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白骨迷蹤

周翡脫口道:“啊,什麼?”

李晟也放下了他手裡那百思不得其解的破盒子,李妍則立刻將吳楚楚丟到一邊,屁顛屁顛地湊過來,將李晟擠到一邊等着聽。

誰知聞煜卻擺手笑道:“哎,怎好背後議論上官?不說了。”

聞將軍人過中年,相貌堂堂,於家國內外,都是聲威赫赫,乍一看很是人模狗樣,誰能料到他居然是個吊完胃口就跑的賤人?

李妍忙央求道:“將軍,我們嘴都很嚴,你就說一點,肯定沒有外人知道。”

楊瑾和應何從兩個外人面面相覷,不知自己是不是該滾遠一點。

李妍越着急,聞煜便越覺得好玩,故意板着臉搖頭,不住道:“不好,不好。”

四十八寨雖不至於門規森嚴,大當家在小輩人心裡也是至高無上的——反正周翡他們仨小時候是從來不敢打聽長輩的事。

李妍好奇得抓心撓肝,急道:“不好你還提起這茬做什麼?聞將軍,你怎麼能這樣!”

聞煜忍不住笑出了聲:“我今天若是不說出什麼,幾位小友是不想讓我走了嗎?”

周翡聞言,默默地拎起長木棍,往旁邊一擋,大有“你可以走一個試試看”的意思。

“饒命,饒命,”聞煜逗小姑娘逗夠了,這才慢條斯理道,“好吧,其實也沒什麼,周先生也是偶然與我提起的,他年幼時遭逢天災人禍,以至於家破人亡,機緣巧合被路過的李老寨主救下,帶回家照看了幾年。周先生本就出身書香門第,誦讀詩書過目不忘,年紀稍長後,李老寨主擔心寨中沒有名師耽誤了他,這纔將他送到江南樑家。”

李妍道:“啊,那我姑姑和姑父豈不是很小就認識了?那不是青梅竹馬嗎?”

聞煜笑而不語。

周翡問道:“這麼說我家那書房從一開始就是我爹的?”

李妍忙跟着道:“姑父多大離開蜀山的?”

周翡不知想起了什麼,又道:“我娘小時候欺負過他麼?”

聞煜:“……”

李晟一點也不想打探長輩的情史,就想理智地問問明白,既然樑紹和李老寨主是故交,爲什麼那年謝允帶着樑公令牌來四十八寨差點被他姑砍了。

可他脖子伸出了兩丈長,愣是插不進話去。

李妍:“對了,那我姑姑什麼時候嫁給姑父的,將軍,他同你說過這個沒有?”

周翡忽然乾咳了一聲,用木棒戳了戳李妍的後背。

李妍頭也不回地一擺手,揮開周翡的棍子:“等會,我就問問……”

話音未落,便有人在她身後悠悠地接話道:“這倒是不曾說過。”

李妍:“……”

她好似被戳了屁股的兔子似的,一下蹦了起來,氣虛地轉過身去:“……姑父。”

周以棠雙手攏在袖中,臉上雖無慍色,卻莫名叫人不敢放肆。旁邊替他提燈的親兵低着頭,好似正賣力地數着地上的螞蟻。

周翡長這麼大也沒這樣尷尬過,擡頭看了看樹梢,又偏頭看了看李晟,被李晟瞪了一眼,只好低頭跟那小親兵一起數螞蟻。

周以棠對聞煜道:“我想着安排好這邊,行軍還是越快越好,本打算找你商量商量,見你久不歸帳,纔過來看一眼。”

聞煜伸手蹭了蹭嘴脣上的鬍子,沒事人一樣站起來:“勞煩先生。”

周以棠一點頭,看了周翡一眼,忽然說道:“你娘不比你自幼嬌生慣養,小時候也不曾欺負過別人。”

周翡:“……”

“姑父,”李晟終於找到了說話的機會,忙見縫插針地問道,“樑公和咱們四十八寨後來有什麼恩怨?”

