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蒙仲與趙王何(三)

『PS:求訂閱~推薦票~月票~』

————以下正文————

“你等都退下吧。”

約數息後,趙王何忽然對伺立於這座偏殿內的宦官、宮女以及衛士吩咐道。

聞言,或有一名中年宦官猶豫說道:“君上,這……”

還沒等此人把話說完,就聽趙王何微笑着說道:“蒙司馬,乃是肥相推薦給寡人的……無妨,都退下吧。”

“……喏。”

在趙王何兩度示意後,殿內的宦官、宮女、衛士等這才陸續退下,離開了這座偏殿。

見到這一幕,蒙仲亦有所察覺,忍不住低聲問道:“這些在君上身邊的人,莫非也不可信嗎?”

趙王何沒有隱瞞的意思,低聲說道:“信期也好,「繆(miào)賢」也罷,大抵都是可信的,否則肥相也不會讓他二人輔佐寡人,不過他們手底下的人……就未必了。”

他口中的信期,即蒙仲見過的「宮伯」信期,而「繆賢」,則是宮內的「宦者令」,即宮中官宦內侍的頭目,這兩人,皆是肥義爲趙王何精挑細選的,至於目的,就是爲了使王宮能牢牢掌握在“新君派”手中,免得連王宮這一塊都被某些勢力所滲透。

在簡單解釋完後,趙王何的目光從偏殿的殿門轉移到蒙仲身上,神色有些複雜地又說道:“卿果然是氣魄過人,你就不怕方纔那番話,使你得罪某些人嗎?”

蒙仲聞言微微一笑,索性將話給挑明瞭,他玩笑般說道:“君上指的是安平君趙成,還是奉陽君李兌?亦或是以此二人爲首的勢力?”

趙王何在深深看了一眼蒙仲後,略有些感慨地說道:“卿的膽魄當真過人,怪不得卿帶着五百名兵卒,就敢夜襲數萬齊軍的營寨……”

他倆爲何會提到以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爲首的“舊貴族派”呢?

原因就在於蒙仲故意引導話題時提及的“變法”——無論是魏國的李悝變法也好,秦國的商君變法也罷,甚至於囊括齊國、楚國、韓國,這些中原國家陸續變法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不同程度打擊了“世卿世襲世祿”的現象,非但使王權能進一步集中,也使國家有了較爲寬裕的土地與經濟收入,能用於賞賜軍隊,或者用於國家建設。

而如今趙國如果也要效仿諸國變法,那麼,就要想辦法剷除國內的“舊貴族派”。

當然,這裡要剷除的“舊貴族派”,其實也可以不包括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這些人,畢竟這些臣子還是有功於國家的,關鍵在於依附二人的那些舊貴族勢力,在這其中有很大一批人,於國家毫無貢獻,但因爲其祖先的功勞,而能世代享受封邑、爵位帶來的利益——各國變法要剷除的,就是這批人。

但由於剷除掉這批人,會使“舊貴族派”實力大損,因此,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等人又不允許出現那樣的情況,否則,舊貴族派就難以與安陽君趙章抗衡。

更要緊的是,一旦趙國開了“廢除貴族世襲”的先例,趙成、李兌難以保證他們留給後人的土地與財富,日後是否也會被王室所收回。

結合這兩點,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是絕對不會允許趙國推行“廢除貴族世襲”的改革的。

換句話說,任何膽敢提出相關變法改革的人,都會遭到舊貴族派的仇視——這個憎恨程度,甚至要高過他們對安陽君趙章的仇視,屬於是無法調和的根本矛盾。

“你不怕嗎?得罪安平君與奉陽君那些人……”

趙王何有些驚訝地詢問蒙仲道。

聽聞此言,蒙仲搖了搖頭,毫不在意地說道:“臣爲何要畏懼呢?……無論如何,某些人都勢必會成爲敵人,只是早晚的問題。”

“卿何以如此肯定呢?”趙王何忽然插嘴問道:“即便日後安平君、奉陽君招攬卿,卿也仍然也會與他們爲敵嗎?”

『這是在試探我麼?』

蒙仲覺得趙王何這句話問得有點奇怪,於是他想了想後回答道:“君上,在下的義兄惠盎,不知君上是否聽說過?”

