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來自趙國的巨大誘惑

薊都。

樂間回到了府中,臉色不是太好看。

和趙國使者的會面顯然對於這位燕國相邦的心情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雖然燕太后已經告訴了樂間,她已經修書一封,希望能夠憑藉着這封言辭懇切的信打動趙王,然後再給出一定的金錢賠償來了結這件事情。

但是在樂間看來,這件事情顯然並沒有那麼簡單。

那位遠在邯鄲的趙王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卻已經完全展露出了過人的雄才大略,這樣的一位君王,真的會因爲一封信中的短短几句軟語相求再加上一點賠償就會放棄對燕國的覬覦?

即便已經用最快的速度向着大陸諸國派去了使者,想要發動一次連橫來抵擋趙國的攻勢,但是此時此刻的樂間心中仍舊有一些坐立不安的感覺。

比起趙國這個強大的鄰居來說,燕國還是過於弱小了一些啊。

一想到這個,樂乘就有些後悔。

或許去年的確不應該發動那一場戰爭……

但是馬上樂間的眼神又堅定了起來。

其實,也沒有選擇啊,對嗎?

和其他所有的國家不同,燕國一直就只有趙國和齊國這兩個鄰國。

除非燕國想要去草原之上牧馬,又或者去全是野人的朝鮮半島,否則的話燕國一旦南下,就一定得選擇齊趙之間的某一個開戰。

趙國勢大,那麼不選齊國開刀又還能選哪個國家呢?

所以開戰其實並不是錯誤的,或許真正錯誤的地方只在於——打輸了。

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以結果論成敗的,很多時候可能做出的判斷並沒有問題,但是結果出現了差錯,所以一切就都成爲了錯誤。

就好像秦國發動的那一次長平之戰,如果秦國能夠勝利拿下整個上黨郡的話,那麼不但韓國會瀕臨滅亡,就連趙國也難以抵擋秦國人的攻勢了吧?

要是秦國人贏了長平之戰該有多好,那麼燕國就可以趁着這個機會進攻趙國,奪取趙國的土地了。

“可惜,真是太可惜了。”樂間發自內心的發出了一聲感慨。

就在這個時候,房間門被敲響了。

“進來。”

一位看上去頗爲精明強幹的中年男子出現在了樂間的面前,這是昌國君府邸的管家,也是樂氏一族的老家臣了。

“家主,外面有人求見。”

“何人?”

“此人未通名號。”

樂間顯然有些不滿:“名號不知,那便將其趕走便是,爲何還要來稟報?”

管家拿出了一枚令牌,恭恭敬敬的放在了樂間的面前:“此人氣質望之不似常人,而且有此令牌,所以臣不敢怠慢。”

樂間接過令牌凝神一看,隨後身體猛地一震,臉上露出了驚訝之極的神情,忙朝着管家問道:“人可還在?”

管家答道:“還在門外等候。”

樂間霍的站了起來,幾步就朝着門外走去,走到幾步突然感覺有些不妥,於是又停下了腳步,道:“汝立刻去將人請進來,一定不要失了禮數!”

片刻之後,管家將一名中年男子帶到了書房之中。

來客穿着十分普通的衣裳,但是身形頗爲挺拔,雙目之中蘊含精光,走路時虎虎生風。

樂間看到了來人,立刻激動無比的站了起來:“三叔!”

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樂間的族叔,趙國大將樂乘。

樂乘呵呵大笑,用力的拍了拍樂間的肩膀:“多年不見,如今卻是已經長大成人了。好,好啊!”

當年五國伐齊,樂毅率領着燕國大軍在齊國之中攻城掠地,將齊國最後的軍隊壓制在了即墨和莒兩座城市之中,眼看齊國就要因此而滅國。

但也就在這個時候,一直大力支持樂毅的燕昭王死了,他的兒子燕惠王繼位之後用騎劫替換了樂毅,然後燕國被田單翻盤,齊國復國成功。

樂毅被騎劫替換之後,擔心燕惠王就對自己和樂氏一族斬盡殺絕,於是就帶着樂氏一族的大部分人逃回了自己的出生地趙國。

樂乘就是這個時候跟隨着樂毅一起回到趙國的。

樂毅在趙國被封爲望諸君,由此再一次的引起了燕國的不安和警惕。

在這之後,樂毅和燕惠王你來我往的一波書信互噴,最後更加理直氣壯的樂毅憑藉着一封有名的《報燕惠王書》贏得了這場嘴炮之戰的勝利。

一方面是出於理虧,另外一方面也是出於對樂毅的忌憚,所以燕惠王又將當時還年幼的樂毅兒子樂間封爲昌國君。

如此一來,樂氏一族在趙國有望諸君樂毅,在燕國有昌國君樂間,父子一門雙封君,可以說是僅次於王族的榮耀了。

由此樂氏一族也就分爲了兩支,一支在趙國,另外一支則在燕國。

樂毅老死於趙國之後,他的族弟樂間就成爲了趙國樂氏的掌舵人。

依照常理來說,這兩支如果繼續發展個百十年,過個三四代人的時間之後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感情可言了。

