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百 章 長公主

御史大夫作爲威懾貪墨官吏的一柄利劍在大唐的歷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中原五國來看,唐國的吏治是最好的。兩百年來已經數不清有多少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倒在了這柄利劍之下。但是大唐對立國時所封的貴族的不連坐、非謀反不消爵的法規又使得那些被御史大夫弄倒的官吏的後人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雖然他們不一定像父兄一樣成爲貪官污吏,但總歸是和御史大夫結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恩。就如同五王和十一家國公水火不相容一樣,大唐的官吏和御史大夫是絕對的死對頭。如果不是御史大夫在民間具有很高的威望,而且歷任的御史大夫的後人都在御史城居住,受到那獨立於大唐兵制之外的一千御史兵的保護的話,估計下場好不到那裡去。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錯誤,況且還有硬性指標的限制,有幾任能力不強的御史大夫爲了趕任務也辦了不少的冤假錯案,而官吏往往就會在這個時候發難,聯名上表要求裁撤‘獨斷專橫’的御史大夫、解散御史兵,將御史城變成普通的城池。

面對羣情激奮的大臣們,當朝的皇帝很是爲難,不撤吧……大臣們要撂挑子,撤吧……這御史大夫和五王、國公以及貴族特權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四大鐵律,也被稱爲大唐的四大基石。尤其是御史大夫,老爺子留下話,除非皇帝改姓,否側就不得裁撤御史大夫!

好在高祖皇帝可能預料到會有這種情況出現,曾交待過如果所用非人或沒有合適的人選的話,御史大夫一職可以空缺。於是乎每當大臣們鬧得比較兇的時候,御史大夫就會空缺上幾年,而當皇帝通過自己的渠道(無塵院、大內侍衛……)發覺官吏中貪墨之風有所擡頭時,就會立刻任命一位御史大夫進行肅清。當情況好轉後就又空缺上幾年,如此循環反覆,倒也不愧是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

當長公主鄭天虹向準皇帝鄭滎建議加封李良爲御史大夫可以說是用心良苦,若是成功了,那麼李良就站到百官的對立面上,而且每年裡大部分的時間都必須要住在千里之外的御史城,如此一來就會使得李良對朝政潛在的影響(危害)將低了很多。

只可惜準皇帝鄭滎似乎一點也沒領悟到長公主的苦心,他沒有直接否決掉妹妹的提議,而是將已經準備好了的聖旨讓太監唸了一遍給她聽。

一想到聖旨上的內容,無力的感覺瞬時間涌上了心頭,皇兄竟然要冊封李良爲‘相國’並將御史城劃歸其管轄!

相國是什麼?

那可是丞相的‘加強版’……是可以享受“劍履上殿,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可扣聖諭,自行決斷”的特權,待遇基本等同於並肩王(皇)的官員,而這種形式上的權力待遇歷來就是弱主強臣的象徵。雖然高祖皇帝所鑄鎮國金鐗已經使得李良有了這種待遇,但是那畢竟只是建立在一種精神象徵上的不穩固的權力,可是如果他當上了相國,那可就名正言順的了。還有,封李良爲相國的同時,皇兄竟然還要將歷來都用作牽制相權的御史大夫也劃歸到他的掌握之中,這不就如同放虎出欄嗎!

鄭天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難道在父親發瘋一般把掛在大殿兩百年的‘鎮國金鐗’給人之後,兄長也瘋了嗎?還是李良有什麼妖術,蠱惑住了他們?

和鄭滎據理力爭了一個多時辰,也不能改變兄長決定的長公主殿下在月色之下跪倒在益壽宮門前,乞求父親能見自己一面。可等來的只是心疼女兒的母后派人傳話:太后讓小的告訴您,太上皇是不會見您的,所有的一切太上皇自有主張。長公主殿下請回吧!

‘鎮國金鐗和相國的名份!天鷹軍團!十一家國公!無塵院!御史城!’偏殿內忙碌了一夜的大臣們進早餐的時候,長公主鄭天虹正掰着指頭在心裡默默地衡量着李良的實力並盤點起自己的實力來了:‘長公主的身份可以和相國抗衡!至於鎮國金鐗……不過是個死物,起不了多大作用。’

‘十一家國公那裡嗎……到了關鍵時刻自然有五位王爺抗着,兩方互相對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駙馬嶽闊的天下兵馬大元帥雖然是個虛銜,但他的父親嶽老將軍去年才當上地虎軍團的主帥,他老人家老當益壯至少還能在這個位置上幹上五年。這五年中完全可以用地虎軍團來牽制天鷹軍團,更何況李良能不能完全控制住天鷹軍團還在兩可之間。’

‘無塵院……可恨皇兄態度曖昧,否則大內侍衛的情報系統雖然比無塵院稍弱,但也差不到那裡去,尤其是在京師之內大內侍衛的實力要比無塵院強上很多。不過,無塵院歷來和大內侍衛有隙,找四大護衛談一談或許能有所收穫!’