“宋相惠盎?寡人當然聽說過。”趙王何點點頭。

這也難怪,畢竟宋國目前“半王政、半仁政”的國家模式,就是惠盎竭力促成的結果——說來也諷刺,被稱爲“桀宋”的宋國,其實是保留了一半儒家“仁政”思想的國家,它反而是當世除了已覆亡的滕國外,在對民政策上最寬鬆的國家。

尤其是拿專門創立了“連坐法”的秦國作爲對比時。

“臣的義兄惠盎曾經說過,無論惠子、張儀、人在年老時,都希望能回到自己的故鄉,在臣看來,這或許就是落葉歸根。倘若彼時故鄉已經不在,豈不會讓人感到悲傷嗎?”目視着趙王何,蒙仲誠懇地說道:“臣深以爲然!……臣作爲宋國人,自然最希望我宋國能變得最爲強大,但很可惜,我宋國恐怕近百年裡,都不具備稱霸中原的資格,是故,我宋國纔要效仿「晉楚爭霸」時的宋國,鼎力支持一個國家成爲中原霸主,以換取宋國能在此亂世中延續的機會,而趙國,便是我宋國選擇的輔助對象。”

“……”趙王何的眼眸中閃過幾絲驚悟之色,微微點了點頭。

而此時,蒙仲則繼續說道:“正因爲這個道理,縱使臣出身宋國,也仍然希望趙國能變得強盛,趙國越強盛,我宋國就越安穩。因此,君上不必懷疑臣“希望趙國強盛”的信念。”

“唔。”

聽着這一番有理有據的話,趙王何信服地點了點頭。

“然而在臣看來,雖然齊國眼下臣服於趙國,但其中未嘗沒有試圖讓趙國與秦國反目的意思。這是一個挑戰,充滿危機,但也充滿機遇,若是趙國能夠擊敗秦國,便可以效仿曾經的晉國,稱霸中原。……然而,正如君上所言,趙國暫時還不是秦國的對手,爲何?臣以爲,是趙國制度的落後所導致。魏國有李悝變法,楚國有吳起變法,齊國有鄒忌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秦國有商鞅變法,這些都具備稱霸中原潛力的國家,陸陸續續都展開了變法,以改進法制增強了國家的實力,唯獨趙國,在這方面遠遠落後……臣雖敬重趙主父,但仍然認爲,趙主父推動的‘胡服騎射’改革,是不完善、不全面的,只能說是軍事方面的改革,而對於國家的政策,絲毫沒有改善。臣認爲,趙國若要強大,變法改革是必須的。”

“……”

聽完蒙仲這一番話,趙王何沉思了片刻,旋即緩緩點了點頭。

事實上,他不是被蒙仲所說服的,而這一點,蒙仲自己也清楚。

更直接點說,趙王何也好、趙相肥義也罷,他們其實早就有變法改革的想法——否則肥義又有什麼必要,把秦國、魏國、楚國、齊國、韓國的法令收集起來,讓趙王何權衡這些法令的利弊呢?

這不就是在爲變法做準備麼?

但問題就在於,趙國目前不具備變法改革的條件。

一個國家變法改革的前提,需要王室的鼎力支持,否則,當國內的舊貴族派竭力反抗時,變法改革就會遭到阻礙。

正因爲如此,像支持國內變法的魏文侯、齊威王等君主,都是極爲強勢的君主,必要時甚至會派軍隊屠戳反對派,強行推動變法改革。

然而如今的趙國,王室的力量卻被分散了,分裂成了趙主父、趙王何兩派——甚至可以再加上公子章派。

趙國王室的力量被分散,這就給了舊貴族派得以喘息的機會。

而這一點,趙王何也是清楚的,於是當蒙仲提出「變法改制」時,他微微搖了搖頭:“卿所說的這一切,很有道理,但……我趙國目前不具備變法的……條件,相信其中的原因,卿想必也猜得出來……”

“是因爲趙主父嗎?”蒙仲直接了當地問道。

他之前鋪墊了一些列變法的話,其實就是爲了引出這一句話。

“……”

趙王何再次用複雜的神色看了一眼蒙仲,沒有說話,似乎是默認了。

見此,蒙仲神色自若地說道:“君上,臣到趙國也有些時日了,說句不恭的話,也發現了君上與趙主父不親近的這件事,臣對此很不解。你曾經的太子之位,包括後來趙主父將王位傳給君上,都是趙主父力排衆議給予的……然而爲何在臣看來,您父子二人卻不親近呢?”

“……”趙王何擡頭看了一眼蒙仲,沒有說話。

見此,蒙仲故意激他道:“莫非是因爲君上您的母親,惠後?”

“……”

在蒙仲的注視下,趙王何雙眉一凝,眼眸中涌現幾分怒色,目不轉睛地盯着他。

不得不說,這個目光,讓蒙仲微微一愣,因爲他感覺,趙王何此時的眼神,與其懦弱的性格很不相符——至少與蒙仲印象中的那位趙王何,很不相符。

“卿究竟想問什麼?”趙王何的語氣中,隱隱帶着幾分憤怒。

見此,蒙仲面色自若地說道:“臣沒有別的意思,臣只是覺得,趙國必須要改革才能變得強盛,雖然君上認爲眼下趙國並不具備變法改革的條件,但臣認爲,只要君上與趙主父解除了矛盾,趙國就仍然有變法改革的機會……昨日臣受肥相邀請,到齊府上赴宴時,與肥相有過一番談聊,當時肥相希望臣輔佐君上,臣當時沒有做出回覆。趙主父對臣有知遇之恩,臣不想背叛趙主父,這固然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另外一個原因,即臣對君上毫不瞭解……”

說到這裡,蒙仲擡起頭直視着趙王何,正色說道:“君上,現在在您面前的,並非是趙主父身邊的近衛司馬,只是一名來自宋國、且希望趙國能強盛到庇護宋國的宋人……在下雖不才,但也希望輔佐我所認可的君主,既然君上都不能給予在下信任,那又何談讓在下輔佐您呢?”

