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

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

中華民族凝聚力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它始終在繼承發展和變革創新中向前運動,在當代它呈現出國際化、現代化和時代化趨勢。這三大趨勢,既與中華民族發展史一脈相承,又同二戰後中國與世界的發展圖景密切相關,是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全面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

1、國際化發展趨勢

一般地說,國際化應該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方面在世界範圍內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是一個多角度、全方位一體化的問題,一般是以經濟爲基礎,政治爲主導,文化上有影響,三者缺一不可。這種“重大影響”必須是積極的、進步的、向上的,應成爲世界歷史進步的促進劑,決不能起破壞作用。

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國際化趨勢是指:在國際化成爲現代國家所遇到的普遍性問題的大背景下,中華民族進一步對外開放,走向世界,在國際社會產生普遍性的重大影響,並從國際社會汲取寶貴的財富來進一步振興中華,使中華民族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這裡的關鍵在於樹立真正的開放觀念、擁有健康的開放心態、發展全方位、多層次的世界交往格局,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對外文化交流。

2、現代化趨勢

現代化作爲近代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進程,泛指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發展,以及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是以商品經濟爲機制,以科學技術爲先導,以工業化爲基礎的經濟社會化、政治民主化、觀念理性化世俗化的世界進程,是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由傳統到現代的全面變革過程,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個性不斷獲得的過程。

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現代化趨勢是指:適應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潮流,中華民族不斷實現從觀念到行爲的現代變革,使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在現代化的國際大背景中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中有新的躍進。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生成、發展總是受到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而中國現代化的實現則使這些因素更爲積極有利,從而推動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進一步發展。

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特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獲得新的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向現代化的轉化,不是一般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統一,而是指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活的靈魂與現代化的統一;不是把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鑄造成西方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也不是用後者取代前者,而是實現兩者的有機統一。所以,中華民族精神的現代化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從振興中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出發,運用批判理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拋棄傳統文化中的消極東西,吸納世界文化中的文明成果,增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斷萌生的先進觀念,達到中華民族精神的自我創新。

3、時代化趨勢

歷史上各個不同時代的主題和特徵,是由該時代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因素綜合提煉而成的,而各國的國情和發展水平又不相同,因此,要準確判斷和概括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並非易事。

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現代化趨勢是指: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任務,促使自身隨時代及其實踐的發展而繼往開來,民族凝聚力是處於動態發展之中的。在和平與發展的現代,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處於極好的發展時期,其前景令人鼓舞。這突出表現在以下三點:

首先,社會價值體系的重構必將促進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煥發生機。社會價值體系既對作爲民族凝聚力的社會凝聚起導向作用,又對整個民族聚合起整合作用。第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必將拓展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領域,從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來看,中華各民族凝聚力的基本目標指向是凝聚中華民族,努力實現並維持國家的統一和強盛。第三,緊跟時代步伐的強烈願望將推動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走向輝煌。當代中華民族將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克服來自“左”或右的錯誤,時刻關注時代的發展動向,不斷吸取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努力建設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創造自己的美好未來。

中華民族凝聚力將朝着國際化、現代化、時代化的趨勢發展,並進一步促進我國各民族的團結與發展,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世界,躋身世界現代民族之林。

三、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

所謂凝聚力,一般是指團體 (或羣體) 的凝聚力,它是指團體 (或羣體) 成員之間相互吸引,相互關聯以及以其團體 (或羣衆) 組織的目標認同的程度。“凝聚力”與“工程”都是借用自然科學的概念。但是,統一戰線要啓動的“凝聚力工程”並非自然科學的某一學科之稱,而是一項“凝聚人心”的形而上的特殊工程。

根據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變化必然受制於該民族社會的發展變化之規律,本世紀統一戰線要啓動“凝聚力工程”,就必然要按照21世紀的社會發展特點和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創建相應的方式與載體。

1、堅持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根本原則,凝聚中華民族的共同力量。

在新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凝聚力國際化、現代化和時代化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了開放性和互動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必須依照“空前的廣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鮮明的多樣性和顯著的社會性”的工作特徵,堅持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根本原則,爲凝聚中華民族的共同力量而努力奮鬥。

