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攔截

101.2攔截

17點31分,第221團1營順利到達,附近的敵人立即主動後退向各自方向上的援軍靠攏,阿德薩拉就此完全落入華軍之手。隨後,華軍第371旅主力經過艱難的跋涉全面進入阿德薩拉地區,5000華軍將在這裡牢固地建立起一道鋼鐵屏障,東北方向攔住加拿大人的潰退,西南方向阻截美第402團的增援。東非戰場上加拿大陸軍第三師和澳大利亞第17旅的最後一條退路也被宣佈截斷了,3萬6千潰兵已經惶惶不可終日。

正如火如荼開展的華軍總攻擊行動對加拿大人來說是一場“煉獄”,16點31分,第三師指揮部就發現面前正在進攻的敵人特別強大,不僅是在全面突擊,而且火力也異常的兇猛,400多門重炮不斷地在收割加拿大士兵的生命。

這樣下去不行啊,內格默特覺得自己面臨的壓力實在有點過強了,5個團的第三師已經不能有效地抵抗3倍於自己的敵人。在不斷向第一軍請求幫助的同時他也在默默地思考問題,不過現在要內格默特少將立即下達撤退命令也有點強人所難,因爲就在不久前他還向國內發出了“18點以前得到援軍就撤退”的請示,如果現在就提前撤退是不是有一點兒戲的感覺?

獨自在指揮部裡面來回踱步,相對於美國人的現實主義思想,可憐的加拿大人現在最希望的就是國內或者美第一軍普林斯中將下達一個“立即撤退”的命令了。

科馬上校則尷尬地站在一邊等待將軍的最後命令,他自己現在也覺得很不舒服,這是不是需要由自己來承擔一個判斷失誤的責任?

不過天上還是會掉下點什麼東西的。

16點43分,原本守備阿勒扎爾大清真寺和汽車站的澳大利亞17旅在不經意間就給了加拿大人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達爾准將向加拿大人呼救說,當面中國第37師正在向自己發動強力進攻,敵人以3個團的兵力在向自己兩個團的部隊發動“一浪比一浪都要高的攻擊”,17旅已經快頂不住了,希望立即得到援軍或者可以後撤20公里重新組織防線。

援軍?加拿大人會把自己的部隊送上去幫助可憐的澳大利亞人防守陣地嗎?

顯然,內格默特少將不願意這麼做,也不準備這麼做。

“命令他們,也順便告訴他們,澳大利亞第17旅是一支光榮的盟軍部隊(在太平洋戰爭中曾經“跟在美國人後面”擊退過日軍的進攻),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們完全可以擊退中國人一個半裝師的進攻,而且我們的美國盟軍第2師正在向他們積極靠攏,要他們一定要堅守陣地,最後的勝利一定是我們的”,眼珠不知道轉了幾下的加拿大人下達了命令,也不說明是否可以撤退。

如果澳大利亞人不能堅持下去的而選擇後退的話,那末放棄陣地的責任就應該由達爾准將來承擔了,呵呵。。。我可真聰明啊,一旦澳大利亞人撤退,哈哈,我也就可以藉口防線被突破而“被迫”向東南方向撤退了,黑鍋也就由你們來背了,“科馬上校,我的參謀長先生,你認爲澳大利亞人能夠頂得住嗎?”

“不,肯定不行,一個滿裝澳大利亞第17旅也不過才7000人而已,將軍,請恕我直言,現在就是半個中國B等師也可以輕鬆地擊潰他們的防線,我個人認爲,最多半個小時這些澳大利亞人就會主動宣佈撤退的”。科馬上校給了澳大利亞人一個非常準確的評論。

對於現在的局勢參謀長當然有自己的判斷,從對方的眼神和語言中他已經敏銳地發現了師長的企圖,雖然這有那末點不夠騎士作風並且有損盟友身份,但現在也顧不了這麼多了,他非常默契地選擇了配合將軍。

“對!你說得非常正確,我個人也認爲他們頂不住,從道理上說,我們應該立即去支援他們,可是現在哪裡還有部隊呢?兩個團正在守備核心陣地,他們的壓力也很大,一個團正在向阿德薩拉增援,剩下兩個團也需要保護向東和向東南的公路通道,我們的兵力實在是缺乏啊,哎~~”