“……”

用頗爲凌厲的眼神打量着蒙仲,趙王何抿着嘴脣一言不發。

蒙仲,與趙王何,兩名都只有十六歲的少年,用與他們年齡不相符的目光,相互注視着彼此。

久久不語。

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294章:六月第52章:墨者與井闌第229章:興師問罪(二)【二合一】第41章:惠盎(二)第208章:約見【二合一】第71章:三月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第47章:抵達滕國第317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合一】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第405章:有心與無心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337章:先聲奪人【二合一】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332章:僵持【二合一】第39章:啓程第442章:魏王九年第146章:勸說【二合一】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7章:首日第426章:停戰言和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第98章:新軍構想第255章:追蹤【二合一】第433章:王權讓渡第46章:宮筵(三)第447章:故人第95章:點兵(三)第15章:出遊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112章:渡河之戰【上架第二更求首訂】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433章:王權讓渡第446章:趙國之行第417章:邊境摩擦第316章:赴約(二)【二合一】第441章:拜訪孟子第163章:虛虛實實第114章:軍議力辯【上架第四更求首訂】第194章:沙場相見【二合一】第311章:十月末【二合一】第145章:事後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187章:抵達高唐【二合一】第137章:傍晚第138章:六月中旬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151章:驚變之始【二合一】第139章:薛公田文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138章:六月中旬第102章:年末第10章:辯論第195章:蒙仲與田章【二合一】第380章:夜襲(二)【二合一】第422章:七月第49章:抵達滕國(三)第402章:大梁反應第1章:宋國蒙氏第260章:暴鳶來援!【二合一】第69章:迴歸第427章:伐齊之倡議第303章:第二次方城之戰【二合一】第49章:抵達滕國(三)第122章:匡章第53章:墨者與井闌(二)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213章:樂邑一行【二合一】第445章:百年同盟、三國共帥第405章:有心與無心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40章:惠盎第442章:魏王九年第87章:宮筵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181章:負隅頑抗【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301章:各退一步【二合一】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66章:孟子(三)第261章:交鋒!【二合一】第422章:七月第424章:抉擇(二)第291章:方城初戰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第75章:前往沙丘第309章:陽關現況【二合一】第59章:猛士(二)第4章:家境
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294章:六月第52章:墨者與井闌第229章:興師問罪(二)【二合一】第41章:惠盎(二)第208章:約見【二合一】第71章:三月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第47章:抵達滕國第317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合一】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第405章:有心與無心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337章:先聲奪人【二合一】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332章:僵持【二合一】第39章:啓程第442章:魏王九年第146章:勸說【二合一】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7章:首日第426章:停戰言和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第98章:新軍構想第255章:追蹤【二合一】第433章:王權讓渡第46章:宮筵(三)第447章:故人第95章:點兵(三)第15章:出遊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112章:渡河之戰【上架第二更求首訂】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433章:王權讓渡第446章:趙國之行第417章:邊境摩擦第316章:赴約(二)【二合一】第441章:拜訪孟子第163章:虛虛實實第114章:軍議力辯【上架第四更求首訂】第194章:沙場相見【二合一】第311章:十月末【二合一】第145章:事後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187章:抵達高唐【二合一】第137章:傍晚第138章:六月中旬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151章:驚變之始【二合一】第139章:薛公田文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138章:六月中旬第102章:年末第10章:辯論第195章:蒙仲與田章【二合一】第380章:夜襲(二)【二合一】第422章:七月第49章:抵達滕國(三)第402章:大梁反應第1章:宋國蒙氏第260章:暴鳶來援!【二合一】第69章:迴歸第427章:伐齊之倡議第303章:第二次方城之戰【二合一】第49章:抵達滕國(三)第122章:匡章第53章:墨者與井闌(二)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213章:樂邑一行【二合一】第445章:百年同盟、三國共帥第405章:有心與無心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40章:惠盎第442章:魏王九年第87章:宮筵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181章:負隅頑抗【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301章:各退一步【二合一】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66章:孟子(三)第261章:交鋒!【二合一】第422章:七月第424章:抉擇(二)第291章:方城初戰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第75章:前往沙丘第309章:陽關現況【二合一】第59章:猛士(二)第4章: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