(1)促進民族團結,大力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

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對於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來說,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胡錦濤同志指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國分裂、民族離亂,是各族人民之禍。”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國家的最高利益。我國各民族都有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神聖義務。團結是統戰工作的主題。在任何時候,統一戰線都是爲了大團結、大聯合的目標,本着求同存異的原則,把各個方面包括把不同層次、不同見解的人團結起來共同奮鬥。

首先,發展各民族優秀文化,弘揚和鑄造“中華一體”的共同價值觀,實現個體內聚力與整體凝聚力的協調融合。中國作爲一個多民族的複合國家,在精神文化方面,爲中華各民族所共同認同的價值觀就是“中華一體觀”,即承認中華民族是一個整體,各民族都是中國的一分子,認同這一整體,歸依這一整體。這種“中華一體觀”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政治一體觀”延續和發展,已成爲各民族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統戰工作必須加強這種中華一體觀的宣傳和教育,增強各民族對整體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國家歸屬感,使之成爲一種凝聚中華民族內在的、深層的精神力量。

其次,正確處理個體民族內聚與民族整體凝聚的關係。每一民族都有其內在的內聚力,這種力量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動力之一,這種內聚力在表現爲對內認同的同時往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對外排他性,對中華民族這種複合民族來說,如何處理好個體民族內聚與民族整體凝聚的關係,實現個體內聚力與整體凝聚力的協調融合,是一個既意義重大又頗爲敏感的課題。對民族感情、民族意識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引導,使這朝着有利於整個中華民族團結、凝聚的方向發展。爲此,統戰部門必須大力弘揚中華一體觀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在肯定民族意識之合理性的同時,引導民族自我意識與多民族社會整體意識的趨同與協調,使民族意識的增強成爲民族發展進步和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動力,以利於祖國統一,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堅決反對和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的旨在破壞民族團結、惡化民族關係和破壞祖國統一的行爲。

第三,大力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深深蘊涵於我們中華民族優秀

傳統文化之中並且維繫着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某種精神力量。作爲價值觀念和行爲方式,它集中體現在中華民族歷代優秀代表人物的言論和行動中,也通過各種文化產品中理想的、高尚的主人公形象表現出來。我們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始終維繫着國家統一,成爲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成爲中華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中華民族維護民族團結和發展、實現共同理想和目標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此,統一戰線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爲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系統工程的重中之重,使之貫穿於工作的各個環節,體現在統戰工作的各個方面;二是立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堅持從具體事情做起,利用實踐中的各種有效載體,生動活潑地開展活動;三是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領導幹部的示範帶動作用,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帶頭人。

(2)團結海外中華兒女共同致力於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鄧小平同志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中國共產黨爲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所制定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新時期海外統一戰線工作的基石。這一構想的提出,既爲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也爲最大限度地團結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以及一切熱愛祖國的中華兒女,建立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海外統一戰線工作作爲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爲統一祖國、振興中華服務。

一是全面準確地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增強港澳人民對大陸的向心力,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港澳統戰工作必須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的大局、港澳工作的大局,要大力宣傳貫徹基本法,用基本法統一港澳社會各界認識,用基本法作爲辨別是非的標準。同時,也要按照基本法的精神,維護特區的社會制度,協調社會關係,努力促進港澳的繁榮和穩定。必須做好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工作。

二是加強對工商和專業界中上層人士的聯繫與團結,以司法人員和大律師公會爲重點,加大對法律界的工作力度;對傳媒、社工、教育界和大專學生要加強工作,力爭有新的突破;有領導、有步驟地開展同公務員的交朋友工作。在推動港澳工商、專業界與內地交流合作過程中,加強與他們的聯繫;鼓勵和協助港澳社團,在互不隸屬、互不干涉、互相尊重的原則下,與內地正常交往。要寓交誼於經貿活動之中,寓政治思想工作於交流交往之中,通過長期深入細緻的工作,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從而增強港澳同胞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感情。抓緊培養各界新的代表人物、特別是中青年人才,逐步實現愛國愛港愛澳力量的新老交替,保持港澳統一戰線的連續性、穩定性。