少將甚至有一點鱷魚眼淚一樣的心情,還作出了一種沉痛無比的表情出來,這讓同樣心情的參謀長對自己的師長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他心還真黑啊,不救人家也就算了,面子上又要做得冠冕堂皇的,還想讓澳大利亞人來承擔擅自撤退的責任,就好象“又當婊子又想立貞潔牌坊”一樣的無恥。

不過,這樣的話當然不能說出口來,只能是在兩個高級軍官那裡互相默契而已。

可憐的達爾准將到現在還沒有明白過來,他還在不斷地向加拿大人徒勞地申請“援軍”,當然,澳大利亞人也不是真的就傻了,在權衡利弊以後,特別是當他接收到“加拿大人那可笑而又極端不負責任的命令”以後,達爾准將終於明白過來了事情的原委。

“砰”,一巴掌狠狠地拍在了桌子上,氣得滿臉通紅的達爾准將把牙齒咬得格格做響,如果現在“這個該死的加拿大人”要真要是在他面前的話,可能准將先生就會撲上去把他給撕成碎片。

公然違抗命令自行撤退,不是一個高級軍官應該有的選擇,但是現在的局勢很危險,華軍第37師正在從西和西南兩個方向進行局部的滲透,正面防線甚至已經被撕裂開了一個小口子,缺口已經有將近500米寬並且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如果再不作出“正確決策”的話這裡的6000多人就要全部給中國人分隔開了,這樣的嚴重後果,誰都可以猜得到第17旅的結局是什麼。

指揮部裡面的十多個軍官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長官,誰也沒有見過准將發過這麼大的火,無奈的准將最後還是決定給加拿大人申請一次,誰叫他比自己的軍銜高還“臨時代管”自己呢?

不到3分鐘,可憐的澳大利亞人得到的再次回覆還是“第2師正在堅決猛攻阿雷拉的朝鮮陣地,請堅守陣地等待美軍的到達”。

不,我不能再忍受這些可惡的加拿大人了。

達爾准將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美軍第2師現在被朝鮮人死死地擋在阿雷拉以南的公路上,我們還有什麼增援的指望?

其實,就算美國人現在就佔領阿雷拉,到這裡還有大約70公里的距離,美國人就是一路上輕鬆地開過來也需要一個多小時,還不要說沿途的必然遭到的堅決阻擊了。而就這一個小時的時候都足夠敵人吃掉自己兩回了。

“給堪培拉去一份電報,並轉告東非司令部司令優裡卡.莫蘭上將及第一軍軍長羅克斯.普林斯中將,就說。。。我部正在遭受中國軍隊的瘋狂進攻,損失慘重已無力繼續擔任守備任務,而加拿大陸軍第3步兵師少將師長內格默特拒絕派遣援軍,職別無出路只能向東南方撤退。澳大利亞陸軍第17旅指揮官達爾准將,2043年7月15日16點50分”,口述完電報以後達爾准將也顧忌不上加拿大人了,命令正在和華軍糾纏的部隊全面撤退,目標~~凱幹河谷,他也看中了目前這唯一的撤退通道。

既然加拿大人可以透過國內給東非司令部施加壓力,那末爲什麼澳大利亞人就不行呢?反正,理由也在我這裡。

兩個澳大利亞團迅速從阿勒扎爾大清真寺和汽車站兩個火線上下來了,5000多順利撤退的殘兵敗將在達爾准將的命令下率先開始逃跑並直接驅逐一個加拿大步兵營的阻擋控制了河谷通道口。

接到消息的內格默特少將突然發現自己完全失算了,原本是想準備犧牲掉澳大利亞人換取自己充分撤退的時間,可惜澳大利亞人根本就沒有把自己的指揮權放在眼睛裡面,沒有通知自己就開溜,不到10分鐘的時間就佔領了原本是留給自己部隊的路口,心急如焚的他知道正在撤退的部隊是不可能接受自己命令的,也異常惱怒地命令立即撤退。

