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

這時十萬秦軍已經在易水南岸集結完畢。而且有一支五千人的秦軍己經渡過了易水。在易水北岸下寨。並開始建造浮橋。易水並非大河。河面不寬。且水流不急。並不足以成爲防衛燕國的天險。因此歷來燕國遭到其他國家的進攻。都沒有在易水河邊組織防線。

王剪正在大營中思考進軍的事情。因爲秦國在燕國也派駐了不少諜報人員。燕國的消息也都能夠傳到秦軍的大營裡。現在王剪已經知道。代郡拒絕出兵救援燕國。不過燕王喜已經任命太孑丹佩秦國相印。主持抵抗秦軍的事務。而太孑丹在易水邊大祭荊柯。以激勵燕國上下的同仇敵愾之氣。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王剪精通兵法。當然知道哀兵必勝的道理。儘管沒有代軍的救援。但如果燕國上下齊心。同仇敵愾。誓於秦軍決一死戰。到也不容輕視。而且儘管高原拒絕出兵救援燕國。但王剪可同樣也不敢大意。因爲兵不厭詐。高原的用兵一向神出鬼沒。很難說他不會是故意欺騙秦軍。而且代軍一向善用騎軍。一夜之間。可以遠奔一二百里。隨時都可以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因此也不能不防着一手。

就在這時。只見王賁匆匆的走進大帳。道:“父親。燕王喜殺了太孑丹。派使者帶着太孑丹的人頭。來向我們秦國請降。

王剪怔了一怔。也不禁大喜。因爲太孑丹在燕國有相當的威信力。由其是在中下層的官員、百姓中。頗有人望。如果他帶頭號招燕**民抵抗秦軍。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麻煩。王剪是秦國宿將。心裡當然清楚。士兵都是來自於百姓。因此只要是把百姓發動起來。確實不好對付。而現在燕王喜居然把太子丹給殺了。無異於是自毀長城。想不到燕王喜居然糊塗到這個地步。

原來雖然秦國在燕國派有諜報人員。但現在兩國處於交戰狀態。消息傳遞並不是很暢通。因此這時薊京發生的變故還沒有傳到秦軍的大營來。不過燕國派來使者。當然也要接待。因此王剪立刻讓王賁將燕國的使臣領來。

不一會兒。王賁就帶着燕國的使臣。捧着裝盛太孑丹人頭的木盒。來到了王剪的大帳。

燕國使臣名叫鍾會。也是燕國有名的老世族之一。在燕國官拜上大夫。也是這一次弘高、騎劫、公子元誅殺太孑丹的有力支持者。而且這一次到秦軍大營來講和。也是他向弘高主動討令得來。因爲在鍾會看來。這一次秦軍來進攻燕國。完全就是太子丹策劃荊柯刺殺秦王政招來的。因此燕國殺了太子丹。將人頭送給秦國。自然也就能夠消除秦王政的怒火。第一時間更新秦國當然也就應該退軍了。

見了王剪之後。鍾會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並將太子丹的人頭呈交給王剪。然後道:“王上將軍。這次荊柯刺殺秦王之舉。仍是以太子丹私自爲謀之故。我燕國上下實爲不知。故獲罪於秦者。太子丹也。與我燕國無關。我王殺太子丹以獻秦王。願乞王上將軍立刻撤軍罷戰。以消兵戈。”

王剪命人將盛太孑丹人頭的匣子拿走。道:“這一次老夫是奉秦王之令。領軍伐燕。想要老夫撤軍罷戰。唯有秦王下令。因此太子丹的人頭老夫收下。使臣之言。老夫也會如實上報我王。但若無我王之令。老夫決不能撤軍。”

鍾會點了點頭。王剪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因此又道:“上將軍之言有理。在下也是奉我王之令。與秦國講和。願意親赴秦國。面見秦王。陳明我燕國之意。願上將軍能夠提供方便。”

王剪呵呵一笑。道:“這是自然。老夫會派一支軍隊。護送大夫一行趕赴咸陽。”

鍾會又道:“那麼在下面見秦王之前。請上將軍駐軍易水邊。不要再渡河進軍。”

王剪冷哼了一聲 。第一時間更新道:“老夫既然是奉我王之令伐燕。又豈有駐紮易水南岸。按兵不動之理。大夫要去咸陽面見我王。可以儘管前去。但要老夫在此駐軍不前。卻是不能。”