三是積極推動對臺工作,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加大對臺灣同胞的工作力度,增強他們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最大限度地爭取民心,要不斷加強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臺灣科技、資金、管理方面的優勢,促進大陸基礎性項目和高新技術等方面的的發展,同時要積極爲大陸企業和經濟組織到臺灣投資創造條件,努力提高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層次和水平,進一步加大與臺灣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注意發揮臺商的特殊作用,尤其要重視中小臺商的羣體作用,不能只看到投資額大小或行業價值而忽視中小臺商在祖國統一中的政治作用。通過組織和推動臺灣同胞到內地參觀、訪問、考察,邀請內地專家學者來港講學、舉辦展覽等,幫助臺灣同胞瞭解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和經濟建設成果,促進人心迴歸;利用內地豐富的歷史、文化、教育等資源,加深臺灣同胞、特別是青少年對祖國曆史的瞭解和認識,增強他們的民族感情。爭取最大多數臺灣同胞擁護祖國統一,在兩岸人民中培養和建立深厚的民族感情,爲“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方針深入島內民心打下深厚的社會及心理基礎。

2、以“文化統戰”爲載體,建立和發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交往格局,加大對外交流形式和力度。

文化統戰的實質是“人心統戰”。統一戰線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最主要的就是挖掘民族之“根”的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文化認同始終是維繫社會秩序的“粘合劑”,是統一戰線實現不同政治力量聯合深層基礎。所以,統一戰線要進一步拓展視野,觀察世界發展大勢,更好地確立多視角、多層次、多渠道的交流發展格局。

(1)充分發揮海外同胞的作用,增強中華民族的影響力、滲透力和向心力。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華人與中華民族有着天然的關係,長期以來,他們生活和工作在世界的各個地方,與當地民衆和政府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甚至有很強的影響力。因此,他們對民族的向心力以及與其他民族成員之間的親和力關係着中華民族凝聚力整體力量的增強和發揮。這就要求海外統戰工作要針對這一羣體的特點來實施開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

一是進一步加大“愛國主義”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做好他們下一代的工作,夯實“愛國主義”的政治基礎,強化他們的國家觀念和民族觀念;採取經常性的“走出去,請進來”和其他聯誼交友的有效方式,廣泛宣傳中國改革開發的偉大成果,與他們溝通感情,尋求共識,化解隔膜以增強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華人對民族整體的向心力和親和力。

二是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增強海外華僑華人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追求中國的統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華民族凝聚力賴以產生的重要思想因素和功能所在。強調統一的整體,維護整體利益的意識在海外華僑華人中十分深入人心,要把它培養成爲其自覺的道德基準,而且發展爲一種政治觀。爲此,要加大海外華文教育、歷史文化教育和國粹藝術教育的力度,加大海外華僑華人回國觀光的規模,積極促進文化、學術、體育、科技等各個領域的雙向、直接交流,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深深地嵌入他們的心中。

三是建立和完善與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華人的合作機制,既要做好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幾千萬同胞的工作,也要注重做好海內幾千萬三胞眷屬的工作,特別重視發揮那些海外聯繫面寬、知識層次高的以歸國留學人員爲主體組成的社團的作用。一方面要遵循照顧同盟者利益的原則在政治上包容他們,內地的政治性安排也儘可能爲他們的代表人士留有席位。另一方面應通過加強他們與內地專業界的交流,讓他們真正理解內地制度的合理性、目前政府正在進行的各領域改革的決心、措施以及今後的發展目標,同時支持和激勵他們在各自的生活地,自覺地向當地國際友人宣傳中國改革開發的偉大成果,宣傳中華優秀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2)創新海外統戰工作方式,加強社團和民間組織的國際交流。

近年來,我國的社團及民間組織發展迅速,並在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倡導互助友愛、疏緩就業壓力、反映公衆訴求、推進公益事業、化解社會矛盾、解決貿易糾紛、促進科教興國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已經成爲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羣衆的橋樑和紐帶,成爲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統戰部門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一此些內容:

一是繼承和發揚我們党進行高層統戰工作的優良傳統,以大團結、大聯合爲根本宗旨,通過交友聯誼的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工作的組織網絡作爲統戰工作的依託,充分發揮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學會、協會和民間社團組織的作用,推動其搞好自身建設,發現和培養上述組織中涌現出來的新代表性人士、社團精英,並通過他們去引導和擴大公民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參與和有序政治參與。