狹小的谷口不到1公里寬,已經佔據有利地形的澳大利亞人虎視眈眈地把自己的全部坦克都堵在路口上拒絕讓加拿大人靠近,這讓附近3個加拿大裝甲步兵團心急火燎的,沒有其他選擇的內格默特一邊命令裝甲團和1團利用地勢繼續阻截華軍第12師的靠近,一邊通過電話不斷地以指揮官身份命令澳大利亞人立即從谷口撤出來,還向第一軍報告說由於澳大利亞人的擅自撤退,“自己已經獨力難支”,只有命令部隊向東南方向的阿德薩拉撤退。

“都是些混帳東西!”,得到消息的東非司令部異常憤怒,該死的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亞人,都拒絕執行堅持守備等待援軍的命令,“就算他們現在通過河谷逃出來,但所有的重裝備都會全部丟失掉的!何況。。。”

參謀長阿雅裡夫中將的話沒有說完,但是他的意思在場的軍官都能夠理解。

中國人的第371旅正在向阿德薩拉發動進攻,要是加拿大人不能堅守下來,要是美第402團不能及時增援上去。。。真要是那樣的話,即便他們能夠到達阿德薩拉也會被頑強的中國人擋住的,在還算是泥濘的道路上,又失去了既設陣地的掩護,3萬6千名士兵將只能是7萬中國軍隊的美餐。可能還要不了三個小時,加拿大第3師和澳大利亞第17旅將會在東非司令部的戰鬥序列上除名了。

“上帝啊,這些該死的澳大利亞人和加拿大人,他們究竟是想幹些什麼出來?命令,第402團加快速度立即增援阿德薩拉,一定要搶在中國人前面控制它,命令空軍出擊協助402團,天啦,千萬不能再出什麼問題了”

對於優裡卡.莫蘭上將來說,雖然不管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亞人是丟失重裝備逃回來還是被殲滅都將是一場災難,但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能夠把這兩支部隊給救出來,至少他還可以對國內說,我們的部隊還在。

---

美國人的地面部隊還是不足,戰場局面很微妙。

第7裝甲師和中美洲聯合師正在全力阻擋南下的華軍第11師,而華軍第15師則在頑強攔截強力西進的第4機步師。西南方向上,朝鮮人面對第2師的不斷攻擊採用機動防禦的辦法把美國人牢牢地拖在了阿雷拉。而墨西哥人和巴西人則在半個第2師的帶領下與法俄兩個師堅持糾纏,因爲東非司令部已經給每一個師級部隊都下達了指令,擔任守備任務的部隊如果丟失掉陣地將遭到“最嚴厲的制裁”。

北線是絕對的主戰場,也是雙方兵力最集中的地方,到17點發現敵人準備撤退的時候,剔除阻援部隊後華軍集結了第12、第37師(欠兩個團),意大利師和蘇丹軍3個旅(2.3萬,實際上可以剔除計算算戰鬥力量)合計97000兵力對包圍圈裡的加第3師和澳第17旅3.6萬地面部隊發動了全面的追擊戰。

阿科達特主城海拔300多米,地形北高南低,拜爾凱幹河穿城而過,四周丘陵密佈難以進攻,這也是加拿大人依靠有利地形得以阻擋華軍一天的依仗所在,可惜,已經被嚇破了膽的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亞人再也無心堅守下去了,早早就拋棄了既設陣地向拜爾凱幹河谷逃去。

什麼叫兵敗如山倒?