但是現在畢竟樂間還在,所以兩大分支關係還是比較緊密的。

在之前燕國奪位之戰中,趙國樂氏也是暗中出了不少力氣的,對樂間這個相邦之位起了不小作用。

所以直到目前爲止,兩個分支還處於蜜月期之中。

樂間招待樂乘坐下,兩人聊起當年的往事,不免又是一番感慨。

過了好一會之後,樂間纔開口道:“不知三叔此次前來,究竟所爲何事呢?”

樂乘微微一笑,雙目直視着樂間,道:“吾此番前來,一方面乃是身懷趙王之命,一方面亦是爲了給我樂氏一族找條出路。”

“出路?”樂間微微皺起了眉頭,好一會才道:“不知道三叔所言,究竟是什麼樣的出路?”

樂乘左右看了看,確定了書房之中只有兩人之後這纔開口道:“趙王希望汝能夠獻燕國與趙!”

樂間聞言身體又是猛的一震,足足過了半天之後才道:“獻燕國於趙?”

樂乘點了點頭,十分肯定的說道:“如今汝爲燕國相邦,加之燕王又十分年幼,燕國大權想來應當都在汝之手中。若是汝願意和趙國大軍裡應外合,那麼想來一戰吞滅燕國亦非難事也。”

頓了一頓之後,樂乘又繼續說道:“大王還說了,若是汝願意配合,那麼等到燕國歸趙之後,汝便爲武陽君,並且仍舊掌控燕國故地。將來若是可以的話,趙國相邦之位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樂間顯然被樂乘所拋出來的這個重量級的消息弄得有些懵了,足足過了好一會之後才道:“三叔,這……”

樂乘目光火熱,看見樂間似乎已經有所意動,於是立刻又不失時機的拋出了一個籌碼,道:“汝可要好好想想,那可是武陽啊。而且大王說了,只要汝願意的話,那麼樂氏一族將來便可永鎮遼東!”

“永、永鎮遼東?”樂間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顯然又一次被震撼到了。

“沒錯。”樂乘從懷中拿出了一封密信,遞到了樂間的手中:“這是大王親筆寫的信,汝可以看看。”

樂間打開了這封信,果然信上所言和樂乘所說的一般無二,而且還加蓋了一個趙王的璽印。

這一下子,樂間是真的沒有辦法繼續淡定了。

從目前來看,趙國所拋出來的這些籌碼完全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大手筆了。

武陽君這個封號,那就代表着將燕國之中最大、最富庶並且人口最多的城市封給了樂間。

別的不說,就連身爲趙王叔叔、又是趙國相邦的平原君趙勝都沒有這種待遇,趙勝的封地平原邑雖然也算富庶,但本質上就是一座很普通的小城而已。

除此之外,這個永鎮遼東的頭銜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雖然這是樂間第一次見到“永鎮xx”這種提法,但是以信中的內容來看,趙丹允許樂間在遼東獨自擁有一支不超過三萬人的軍隊,可以獨享遼東六成的稅收,並且子孫後代一直擁有着這樣的權力,與國同休。

雖然說遼東這個地方的確現在是個鳥不拉屎的窮地方,但是隻要答應下來的話,那麼樂氏一族就可以世世代代的在這裡經營。

這基本就等於裂土封國了啊。

不知不覺間,樂間發現自己的心跳變得越發的快速了起來。

是的,樂乘所說的一點都沒有錯,憑藉着樂間和燕國樂氏的勢力,如果想要和趙國裡應外合的話,那麼燕國的覆滅真的就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樂間也不擔心趙王會不實現承諾,畢竟這年頭國君之間可能會爾虞我詐,但是答應了臣子的事情一般來說國君們是不會輕易反悔的。

不然傳出去的話,還有誰願意爲這樣的國君效力?

樂乘看着樂間這意動的模樣,臉上的笑容不由得更加的濃郁了起來:“如何?吾說了這是樂氏一族的機會,汝現在相信了吧?”