二是發揮海外統戰工作渠道廣、聯繫面寬的優勢,積極推進國內社團和

民間組織與國外相應機構的對**流及廣泛合作。重點學習和了解國際社會的社團和民間組織在文體休閒、教育科研、衛生保健、社會福利服務、環境保護、住房與開發、慈善中介、國際援助活動等多方面的運作模式,以及國外對其社團和民間組織管理、監督和合作的方式。使國內的社團和民間組織,特別是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民間組織能夠儘快成熟起來,在解決社會轉型時期產生的許多其他新的社會問題中發揮出很好的作用。

三是及時歸納和總結國外社團和民間組織的成功經驗,實現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愛國統一戰線及其工作實踐之間的良性互動、共進,推動政治權利與政治權力矛盾日益趨向於均衡運動、發展,促進“國家(政府)—經濟(市場)—社會(第三部門)”三元權力結構日益趨向相互對稱均衡。

3、適應時代化的發展潮流,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這是我們黨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而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戰略思想。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統一戰線作爲同和異的矛盾統一體,體現和追求的也是一種和諧,在本質上是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一致的。作爲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統一戰線應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和作用,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1)在重構社會價值體系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方面內容,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些都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思想根基,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統一戰線要在重構社會價值體系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堅持以人爲本,密切聯繫羣衆,爲構建和諧社會打牢廣泛的社會基礎。統一戰線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兼顧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方面羣衆的利益,做到時時處處對社會各階層羣衆滿懷深情,在情感上尊重理解體諒人民羣衆,在行動上爲人民羣衆謀利、謀富、謀福。一要多反映社情,多關注民生民聲。要把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定位於實現廣大人民羣衆根本利益的目標上,以收集和反映人民羣衆意願爲己任,深入基層,深入羣衆,瞭解民情,傾聽民聲,把改革、發展、穩定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把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把社會生活中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反映給政府,引導羣衆以理性、合理的形式表達利益需求,達到及時、及早、及快解決這些問題的目的。二要做好社會穩定工作。應針對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社會矛盾糾紛進行調研,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協助黨委政府建立健全各種社會矛盾糾紛協調機制和緊急狀態預警機制;應積極做好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工作,堅持以人爲本,既要以理服人、解決思想問題,又要實實在在幫助廣大羣衆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妥善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爲構建和諧社會營造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

第二、採取各種形式啓發、教育和引導統一戰線廣大成員,充分認識“價值目標必須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徵,與封建社會的價值觀和西方的價值觀在本質上區別開來。統一戰線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繫廣泛的優勢,研究探討爲發展服務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舉措,努力在爲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穩定服務方面取得新的成績。必須要通過堅持和完善黨的方針政策,積極引導同盟者自覺地把自身利益同國家利益緊密聯繫起來,在爲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過程中,使同盟者的具體利益得到切實的維護。

第三、“公平正義”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追求。從公平正義的要求來看,統一戰線是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定支持者、參與者和維護者。統一戰線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形式來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一是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用。鼓勵和支持他們就涉及社會公平正義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以議案、提案、專題視察、社情民意反映、大會發言、呈遞專報件等形式向黨委、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反映,促進問題的及時妥善解決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二是發揮政府部門和司法機關的黨外特約監察員、檢察員、審計員、教育督導員、土地監察員、人事監督員、環保監督員、人民陪審員的作用,支持特約人員履行職責,並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切實發揮特約人員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作用。三是發揮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律師界黨外人士的作用,充分運用法律武器,仗義執言,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從而使正義得到伸張,公平得到維護。四是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聯繫廣泛的突出優勢,在如何擴大就業和幫扶弱勢羣體,縮小貧富差距,完善社會最低保障制度等方面廣泛徵求意見,認真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增強統籌兼顧觀念,鞏固社會安定穩定的良好局面。

