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海權是什麼?
制海權是交戰一方在一定時間對一定海區的控制權。目的是確保己方兵力海上行動的自由,剝奪敵方兵力海上行動的自由。保護己方海上交通運輸的安全,阻止敵方的海上交通運輸。簡單地說,就是使該海洋區域爲己所用而不爲敵所用。
新技術軍事改革帶來了作戰方式的改變。比如現在流行的兵力遠程投送,少不了制海權或者制空權作爲基礎條件。甚至,更多的時候制海權比制空權更加重要,因爲在普遍使用航母戰鬥羣的情況下,奪取了戰區制海權實際上意味着也奪取了戰區的制空權。就十幾年前的美國爲例,十個航母戰鬥羣,近千架先進戰機,這個數量超過了大多數國家的全部空中力量。
對於日本來說,這個島國賴以生存的是海上運輸線。整個日本消耗的物資百分之九十需要通過海上運輸的方式輸送到國內。這也是之前很多軍事專家們說的,假若中日開戰,中國只需要把日本的海上運輸線切斷,就能使日本進入困境,並且最終投降。不得不說,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很多戰略戰術都不可能是單獨進行的,需要不同的戰術性的配合到一起,產生最大的效果,最終達到既定的戰略目的。
事實上,封鎖日本這件事,中國海軍一直在做。
問題是,封鎖日本不是那麼簡單,更不是那麼容易實現。首先要回到剛纔提到的那個問題,那就是必須奪取戰區的制海權。沒有制海權,即使動用再多的潛艇部隊在水下執行封鎖任務,也會損失慘重。
要知道,日本是世界上反潛力量最爲雄厚的國家,甚至超過了美國。
當然,正是因爲以上所說的種種情況,日本菜那麼重視海上反潛。事實上,擁有越強的海上反潛力量,就意味着戰時能夠更好地保證海上運輸線的安全。
只是,中國海軍當然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要知道,從建軍以來,中國海軍一直由兩個假想敵從未發生過改變,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日本。至於那些東南亞國家的幾艘破爛,恕我直言,中國海軍從未把它們放在眼裡。
我只想問一個問題,在現在,167號驅逐艦算是中國海軍性能比較落後的一艘戰艦,如果不是因爲這艘戰艦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中國海軍的造艦高潮是從167號開始,從此穩步走向了強大),中國海軍早就讓它退出服役序列了。而事實上,當167號驅逐艦出現在南海以南海域,東南亞各國任何國家的戰艦都不敢駛出遠海。
爲什麼?
難道東南亞各國有比167號驅逐艦更加強悍的戰鬥力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很久之前就有一種說法:從軍事上看,南海問題很容易解決,南海艦隊只需要派出去一艘導彈驅逐艦,就足以讓周邊國家的海上力量不敢動彈。這種說法顯然沒有含有誇張成分。
說完本章的話題,中國海軍要奪取制海權,就得先把日本海軍幹掉。所以,先來看看日本海軍的實力。
截止2020年,日本海軍擁有八十三艘主力戰艦(注:以公開資料爲準,不猜測日本到2020年的艦艇數量),其中驅逐艦四十五艘,直升機母艦九艘,潛艇二十艘,護衛艦九艘。這裡面沒有包括數量衆多的小型作戰艦艇。擁有一百八十多架反潛飛機,一百多架直升機。
從上面的資料看,驅逐艦是日本海軍中的絕對主力。在四十五艘驅逐艦中,有六艘是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十四艘是反潛驅逐艦。從數量上,日本海軍的驅逐艦數量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列的,而且,這四十五艘驅逐艦幾乎全是新造的新型艦艇,性能出色而且維護良好。不可忽視的還有二十艘潛艇,衆所周知日本造的潛艇雖然昂貴,但是不可否認性能很出色。這是一股具有很強威脅性的水下力量。與水面戰艦一樣,二十艘潛艇全部是新式潛艇,服役時間最長的也沒有超過十年。
如果那日本海軍和開戰之前的中國海軍相比,誰更強一些還真的很難分出來。不過在開戰之後,中國海軍把真正的實力亮出來之後,日本海軍就顯得暗淡無光了。在此之前,美國海軍是世界上第一強的海上軍事力量,其擁有的十個航母戰鬥羣讓所有國家海軍暗淡失色。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中國軍隊發力,首先用反航母彈道導彈和超高速巡航導彈飽和攻擊打掉三個,然後是中國海軍“南海號”潛水航母的橫空出世,一舉打掉三個,幾乎全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這一下,世人才發現,原來中國海軍藏匿着如何恐怖的實力。人們一直以爲,中國海軍只有五個水面航母戰鬥羣。
其實,在中國海軍陸續服役了五艘重型水面航母之後,日本海軍已經失去了很多優勢,唯一值得一提的顯然只有那六艘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和二十艘潛艇。
問題在於,當中國絕對發起遠征日本的行動之後,在中國遠征軍組建的同時,中國海軍已經開始部署行動,奪取制海權。“南海”號潛水航母從美國西海岸秘密返回參戰就證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戰鬥沒有很多懸念。別說“南海”號返回參戰,僅憑其餘五艘水面航母,就能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對日本海軍發起攻擊,只要它們敢出海!要知道,直到2020年日本也沒能造出真正的航空母艦來。就憑那幾艘直升機母艦,是中國海軍的對手嗎?