‘算來算去,最麻煩的竟然會是……御史城!他們有參奏官員的權力,就連皇帝也不能把他們所參的官吏盡數保下來,如果他們在李良的指示之下‘陷害’忠義之士,這可如何是好?唉……若是李良只是御史大夫而非相國,危害就會小的多了。’

娥眉緊鎖的鄭天虹不經意的一擡頭,卻看到六位尚書和十幾個侍郎之中有幾人已經進完了早餐開始整理手中的公文了。

‘唉呀……我怎麼糊塗了!竟然忘記了他們!別看五王和十一家國公高高在上,三大軍團兵多將廣!可是因爲他們互相牽制,使得真正左右朝局的不是這些高權重的王爺、國公和元帥,而是看起來權力比較分散的六位尚書和他們手下的數千大小官吏!兵部、工部、刑部的三位尚書乃是父皇的心腹,只要父皇還在,一時間李良是不敢拿他們怎麼樣的。禮部尚書姜志遠與世無爭,對李良有徵召爲官之恩,於情於理李良都不會動他。吏部尚書乃是皇兄的舅舅,又是軍中將領出身,且胡家掌管吏部多年,門生故吏遍天下,李良輕易也是不會碰他的。戶部尚書申鴻逸雖然膽小怕事,但……嘿,這些年沒有御史大夫盯着,他暗地裡也撈了不少了,李良如果有異心必然會爲了控制國庫中的錢糧而拿他開刀,這也正合了我的心意。即便是李良的人當上了戶部尚書,辦事的人還是下面的官員!’

‘不管御史大夫參掉多少官員,六部的官員除了少許是寒門出身,其他還將都是世襲爵位的世家子弟,這些人同我鄭氏榮辱與共,相信除了少部分人外,大多數還是滿意家族所能享受到的權力的。投靠李良是不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好處的,所以他們即便不站在我這邊也會保持中立的。’

‘我和李良的差距看起來並不算太多,基本上也算是平分秋色!況且李良再怎麼說也只是個臣子,而且他的權力來自於父皇和皇兄,沒有十年的時間他的根基是站不穩的。’

想到這裡鄭天虹輕輕地長舒了口氣,似乎是要將胸中積壓了很久的煩悶發泄出去。經過精心的算計,她發現自己並沒有落於下風,這讓她心情好了很多。而且通過盤點雙方的實力,我們的這位長公主發現,還有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遊離在她和李良的控制之外,而這股可以打破均衡的力量就是——海月軍團!

同近些年來很少出徵的天鷹、地虎兩大軍團不同,海月軍團所屬的五萬水軍因爲日漸猖獗的海寇,二十多年來幾乎是年年出海作戰,雖然這兩年各方海寇被打怕了輕易不敢靠近大唐的海域,但海月軍團在有海霸王之稱的上官飛雲元帥的帶領下一刻都沒有放鬆過,船隊以輪戰的方式經常出海掃蕩藏匿在島嶼間和飄蕩在大海上的海盜,在特定條件下海月軍團的戰鬥力絕對是大唐軍隊之冠。

提起海月軍團,不能不說一說上官家族。在大唐的貴族世家之中,上官家族可以說是個特例,從立國到現在海月軍團一共有十九位元帥,而這十九人中有十四人都是上官家族的人,另五位則全都是上官家帶出來的將領,並且是在得到上官家族的推薦後才當上的元帥。除此之外,從上官家分出來的旁系子弟在三代後無一例外的全部加入了海月軍團。在海月軍團的水寨內,隨手拉住十個低級將領,至少有一半都姓上官。可以說,海月軍團就是上官家族、上官家族就是海月軍團。歷任的御史大夫對此都很有微詞,參奏上官家可以說是御史城的一個傳統。不過即便是因爲御史大夫的緣故,使得先後有七代上官元帥罷官,但繼任者不是姓上官,就是出自上官家族門下的將領,讓御史大夫們很有些無可奈的感覺。

鄭天虹深知,只要得到了上官家族的支持,那麼就有了一支可以威懾李良的根本——十一家國公的機動大軍。危急時刻只要上官家擺出姿態,那麼十一家國公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現在擺在長公主面前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得到上官家族的支持。上官家族雖然不像最爲神秘的世襲羽林軍統領的王氏家族那樣終年閉門絕客,但也同朝中官員少有往來。好在上官家的掌上明珠,上官飛雲的女兒是鄭天虹的十四弟妹,而十四皇子絕對不是一個甘於寂寞主,從他們兩口子那裡着手應該是有機會的。

