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迎擊匈奴(二)

被代軍包圍的匈奴軍隊只有四五百人,在人數上遠不能和代軍相比,雖然匈奴是馬背上的民族,人人精於騎射,但現在匈奴用的還是老式馬俱,馬鞍基本就是一塊平板,更是沒有馬蹬,和代軍的騎軍根本沒法比,因此儘管代軍騎兵的騎術不及匈奴人,但憑着器俱上的絕勢,到也並不比匈奴差。

而且匈奴人擅長的是騎射,在近身作戰中,匈奴人在騎術上己不佔優,而武器、護甲更是均不如代軍,戰鬥的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被代軍殺得紛紛落馬,不一會兒就傷亡了大半。

這時冒頓還在猶豫是不是出擊,但付責誘敵的左大將扶護羅己經沉不住氣了,他帶領着剩下的五百餘匈奴騎軍回過頭來,向代軍衝殺過來。

而代軍一見,立刻分出一千人馬,迎戰匈奴軍,剩下的一千人馬繼續圍殲包圍的匈奴軍,結果戰場一下子變成了兩個,各自激戰。

到了這個時候,冒頓也不能再忍下去,因爲現在戰場上的局勢己經十分清楚了,雖然雙方分成兩個戰場作戰,但在這兩個戰場上,代軍的兵力上都佔據着絕對的優勢,由其是先前被包圍的匈奴軍,己經損過半,用不了多一會兒,就會全軍覆沒,而圍攻匈奴軍的代軍就可以騰出手來,進攻扶護羅的人馬,這一千匈奴軍恐怕就全部交待了。

當然,如果誘敵的戰術能夠成功,冒頓到也不是捨不得這一千人馬,但如果這一千人馬全部都被代軍消滅了,也就沒有了誘敵的人馬,代軍就更不可能上鉤了,那可就是絕對得不償失,因此冒頓立刻下令,所有人馬全部出擊,由自己和卡魯古各帶兩千人馬,分從左右兩路,殺向代軍。

雖然這樣一來,雖然可以擊敗代軍,但代軍也有足夠的時間撤退,根本損失不了多少人馬,匈奴的勝利有限,因此冒頓帶領着人馬殺出之後,心裡也在暗暗禱告,希望代軍不要撤退,能夠和匈奴再打一陣。

而似乎是像收到了冒頓的禱告一樣,代軍果然沒有撤退,而是放過了己經完全陷入下風的兩路匈奴軍隊,迎着兩支從樹林中衝殺出來的匈奴軍隊,衝殺了上來。冒頓見狀,不禁大喜,立刻催促匈奴軍隊,趕緊和代軍接戰,生怕代軍又跑掉了。

不過匈奴是分兵兩路,左右兩路之間相隔約有三四里多的距離,而代軍的騎軍彙集起來,只是迎戰其中一支,怡恰是卡魯古帶領的那一支匈奴軍,因此冒頓趕忙下令,命令自己帶領的人馬趕忙轉向,趕過去代軍接戰。

但就在這時,冒頓只聽左側馬蹄聲驟然響起,一支樣式十分奇怪的騎軍向自己的軍隊衝殺過來。這支騎軍的人數雖然不多,但所騎的戰馬都比普通戰馬要明顯高大,而且連人帶馬都披掛着青銅甲片,就連騎士的面部都用青銅面罩遮住,只露出了一雙眼睛,騎士所持的長槍,更是比一般長槍要粗長得多。

當然,看到這樣的一支騎軍,冒頓心裡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太奢侈了,太浪廢了,連馬都披上盔甲了,因爲草原部落的冶金技術要遠遜於華夏民族,由其是金屬製造方面,因此匈奴民族鑄造的武器還能免強與華夏民族相抗衡,但卻製做不出華夏民族那樣精緻的盔甲來,對於匈奴民族來說,只有少數貴族纔有一套青銅盔甲,而中下層的普通匈奴部民,能有一套皮甲就很不錯了,絕大多數匈奴士兵根本就沒有衣甲,只穿着用羊皮製成的衣服。

向冒頓衝殺過來的這支騎軍當然就是高原帶來的六百名重甲騎軍,原來高原的計劃也十分明確,就是先用少量的騎軍出擊,和匈奴軍纏戰,將埋伏的匈奴軍隊吸引出來,然後再用蕃勇軍、重甲騎軍這兩支代軍的王牌騎軍伺機出擊,再以步軍輔助,就可以一舉擊敗匈奴軍隊。

