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認親

王娘子和大娘幾人洗洗漱漱,把自己整理的清清涼涼,把孩子也收拾妥妥當當,這才帶着孩子們去小虎家。

二丫並不善於與陌生人交談,只好學着大伯孃的樣子,給坐在女桌的婦人們不停的夾菜。

坐在桌子上沿的大娘最先發出問話:“娘子夫家貴姓?”

二丫放下公用筷子,笑着回道:“夫家免貴姓王,大娘貴姓?你們可都是一家子?”

大娘爲二丫介紹着桌子上的幾人,“老婦我免貴姓關!夫家姓施,這位是我兒媳,姓宋,這位是我孫媳,也姓關,是我孃家人。

這位是和我們同村,夫家姓付,孃家姓王。他男人不是個東西,逃難路上帶着別的女人走了,丟下她們孤兒寡母。

半道上她不想過江,就想着沿着你們莊子的那條河上來,我們勸不住,只好跟着走,沒想到,這就跟對了!”

大娘說着,就抹着眼淚哭起來。

施家兒媳,忙勸着婆婆:“娘!您看您,我們這不是挺過來了嗎?!高興的事,您哭什麼!”

施大娘抹着眼淚點頭,“哎!不哭!不哭了!就是想想害怕!差點就沒挺過去!好險嘞!”

二丫岔開話題:“大娘,你們哪裡人士?”

施大娘忙着擦乾眼淚,回答二丫:“我們祖籍是順德府,後來,因爲朝廷遷移人口,我們就遷移到西北陽泉。”

二丫也不知道哪對哪,只好“哦!”一聲,算是知道了。

王娘子估計跟二丫差不多,不怎麼愛說話。只悶悶的餵飯給狗蛋吃,狗蛋已經搖頭不吃了。她還在喂。

施大娘在一邊小聲的提醒她:“王娘子!你自己吃吧,狗蛋已經吃飽了。你別在喂他了。”

王娘子這纔拿起二丫給衆人準備的小布巾,給狗蛋擦嘴,然後就放他下去玩去,自己這才吃飯。

二丫作爲主人,總要主動說話,就拿勺子舀起一大塊豆腐給王娘子。一邊說着:“現在天干。也沒有什麼蔬菜可吃,只有這豆腐還勉勉強強的算個素菜。你吃一塊,解解鹹味。”

王娘子習慣性的想讓。忽然想起這是在人家做客呢,就趕緊的接住,嘴裡客氣的謝着。

這兩家人就算是安定了下來,王娘子的兒子狗蛋。施大娘的大重孫子狗剩,小重孫子二狗子。三小子跟着莊子裡的孩子們玩瘋了。

大人們也沒什麼事可做,因爲二丫怕過了十月末,小河又要乾枯,就沒有再種植。只是想着法子種了一些長得快。及時吃的蔬菜。

什麼雞毛菜、茼蒿、芫荽、菠菜一類的。幸好夏天的時候,自己家在麥地邊上種了兩瀧辣椒,要不然就更沒有自己可吃的菜了。

雞毛菜可以說是跟着蟲子賽跑。剛剛長出來沒有兩寸長,二丫就拔回來燒雞蛋湯吃。再等一兩天。那就對不起了,全成了蟲子的口中食。

十二月頭上,莊子裡又來了一隊,上百人的逃難隊伍,而且人家還是有目標的直奔而來。

這一次,太爺爺堅決沒有讓他們住進莊子裡,而是給了木料和山草,讓他們自己在河對面的樹林子裡,搭建茅屋暫住。

在後來的交談中才知道,一切真的都是天意。

這次來的逃難隊伍,實際是王娘子的孃家人,當初他們是前後腳往渡江口去。

王娘子的娘,聽說女婿丟下女兒和外孫,自己帶着別的女人逃荒去了,直氣得兩眼翻白。

後又聽說女兒帶着外孫,自尋死路的向西逃荒。當時就瘋了,非要一大家子一起跟上。

男人們比較理智,沒有搭理她的發瘋,繼續向前走。

王娘子的娘,實在放心不下,就想着一路過去看看,要是能追上,就把她帶回來。

要是女兒不幸,死在了路上,也有個收屍的人。

王娘子孃家有跑商的人,一路上的準備比較充足,雖然不是吃的很好、很飽,但是至少不需要靠乞討才能生存。

王娘子的娘,自己貼了二十多個大燒餅帶上,又讓小兒子背一個小鍋跟着。順着河牀一路追着王娘子他們就上來了。

追到王家莊子,就聽說自家女兒、外孫、還有施家的一大家子,都被留了下來。

又在附近村莊打聽,知道王家莊子富足,不缺水不缺糧,當時就起了心思,要留在這裡。

隨即回頭,要是能夠追上族人,就帶着他們一起回來投靠,要是追不上,就自己帶着兒子回來。

好在家族其他人雖然不贊成她去追女兒,但是也沒有丟下她們母子,獨自過江。

都還停留在江邊等候她們。

王娘子的娘追上族人,還沒有機會說話,就被劈頭一頓責罵。

“就你有閨女,別人就沒有了?你這樣要害死多少人,知不知道?