鍾會聽了之後也不僅大爲焦急。就他立刻從這裡出發。趕去秦國。這一去一回。至少也要兩個多月的時間。而秦軍渡過易水之後。最多二三天。就可以到達薊京城下。因此等秦王政的命令從咸陽傳過來。說不定這邊王剪己經指揮秦軍。攻下了薊京。到那還不是什麼都完了。

於是鍾會急忙道:“上將軍千萬不可魯莽。如果在下見了秦王之後。第一時間更新秦王許與燕國講和。上將軍冒然揮軍進攻。豈不是做錯。”

王剪冷笑了一聲。道:“老夫只尊我王之令。其他一概不論。如果大王下令讓老夫撤軍。老夫決不拖挻。但如果不見大王下令。老夫當尊大王之令。率軍進攻。決不能停軍不前。因此大夫要去咸陽面見我王。不妨儘早啓程。說不定還來得及趕回來。不要在這裡多費口舌。耽誤時間。”

鍾會這才知道。自己是不可能說動王剪撤軍。也只能向王剪告辭。回薊京去向燕王喜交令。如果要去咸陽。前後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而且秦軍還不會停下來進攻。因此去不去咸陽。只能由燕王喜說了算。當然現在實際是由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做主。鍾會可不能自行決定。

――――――――分割線―――――――――分割線――――――――

聽完了鍾會的彙報之後。燕王喜的一張臉立刻黑了來。原來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殺了太孑丹。燕王喜雖然心疼。但事情己經發生了。也不可挽回。而且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己經把大部份室宗世族聯合起來。自己也無能爲力。因此燕王喜只能給自己寬心。如果能用太子丹的人頭換秦軍撤軍。到也值得。但現在看來。只用太子丹的人頭。根本不能滿足秦國的要求。秦國只打算非滅了燕國不可。

因此燕王喜道:“現在秦軍仍然拒絕退軍。衆卿以爲如何呢。”

其實弘高、騎劫、公子元心裡也不大得勁。畢竟他們誅殺太子丹的理由就是可以用太子丹的人頭換取秦國退軍。但王剪雖然收下了太孑丹的人頭。但去拒絕退軍。當然無益於是打了三人一記耳光。

不過三人當然不能認錯。弘高道:“大王匆憂。既然秦軍拒不退軍。那麼我們就拒守薊京。和秦軍決一死戰也就是了。薊京城高牆厚。守軍數萬。再把壯年百姓徵集起來。可得軍隊不下二十萬。城中的糧草物資足以支付三年有餘。也足可以抵秦軍。”

騎劫也道:“是啊。秦軍不過只有十萬兵力。我們完全可以守住薊京。”

燕王喜點了點頭。事到如今。也只能依靠這三個人了。因此道:“好吧。就由諸卿付責。抵禦秦軍的進攻。”

三人接令之後。也不敢怠慢。立刻行動起來。因爲騎劫是大司馬。因此軍事主要還由他來付責。於是騎劫立刻下令。由自己接管所有的軍務事宜。同時下令太孑丹任命的燕軍中級將領。以及徵集到的百姓中的指揮將領。明六到自己的府裡來報告。聽候自己的調令。

因爲徵集來的百姓。還有大部份的燕**隊。都駐紮在薊京城外。以方便訓練。而這二天的時間。弘高、騎劫、公子元忙着忙那。也沒顧得上去接管城外的軍隊。不過想着太孑丹己經死了。而他們都是燕國的軍隊。放一放也不會有多大關係。

結果在第二天。只有三個人來見騎劫。其他人全都沒來。騎劫也勃然大怒。因此正要下令。將這些人都抓起來。但就這時。忽然外面一陣大亂。喊殺聲四起。不絕於耳。

騎劫怔了一怔。正要命人去打探出了什麼事情。只見一個士兵匆匆忙忙的跑了進來。道:“大司馬。大事不好了。鞠武帶領着城外的燕軍謀反。殺進城裡來了。”

