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政黨政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標誌。但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不同,不能實行多黨輪流執政的制度,只能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因爲,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起來的政黨。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作爲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通過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對依法治國進行引導和指導。黨的領導有利於保證立法和決策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黨能夠組織和領導政府遵守執行法律,建構監督機制,強化黨和政府的自我完善能力,促進人民民主的實行。只有黨才能把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爲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提供切實的保障,保證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並使其得到切實有效的貫徹落實。共產黨發展人民民主執政的本質是實現社會主義民主,實行黨內民主是推進人民民主切實可能的途徑。推進新世紀建設我國的民主政治,實現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緊緊抓住黨內民主這個關鍵。黨內民主的關鍵一是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二是實施依法治國,堅持依法執政,加強法律監督。

一、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全局性作用。要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範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係,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經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爲國家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爲國家

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並對他們進行監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職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加強對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領導,支持他們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更好地成爲黨聯繫廣大人民羣衆的橋樑和紐帶。

二、實施依法治國,堅持依法執政,加強法律監督。在16大報告和胡錦濤講話中,反覆指出憲法的性質“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但同時也強調“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都要自覺地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胡錦濤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這個有機統一的方式只能是憲政的方式。因爲它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再因爲停留於意識形態和政治領域而增生阻力。憲政是一種法治化的民主和程序化的政治,它使一切政治問題轉化爲一個可以操作的法律技術問題,也使改革中的一切制度變遷問題轉化爲一個憲法問題。這既爲一個以個人權利爲基礎的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提供了保障,也爲“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的目標提供了路徑。依法治國的一個基本要求,是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黨員和黨的幹部只有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依法辦事,才能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使之真正成爲保障人民民主權利、保證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順利進行的銳利武器。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依法治國必然要求依法執政。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範圍、程序、內容和手段來行使執政權力。實現依法執政,有利於貫徹黨的主張,體現人民的意願,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人民

當家作主制度化、規範化、法律化。依法治國還要加強法律監督。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負有對憲法和法律執行情況實行監督的最高權力,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同時,要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和行政監察、審計等職能部門的監督作用。使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爲都能及時得到糾正。以司法激活憲法實施,確保憲法得到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一體遵行”,使憲法條文得到強力的遵從,確保憲法成爲審視一切行爲尤其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的自身行爲的“合法性”武器,即成爲至高無上的憲法在現實社會中的現實途徑,又成爲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從一個政治概念悄然演化爲一個法律概念,使民主的發展得到法治的現實保障。

中國共產黨已經把建設政治文明的目標提出並加以實踐。黨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目前實踐的層次就在於探索:如何將發揚民主、依法辦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統一。第十屆人代會上,國家主席第一次向全體代表莊嚴表示;“我一定忠誠地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恪盡職守,勤勉工作,竭誠爲國家和人民服務,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託。” 我們堅信,我們黨順應歷史潮流和時代的要求提出發展黨內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黨一定能夠通過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發揚黨內民主把過去依靠政策和路線、依靠法律和政策、依靠法律和政令的一條政治文明逐步發展道路繼續向前發展,發展到依法治國的新階段。

(此文載於《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本章完)