周以棠腳步一頓。

李晟雖然近幾年漸漸開始攙和寨中事務,同周以棠說話,卻仍然莫名有些緊張,見他沒吭聲,忙道:“也不是什麼重要的事,其實我就是隨便……”

“那年老寨主遭北斗暗算,重傷而歸,曹仲昆自然不肯放過四十八寨,”周以棠說道,他吐字很慢,好像須得字字斟酌似的,“趁寨中一片混亂,曹仲昆再次以剿匪爲名發兵蜀中,老寨主實在沒辦法,最危急的時候,曾向樑公……朝廷求援。”

周翡聽到這裡,心裡無端一揪。

不知爲什麼,她雖然從未見過這位早早過世的外公,卻突然莫名覺得“向朝廷求援”五個字非常沉重。他在十萬大山中帶着一幫人,一手建了一個避難的桃花源,調侃自己“奉旨爲匪”,立下三個“無愧”之誓,雖也同樑紹有交情,也有過護送幼弟南渡的功績,但周翡就是無來由地認爲,他恐怕並不願意向他們開口,到底逼到了什麼地步,才說出“求援”二字的?

四下一片靜謐,連李妍都小心翼翼地屏住了呼吸。

好一會,周以棠才接着說道:“當時朝廷內憂外患,也正值多事之秋,樑公……樑公……爲大局計,實在無能爲力。我那時年輕氣盛,爲一己私情,擅施小伎,盜取兵符,騙出精兵五萬。”

聞煜輕聲道:“當年是蜀中一呼百應的四十八寨與天塹兩大壁壘保住我朝基業,脣亡齒寒,周先生嚇退北軍未必不是爲了長遠之計。”

“多謝你替我開脫。”周以棠短暫地笑了一下,又說道,“我自覺愧對樑公的……多年栽培,便自下官身,又廢去武功,將畢生所學歸還,遁入四十八寨——恩怨其實談不上,你姑姑她可能也只是偶爾想起舊事,還有些耿耿於懷吧?行了,人都死了,沒甚好說的了,這幾日兵荒馬亂,早點休息。”

他說完,隨手拍了拍周翡的手臂,帶着聞煜轉身走了。

東海之濱陰冷的書房中,謝允手中茶杯蓋子與茶杯輕輕撞了一下,“叮”一聲輕響:“我知道李老寨主突然傳來噩耗時,同年周先生便‘削骨割肉還於恩師’,退隱蜀中,此後直到樑紹死,再沒露過面,以他的聰明,很可能察覺到了什麼,此中內情,李大當家恐怕都未必清楚。甘棠先生一直默認自己‘判出師門’,但若真是如此,樑紹死前,爲何要將全部家當交到他手裡?究竟是誰有愧於誰,我想這是一目瞭然的。霍老堡主所中的‘澆愁’稀世罕見,與藥谷遺物脫不了干係。還有山川劍,山川劍之死最爲典型,看起來是‘懷璧其罪’,但仔細想想,這璧從何來?關於海天一色是武林秘寶的謠言,是從何而起,又是以什麼爲作證的?”

谷天璇勾結鳴風樓入侵四十八寨時提過,鳴風樓拿到的失傳的歸陽丹,得到庇護的封無言,好似無師自通了來去無蹤大法的羽衣班,武功進境一日千里的木小喬……全都讓人浮想聯翩。

樑紹付的酬勞,不單能讓這些收錢殺人的刺客甘受驅使,還半遮半掩地織就了一個巨大的假象,能充分發揮江湖人以訛傳訛的想象力。

同明搖搖頭:“固然有些根據,但老衲聽來,恐怕還是你的猜測居多,畢竟死無對證。我且問你,如果當年真是樑紹,他爲何任憑水波紋流落各地?”

謝允道:“不錯,他爲什麼會任憑水波紋流落各地?爲什麼會請來那幾個身份令人浮想聯翩的人來做‘見證人’?刺客、活人死人山的殺人掏心之輩……要不是‘猿猴雙煞’名聲太臭,想必這個見證人能將天下名刺客都湊齊了。倘若只是保守秘密,難不成不是牽涉的人越少越好嗎?江湖名宿如山川劍等前輩,會在乎刺客麼,那這個‘刺’究竟鯁在誰的喉嚨裡?”

同明下垂的長眉輕輕地動了一下:“你是說……”

“四十八寨的李大當家,山川劍之子,吳將軍之女,甚至霍家堡主霍連濤,有江湖人、有普通人,有好人,也有惡人,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知道水波紋究竟是什麼。也許是訂立海天一色盟約的幾位前輩約定過此事到他們爲止,也許是爲了怕給子女招禍——總之,水波紋傳下來了,盟約內容卻沒有。你知道我在懷疑一件什麼事嗎師父?”

同明苦笑道:“我現在已經不知道是你那《白骨傳》離奇,還是你口中所說的話離奇了。你想說什麼?”