胡錦濤同志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這是政治領域和社會領域中涉及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一些重大關係。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以這五大關係爲主線,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統一戰線工作的要求。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必須要做好統籌兼顧,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一要堅持改革開放,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推進各方面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進。要加強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協調與聯繫,促使他們適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二要充分發揮統戰部門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的功能,做好理順情緒、穩定思想的工作,着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決關係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安定穩定。三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協調和指導,進一步密切與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聯繫,堅決抵制境外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密切關注宗教界熱點和突出問題,維護宗教界的穩定,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四要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民族政策,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係,關心和支持少數民族村發展,搞好民族團結,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防止傷害民族感情的事件發生。

我們只有協調好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以及各方面成員之間的關係,及時消除影響社會政治穩定的因素,減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才能爲落實科學發展觀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中華民族凝聚力與統一戰線雖然在結構性質、作用方式上存在差異,但是,二者的主題都是大團結、大聯合,其根本職能都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統一戰線必然要以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爲其根本目標,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增強也應以統一戰線爲其重要的實現途徑。正因爲民族凝聚力在其本質上乃是民族的文化共識在民族心理和民族行爲層面的折射,也是民族凝聚心理共識和意志覺醒的轉化。所以,一旦這種轉化在黨的統一戰線的正確導向下見諸行動,見諸中華民族的生活實踐,就能建成維護民族生存和團結、實現民族發展和振興的“凝聚力工程”。

(此文獲2006年北京市統戰系統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本章完)

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嚴峻挑戰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四、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建設的具體建議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四、團結共事,努力保持黨內的和諧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二、“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形成了兩種法律制度並存的局面二、“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形成了兩種法律制度並存的局面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二、《意見》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一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二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二、借鑑歷史經驗,“反獨促統”,發展和壯大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二、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第二、實踐“三個代表”需要發揮統一戰線的獨特優勢和巨大威力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區統戰工作的特點和難點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四、在以教學科研爲中心中定位,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整體功能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區統戰工作的特點和難點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二、借鑑歷史經驗,“反獨促統”,發展和壯大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一、民間組織概念及其基本特徵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一一、提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概念和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文明觀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二、《意見》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二、多黨合作制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二、牢牢把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主題,全面加強自身建設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二、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民主監督思想的運用和發展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二、《意見》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一、什麼是“五型”幹部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四、在以教學科研爲中心中定位,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整體功能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一、《意見》體現了鄧小平統一戰線思想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發展歷程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一、“一國兩制”的實施,豐富了我國的憲法理論與實踐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三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區統戰工作的特點和難點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一、多黨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紀中將長期存在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一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一、民間組織概念及其基本特徵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一、轉型期的社會分化爲統一戰線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一、多黨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紀中將長期存在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二二、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民主監督思想的運用和發展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二、《意見》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第二、實踐“三個代表”需要發揮統一戰線的獨特優勢和巨大威力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三、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的三化建設四、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建設的具體建議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內在聯繫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嚴峻挑戰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四、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建設的具體建議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四、團結共事,努力保持黨內的和諧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二、“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形成了兩種法律制度並存的局面二、“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形成了兩種法律制度並存的局面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二、《意見》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一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二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二、借鑑歷史經驗,“反獨促統”,發展和壯大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二、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第二、實踐“三個代表”需要發揮統一戰線的獨特優勢和巨大威力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區統戰工作的特點和難點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四、在以教學科研爲中心中定位,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整體功能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區統戰工作的特點和難點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二、借鑑歷史經驗,“反獨促統”,發展和壯大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一、民間組織概念及其基本特徵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一、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一一、提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概念和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文明觀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二、《意見》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二、多黨合作制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二、牢牢把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主題,全面加強自身建設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二、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民主監督思想的運用和發展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二、《意見》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一、什麼是“五型”幹部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四、在以教學科研爲中心中定位,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整體功能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一、《意見》體現了鄧小平統一戰線思想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發展歷程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一、“一國兩制”的實施,豐富了我國的憲法理論與實踐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三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區統戰工作的特點和難點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一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一、多黨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紀中將長期存在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一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一、民間組織概念及其基本特徵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一、轉型期的社會分化爲統一戰線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一、多黨合作制度在新的世紀中將長期存在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二二、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民主監督思想的運用和發展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二、《意見》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第二、實踐“三個代表”需要發揮統一戰線的獨特優勢和巨大威力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三、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的三化建設四、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建設的具體建議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五、在開放互動中定位,進一步優化社會主義學院發展的外部環境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內在聯繫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