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庭見韓立仁的神情,但他卻點點頭,不解釋。韓立仁見了再次讀三詩,說,“這些詩真不錯。”
“何止不錯。”張洪庭說,“都是傳頌千古的篇章,之前的那個少年,可能已經完全不同了。哦,對了,楊繼業在秋試中已經高中舉人,遺憾的是,他不能來京都參加會試。不過,才十六歲的少年郎,三年後再來京都會試,未嘗不是好事。《秋江獨釣》就是中秋文會上,拿到魁首的詩。”
即使韓立仁覺得楊繼業不可能有如此詩才,可有張洪庭的話,自然不會再有懷疑。也知道,楊盛文作爲文壇名宿,他不可能爲兒子出名而自損名聲。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是在說蠻族人,還是楊家人?”韓立仁搖搖頭,隨即看着張洪庭,又說,“張老親自爲楊家勞累,我韓家自是答應這樁婚事的,只是,荊蠻楚地不毛之地,倒是讓女兒受苦,那也只能說是她的命了。”
張洪庭搖搖頭,說,“立仁啊,荊蠻楚地或許偏遠,但鎮邊王府不是一直在那裡嗎。楊繼業有此才情,不過幾年時日,必定大鵬展翅,一飛沖天。”
張洪庭這樣的話,不過是吉祥言語而已。對楊家以後會有什麼樣的變遷,從目前來看,確實沒有什麼轉變的契機,要變的可能是更壞的情景。
這時候,又怎麼能說這樣的話?張洪庭見韓立仁答應,說,“哦,我之前一直在琢磨三詩,還有一樁事倒是忽略了。”張洪庭說着,對外叫一聲,讓隨行的人將放在車中的東西拿進門。
四個盒子,大小不一。不過,看端過來的人也不怎麼費力,韓立仁明白,那是楊家送來的訂親禮物。人不能到京師,但禮物肯不能少,這是禮數。
放桌上,張洪庭說,“立仁,這是楊家從荊蠻楚地送過來的,我所知的楊盛文身無餘財。在荊蠻楚地五年,多是文友饋贈,得以度日。來人說了,大盒子是楊盛文的一副墨寶,也是他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了。其餘三件,是楊繼業親自準備的,連楊盛文都沒打開看過。”
盒子密封着,韓立仁自然不會有什麼指望,因爲楊家的生活狀況,京都裡只要關注楊家和右丞相府的人,都明白這一點。楊盛文名氣、才情和能力都強,就是家無餘財,一身清風。
不過,像楊盛文這樣的人家,確實不用擔心過不下去,總會有文人或家有富裕的人,給他送去,不至於捱餓。
“謝謝張老,辛苦您啦。”韓立仁說,不管兩家如何,對張洪庭這樣居中跑腿的,總要感謝。韓立仁看了一眼大兒子,韓泉知道該做什麼,因爲他也是成婚了的人,原本該是楊家答謝張洪庭的,如今只好韓家來付出。
不一會,韓泉拿來一個紅禮包,禮貌裝了銀十二兩。自然是小小心意,對於張洪庭而言這樣的心意也不會在意。
張洪庭見韓泉送來,笑着說,“立仁,俗禮就免了吧。楊盛文的面子,老夫這裡就夠了。”
“張老,這是韓家一點心意,與楊家無涉。小女那個有一去處,也令我這個做父親的心安。”韓立仁解釋說。
“立仁,把楊盛文的墨寶打開瞻仰瞻仰吧。”張洪庭說,京都這邊,不知有多少人求楊盛文的墨寶而不得,使得楊盛文的字就成爲稀罕物。
韓立仁當即將最大的一個盒子打開,禮貌果然是楊盛文的一副字。展開後,字爲:“子曰”。整幅字端正沉靜,隱隱透出一股浩然正氣來。這樣的字掛在書房,對讀書人會有非同尋常的助益。
“好好好,好字。右丞相府果真不同凡響。”張洪庭雖說與楊盛文在儒學之義上,爭論二十餘年,而他比楊盛文大十來歲,可在書法上,確實不得不讚美楊盛文。
韓立仁、韓泉父子看到這樣一副字,也是喜不自勝,僅憑這一幅字,就足以爲傲。楊家對於自家女兒,還是很上心的。
韓泉對於妹妹韓玉芝去楊家的事情,知道更多一些,當初逼不得已離開京都,那是有陳羽霏相陪。陳羽霏的來歷確實不知詳情,但她不會害了自家妹妹。
兩女長途跋涉,不知是不是還有其他人陪護。不過,如今楊家既然託請張洪庭來家裡求親,自然是一切安好。等定下親事,韓家這邊給他們送一些財物,總不至於受多少苦楚。
張洪庭坐一陣,也不肯留下吃飯,好在將韓家的答謝禮收下,讓韓立仁心頭多少好受一些。說不定因爲這件事,以後萬一太子府有變,張洪庭會關照一句,韓家的處境會好一些。
等張洪庭走後,韓家父子送出門,看着馬車遠去。韓立仁不由地感嘆一聲,韓泉說,“父親,妹妹有這樣的歸宿,未必不是好事。她心裡願意就好,何況,妹妹是有自己主見的人,我們也干涉不了什麼。”
“我何嘗不知?她肯私下離開京都,去荊蠻楚地,那是打定主意的事。”韓立仁說,心裡多少有些不滿,畢竟對女兒說來,這樣的婚事太簡單了。
回家,韓母也出來,得知女兒的情況,便是滿面淚水,哽咽不可語。
韓泉說,“母親,妹妹在楊家,她就無事。我們知道她安穩,就是好事啊。楊繼業也不錯,如今他的詩名已起,想來今後會有不小成就。”
韓立仁將桌上的字幅收起來,得找時間親自裱好,掛在書房才行。另外三個禮盒,韓泉拿起來,準備送進父親書房。韓立仁說,“打開看一看,以後我們給楊家送一些東西過去,也好比照。”
韓泉原不指望什麼,因爲張洪庭說明了這些是楊繼業自己準備的,他會有什麼東西?說不定就是三首詩。
但父親說話,而母親也在等待,他便將最上面的盒子打開。盒子打開,隨即見裡面是一塊玉牌。品質很高的玉器和飾品,在京都雖說不少見這樣品質的,但在荊蠻楚地那偏遠不毛之地,楊繼業從什麼地方得到這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