果然,匈奴的伏軍殺出之後,高原立刻下令,讓重甲騎軍出擊,向一支匈奴騎軍發動了進攻。

雖然冒頓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騎軍,但既然有敵軍向自己進攻,自然就要迎戰,匈奴人當然不會懼怕任何的挑戰,何況這一支騎軍的人數遠遠少於自己所帶領的匈奴軍隊,因此冒頓一聲令下,匈奴騎兵紛紛催動戰馬,迎向代軍衝鋒上來。

雙方的距離本來就不遠,因此不多的時間,距離很快就拉近到百步左右,而就在這時,代軍首先向匈奴軍隊發動了遠程打擊。

每名重甲騎兵都會配備兩張弩弓和一張角弓,雖然這兩張弩弓的射程都沒有蹶張弩那麼遠,但比一般的弓箭還是要遠得多,可以達到百步以上,而且在出擊之前,兩張弩弓都己經拉開,上好了弩箭,只等進入到到射程以內,就可以連續打擊,而遠程打擊的距離,也可以達到百步以上,。

匈奴人使用的弓箭都是單體弓或是簡單工藝製做的複合弓,射程一般只有五六十步,當然遠遠不能和代軍相比,結果代軍首先展開打擊,前排的士兵立刻將手中的箭矢射出。

破空之聲頓時連續響起,而匈奴士兵基本沒有青銅甲,只有少數人穿着簡陋的皮甲,對弩箭幾乎沒有一點防禦力,只要是被射中,就難以倖免,那怕不是命中致命部位,但傷痛也足以讓中箭者難以坐穩馬背,結果匈奴士兵接二連三的中箭落馬,或者是被快速奔馳的馬羣淹沒,或者是拌倒後面的其他戰馬。

而前排的代軍射完了弩弓之後,並沒有繼續裝箭射擊,而是放緩了馬速,讓後面的同伴超過自己,繼續向敵人展開連續不斷的打擊。而且代軍的變陣、換位進行得十分熟練,顯示出平時經過緊格的訓練,絲毫不亂,而射出的箭矢幾乎一直都沒有間斷過。

不過儘管這時雙方的戰馬並沒有全速奔馳,但速度仍然不慢,因此捱過了幾輪打擊之後,匈奴軍隊也進入到了自己的射程以內,匈奴士兵們紛紛開弓放箭還擊。

應該說匈奴士兵確實精於騎射,雖然是在奔馳的戰馬背上,而且還是使用的弓箭,但命中率卻比代軍高出了不少,但雖然有不少箭矢都命中了目標,中箭落馬的代軍騎兵卻寥寥無幾,幾乎一個都沒有,箭矢射到代軍的騎兵或是戰馬身上,只能發出“叮”的一聲響,然後就被彈開。

冒頓也看得目瞪口呆,這才明白代軍的用意,這可不是浪廢,而是一種非常有郊的防禦,不過這種防禦可以說完全是用錢堆起來的。

儘管現在雙方還沒有正式接戰,但這時誰也不可能退出戰場了,因此冒頓也只能硬着頭皮,指揮着匈奴軍隊紲續前衝,心裡還想着,等到近戰的時候就好了,就算青銅甲的防禦力強,但只要能夠把代軍的士兵打下馬去,也就夠了,冒頓對匈奴士兵的騎術和騎戰能力還是有足夠的信心。

很快,雙方就進入到近戰的距離,但結果卻大大出乎冒頓的意料之外,因爲雙方的騎兵交錯而過之後,被打落下馬背的,幾乎全部都是匈奴騎兵,這也讓冒頓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還是華夏族的軍隊嗎?

匈奴民族在草原上的崛起,大約是在戰國中後期,到現在大約有五六十年的時間,大約正好和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的變革相從合,因此後世有一些專家研究認爲,匈奴民族的崛起和趙國強大有重要的關係,趙武靈王的變革使趙國強大起來之後,先後擊敗了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並且佔領了他們的居住地,林胡、樓煩等族的一部份併入了趙國,而還有一部份向北遷移,最終併入匈奴部落,使匈奴從此強大起來。

而在這段時間裡,匈奴和秦、趙、燕等國都有衝突交戰,其中主要是和趙國的衝突最爲激烈,有人認爲這就是和併入匈奴的林胡、樓煩等部有關。

因爲交手多了,匈奴對趙國的軍隊也十分了解,他們當然知道趙國也有騎軍,不過趙國的騎軍顯然是比不上從馬背上長大的匈奴民族,因此雙方交戰,匈奴一向勝多敗少,只到李牧使用誘敵深入之計,並預先設伏,刀大破匈奴十餘萬大軍,才遏制住了匈奴南下的勢頭。