現在一路上,糧食越來越貴,越來越不好買,我們還要在這兒白白空留這麼多天,就爲了等你們兩個。

如果因爲這次的耽擱,我們的銀錢維持不到去海邊,你會害死多少人,知道嗎?”

王娘子的娘也知道自己犯了大錯,厚着臉皮任由族老責罵。

見族老罵的差不多了,就大着膽子跟族老說:“祖爺爺!有件事我想跟您說說,您給拿個主意。”

“說吧!快點,我們還要趕路!”

王娘子的娘,壓低聲音,小聲的說道:“祖爺爺!是這樣的,我發現那收留我家丫頭的村莊有水有糧,據說他們兩三年的糧食都因爲價賤留着沒有賣。

而且聽說他們那一片的糧食都是高產,家家富足。我就想着我們是不是可以過去投奔?!”

祖爺爺一手縷着鬍鬚,一邊皺着眉頭,說道:“就是他們有糧,我們這麼多的人。又能維持多久?再說了,你敢保證,他們就願意收留我們?”

“祖爺爺!說不定過不了多久這旱災就過去了呢。

還有!他們那兒今年還種麥子了,我看到他們剛剛割過不久的麥茬子。

再說了,實在不行,到時候我們再接着過江到海邊去,也不是不行。

他們會不會留我們。我不知道。可我就是想過去碰碰運氣!”

祖爺爺也沒有了主見,現在沿路糧價越來越高,原本準備的銀錢。已經不能維持他們到海邊。

一路乞討,就更不容易了,這麼多人,願意給的。不一定給得起,給得起的很少有人願意給。

祖爺爺招聚幾個家主。一起商量了一下,就都想着過去看看,碰碰運氣。

實在不行,就分散開。一路乞討到海邊。

於是一百多號人,就這麼浩浩蕩蕩的順着河牀直接奔着王家莊子就過來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戲劇的。

這個逃荒的隊伍是一大家族。是在江邊時,自願留下來。等候王娘子的娘和弟弟,一起過江的同一家族人。

他們忙完茅草屋,安定了下來。

這家子的祖爺爺,就要給收留他們的王家莊人道謝,找到王家族老太爺爺,兩人就坐下聊了起來。

聊着聊着那個和諧詞(高?潮)就來了。

“老弟!你家前輩逃到這兒來的,祖籍並不在這兒?”那祖爺爺帶着激動和疑惑再次帶着證實的口氣問道。

太爺爺也是有點激動,急問:“老哥!您可是從順德府過來的?”

那家祖爺爺,急着回到:“老哥我雖然不是從順德府逃過來了,但是我家的祖籍,卻的的確確是順德府的。老弟,可還記得自家族譜的排輩?爺爺或者太爺爺的名字?”

太爺爺流着淚點頭:“輩分我只知道明、德、義、仁、本、守,後面的就不知道了,前面的也不記得。我爺爺叫王德興!太爺爺叫王明全。”

那祖爺爺痛哭起來,抓着太爺爺的手,激動的問着:“那你是四房的小叔祖爺爺家的重孫子,可對?”

太爺爺顫抖着手回答:“對!我行的是仁字輩,取名王仁德。您呢?”

那個祖爺爺一下子跪了下來:“侄兒本字輩,取名王本厚,本厚給叔叔磕頭請安了!”

太爺爺抖動着身子,半天站不起來,大爺忙上前攙扶。太爺爺要拉王本厚起來,旁邊早有人幫着攙扶着,讓他坐下。

太爺爺沉了沉激動興奮的心情,問王本厚:“我年年都有叫我家三孫子,趁着跑商的便利,打聽你們。

並且還去過好幾次老家那,都沒有找到你們,可是爲什麼?現在我們王家還有幾房存留?”