現在就是。

本來還有一定的實力,還可以依靠地形抵抗一段時間的加拿大人一旦撤退下來,3個步兵團就都擁擠在通道口上和澳大利亞人的兩個團爭奪狹小的谷口,相持不下的澳大利亞人面對步步逼迫過來的加拿大人很是囂張,公然用自己的坦克威脅友軍不準靠近。

劍拔弩張的場面並沒有在內格默特少將的預料之中,焦急萬分的他一邊命令坦克團和一團堅決堵住中國軍隊推進,私下裡差點就要給達爾“懇求”了。不過,一心想要報復一下加拿大人的達爾准將表示自己堅決不撤退,還揚言在第17旅撤退完以前誰要是敢靠近谷口800米距離內將“毫不猶豫地命令坦克開炮”,呵呵~~,放下電話的達爾准將異常興奮,得意地命令部隊加快速度通過谷口。他琢磨着,只要自己這麼先走了,中國人肯定會首先去包圍和大力解決加拿大人,那末自己的部隊也就將會非常安全了。

當然,這個消息對於加拿大人來說就只能是一個“無法預料到的災難”了。

將軍之間的對話沒有結果不能說士兵們就沒有想法。的確是這樣,對於加拿大的普通士兵來說,我們的坦克團和一個步兵團正在最後兩面丘陵上艱苦地阻擊中國人的進攻,而“無恥的澳大利亞人”既率先放棄陣地逃跑還想佔領着谷口不放。真TMD的不是東西,已經非常憤怒的士兵在低級軍官的挑動下準備用武力來奪取谷口了。

17點5分,加拿大士兵“自發”地拿起手中的武器想向澳大利亞人討個公道,312團率先向谷口靠近,314團和315團跟隨在兩翼,14000人用手中的自動步槍和反坦克炮緩慢地向前推進。在涉及到自己能否安全撤退的時候全然沒有潰兵的低落士氣,中級軍官們則全部被師長招呼到指揮部“開會”去了,實際上就是內閣默特少將在放縱手下對澳大利亞人施加壓力。

看見黑壓壓的人羣正在不斷逼近過來,守護谷口的澳大利亞坦克營和兩個步兵營驚慌失措,雖然說得厲害,但是當澳大利亞人面對三個團幾乎是自己8倍兵力的時候,哪裡又敢真的開槍?冷汗直冒的澳大利亞指揮官一邊大聲命令對方停下來,一邊呼叫自己的旅長。

已經帶領5個營進入河道的達爾准將自己也不敢下達開槍的命令,也只好命令還沒有撤退的士兵加快速度,拋棄掉全部坦克把汽車和裝甲車全部開出來。17點8分,剩餘的澳大利亞人整齊地發了一聲喊,在指揮官的帶領下跳下坦克紛紛向裝甲車上擠去,不少掉隊沒有上去的士兵則拋掉手上的重武器和多餘的裝備徒步跟隨在戰車兩翼奔跑起來。

加拿大人終於獲得了谷口,三個裝甲步兵團同樣依照澳大利亞人的樣子畫葫蘆,拋棄掉所有的重裝備,如釋重負的士兵們則在基層軍官的指揮下,依次搭載上步兵戰車和裝甲車也開始緩慢地向河道撤去。

西南方向的華軍第37師已經推進到阿科達特,10分鐘就毫無費力地佔領沒有什麼大規模抵抗的城市並按照命令以174團向谷口逼近過來。

17點17分,37師擊潰當面拒守最後一個丘陵的加拿大營級守備部隊,前面不到5000米就是谷口了,174團指揮官望遠鏡裡面全是一片混亂的局勢,剩下100多輛裝甲車開始亂騰起來,還有大約1萬多士兵在相對平靜地向河道里面撤退。不過,因爲華軍的快速推進,原本很有秩序的隊伍已經喪失了所謂“紳士”風度,留給徒步通過三個路口全部被堵住了,散兵們開始出現混亂,有的站在那裡大聲叫罵,有的從裝甲車上面爬過試圖翻過去,有的則用手上的自動步槍向前面的人比劃着,似乎在威脅對方讓開路。

着急的內格默特要最後面的315團停下來就地抵抗華軍推進,同時命令正在東北與華12師激戰的坦克團和313團全面放棄陣地自己向谷口靠近或者自行通過河道撤退。

315團雖然不怎麼滿意師長要自己去抵抗,但是如果不上前阻擋敵人的話,就這麼亂在一起的話,自己最終也逃不了,鼓足勇氣的315團士兵還是在軍官們的勸說下依靠幾個小坡地列陣準備攔截174團。

谷地上一下子就少了整整的一個團,立馬恢復了秩序,不過。174團又怎麼會讓加拿大人如願以償呢?