忽然間,鄭天虹忽然眼前一亮!她想起來,在幾個月前健宗曾經讓她看過的高祖皇帝秘傳的帝王心術的摘抄。

上面有這樣兩段話,其中一段:世界上有這麼一類人,這些人很拽的,怎麼個拽法?他們或是真清高或是擺架子,不是推三阻四不願當官,就是打着大隱隱於朝的主意在官場內混日子,總之是輕易是不會爲我所用的。但是這些人卻有着不同凡響的才華,不用一用實在可惜。對待那些不願意(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爲官的,如果真的想用的話就要放下架子去請去求,要有死纏爛打不死不休的精神。如此幾番後就算他們不爲我所用也不會成爲我們的敵人,就算成了我們的敵人在交鋒之時他們也不免束手束腳;而對待大隱於朝的傢伙們,想讓這些人效命就簡單得多了。他們不是混吃等死嗎?不要給他們這個機會,要找藉口封他們的官賞他們東西,沒有藉口?沒有藉口可以創造藉口!並且不要等他幹出了點什麼再進行封賞,完全可以無功先受祿嗎!封他們大官,給他們放手去幹的空間,讓他們感到不幹點什麼實在對不起你,對他們這一類人來人說,與其先等他們做出成績後再封賞,還不如先給他們豐厚的報酬再讓他們幹活來的實在,讓他們不自覺的爲我們所用就是這麼簡單!

另一段是這樣的:從有了帝王這個職業之後,改朝換代、謀權篡位作爲皇位的孿生兄弟就一起來到了人世。皇位想要坐的穩就要時刻注意(在這一句之後很長的一段都被塗黑了,只能大約的看出來,頭一個字隱隱約約似乎是‘黨’字)……,……和權臣可以是一個王朝的顛覆者,但也可以成爲一個王朝的支柱。(又是一段被塗抹掉的文字後)……權臣一定是幹吏,但幹吏未必就是權臣。如何避免讓幹吏成爲權臣是一門並不高深的學問,做起來也很是簡單——先要做到用人不疑,其次是用人必疑!只要一個君王能把握好這兩點,幹吏就會始終是幹吏,永遠成爲不了權臣!不過權臣並非一無是處,有時候一個不太英明的君主還是很需要權臣的,權臣可以開疆擴土、可以轉移百官和民衆的注意力、可以辦一些君王很想辦但卻不能去辦的事情。所以必要的時候可以去創造一個權臣出來,只是在創造一個權臣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同時創造另一個權臣出來,讓他們去鬥,在兩個權臣兩敗俱傷或一方佔得上風的得意忘形的時候一舉將他們消滅。

鄭天虹明白了……她終於體悟到了高祖皇帝的睿智和父皇的高瞻遠矚!

‘大唐經過兩百年的積累,已經到了可以憑藉一國之力統一中原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人出頭來帶領大唐的軍隊橫掃中原,而四個皇子都屬於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貨色。她鄭天虹雖然心比天高,自認比大多數男人強上百倍,但一個女兒身就註定她成不了絕對的主角。五王和十一家國公是不能給他們掌兵的機會的,一是他們已經封無可封了,二則他們誰也不服誰,不說日久必然生變,恐怕沒等往外用兵,他們自己就先打起來了,而朝中的其他人出來掌旗更是壓不住他們。惟有她和鎮國公府出身的李良聯合主政方可得到平衡。’

‘自己真是糊塗,光想着讓李良就任御史大夫好讓他遠離京城,卻忘記了,李良雖然出身於鎮國公府卻非是鎮國公,有公正無私、六親不認傳統的御史城自然有參奏他的權力。給了李良那麼多特權並將可以參奏他的御史城也讓他管着,無非是爲了讓他安心的爲大唐打天下。’

而爲了防止李良,同時也爲了防止自己有不臣之心,父皇已經作了大量的準備。’

‘兵部尚書何盛因故降爲侍郎卻仍就行尚書令,如此一來他就在的品級就是從一品,御史城參他的話,皇兄自然可以將他保下來。只要何盛在任,兵部下屬的幾十萬常備軍就務須憂慮。父皇這一手明降暗保實在是高明啊!’

‘吏部胡尚書在天鷹軍團任職多年,原本還想不通父皇爲何要讓一個武將出任文職,現在看來,父親是在爲將天鷹軍團交給李良作鋪墊呢。胡尚書在天鷹軍團之中人脈頗豐,如有風吹草動他又如何會不知道呢!’