從戰略上來講,美國戰敗之後,日本再沒有打下去的本錢了。唯一的出路是在中國遠征軍踏上國土之前宣佈無條件投降。然而,中國-政-府早已經宣佈,不接受日本任何形式的投降。
那就打唄。
問題是,有得打麼?
奪取制海權最好的方式最有效的手段是什麼呢?顯然,把敵人的戰艦消滅在港口是最好的方法。中國海軍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沒有人會蠢得讓敵人的戰艦出海了拉開了架勢了,再大決戰。你以爲是二戰呢?
摧毀日本軍港的行動是結合在前期的大轟炸中進行的,擔任主力的依然是第二炮兵部隊,這支戰略炮兵部隊在戰爭中被頻繁使用,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其次有陸軍的巡航導彈部隊輔助配合。打擊之後,日本各大軍港都遭到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三頭五個月是無法使用了。遺憾的是,日本海軍大部分戰艦在轟炸前就出了港。只是這樣,它們再也沒有合適的港口停泊維護了。
顯然,中國海軍對此有着充分的準備。在轟炸的同時,中國海軍五支航母戰鬥羣中的三個開赴前線,在戰區聯合偵察監視系統的幫助下找到了那些分成幾個護衛羣的日本戰艦,並且發起了凌厲的攻擊。日本海軍顯然抵擋不了三位一體的攻擊。要知道,在航母戰鬥羣發起攻擊的情況下,水下的潛艇部隊也發起了攻擊。必須承認,中國海軍裝備的先進潛艇和無人潛艇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而日本海軍的反潛機羣,在喪失了戰場制空權的條件下,根本沒有發揮半點作用。那些速度很慢的反潛飛機只要上到天空,基本上少有能夠返回機場的。
更重要的是,別忘了,中國海軍擁有一艘世界上戰鬥力最恐怖的航母——“南海”號潛水航母!
根據統計,爆發的幾場海戰中,南海號擊沉了二十艘驅逐艦,十二艘潛艇,幾乎佔據了日本海軍實力的一半!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僅僅南海號,就幹掉了半個日本海軍!
到最後一場海戰結束,日本海軍的戰艦十去八九,殘餘的龜縮到北海道,再不敢駛出港口半步。而中國海軍顯然想留着他們充當戰利品,也就沒有追殺到底,只是派了潛艇部隊封鎖了那裡。顯然,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殘餘的戰艦跟被擊沉了沒有什麼區別。
自此,日本徹底失去了制海權,所有海上運輸線被切斷,可以說是與世界隔絕了。
在接連喪失了戰場制空權和制海權之後,日本軍隊還有任何一點點勝算嗎?顯然,這是不敢想象的。要知道,戰場在自己的國土,連自己的國土空域都掌握不了,何以談制空權?
顯然,中國遠征軍是要把日本徹底變成一個孤島,然後再慢慢地手起刀落,一下一下地耗掉它最後一滴鮮血。
戰後,很多人質疑,在日本願意無條件投降的情況下,中國軍隊還有必要打下去嗎?還有必要爲此組建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遠征軍嗎?打下去消耗的不僅僅是日本,中國自身也要承擔很大的損失。別的不說,單單是物資這一方面,就需要數以百萬噸的物資才能維持整個戰爭結束。
有些人就給出解釋,他們認爲,衛國戰爭期間中國進行了戰爭動員,在衛國戰爭結束後,全國的動員工作結束,生產進入最高峰。而衛國戰爭結束得太突然,原本最高統帥部預計至少要打上一年時間的,事實上不到半年就結束了國土內的戰事。另一方面則是美國出人預料的戰敗,簽訂了停戰協議(前文說是無條件投降有誤,以下皆統一爲停戰),徹底退出亞洲以及西太平洋,其在亞洲的所有軍事基地由中國軍隊接管,還有鉅額的戰爭賠款。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問題,中國國內工廠開動馬力生產的物資堆積如山,大部分工廠停下了一切生產任務專門爲爲軍地生產戰爭物資。如果戰爭在這個時候結束,那麼那些工廠毫無懸念的會因爲失去軍方的訂單而破產。如此以來,經濟受創是肯定的事情。
所以,中國軍隊不能停下征戰的步伐,至少不能一下子停下來。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也有人認爲,這是因爲兩國之間的新仇舊恨。在中國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中國沒有理由不徹底解決掉這個惡鄰,爲子孫後代打下至少一百年的和平時間。
也許,說的都有道理。
PT小偷,建站容易!
內容來自PT小說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