他們呼叫來的重炮開始向谷口進行猛烈的攔阻射擊,得到射擊諸元的意大利師和3個蘇丹旅90多門大炮開始興奮地向谷口不斷傾瀉彈藥。而被內格默特召喚來的美軍遠程火力和空中力量在加拿大人佈置在谷口兩端高地上的火炮和坦克的引導下也拼命向意大利人和蘇丹炮陣進行壓制。別看意大利人和蘇丹人真正衝鋒陷陣不行,但跟隨在大哥後面撈點便宜肯定還是能夠勝任的,在戰鬥機幫助下,敵對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炮戰。

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加拿大人了,比較喜好虐待的意大利人甚至全部都換上了碎甲榴霰彈,打坦克是不行的,但是用來打輕裝甲目標和散兵那到是綽綽有餘啊,一頓105和155毫米榴彈下去就是一片血肉橫飛的場景,5000多平方米的谷口上不斷地在倒下散兵被炸飛的軀體和被摧毀的步兵戰車。

174團並不急於進攻,因爲現在過急地壓迫過去只能讓加拿大人更加瘋狂地反擊自己,後方炮擊也將喪失攻擊的機會,何必呢,給加拿大人一個可以順利突破過去的希望他們纔會繼續“勇往直前”地向谷口撤退~~

“Shit!”,內格默特失望了,原本希望讓中國人糾纏上來就可以避免遭到遠程炮擊的,但是現在他們就在2000米外對峙着而不上來,敵人炮火是越來越猛,一個齊射就是100多名士兵被炸飛,少將在望遠鏡裡面無言地看着士兵們企求後方的炮火支援卻沒有得到有效幫助的無奈場景。

“快,都加快速度,314團立即通過谷口”

312團終於跑過了“死亡路口”,可惜,一個30分鐘前還是滿裝沒有損傷的312團4700名士兵已經傷亡了1000多人,還損失了十多輛輸送車。這是揪心的疼啊,這些士兵沒有犧牲在和敵人的正面交戰中而是倒在了撤退的路上,都是被從後面打來的炮彈擊中的。

17點25分,兩個噩號傳來。

一個是,在坦克團和313團撤退以後華軍第12師已經沿着他們的道路進入了東北方向的河谷正在向這裡追擊。

而最危險的就是另外一個消息了,由於特雷澤少校的擅自投降,阿德薩拉的守備部隊已經全部潰敗,通往阿斯馬拉的河谷被華軍徹底截斷。這是一個最要命的東西,沒有了通道,我們衝過去又有什麼用,難道要在丘陵裡面轉圈子被敵人追上來一口一口地輕鬆吃掉嗎?

“聽我的命令,已經通過谷口的部隊全部歸於312團伯克上校統一管理,伯克上校將有全部臨機指揮權可以下達任何他認爲正確的命令。沒有通過的部隊包括315團及師部直屬隊將繼續由我來指揮,我們將成爲加拿大陸軍第3師的後衛部隊。來吧,讓我們認真履行一個後衛部隊職責擋住中國人的進攻,給伯克上校創造出一個有利的撤退機會”,內格默特下達了一個讓人震驚的命令。

“不,將軍閣下,您下達這樣的命令是錯誤的”,科馬上校急切地想制止對方。倒不是自己貪生怕死,仗都打到了這個份上了,第3師實際上已經走到了絕路,但是一旦下達這樣的命令也就意味着師指揮部將承擔全部的責任,“師長,我們還有機會突破出去的,但是如果這樣做的話,我們後面這兩個團將全部葬送在這裡。。。”,這可是8000多人啊~~

“我的參謀長先生,科馬上校,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第三師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我們也就應該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不用說了,我們實際上已經走不掉了。其實,現在就是中國人讓我們走也不行了,還是讓我們一起留下來當一回和士兵共同進退的勇士吧,至少這樣我們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住2萬多加拿大士兵的生命”,已經對兩次失誤判斷感到羞愧的少將決心阻擋住華軍的進攻,這話也說得科馬上校低頭不語。

