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

春風吹戰鼓擂,連續數日兩界關前,勾斐大軍在潘明凱的指揮下不斷衝擊着兩界關的四座衛城。從作戰之始,勾斐大軍就利用人數上的優勢和象兵剋制大唐騎兵的優勢,將四座衛城和兩界關分割包圍,以五到八天一座衛城的速度將四座衛城逐一攻克。

而兩界關內的唐軍除了用強弓硬弩進行支援之外,只是在最初的時候派出了部分騎兵出關策應衛城,但在象兵的威懾下收效甚微。而夜間的偷襲雖然對勾斐的大營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相對敵軍的總體實力來看也缺乏明顯的效果,而且在摸清楚唐軍夜襲的規律之後,勾斐設了幾次圈套,反而讓唐軍的幾支夜襲小隊傷亡慘重。有鑑於此,在後來的幾天裡,大唐的騎兵雖然還會每天夜裡出城,但都是天黑後出發沿着勾斐的軍營遠遠的吆喝幾聲,而天亮的之前就會撤回關內。對於這樣的騷擾,勾斐的士卒已經見多不怪了,而值夜的兵丁更是將大唐的騎兵當作夜間提神的工具。

當然,勾斐軍在攻打衛城的時候也付出了一定的傷亡,唐軍依仗着牆高城堅和充足的守城物資給勾斐製造了不小的麻煩。尤其是在攻打第一座衛城的時候,城頭的唐兵將大量的滾木投擲到了城下,而後當數千勾斐士卒踩着小山一樣的滾木衝上衛城的城頭的時候,唐兵將燒得滾燙的火油澆了下去,跟着就是幾隻火把,使得這一批登上城牆的勾斐士卒幾乎全軍覆沒。後來吸取了教訓的勾斐軍,每當衛城下的滾木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就主動放火燒上一次,而每次大火都要燒上差不多半天到一天的時間,這也是攻打一座表面看起來只有三千人鎮守的衛城這麼緩慢的主要原因。

佔領了四座衛城之後,潘明凱讓人清點了士卒的傷亡情況。發現從斷魂坡之戰到佔領四座衛城,在這一個月的作戰中竟然傷亡了將近十萬的人馬,而且如果唐軍的鬥志再強一點的話,佔領這四座衛城的損失可能會更大,但唐軍似乎缺乏決死的信念,每當衛城內的弓箭等物資用的差不多了就會半主動的放棄岌岌可危的衛城,通過地道回到兩界關內。而爲了查清楚衛城內地道的位置,免得唐軍在夜裡通過地道進行反撲,勾斐又浪費了的不少時間。

在傷亡的士卒中直接死於兩軍陣前的也就三萬來人,其餘的大都是因爲失血過多和傷口感染而死亡,刀箭之傷還好一點,大面積的皮膚燒傷幾乎是根本就沒得救的。而爲了避免在春季裡產生瘟疫,大量的屍首都被焚化了。從兩界關望去,勾斐大營的周圍每天夜裡都有熊熊燃燒的篝火,而篝火之下則是數不清的屍首。刺鼻的氣味隨着春天的微風在大地上瀰漫着,讓人會忍不住陣陣作嘔。

如此之多的傷亡讓潘明凱十分的頭疼,爲了造就一支無敵的鐵甲之師,勾斐軍中的皮革鐵器絕大多數都被用來製作重裝步兵的盔甲和武器了。使得很多的勾斐士卒,除了手裡的砍山刀外就再沒有其他的防具和武器了。而全身包裹着厚重鐵甲的重裝步兵雖然刀箭難傷,但卻不適合攻打高牆環繞之下的城池。而其他缺少防具和武器的士卒在作戰——尤其是攻打城池的時候傷亡難免會超乎想象的慘重了。

緩慢的進度和過多的傷亡讓潘明凱徹夜難眠,而其中還有一個讓他睡不着覺地的原因就是,原本應該早就出現的大唐援兵卻遲遲不見蹤影。如此詭異的情況,讓潘明凱如坐鍼氈,他倒不是怕唐軍的援兵,恰恰相反,之所以三面圍城單單放開一面就是因爲他盼望着唐軍的援兵早日出現。

兩百年來的作戰經驗和大量的細作探聽到的消息使得潘明凱知道,兩界關後面有唐國的一位王爺和兩位國公的封地,每次大戰,首先到來的就是他們的私兵,而這也基本上就是兩界關唯一的援兵了。如果大戰不利,想要增兵的話,從動員到派出援兵抵達兩界關沒有兩三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能用象兵配合這鐵甲兵迅速的將沒有城池依託的大唐援兵擊潰,那麼就可以從容的攻打兩界關了。但是預料之中的大唐援兵卻沒有出現,這就讓潘明凱十分的揪心了。