但說到打仗,匈奴人仍然信心十足,認爲如果是一對一較量,華夏民族肯定不是匈奴人的對手,由其是騎兵,一個匈奴騎兵足以對抗三個華夏民族的騎兵,既使是排除華夏民族在盔甲、武器方面的優勢,匈奴騎兵一對二,也是完全可以對抗。

雖然高原入主代郡之後,大規模普及了新式馬俱,並且在突襲陰山一役中使用,但那一戰畢竟只是突襲作戰,而且那一戰之後,代軍和匈奴軍再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鬥,因此匈奴對代軍的印像,仍然停在過去趙軍的層面上,並不知道現在的代軍,和當初的趙軍巳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包括是秦軍,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23章 ,水軍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250章 突襲陰山二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164章 攻取代郡(二)第313章 趙國行館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307章 組織(上)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163章 攻取代郡(一)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227章 初見荊柯第806章 臨別獻舞(二)第222章 紙第647章 迎擊匈奴(二)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動(二)第704章 合作(三)第907章 長街之戰(十六)第130章 追擊秦軍(下)第617章 驅獸作戰(四)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230章 移民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556章 薊京之亂(下)第468章 撤離大梁(二)第334章 襲擊(下)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564章 會戰(六)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60章 鑄劍(下)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511章 開導第78章 搶糧(下)第857章 中途攔截(三)第692章 遷移準備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475章 從軍第778章 家宴(三)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394章 渡河之戰(四)第746章 追逐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888章 進軍咸陽(三)第821章 行刺(三)第639章 郊遊(下)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222章 紙第709章 再次出擊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206章 前後夾擊(四)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457章 穎川叛亂第622章 退軍(四)第551章 拒絕燕國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432章 大梁攻防(三)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818章 行動計劃(下)第138章 護身符第293章 結盟(下)第434章 大梁攻防(五)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95章 突襲第944章 重返咸陽第707章 夜襲匈奴(上)第886章 進軍咸陽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532章 辭行(下)第435章 大梁攻防(六)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582章 攻與防(一)第569章 猶豫(下)第25章 詔回邯鄲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395章 撤軍之議第949章 咸陽官制第480章 秦軍回軍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910章 對策(上)第912章 無衣之曲(一)第19章 ,遙山(中)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52章 苦戰(上)
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23章 ,水軍第346章 迴歸代郡第255章 突襲陰山(七)第250章 突襲陰山二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164章 攻取代郡(二)第313章 趙國行館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307章 組織(上)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163章 攻取代郡(一)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227章 初見荊柯第806章 臨別獻舞(二)第222章 紙第647章 迎擊匈奴(二)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動(二)第704章 合作(三)第907章 長街之戰(十六)第130章 追擊秦軍(下)第617章 驅獸作戰(四)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第574章 秦軍反擊(四)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230章 移民第947章 崑崙弟子(二)第556章 薊京之亂(下)第468章 撤離大梁(二)第334章 襲擊(下)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564章 會戰(六)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60章 鑄劍(下)第258章 突襲陰山(十)第511章 開導第78章 搶糧(下)第857章 中途攔截(三)第692章 遷移準備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475章 從軍第778章 家宴(三)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394章 渡河之戰(四)第746章 追逐第132章 以旋破旋第888章 進軍咸陽(三)第821章 行刺(三)第639章 郊遊(下)第71章 秦國使臣(上)第222章 紙第709章 再次出擊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206章 前後夾擊(四)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457章 穎川叛亂第622章 退軍(四)第551章 拒絕燕國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432章 大梁攻防(三)第649章 迎擊匈奴(四)第818章 行動計劃(下)第138章 護身符第293章 結盟(下)第434章 大梁攻防(五)第166章 攻取代郡(四)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95章 突襲第944章 重返咸陽第707章 夜襲匈奴(上)第886章 進軍咸陽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355章 女強人和小女人第532章 辭行(下)第435章 大梁攻防(六)第194章 燕國出兵(上)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502章 潛入咸陽(七)第582章 攻與防(一)第569章 猶豫(下)第25章 詔回邯鄲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395章 撤軍之議第949章 咸陽官制第480章 秦軍回軍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910章 對策(上)第912章 無衣之曲(一)第19章 ,遙山(中)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52章 苦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