命令已下,剩下的加拿大士兵也就沒有了選擇,在軍官和督戰隊的逼迫下又回到陣地上扛起自己的武器,準備攔截三個方向包圍過來的聯軍。

“呵呵,這是狗急跳牆了啊”,汪紅予上校在望遠鏡裡面看見沒有通過的加拿大人重新向幾個小坡上集結,加上澳大利亞人留下的坦克剩下的敵人還頗有一些實力,而自己這一個步兵團未必能夠全部吃下來,“呼叫,我們需要後方的強火力支援,給我狠狠地打這些不知死活的加拿大人”

已經充分騰出手來的聯軍立刻掉轉炮口,把全部炮彈都向內格默特集團砸過來。。。

暫時逃脫危險的伯克上校也得到阿德薩拉失陷的消息,現在擺放在臨時指揮官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繼續向西南的阿德薩拉前進,匯合正在進攻的兩個營一舉衝過中國軍隊的防守,一是轉向東北拋棄掉全部重裝備徒步撤退,最終通過狹窄的丘陵小路向美軍靠攏。

在軍情危急的時候,伯克上校當然不會帶領這兩萬沒有任何重裝備的部隊去和中國人硬拼,他毫不遲疑地命令阿德薩拉的兩個營繼續進攻以吸引敵人的注意力,自己卻帶領着3個步兵團和1個坦克團向北面的美軍靠近,走在丘陵下就拋棄掉了全部裝備徒步穿越林間的小路,到晚上19點10分的時候順利與美第7裝甲師匯合,這讓尾隨而去準備狠狠吃上一口的第12師氣憤異常。

第三師後衛集團的結果很慘,僅僅戰鬥了36分鐘,師長內格默特就被炸負傷,臨時接替指揮的參謀長科馬上校面對7個團的包圍被迫命令部隊集體放下武器,19點9分,8000多人的加拿大後衛部隊集體投降。

而最可憐的就是達爾准將了,原本非常得意地以爲自己的17旅已經逃脫了被包圍殲滅的命運,可當他發現阿德薩拉退路已斷的時候已經逃跑不了了,30多分鐘的倉惶逃躥已經到了距離阿德薩拉不到30公里的地方。

爲了打通道路,他瘋狂地命令部隊向阿德薩拉的第371旅發動進攻,結果,三次衝擊就損失了1000多人,而再想回頭向東北跑卻已經來不及了,依靠剩下的裝甲車輛抵抗跟隨而來的第12師一個小時不到就失去了繼續戰鬥的勇氣。面對前面嚴陣以待的華軍第371旅和後面步步進逼的第12師,澳大利亞第17旅被迫在19點12分宣佈投降,聯軍發動的“東非進攻戰”第一階段戰鬥正式落下了帷幕。

是役,聯軍7個師的地面部隊在空軍配合下殲滅俘虜美軍4000餘人,其他僕從國軍隊約19000餘人,自身損失約6000人,繳獲加第3師、澳第17旅幾乎全部的重裝備,美東非司令部遭到了組建以來最慘重的失利。

這個結果在加澳等國引發了強烈的抗議,加拿大人在指責澳大利亞人的同時也對美軍的“消極救援”表示了充分的不滿,澳大利亞人則揪住加拿大人不對澳大利亞旅進行幫助表達了自己的“憤怒”。盟友互相之間的口水戰在內部悄然上演,這讓美國人最後被迫選擇了可憐的墨西哥第1師副師長列隆戈爾上校爲替罪羊,把他以“擅自撤退導致局面崩潰”的罪名槍決來安撫兩個重要盟友的不滿。

不過,戰役的結果很明顯,在損失兩萬四千人後已經失去繼續進行地面戰鬥勇氣的東非司令部沒有等聯軍發動第二階段進攻就全面調整防線,主動退出厄利特里亞和吉不提。雖然雙方還在繼續進行不間斷小規模交火,但是到7月27日中印戰爭爆發時美軍已經全部撤退至索馬里境內。