深夜難眠的潘明凱步出中軍大帳眺望着遠處的篝火,從那裡散發過來的烤肉的香味讓他連續好多天都沒好好吃過一頓飯了。

監視兩界關動向的探馬不停的將關內的動向報了回來,這成了潘明凱打發時間的一個必修課了。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消息,無非就是天黑的時候唐兵一如既往的派了些騎兵出關,而趁着開城門的機會,又有不少的百姓拖家帶口的從關內跑了出來向後方逃命。

對於大唐騎兵的騷擾,潘明凱早就麻木了,明明沒有任何的作用唐國守將還堅持這樣做,除了顯示出他的無能,潘明凱不知道還有什麼意思。至於那些逃難的難民,潘明凱之所以沒有派人趕盡殺絕並不是因爲他良心發現,而是因爲他想借此削弱兩界關內唐軍的士氣。

人只要還有一絲活路,那麼拼死一戰的勇氣就不會出現。而兩界關的百姓也按照潘明凱的意願,從開始的時候只有十幾二十個人出關逃難發展到了現在每天都會有成百上千的人出關,這幾天更是發現有部分的唐軍士卒夾雜在百姓的人羣裡出城逃難,兩界關城頭唐軍的士氣似乎因爲四座衛城的失守和久久未到的援兵而日漸低落,關頭上七扭八歪的旗幟無人問津不說,這幾日裡就連勾斐的士卒偶爾進入弓箭的射程之內也沒有弓箭手開弓放箭了。

潘明凱對目前的戰局既滿意又不滿意,滿意地是佔領了四座衛城讓兩界關成爲了孤城,依照現在的情況發展下去,攻克兩界關將不會再是太難得事情了;而不滿意的是大唐的援兵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出現呢?他們一天不出現,潘明凱就不敢對兩界關發動最後的攻勢,因爲隱藏在暗處的敵軍很有可能會突然冒出來給自己致命一擊,這也是他在佔領四座衛城之後下令全軍休整暫不攻打兩界關的原因。

不過今天的探馬給他帶了一個和以往不太一樣的消息回來,那就是大唐的援兵之所以久久沒有出現是因爲擔負有支援兩界關任務的大唐王爺和兩位國公一致認爲,兩界關城高牆厚,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被攻克的,所以他們決定先進行春耕,而後再派兵救援。這個消息是潛伏在大唐境內的細作好不容易纔傳過來的。而計劃中他們整頓兵馬的日期竟然是在兩日之後,按照就快的速度來看,援兵想要到達至少還要十五到二十天的時間。

潘明凱聽了後竟然深有同感的點了點頭,因爲他在決定出兵的時候也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原因同樣也是因爲春耕。將近五十萬士兵和十來萬民夫,那可都是春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勞力啊。不過有同感歸有同感,既然知道了大唐援兵的動向,那麼自然就該在他們到來之前攻克兩界關了,而因爲援助晚了致使關隘失守的唐國王爺和國公必然會傾盡全力進行反攻,那時就可以以逸待勞的將他們全部殲滅,如此一來,千里之內大唐將無再戰之兵了,到那時可先行劫掠一番,相信所獲一定會讓國內的那些反對出兵的人閉嘴的。

想到這裡,潘明凱立即讓人下令通知將領們佈置攻打兩界關的事宜,酣睡中的各級將領在得到王子殿下的軍令後紛紛行動起來,整個的勾斐大營立刻熱鬧了起來,人聲鼎沸的嘈雜之聲就驚動了兩界關內的唐軍。

在城頭輪值的士卒見到勾斐大營出現異常情況,不敢怠慢立刻通知了衣不解帶數日的嶽闊。得到消息後嶽闊帶着手下的兩員大將孫鈺哲和馬全登上了城樓,看了看勾斐大營的動靜後嶽闊笑道:“差不過是時候,我們也該撤了,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吧?”

孫鈺哲、馬全相視一笑道:“早就準備好了!”

三人笑着下了城樓命令關內士卒集合,偌大的兩界關內此刻已經只有不到三千士卒了,而且還全是騎兵。

其他的人那裡去了?原來關內連百姓帶士卒大約有六七萬人,除了戰死的外,其餘人等已經陸續在每天夜裡開城的時候按照多出少歸的方法每日送上千把人出去,後來幾經試探之後發現勾斐軍對出關的百姓不聞不問之後,大量的士卒夾雜在百姓中間撤出了兩界關,用了二十多天的時間將兩界關的百姓和士兵基本上全部撤了出去。留下的全部都是清一色的騎兵,就等着勾斐行動的時候好開溜。

在北門等了按時按點出去騷擾勾斐大營的一千騎兵回來後,嶽闊帶着四千騎兵趁着天亮前最黑的那段時間出關而去。

大家都跑了,那麼李良人呢?