“即使湊齊了水波紋,也未必真能拼出盟約內容,神秘的‘水波紋’、‘見證人’,浪跡江湖叫你永遠也找不着的刺客……都是樑紹在‘那個人’心裡留下的一根刺,叫他寢食難安。”

同明道:“因爲什麼寢食難安?”

謝允豎起一根手指在自己脣邊,低聲道:“師父,此事不能出於我口,哪怕此地只有你我兩人也不行。”

海天一色訂立時,建元帝趙淵只不過是個在衆人護持下南渡的幼童,一個孩子,能有什麼天大的把柄,至今寢食難安?

除非……

同明大師喉頭微動,瞭然地點點頭,繼而又道:“你是說他設計害死了山川劍等故友,殺人滅口,卻留下水波紋與見證人牽制另一方。他爲了什麼?”

謝允搖搖頭:“我不知道。”

好一會,他又道:“據說當年……早在曹氏叛亂未始時,樑公就是新黨的中堅,他那時年輕氣盛,與執意想推行新政的先帝一拍即合,後來先帝開罪羣臣,萬般無奈下,被迫將樑紹貶謫江南,本想先抑後揚,等時機成熟再將他調回,誰知此一別就是永訣。他一生未曾留戀過榮華富貴,原配早亡,鰥居多年,膝下一子,本也是少年才俊,尚未加冠時便趕上曹仲昆叛亂,隨軍北上時,因緣際會充當了誘餌,客死異鄉,屍骨無存——你說他爲了什麼?我不知道,只覺得他老人家這一輩子真是忙碌,連死後也……”

同明大師的目光落在了那篇《白骨傳》上:“死後怎樣?”

謝允這回沉默了更久。

同明道:“安之,你一定還知道什麼。”

“樑紹墓中屍骨不翼而飛的事,並不是阿翡告訴我的,”謝允道,“阿翡不喜歡同別人提起自己做過什麼事,我甚至不知道她親自去翻過樑紹墓地。”

同明手中緩緩旋轉的佛珠倏地一頓。

便聽謝允用幾乎是耳語的聲音說道:“是我親眼看見的。”

老和尚同明活到這把年紀,修行半生,見多了世間怪現狀,卻因他這一句極輕的言語起了戰慄。

“當時周先生忙於安頓前線,霍家堡廣發請帖,招來大批的閒雜人等聚集,霍連濤妄自尊大,驚動了北斗,我正好聽說……見笑,確實是有些‘吃鹽管閒事’。”謝允自嘲一笑,“我往岳陽方向趕去,途徑樑公墓,就想順路過去上柱香。”

同明一愣,繼而嘆道:“原來你知道樑公墓所在,爲何從未提起過?他手中有大量藥谷遺物,萬一有透骨青的解決之道呢?”

謝允一笑道:“我那時覺得當個廢人也挺好,沒料到還會有動用推雲掌的一天……咱們不說這個。我在樑公墓附近,意外發現了一夥行蹤詭秘之人逡巡徘徊,師父大概知道,樑公墓在南北交界處,同當年樑公子殉國之處的衣冠冢比鄰而居,位置很敏感,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北斗又來鬧什麼幺’,便仗着輕功尚可,跟了上去。他們在附近轉了兩天,找到了樑公墓,當晚便破開墓穴,進去胡翻亂找。”

同明大師道:“阿彌陀佛,死者爲大,貪狼未免欺人太甚。”

“是啊,正好是那個時節,北斗沈天樞等人先後圍困霍家堡、華容城,燒死了霍老堡主,又一路追殺吳將軍遺孤,在此之前,順手盜個墓,別管找什麼吧,反正聽起來分外合情合理。”謝允意味深長地笑了一下,“可惜我只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想維護死者顏面也是愛莫能助——那些人翻了一通,我不知他們找沒找到想要的東西,反正最後將一具基本只剩白骨的屍骨拖了出來,鞭笞捶打‘泄憤’。”

同明大師心慈,聞聽此言,連連唸誦佛號。

“把骸骨弄得亂七八糟,那領頭之人便從懷中拿出一面北斗令旗,用石子壓住,放在屍體旁邊。”謝允道,“好像生怕誰不知道沈天樞擅闖南北邊境,挖墳掘墓,還將侮辱屍骨一樣。”

同明大師聽出他的言外之意,目瞪口呆:“這……”