在接下來的東非戰場上,聯軍將繼續發動進攻以期獲得對蘇伊士運河通道的絕對控制權,美軍也必然將全力依靠索馬里這個堅固的堡壘和海軍支援防守住亞丁灣的最後屏障,以圖持續保持封鎖蘇伊士運河截斷中歐的海上通道,防止華軍艦隊支援歐洲戰場。

29 .1籌劃中68 .1血洗1戰後的世界情勢249 .1慶典182 .1騙子131 .3選擇二下50 .7風起773 .4解決474 .1拒絕190 .2鎮壓261 .4冷眼486 .2亂戰242 .2反擊二274 .4拒絕486 .1亂戰178 .4妥協492 .4逼迫437 .2阻截269 .4進入499 關門30 .3選擇一下69 .4進入4第10集 百戰譜66.1迷霧1第9集 風雲錄61.1冷眼71 .4肆虐451 .1糾纏197 聲東84 .2死戰2101 .2陳倉31 .3選擇二下78 .1妥協144 .3反撲341 .1反擊147 .1落日179 .3屈服389 .3騷亂367 .5小戰590 .6鎮壓672 .2乞求253 .3衝擊358 .2碰撞231 .2選擇二中95 .5典儀5101 攔截第14集 拾遺集96瞞天75 .3無奈341 .1反擊157 .3西進3第12集 信天游80.1收穫151 .6糾纏635 .1登陸250 .4風起458 .2碰撞2105 尾聲71 .2肆虐29 秘密92 .4逼迫478 .4妥協484 .3死戰349 .4慶典479 .4屈服4第14集 拾遺集96瞞天13 叛亂102 海潮83 .3會戰336 .1波瀾289 .3騷亂459 .4後退464 .1倉惶182 .3騙子382 .5騙子5第2集 寶島行11、合縱28 .3引誘二下92 .4逼迫4前言77 .2震動260 .3分紅382 .3騙子330 .2選擇一中22 醞釀65 .1火勢290 .6鎮壓668 .1血洗1三方先進戰鬥機計劃的源頭48 .6異動655 .2危局239 .2圈套2101 攔截50 .6風起650 .7風起783 .2會戰287 .2紛亂291 .2破產292 .1逼迫139 .2圈套2102 海潮59 .4後退469 .4進入4
29 .1籌劃中68 .1血洗1戰後的世界情勢249 .1慶典182 .1騙子131 .3選擇二下50 .7風起773 .4解決474 .1拒絕190 .2鎮壓261 .4冷眼486 .2亂戰242 .2反擊二274 .4拒絕486 .1亂戰178 .4妥協492 .4逼迫437 .2阻截269 .4進入499 關門30 .3選擇一下69 .4進入4第10集 百戰譜66.1迷霧1第9集 風雲錄61.1冷眼71 .4肆虐451 .1糾纏197 聲東84 .2死戰2101 .2陳倉31 .3選擇二下78 .1妥協144 .3反撲341 .1反擊147 .1落日179 .3屈服389 .3騷亂367 .5小戰590 .6鎮壓672 .2乞求253 .3衝擊358 .2碰撞231 .2選擇二中95 .5典儀5101 攔截第14集 拾遺集96瞞天75 .3無奈341 .1反擊157 .3西進3第12集 信天游80.1收穫151 .6糾纏635 .1登陸250 .4風起458 .2碰撞2105 尾聲71 .2肆虐29 秘密92 .4逼迫478 .4妥協484 .3死戰349 .4慶典479 .4屈服4第14集 拾遺集96瞞天13 叛亂102 海潮83 .3會戰336 .1波瀾289 .3騷亂459 .4後退464 .1倉惶182 .3騙子382 .5騙子5第2集 寶島行11、合縱28 .3引誘二下92 .4逼迫4前言77 .2震動260 .3分紅382 .3騙子330 .2選擇一中22 醞釀65 .1火勢290 .6鎮壓668 .1血洗1三方先進戰鬥機計劃的源頭48 .6異動655 .2危局239 .2圈套2101 攔截50 .6風起650 .7風起783 .2會戰287 .2紛亂291 .2破產292 .1逼迫139 .2圈套2102 海潮59 .4後退469 .4進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