李良當然不會呆在兩界關內等死了,他早在七八天之前就帶着新認的乾妹妹以及童天奇從兩界關溜了出去,經過了將近三天的跋涉,在外面繞了好大的一個圈子後來到了斷魂坡後的山口處。而他們所走的路線卻正好和勾斐當初潛往斷魂坡前埋伏的路線有所重合,所以一路走來沿途之上偶爾還能看到幾個勾斐士卒的屍體在山澗之下,不過現在都是些白骨了,而且因爲不久之前剛剛有幾萬大軍走過一趟,所以一些很是險峻的地方都被人做了標記或着用樹枝藤條等物品設置了保護性的措施,只是勾斐的人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這些東西竟然這麼塊的就被他們的敵人所利用了。

在密林之處就着山澗中的泉水吃着乾巴巴的乾糧充飢,實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沒辦法,爲了不讓敵人發現這裡藏有軍隊是不可能生火做飯的。

李良一個勁的埋怨自己出來早了,特別是不時從腳邊的溜過的蛇蟲鼠蟻讓他覺得渾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無論是王強還是李良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面,幸好現在還沒到夏天,不然這林子裡的蚊子就夠他喝一壺了,而且還有從小就在叢林內長大的妞妞在一旁保護,讓李良覺得放心了不少,不過每次看着妞妞隨手抓了條長着三角頭的蛇耍着玩,李良還是會退避三舍的。

妞妞到了叢林之中就像是到了家一樣,在陡峭的山崖上穿梭如履平地。看着她在高聳如雲的參天大樹之間飛躍如閒庭信步,李良心道:“人猿泰山算什麼,看我們李家的虎妞李元霸才是真正的叢林之王。”

而這一夜勾斐大營內的異動同樣也驚動帶着人在山頭隱秘之處觀察敵情的童天奇,當他看到本來很平靜的勾斐大營忽然燈火通明起來忙沿着小路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李良,李良笑着對聞訊而來的苑同林道:“苑將軍,時候到了,你集合全軍,但見兩界關火起就迅速出擊將把守山口的敵軍能殲滅就殲滅,殲滅不了的話就將他們趕出山口即可,此戰成敗之關鍵一是看你能不能奪取山口,二就是要看你能不能守住山口了。勾斐士卒擅長山地作戰,而且敵軍數量上有優勢,惟有山口處能體現我軍弓箭上的優勢,一旦山口失守,這四萬大軍就危險了。”

苑同林道:“李大人放心,有莫將在,管叫他們有來無回。”

李良道:“苑將軍切記,佔領山口後一定要以巨石堵住山口,以防敵人的象兵,同時多收集滾木雷石,若是敵人出動鐵甲步兵,當從高處以重物擊之。”

苑同林領命而去之後李良又對童天奇道:“你帶一千人去左翼的密道之上把守,若是敵軍來襲,只管在險要之處阻擊即可,萬萬不可出擊,也不許放進來一個敵軍的士卒。”

童天奇高高興興的帶着人走了,而李良自己也帶着妞妞和一千士卒前往右翼的小路鎮守。

卻說勾斐大營經過一陣折騰之後,天剛矇矇亮的時候三十萬士卒從大營之中開了出來,將兩界關從三面圍住。潘明凱已經想好了,每日出動四到五萬人馬輪番衝擊兩界關,務必要在十日之內拿下兩界關,然後整頓關防抵禦大唐的援兵,待唐軍筋疲力盡之時一鼓作氣將其全殲。而第一次攻城就出動這麼多人馬也是爲了威懾唐軍,好降低唐軍本就已經很是低落的士氣。

算盤打得是不錯,但兩界關的唐軍卻並沒有按照潘明凱的想法去做。當大軍開拔到兩界關之下後,潘明凱就覺得有些部隊投了。對面的城頭上雖然旗幟飄飄,但卻不見一個人影,除了城牆之上隱約着有熱氣騰空而起,偌大的一個邊防重鎮遠遠的望過去是毫無聲息。數十萬大軍就像一個別扭的戲子,正在出力不討好的演一出缺少了主角的戲劇。

如此詭異的場面讓潘明凱猶豫了再三後還是決定下令攻城,當赤裸着上身的勾斐士卒擡着雲梯準備冒着弓箭和滾木的危險衝到了城牆下的時候,預料中的一切危險都沒有出現,雲梯順利的搭上了城牆的垛口,而擡着粗大的原木準備衝擊城門的士卒也平安的來到了城門洞下。

在這一瞬間,整個的戰場突然靜了下來,早就習慣了敵人的弓箭和滾木的勾斐士卒面對着這樣的場面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城牆之下勾斐士卒像是被人下了定身咒一樣,都動也不動的站着,敲鑼打鼓吹着號角爲攻城助威的士卒也都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

騎在戰馬之上的潘明凱皺着眉頭高聲喊道:“第一個登上兩界關者賞黃金百兩!”