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與黨在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一、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可行性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內在聯繫三、全面、辯證地看待當今世界政黨綱領的兼容性特點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與黨在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二、多黨合作制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統一戰線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一、“一國兩制”的實施,豐富了我國的憲法理論與實踐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第二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統一戰線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二二、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大有作爲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二、創立人民民主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治民主的內涵四、在以教學科研爲中心中定位,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整體功能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一、《意見》體現了鄧小平統一戰線思想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二、在以學員爲主體中定位,進一步突出社會主義學院的教學特點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一、提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概念和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文明觀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發展歷程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內在聯繫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三、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一、鄧小平的民主監督思想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二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一、民間組織概念及其基本特徵一、中華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作用二、如何做“五型”幹部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三、全面、辯證地看待當今世界政黨綱領的兼容性特點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三、社會轉型期統一戰線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一、《意見》體現了鄧小平統一戰線思想第二、實踐“三個代表”需要發揮統一戰線的獨特優勢和巨大威力一、什麼是“五型”幹部二、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大有作爲四、“一國兩制”的實施,爲大陸、港、澳、臺提供了相互吸收和借鑑法律文明成果的歷史二、借鑑歷史經驗,“反獨促統”,發展和壯大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發展歷程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二、多黨合作制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一、鄧小平的民主監督思想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二、“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形成了兩種法律制度並存的局面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三、不斷創新,提高履行職能的水平二、“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形成了兩種法律制度並存的局面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一、轉型期的社會分化爲統一戰線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開闢人類文明文明的新途徑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三、社會轉型期統一戰線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二、世界各國政黨綱領發展變化的突出特點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一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區統戰工作的特點和難點四、“一國兩制”的實施,爲大陸、港、澳、臺提供了相互吸收和借鑑法律文明成果的歷史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四、在以教學科研爲中心中定位,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整體功能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
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學院教育體系_一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與黨在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一、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的可行性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內在聯繫三、全面、辯證地看待當今世界政黨綱領的兼容性特點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與黨在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二、多黨合作制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統一戰線三、75年、78年憲法記錄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建設史上的曲折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一、“一國兩制”的實施,豐富了我國的憲法理論與實踐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第二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一、在圍繞大局、服務中心中定位,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學院的發展方向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_一、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統一戰線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統一戰線領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二二、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大有作爲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二、創立人民民主理論,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治民主的內涵四、在以教學科研爲中心中定位,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整體功能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一、《意見》體現了鄧小平統一戰線思想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一二、在以學員爲主體中定位,進一步突出社會主義學院的教學特點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一、提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概念和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文明觀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發展歷程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內在聯繫發揮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功能_三、私營企業主階層政治參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一、民主黨派綱領發展變化的主要特點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一、鄧小平的民主監督思想社會公正及其實現途徑_二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一、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在首都政治文明建設中不斷進步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民間組織——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_一、民間組織概念及其基本特徵一、中華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作用二、如何做“五型”幹部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三、全面、辯證地看待當今世界政黨綱領的兼容性特點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二、社會整合是轉型期統一戰線發展的現實依據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三、社會轉型期統一戰線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制調研報告_三、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運行機制的幾點意見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三、積極創新培訓形式,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新時期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大發展_一、《意見》體現了鄧小平統一戰線思想第二、實踐“三個代表”需要發揮統一戰線的獨特優勢和巨大威力一、什麼是“五型”幹部二、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大有作爲四、“一國兩制”的實施,爲大陸、港、澳、臺提供了相互吸收和借鑑法律文明成果的歷史二、借鑑歷史經驗,“反獨促統”,發展和壯大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北京社會主義學院發展歷程新世紀中國政黨制度的發展趨勢_二、多黨合作制度將在迎接新的挑戰中發展完善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民主監督思想及其規範與發展_一、鄧小平的民主監督思想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二、54年憲法正式確立了黨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二、“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形成了兩種法律制度並存的局面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二、努力維繫民革的黨派特色實施中華民族凝聚力工程的方式與載體_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展趨勢第一、統一戰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三個代表”的正確指導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面臨的難得機遇新中國憲法變遷與統一戰線_一、《共同綱領》首次使黨的統一戰線呈現在憲法性文件之中第一時期研究狀況的概述和分析三、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再造歷史的輝煌,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三、不斷創新,提高履行職能的水平二、“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我國形成了兩種法律制度並存的局面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一、轉型期的社會分化爲統一戰線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從北京民革的發展看參政黨建設_一、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三、在提升教學科研能力中定位,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四、82年憲法及其修正案昭示着黨的統一戰線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開闢人類文明文明的新途徑一、深刻認識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現實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論社會轉型期的統一戰線_三、社會轉型期統一戰線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統一戰線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優勢與作用_一、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從綱領的兼容性看民主黨派的政黨獨立性_二、世界各國政黨綱領發展變化的突出特點政治文明建設與利益表達機制的建全與完善_一對加強社區統戰工作的一些思考_二、社區統戰工作的特點和難點四、“一國兩制”的實施,爲大陸、港、澳、臺提供了相互吸收和借鑑法律文明成果的歷史試論憲政與黨內民主_二四、在以教學科研爲中心中定位,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學院的整體功能三、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