“如果當時只有我在那,就沒有後來的事了,”謝允自嘲道,“畢竟我比較慫,頂多等他們真正走遠,再出來給樑公收一次屍罷了,誰知也不知怎麼那麼巧,還有個人也在,並且十分耿直地露面,喝問他們到底是什麼人,怎麼這麼不要臉,連‘北斗’的名都要冒領……我後來才知道,那傻道長就是齊門的沖霄道長。”

同明“啊”了一聲。

“沖霄道長多半以爲這些人是江湖毛賊,沒事幹點挖墳掘墓的勾當,誰知雙方一動手,道長才發現自己輕了敵。挖墳的黑衣人乃是個頂個的好手,高手不少見,但配合如此默契的絕不多,彼此之間不必言語交流,眼神手勢便能天衣無縫。而手勢是有跡可循的,我就恰好見過,還看得懂。”

同明大師忙道:“在哪裡見過?”

謝允一字一頓道:“大內。”

第108章 妖物第166章 星移第126章 山花第162章 幽情第90章 擒王第9章 英雄第60章 短兵第103章 天門鎖第58章 試手第38章 枯榮第117章 復仇第163章 迷霧第144章 出師不利第159章 風起第24章 城門失火第100章 天羅地第21章 冒險第100章 天羅地第90章 擒王第35章 意外第68章 取巧第62章 聽雨第94章 亂局第126章 山花第161章 驚雷第139章 金陵舊事第144章 出師不利第131章 成魔第124章 死地之刀第1章 捱打第93章 絕處第112章 折刃第94章 亂局第71章 物是人非第114章 歸宿第164章 黑雲第58章 試手第123章 恩仇第75章 桃源第87章 小人之心第100章 天羅地第130章 羣雄第166章 星移第161章 驚雷第14章 破雪第105章 會盟第137章 新星第47章 斷水纏絲第63章 冷戰第55章 舊物第52章 凋敝第68章 取巧第25章 知己第167章 緩緩歸第81章 一波三折第96章 南下第105章 會盟第2章 李晟第50章 夜奔第13章 摘花第159章 風起第21章 冒險第133章 魅影第19章 黑牢第135章 見證第138章 三味第61章 無恥第73章 隱憂第30章 訣別第162章 幽情第59章 刀鋒第3章 打賭第88章 生機一線第3章 打賭第110章 黃雀在後第157章 錯過第72章 回家第111章 毒過猛虎第134章 黑判官第115章 船僧第124章 死地之刀第127章 無匹第67章 備戰第158章 鬥轉第79章 刀光第35章 意外第67章 備戰第141章 埋伏第38章 枯榮第40章 佈局第68章 取巧第126章 山花第76章 叛亂第89章 半路殺出第161章 驚雷第27章 夜話第49章 暴露第126章 山花第142章 沉潛第13章 摘花
第108章 妖物第166章 星移第126章 山花第162章 幽情第90章 擒王第9章 英雄第60章 短兵第103章 天門鎖第58章 試手第38章 枯榮第117章 復仇第163章 迷霧第144章 出師不利第159章 風起第24章 城門失火第100章 天羅地第21章 冒險第100章 天羅地第90章 擒王第35章 意外第68章 取巧第62章 聽雨第94章 亂局第126章 山花第161章 驚雷第139章 金陵舊事第144章 出師不利第131章 成魔第124章 死地之刀第1章 捱打第93章 絕處第112章 折刃第94章 亂局第71章 物是人非第114章 歸宿第164章 黑雲第58章 試手第123章 恩仇第75章 桃源第87章 小人之心第100章 天羅地第130章 羣雄第166章 星移第161章 驚雷第14章 破雪第105章 會盟第137章 新星第47章 斷水纏絲第63章 冷戰第55章 舊物第52章 凋敝第68章 取巧第25章 知己第167章 緩緩歸第81章 一波三折第96章 南下第105章 會盟第2章 李晟第50章 夜奔第13章 摘花第159章 風起第21章 冒險第133章 魅影第19章 黑牢第135章 見證第138章 三味第61章 無恥第73章 隱憂第30章 訣別第162章 幽情第59章 刀鋒第3章 打賭第88章 生機一線第3章 打賭第110章 黃雀在後第157章 錯過第72章 回家第111章 毒過猛虎第134章 黑判官第115章 船僧第124章 死地之刀第127章 無匹第67章 備戰第158章 鬥轉第79章 刀光第35章 意外第67章 備戰第141章 埋伏第38章 枯榮第40章 佈局第68章 取巧第126章 山花第76章 叛亂第89章 半路殺出第161章 驚雷第27章 夜話第49章 暴露第126章 山花第142章 沉潛第13章 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