不要覺得這個王子小氣,百兩黃金已經足夠讓一個五口之家在勾斐國不用勞作卻能舒服的過上一輩子了。就算是在富庶的大唐,黃金百兩也可以讓很多人放棄尊嚴去做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本來駐足不前的勾斐士卒,就像發了瘋一樣的爭先恐後的從雲梯向上爬去。

第一個……應該說是第一批登上城頭的勾斐士卒發現城牆之內沒有一個唐兵,阻擋他們前進的是一根根繃的很緊的繩子,爲了那一百兩黃金,他們沒有絲毫的猶豫,擡手取下咬在嘴裡的砍山刀就劈了下去。

繩子斷裂了,而隨着繩子的斷裂,一個個被繩子束縛着的物體騰空而起——那是一個個都快要熄滅了火盆,而火盆之上還有各種耐熱的器皿裝載着的滾燙的火油。

隨着火盆的落地以及火油的四濺,兩界關下在這一刻燃燒了起來。

第 八十八 章 家宴風雲第 六十六 章第 九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十七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上)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二 章第 九十六 章 鬱悶的李良第 八十九 章 爲他人做嫁衣裳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上)第 三十一 章殘念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四十五 章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九十 章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 六十九 章第 三十一 章第 七十六 章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七十 章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上)第 一一八 章 避暑勝地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二十七 章第 五十二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 二十四 章第 五十五 章 寫本書叫葵花(全)第 十 章第 三十五 章第 三十九 章第 八十一 章 京城風波起 上第 六十八 章第 三十九 章第 一二零 章 月下劍舞第 三十九 章第 五十 章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上)第 五十一 章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上)第 一一一 章 睜眼說瞎話第 二十三 章第 七十六 章第 四十五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上)第 一一三 章 一夜三窺聽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三十七 章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上)第 四十五 章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三十五 章第 四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中)第 一二八 章 卸磨殺驢嗎第 二十七 章第 二十三 章第 三十八 章第 一零一 章 機遇挑戰第 五十三 章第 三 章第 六十二 章第 五 章第 二十八 章第 七十四 章 無悔的老將軍第 四十三 章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上)第 四十二 章第 一一二 章 計中計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五十一 章第 十一 章第 二十八 章第 十五 章第 四十九 章第 八十三 章 十字坡第 十五 章第 七十二 章 情況怎麼樣了第 一一四 章 師徒問答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 六 章第 二十二 章第 六十 章第 二十 章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中)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上)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五十八 章 大事件和聖旨第 五十八 章 大事件和聖旨第 六十六 章第 十四 章第 一二二 章 公主理政 下第 一一五 章 貴姓第 五 章
第 八十八 章 家宴風雲第 六十六 章第 九 章第 一零九 章 蒼茫關風波起(下)第 十七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上)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二 章第 九十六 章 鬱悶的李良第 八十九 章 爲他人做嫁衣裳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上)第 三十一 章殘念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四十五 章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九十 章 命中註定的對手第 六十九 章第 三十一 章第 七十六 章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七十 章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上)第 一一八 章 避暑勝地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二十七 章第 五十二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 二十四 章第 五十五 章 寫本書叫葵花(全)第 十 章第 三十五 章第 三十九 章第 八十一 章 京城風波起 上第 六十八 章第 三十九 章第 一二零 章 月下劍舞第 三十九 章第 五十 章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上)第 五十一 章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上)第 一一一 章 睜眼說瞎話第 二十三 章第 七十六 章第 四十五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上)第 一一三 章 一夜三窺聽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三十七 章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上)第 四十五 章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三十五 章第 四 章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中)第 一二八 章 卸磨殺驢嗎第 二十七 章第 二十三 章第 三十八 章第 一零一 章 機遇挑戰第 五十三 章第 三 章第 六十二 章第 五 章第 二十八 章第 七十四 章 無悔的老將軍第 四十三 章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上)第 四十二 章第 一一二 章 計中計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五十一 章第 十一 章第 二十八 章第 十五 章第 四十九 章第 八十三 章 十字坡第 十五 章第 七十二 章 情況怎麼樣了第 一一四 章 師徒問答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 六 章第 二十二 章第 六十 章第 二十 章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一二四 章 西泉村議戰事(中)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一二六 章 無 題(上)第 九十四 章 鎮國金鐗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五十八 章 大事件和聖旨第 五十八 章 大事件和聖旨第 六十六 章第 十四 章第 一二二 章 公主理政 下第 一一五 章 貴姓第 五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