樂間點了點頭,突然開口道:“三叔,汝且讓吾好好考慮一下。”

樂乘笑道:“吾明白,汝畢竟是身爲燕臣,有些顧慮也是可以瞭解的。但是良禽擇木而棲啊,燕國如此弱小,又如何能夠和趙國對抗?與其逆勢而爲,不如順水推舟啊。”

樂乘很顯然希望馬上就能夠得到樂間肯定的答覆。

樂間微微一笑,站了起來:“三叔連日奔波,想必也是頗爲辛勞,吾已命人在府中設宴,還請三叔隨我來吧。”

第一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戰鬥第六百二十一章 我們都是趙國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八百三十三章 這個春天有點冷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一千零七章 三線開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十一章 田單第一百九十八章 趙丹的新政和齊王建的怒火第三百四十九章 秦王稷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王圉的雄心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滿希望的趙國民情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範睢大哥還是請你閉嘴吧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個婚禮不一樣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不韋回來了第八百二十章 坐困愁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尉繚說魏王圉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五百一十五章 割地還是滅國,汝自己選吧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七百零九章 鄭朱使燕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七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羋夫人第九百八十二章 巴蜀防線第九百四十九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趙國在出徵前的誓師大會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一千零九章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五百七十三章 想佔寡人的便宜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五百五十七章 破陳城之策第八章 蘇代第九百九十五章 秦王,請第五百八十八章 百將李同第一百九十九章 此子之名,便喚爲趙政!第八百三十章 先打誰第六百一十八章 齊國人又要搞歪心思?第七百六十五章 睢陽破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勝有點慌第七百一十三章 忐忑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難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一百六十一章 清河之會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四百二十三章 龐煖和劇辛之間的爭吵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自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三十四章 信陵君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二十三章 打秋風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進城第一百零二章 秦蠻子,妄想!第五百二十五章 動搖的春申君黃歇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禍得福?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國、李斯、韓非第八章 蘇代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五百一十七章 趙丹的答案第八百六十八章 黃歇的困境第五百零七章 破趙良機?魏無忌的猶豫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雖三戶,亡趙必楚第二百七十四章 河東太守府驚變第八百零二章 擴土萬里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需正名的何華第十四章 武安君何在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七百九十八章 西進祁連山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豹的意見似乎很有建設性第四百七十六章 原來寡人的趙國騎兵已經這麼強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如坐山觀虎鬥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一百一十章 不如取而代之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三章 勝利的消息傳回了邯鄲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四百三十二章 趙國人發現了?第八百三十三章 這個春天有點冷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司馬梗的末路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四百五十九章 寡人決定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趁火打劫的趙國人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趙國使者來到了郢都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更加惱火的魏王圉第五百零五章 每一個人都有其侷限性所在
第一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戰鬥第六百二十一章 我們都是趙國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八百三十三章 這個春天有點冷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一千零七章 三線開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十一章 田單第一百九十八章 趙丹的新政和齊王建的怒火第三百四十九章 秦王稷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六百八十七章 魏王圉的雄心第九百六十二章 充滿希望的趙國民情第一百四十二章 好了範睢大哥還是請你閉嘴吧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個婚禮不一樣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不韋回來了第八百二十章 坐困愁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尉繚說魏王圉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於魏國是否應該發兵的爭吵第五百一十五章 割地還是滅國,汝自己選吧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七百零九章 鄭朱使燕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錘定音的李牧第七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羋夫人第九百八十二章 巴蜀防線第九百四十九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趙國在出徵前的誓師大會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一千零九章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五百七十三章 想佔寡人的便宜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五百五十七章 破陳城之策第八章 蘇代第九百九十五章 秦王,請第五百八十八章 百將李同第一百九十九章 此子之名,便喚爲趙政!第八百三十章 先打誰第六百一十八章 齊國人又要搞歪心思?第七百六十五章 睢陽破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勝有點慌第七百一十三章 忐忑第九百八十六章 蜀道難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一百六十一章 清河之會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四百二十三章 龐煖和劇辛之間的爭吵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自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三十四章 信陵君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二十三章 打秋風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進城第一百零二章 秦蠻子,妄想!第五百二十五章 動搖的春申君黃歇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禍得福?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國、李斯、韓非第八章 蘇代第七百七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第五百一十七章 趙丹的答案第八百六十八章 黃歇的困境第五百零七章 破趙良機?魏無忌的猶豫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楚雖三戶,亡趙必楚第二百七十四章 河東太守府驚變第八百零二章 擴土萬里第六十五章 燕國風雲 4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需正名的何華第十四章 武安君何在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七百九十八章 西進祁連山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豹的意見似乎很有建設性第四百七十六章 原來寡人的趙國騎兵已經這麼強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如坐山觀虎鬥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一百一十章 不如取而代之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六百六十九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三章 勝利的消息傳回了邯鄲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四百三十二章 趙國人發現了?第八百三十三章 這個春天有點冷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司馬梗的末路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四百五十九章 寡人決定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趁火打劫的趙國人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趙國使者來到了郢都第六百零二章 勝利的匈奴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更加惱火的魏王圉第五百零五章 每一個人都有其侷限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