‘羽林軍名義上歸了駙馬掌管,但實際上仍舊掌握在神秘的王氏一族手中,有羽林軍在京師就不會失陷,皇兄也可保無恙。’

‘拋開政見不同,五王和十一家國公爲了自身的利益仍然會效忠於皇兄。’

‘在兵部和吏部動不得,天鷹、地虎不能動、海月軍團動了也沒用的情況下,我和李良互相傾軋的首要對象必然是掌管錢糧的戶部,當我們兩個爭鬥的不亦樂乎的時候,皇兄則可牢牢地掌握住其他五部,而戶也未必就能落到我或者李良的手中。’

‘說來說去,我能掌握的不過是地虎軍團,李良也不過能調動鎮國公府的府衛以及天鷹軍團的少量人馬。真正的權力事實上還集中在父皇和皇兄的手中,我和李良不過是兩個互相制衡的權臣,只要皇兄覺得不需要我們的時候,很輕鬆的就可以解除我們的權力。’

鄭天虹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爲了鄭氏的江山社稷,她願意去做一個犧牲品。

偏殿門前的值事太監高喊道:“李良大人到。”

自認爲想通了一切的鄭天虹笑了,兩個權臣總領朝政的時刻到了!

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十一 章第 二 章第 一零七 章 我們都是蛀蟲第 四 章第一零三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 上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三十七 章第 七 章第 二十四 章第 二十 章第 十四 章第 四十 章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五十 章第 一一九 章 勝地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下)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五十三 章第 一二八 章 卸磨殺驢嗎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一二三 章 鄭憲解謎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六十六 章第 十一 章第 六十五 章第 八十六 章 連環計第 一三二 章 一石二鳥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十八 章第 一一四 章 師徒問答第 九十三 章 風起雲涌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一二九 章 太上皇的決斷第 三十一 章第 四十二 章第 十三 章第 十九 章第 四十二 章第 五十二 章第 五十 章第 五十 章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第 二十一 章第 一零六 章 出事了第 一 章第 九十七 章 少年主事第 十六 章第 八十六 章 連環計第 三十四 章第 二十二 章第 二十九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一零二 章 御史城第 二十五 章殘念第 八十 章 虎妞與駱駝第 七十三 章 主帥間的較量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二十二 章第 十九 章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九十七 章 少年主事第 一三四 章 不明白?不,明白!第五十四章 從前有個太監(全)第 九十八 章 疑問重重第 一一三 章 一夜三窺聽第 二十七 章第 七十七 章 又戰斷魂坡第 十 章第 六十二 章第 十九 章第 五 章第 二十 章第 六十九 章第六十四章第 八十九 章 爲他人做嫁衣裳第 一零八 章 小王爺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一一八 章 避暑勝地第 三十五 章第 八十七 章 鎮國公的家事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三十三 章第 五十 章第 六十九 章第 十三 章第 八十六 章 連環計第 二十三 章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七十九 章 兩位嶽元帥第 七十六 章第 八 章
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十一 章第 二 章第 一零七 章 我們都是蛀蟲第 四 章第一零三章 四無公子之風生水起 上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三十七 章第 七 章第 二十四 章第 二十 章第 十四 章第 四十 章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五十 章第 一一九 章 勝地第 一二五 章 鄭德的展望 (下)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五十三 章第 一二八 章 卸磨殺驢嗎第 一一六 章 盟約瓦解第 一二三 章 鄭憲解謎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六十六 章第 十一 章第 六十五 章第 八十六 章 連環計第 一三二 章 一石二鳥第 九十二 章 棄子爭先第 十八 章第 一一四 章 師徒問答第 九十三 章 風起雲涌第 七十五 章 矛盾的李良第 一三零 章 長公主和李良的決斷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一二九 章 太上皇的決斷第 三十一 章第 四十二 章第 十三 章第 十九 章第 四十二 章第 五十二 章第 五十 章第 五十 章第 一三一 章 京師風雲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第 二十一 章第 一零六 章 出事了第 一 章第 九十七 章 少年主事第 十六 章第 八十六 章 連環計第 三十四 章第 二十二 章第 二十九 章第 七十一 章 老將和牛犢第 八十四 章 倩女幽魂第 七十七 章 圖窮匕見第 一零二 章 御史城第 二十五 章殘念第 八十 章 虎妞與駱駝第 七十三 章 主帥間的較量第 八十五 章 栽贓陷害第 二十二 章第 十九 章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九十七 章 少年主事第 一三四 章 不明白?不,明白!第五十四章 從前有個太監(全)第 九十八 章 疑問重重第 一一三 章 一夜三窺聽第 二十七 章第 七十七 章 又戰斷魂坡第 十 章第 六十二 章第 十九 章第 五 章第 二十 章第 六十九 章第六十四章第 八十九 章 爲他人做嫁衣裳第 一零八 章 小王爺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第 一一八 章 避暑勝地第 三十五 章第 八十七 章 鎮國公的家事第 一三三 章 蟬螳螂和老麻雀第 三十三 章第 五十 章第 六十九 章第 十三 章第 八十六 章 連環計第 二十三 章第 一零五 章 考驗第 七十九 章 兩位嶽元帥第 七十六 章第 八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