王本厚聽到問這個,就一邊抹着眼淚一邊絮叨:“叔!我們幾房頭都在!一直找不到你們四房頭和大房頭家的三祖爺爺,太祖爺爺以爲你們都沒了,死的時候,都沒有閉眼。

如今要是再找到大房頭三祖爺爺的後輩們,太祖爺爺就可以閉眼了,我們一大家子也算是可以圓圓滿滿了。”

太爺爺忙打斷王本厚的話,急着說:“在!在!都在!等你說完,我去把他們都招來,讓你見見。”

那邊祖爺爺一連聲的說:“好好!這下是真的圓圓滿滿了。

哎!當初太祖爺爺殺了家裡的韃子以後,就帶着我祖爺爺和叔祖爺爺還有婦人和孩子,照着大家當初約定好的地方,去了。

誰知大家在江邊等了好幾日,都沒有等四叔祖爺爺和大房頭的三叔祖,太祖爺爺以爲他們是叫那韃子追上給殺了,就哭着被祖爺爺和叔祖爺爺擡上了船,過了江,找了一個偏僻的山腳,落了戶。

在那落腳不到沒幾年,就聽說異族朝廷被義軍反了。

太祖爺爺就想帶着家人回去祖籍,誰知,義軍和義軍之間又打了起來,這一打就是十幾年。

等到新的朝廷安穩了,我們回去的時候,那地和房子都已經被人家佔了,要也要不回來,官府也不管。

我們沒了去處,只好跟着官府的遷移人口,去了隔壁州府,安定了下來。

太祖爺爺剛一安定下來,就派人四處打聽找你們,太祖爺爺臨去世之前,什麼都沒有交代,只交代了一樣,一定要找到你們,無論是死是活,都要有個確定的消息,方可停下不找!

我們也是爲了找你們,家裡專門派了人行商,好方便四處打聽。

這麼多年愣是一點消息都沒有,家裡沒有人認爲,你們還在!

當初四叔祖爺爺又是怎麼到了這裡?怎麼沒有去約定好的地方?”

太爺爺嘆口氣,“哎!當初三爺爺和我太爺爺按照約定殺了韃子。

就一起帶着我爺爺還有太祖母,朝約定的地方去。

可是半道上,我爺爺生病,又因爲太小,撐不住,太祖母就不願意在向前跑,非要在當地,請人給我爺爺治病。

太爺爺給我爺爺看了病,抓了藥,就帶着人往偏僻的地方去,打算找個合適的地方安定下來。

這裡也是因爲韃子殺了不少人,又有前面山上的土匪時不常的下來搶劫。

所以,這裡本地人,死的死、跑的跑,荒蕪的很。

我太爺爺看這兒田多,又肥,就不想再跑,帶着三叔爺爺,留在這兒落戶生根。

後來住了幾年越發覺得好,就想去接太祖爺爺他們也過來住,結果過了江,怎麼都找不到祖爺爺他們。

我太爺爺臨死都懊悔,沒能接太祖爺爺過來享福。”

兩老頭一邊絮叨一邊抱頭痛哭,後面跟着的後輩們,有的知道內情還好,那些不知道內情的,就聽在了雲裡霧裡。

太爺爺三孫子,卻在心裡暗暗自責,開始幾年他還能認認真真的打聽,尋找,後來就不那麼積極了。

很多時候,爺爺問起的時候,他都是隨口說沒有消息。事實是,他後來根本就沒有再打聽過。

之後太爺爺和那邊的祖爺爺,把兩家王姓人,都招聚在一起,開了王家大家族的第一次家族會議。

具體說了什麼二丫不知道,即便太爺爺再看重二丫,也不可能讓女人,參加家族會議。

二丫從小虎的敘說中,知道個大概:

當初漢族人被異族殘暴統治,壓迫的無法忍受,就發出除夕夜殺韃子的暗號。

殺了之後,就連夜逃往南邊韃子力量薄弱的地方安生。

王家幾房在逃亡時失散,現在又相聚了,要等旱災過去,修族譜、建祠堂、制族田等。

二丫對這些不感興趣,所以,就沒有繼續關注。

雖然太爺爺有心想讓那邊王家人都過來莊子裡住,可惜人太多,確實安排不了。

只得將老人、孩子、婦人安排過來,青壯年還得繼續住在草棚子裡。

第五百三十四章 訂購稻草編織袋第四百二十章 整治第五百四十四章 行途中第二十六章 路遇劫徒第三百五十五章 姥爺去世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查牲口第三十八章 年前第七十三章 家事繁雜第二百四十五章 晚宴第二百五十四章 廖林氏的煩惱第四百六十八章 見面第五百三十六章 居住地的選擇第三百三十三章 提拔第二百九十八章 羅家村莊第五百二十二章 孩子的新年第二百七十八章 新年到第四百章 自制肥料的方法第一百零九章 親人找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消除恩情重負感動的想哭第一百二十七章 接受第五百五十四章 抗生素的出現第四百四十七章 清點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雲鳳再現第四百七十章 訪親歸第五百二十一章 阿靜的樂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小龍回鄉第一百二十七章 接受第二百六十二章 二丫爹帶來的消息第九十一章 家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貨第二百五十七章 馮良山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五章 走花船第四百九十四章 別院有險第一百七十七章 參觀第四百四十三章 不安的同知第六十二章 孃家爺爺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查牲口第一百五十九章 安置計劃第三十二章 新被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孩子的世界第五百零五章 母子倆行路途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沒能做到淡定的史館長第五百四十四章 行途中第十五章 第二次起魚第三百六十二章 做客經歷第三百六十八章 高中第六章 閒聊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家商隊第九十四章 認親第二百六十四章 孩子的教養第一百一十八章 二丫對於的北地計劃第二百五十五章 看豬走路和吃豬腿肉的區別第四十三章 二姑歸來第四百五十章 懷孕也趕趟第四百六十九章 看(四聲)家第三百七十四章 人性本善第四百四十七章 清點第二百四十六章 糧食之困第五百一十九章 李老太太說陪讀第二百四十四章 布和成親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虎穴第二百九十八章 羅家村莊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動力第四百四十三章 不安的同知第二百七十章 大舅找來第八十一章 意料不到的主謀第二百八十五章 產品展示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日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來子媳婦回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話說“貼財神”第一百二十二章 個性非常的趙掌櫃第一百六十七章 奶粉製作第五百一十章 李暢的小發明第五百一十三章 驚喜第二百九十六章 巧遇胡三斤的二女兒第四百九十二章 有人告狀第五百二十一章 阿靜的樂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伯孃生氣第二百二十三章 二弟媳的孃家第四百九十六章 吃大戶第二百五十四章 廖林氏的煩惱第四百一十六章 宴席上的猜測第一百七十四章 低調很重要第四百二十四章第三百三十五章 送驚喜第五百五十三章 生命消逝第五百一十三章 驚喜第四百零七章 回西部第二百一十七章 烤爐第五十八章 家事大彙集第五百五十五章 得賜封第一百四十章 馬賊第三百一十四章 不再忍讓第二百三十章 說書第四百四十八章 學堂新生力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管事的難處第二百七十四章 開業第三百一十六章 馮良山回老家第四百零二章 人跟利走
第五百三十四章 訂購稻草編織袋第四百二十章 整治第五百四十四章 行途中第二十六章 路遇劫徒第三百五十五章 姥爺去世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查牲口第三十八章 年前第七十三章 家事繁雜第二百四十五章 晚宴第二百五十四章 廖林氏的煩惱第四百六十八章 見面第五百三十六章 居住地的選擇第三百三十三章 提拔第二百九十八章 羅家村莊第五百二十二章 孩子的新年第二百七十八章 新年到第四百章 自制肥料的方法第一百零九章 親人找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消除恩情重負感動的想哭第一百二十七章 接受第五百五十四章 抗生素的出現第四百四十七章 清點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雲鳳再現第四百七十章 訪親歸第五百二十一章 阿靜的樂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小龍回鄉第一百二十七章 接受第二百六十二章 二丫爹帶來的消息第九十一章 家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貨第二百五十七章 馮良山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五章 走花船第四百九十四章 別院有險第一百七十七章 參觀第四百四十三章 不安的同知第六十二章 孃家爺爺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查牲口第一百五十九章 安置計劃第三十二章 新被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孩子的世界第五百零五章 母子倆行路途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沒能做到淡定的史館長第五百四十四章 行途中第十五章 第二次起魚第三百六十二章 做客經歷第三百六十八章 高中第六章 閒聊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家商隊第九十四章 認親第二百六十四章 孩子的教養第一百一十八章 二丫對於的北地計劃第二百五十五章 看豬走路和吃豬腿肉的區別第四十三章 二姑歸來第四百五十章 懷孕也趕趟第四百六十九章 看(四聲)家第三百七十四章 人性本善第四百四十七章 清點第二百四十六章 糧食之困第五百一十九章 李老太太說陪讀第二百四十四章 布和成親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虎穴第二百九十八章 羅家村莊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動力第四百四十三章 不安的同知第二百七十章 大舅找來第八十一章 意料不到的主謀第二百八十五章 產品展示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日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來子媳婦回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話說“貼財神”第一百二十二章 個性非常的趙掌櫃第一百六十七章 奶粉製作第五百一十章 李暢的小發明第五百一十三章 驚喜第二百九十六章 巧遇胡三斤的二女兒第四百九十二章 有人告狀第五百二十一章 阿靜的樂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伯孃生氣第二百二十三章 二弟媳的孃家第四百九十六章 吃大戶第二百五十四章 廖林氏的煩惱第四百一十六章 宴席上的猜測第一百七十四章 低調很重要第四百二十四章第三百三十五章 送驚喜第五百五十三章 生命消逝第五百一十三章 驚喜第四百零七章 回西部第二百一十七章 烤爐第五十八章 家事大彙集第五百五十五章 得賜封第一百四十章 馬賊第三百一十四章 不再忍讓第二百三十章 說書第四百四十八章 學堂新生力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管事的難處第二百七十四章 開業第三百一十六章 馮良山回老家第四百零二章 人跟利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