要推行編練新軍,這些問題都需要做足準備。而最爲緊要的是,新軍要勝過韃子,誰敢誇這海口?”

楊盛文對於韃子之強、對蒙匈族騎兵之強,還是有比較明確的概念。知道韓立仁在想什麼,蠻族軍在小股對抗上,或許有精銳,但要人人如龍,個個似虎,這樣的虎狼之師,不是操練而成,而是百戰之後才養成這種強軍。

楊盛文也知道蠻族軍曾在小村那邊,用不足百人,斬殺魔教千人的精銳。但也不足以說明,這些人在韃子騎兵面前,就可抵得住,戰而勝。這種千萬人力精選的精銳,猶如一把利刃,突襲直入或可有用,正面對抗,對陣而戰,文朝軍將是顯然存在弱勢的,又如何克服?

“殿下,編練新軍作爲一種準備、一條路,先緩緩籌備,做好準備,等條件成熟就落地推動。”楊盛文語氣緩慢地說,“邊軍和駐軍的戰力,朝堂上下,盡皆知曉,目前邊軍駐紮各關卡,也只能先如此了。殿下,以爲如何?”

太子劉靜聽楊盛文這樣一分析,也知道,將希望寄望於編練新軍,未必就是通達之路。

第201章 誰 錯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225章 看不透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457章 女兒心難猜第633章 信誠苑第217章 玉滿懷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468章 煽耳光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202章 開 倉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553章 邀入夥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587章 知與行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172章 打 獵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158章 逼反蠻族第572章 換角色第578章 增援承平山莊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196章 初戰大捷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66章 多寶和尚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704章 安 睡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第92章 族羣分別第685章 抵達裕口縣第53章 混亂起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278章 九個一第75章 赴死之殺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356章 挺過來了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700章 陳羽霏的消息第123章 讀與考第580章 鏖戰寨牆第48章 耶律鍾玉第62章 殺匪虎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231章 上 朝第240章 求 聯第35章 認死理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44章 一幅對聯第66章 多寶和尚第644章 聚仙樓第91章 劁 豬第714章 不經打第10章 三拳決恩仇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225章 看不透第69章 精銳齊出第204章 賺大了第72章 平叔現身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455章 喜與優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28章 酬 謝第424章 接戰前第535章 來戰——第534章 五義莊第572章 換角色第408章 好東西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6章 過 關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691章 什麼來路
第201章 誰 錯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225章 看不透第441章 直接斬殺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457章 女兒心難猜第633章 信誠苑第217章 玉滿懷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468章 煽耳光第581章 韃子退走第202章 開 倉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553章 邀入夥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170章 並肩而戰第587章 知與行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172章 打 獵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158章 逼反蠻族第572章 換角色第578章 增援承平山莊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196章 初戰大捷第504章 親赴幽州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66章 多寶和尚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704章 安 睡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第92章 族羣分別第685章 抵達裕口縣第53章 混亂起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278章 九個一第75章 赴死之殺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356章 挺過來了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700章 陳羽霏的消息第123章 讀與考第580章 鏖戰寨牆第48章 耶律鍾玉第62章 殺匪虎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231章 上 朝第240章 求 聯第35章 認死理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44章 一幅對聯第66章 多寶和尚第644章 聚仙樓第91章 劁 豬第714章 不經打第10章 三拳決恩仇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225章 看不透第69章 精銳齊出第204章 賺大了第72章 平叔現身第475章 逃跑或迷惑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455章 喜與優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147章 代卡蠻的態度第563章 城外逃命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358章 勢如破竹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28章 酬 謝第424章 接戰前第535章 來戰——第534章 五義莊第572章 換角色第408章 好東西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6章 過 關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691章 什麼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