騎劫聽了之後。也不由得大驚失色。想不到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原來收到了太子丹被害的消息之後。鞠武、高漸離、田慶頓時大哭了一場。鞠武也是老混官場的人。當然看得出來。太子丹絕對不會真正謀反。而燕王喜雖然昏庸, 但也沒有到喪心病狂到殺兒子的地步。這一定因爲是太子丹主張燕國進行變法。損害了宗室世族的利益。因此弘高、騎劫、公子元等人才聯合出手。脅迫燕王喜。殺害了太子丹。

想到這裡。鞠武也不禁後悔不己。自己太大意了。沒有想到這些宗室世族競然會爲了自已的個人私利。如此不顧大局。而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帶領着城外的軍隊。殺入薊京去。殺死弘高、騎劫、公子元。給太孑丹報仇。然後再在組織人手。守住薊京。

本來燕國的中下層官員、百姓對世族宗室就懷着較強的不滿情緒。不過還沒有達到激化的程度。但太孑丹的死無疑是一個催化劑。而再加上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一煽動。頓時將士兵的情緒給完全煽動了起來。因此紛紛拿起了武器。在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的帶領下。向薊京城裡衝殺了而去。

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53章 苦戰(中)第605章 秦軍回援(二)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761章 訂親(上)第394章 渡河之戰(四)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940章 重返白靈族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345章 縱論天下(下)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783章 遷都第529章 刺秦(四)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708章 夜襲匈奴(下)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335章 劫持上第616章 驅獸作戰(三)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914章 無衣之曲(三)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136章 擔憂第357章 伐魏決議(二)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152章 匈奴(下)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321章 商鋪開業(五)第281章 出使齊國(一)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30章 文清夫人(上)第32章 趙都邯鄲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323章 商鋪開業(七)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891章 邯鄲戰局(三)第307章 組織(上)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421章 底達桂陵(上)第955章 對陣蚩尤(上)第575章 秦軍反擊(五)第622章 退軍(四)第295章 意外事情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698章 不速之客(三)第704章 合作(三)第833章 分進合擊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80章 三策(下)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476章 政事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567章 燕國滅亡第100章 密會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77章 搶糧(上)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124章 趙秦決戰(三)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160章 遇險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第179章 修煉成果第588章 攻與防(七)第732章 突破戰壕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292章 結盟(上)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39章 攻趙方略第382章 轉戰滎口第28章 災民(上)第653章 遊說匈奴(四)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65章 趙嘉府邸第374章 投誠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560章 會戰(二)第650章 遊說匈奴(一)第409章 燕國求和
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53章 苦戰(中)第605章 秦軍回援(二)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761章 訂親(上)第394章 渡河之戰(四)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940章 重返白靈族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345章 縱論天下(下)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783章 遷都第529章 刺秦(四)第404章 果斷放手(下)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708章 夜襲匈奴(下)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335章 劫持上第616章 驅獸作戰(三)第555章 薊京之亂(上)第914章 無衣之曲(三)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136章 擔憂第357章 伐魏決議(二)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152章 匈奴(下)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321章 商鋪開業(五)第281章 出使齊國(一)第401章 突襲大梁上第30章 文清夫人(上)第32章 趙都邯鄲第573章 秦軍反擊(三)第618章 驅獸作戰(五)第323章 商鋪開業(七)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891章 邯鄲戰局(三)第307章 組織(上)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421章 底達桂陵(上)第955章 對陣蚩尤(上)第575章 秦軍反擊(五)第622章 退軍(四)第295章 意外事情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698章 不速之客(三)第704章 合作(三)第833章 分進合擊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80章 三策(下)第140章 山道劫殺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476章 政事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567章 燕國滅亡第100章 密會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77章 搶糧(上)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466章 再見白靈族(三)第124章 趙秦決戰(三)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160章 遇險第695章 遭遇匈奴(下)第224章 了結叛亂(上)第209章 豪強叛亂(二)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379章 開府治事(下)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第179章 修煉成果第588章 攻與防(七)第732章 突破戰壕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460章 術治之敗(上)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509章 卜筮吉凶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535章 主將人選第802章 扶蘇督軍第292章 結盟(上)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39章 攻趙方略第382章 轉戰滎口第28章 災民(上)第653章 遊說匈奴(四)第113章 襲擊戰術(二)第65章 趙嘉府邸第374章 投誠第456章 主動出擊(下)第560章 會戰(二)第650章 遊說匈奴(一)第409章 燕國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