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戰後

建奴退兵了,遼南重新恢復了平靜。金州新城,上萬軍民又重新開始進行築城。

一場僅持續了數日的戰鬥,斬獲首級近七百,而王業泰手下明軍的傷亡卻寥寥無幾,這極大的鼓舞了明軍的士氣,在大部分明軍心裡,建奴八旗不再是不可戰勝。

“自從大帥來到遼南,兩次挫敗建奴的進攻,斬獲首級無數,遍數當今大明諸將帥,大帥您絕對是首屈一指,實乃我大明第一戰將!”

戰後會議上,李彥直滿是敬仰的對王業泰道,而他的話也得到了諸將的同聲附和。確實,遍數九邊諸將,能取得王業泰這種戰績者寥寥無幾。

面對建奴一次勝利也許是僥倖,而王業泰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戰勝建奴兩次,每次都斬獲居多,這種戰績遍數大明諸將,哪個能夠做到?

“彥直兄,謬讚了,”王業泰卻搖搖頭,“是不是第一戰將我並不在意,面對建奴的進攻在諸位的支持下本帥也確實獲得兩場勝利。但是諸位,我想告訴大家,兩次戰鬥咱們都是防守,靠着堅固的城牆防守才獲得的勝利。

我希望大家能夠清楚,咱們雖然兩次都打贏了,卻並不意味着咱們平遼軍的戰鬥力就比建奴八旗兵要高,也不意味着咱們能夠在野戰中和建奴正面抗衡!”

雖然接連獲勝,王業泰卻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他依然清晰的知道部下軍隊和八旗兵之間的差距。守城作戰,自己這幫部下完全能夠勝任,但若是野戰的話,和八旗兵的戰鬥力還是相差甚遠。

“大帥謙虛了。”李彥直微笑道,他是個文人,對戰爭的理解有限,並不能深刻的瞭解守城和野戰間的區別,下意識認爲王業泰是故作謙遜。

“大帥所言甚是,”一旁的徐敷奏卻符合王業泰道,“建奴八旗野戰戰力無雙,這依然是定論。咱們平遼軍也好,遼西關寧軍也罷,若是僅是守城,都有能力讓建奴無法越雷池一步,但若真的和建奴在野外相遇陣戰的,不管是咱們還是關寧軍,面對建奴都力有不逮。”

徐敷奏出身遼西,和建奴打慣了仗,自然知道建奴八旗兵的戰力,別的不說,就拿最精銳的關寧軍來說,也只有將領手中的家丁隊伍才能和八旗兵正面抗衡。論武器鎧甲裝備,論組織性紀律性,論作戰的堅韌毅力,八旗兵這種軍事組織已經把明軍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徐將軍說得對,”王業泰點點頭,“咱們接下來要繼續築城,爭取下雪前把金州關城和兩座子堡全部修築完畢,有了這道完備的防線,才能把建奴牢牢地擋在金州以北,咱們纔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然後,咱們要進行更加嚴格的訓練,增強兄弟們的野戰能力,爭取能在野戰中和建奴正面抗衡!”

幾句話爲接下來的發展定下基調,然後王業泰開始對出戰的將士論功行賞。雖然繳獲的首級還沒有經過朝廷的檢驗朝廷的賞銀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下來,爲了軍隊的士氣,王業泰根本不會去等,他知道‘賞不逾時,罰不遷列’的道理。

每次戰鬥都有專門的鎮撫官帶着鎮撫兵負責戰功覈對違紀處罰,每次戰鬥結束後也是鎮撫官兵們最繁忙的時刻。他們要紀律所有將士戰場表現,並且對立功的將士進行反覆覈實,以避免任何可能冒領軍功的現象發生。

當然,在平遼軍中,已經摒棄了明軍傳統的按照首級計算戰功這種簡陋的辦法,而是按照戰場中戰鬥執行效果核計戰功,結果再報到王業泰這裡進行最後批准。

戰鬥勝利,不管是出擊圍殺建奴的軍隊,還是負責守城的官兵,全部都有功勞,王業泰定下來每人賞銀一兩銀子的賞格,然後在按照戰鬥中的表現根據鎮撫司覈對的結果進行獎賞,該升官的升官,該賞銀的賞銀。最終皆大歡喜。

而光是獎賞,就付出了兩萬多兩銀子,讓王業泰暗暗感覺心疼,若非上次朝廷下發的賞銀以及海鹽買賣帶來的收益,光是這兩萬銀子便足以讓他破產。好在,報功的戰報經過登萊巡撫孫元華附署後,已經正式送往朝廷,七百級首級經過石灰處理後也運往了遼西等待薊遼總督府的檢驗,七百建奴首級也能換來兩萬多兩銀子的獎賞,等到朝廷賞銀下來應能彌補這筆虧空。

經過思考以後,王業泰派出了李彥直負責押送首級前往遼西面見孫承宗。之所以親自把首級送到遼西,是因爲王業泰現在手中確實有些缺錢,金州築城雖然孫元華提供了些糧食工具,但花費很大。連續的打仗,平定皮島安置皮島百姓,大量的軍服武器的定製,讓王業泰手中那點銀子幾乎花光。朝廷的賞銀早點下來,遼南的情形便會寬裕一時。

當然,李彥直此行除了請孫承宗檢驗首級斬獲以外,還要兜售遼南的特產--水泥!

水泥作爲後世重要的建築材料,在金州的築城中已經證明其用途。而水泥的秘方掌握在王業泰手中只有遼南才能生產,王業泰自然希望能開發其經濟價值,用其換取銀錢,而遼西鎮則是遼南水泥潛在的最大客戶!

孫承宗督師薊遼,對付建奴的辦法便是築城,修建大量的城堡,以無數堡壘相連限制建奴活動的空間,以彌補明軍野戰能力的不足。而孫承宗的這個辦法也確實有效,遼西堡壘羣的存在使得建奴始終無法越過遼西一步,不得不繞行千里選擇從薊州破關侵略大明。

在王業泰記憶中,崇禎四年發生了一場大淩河之戰,皇太極率軍攻打正在修築大淩河的祖大壽軍,圍城打援,進而擊潰了明軍援軍,大明在關外最後的精銳爲之一空,從此面對建奴只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若是,祖大壽擁有築城利器水泥,能夠迅速的築起大淩河城,面對建奴的進攻必將更加的遊刃有餘,戰鬥說不定會有兩種結果。

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178章 王業泰很不爽(第二更)第21章 大戰將起第61章 擊退第一次攻城第56章 建奴攻來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1章 一百家丁第157章 入京第2章 破家爲國王業泰第15章 李邦華的肯定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第146章 方正化的見聞第120章 戰爭是最發財的生意(第三更)第100章 人心亂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143章 歷史的慣性第118章 兵抵鴨綠江第94章 戰後第23章 王業泰好樣的第6章 一幫寄生蟲第55章 種田第157章 入京第13章 神機營,周遇吉第9章 賭資第178章 王業泰很不爽(第二更)第52章 宋家父子(新書求收藏!)第80章 東江商隊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164章 塞外諜報來第18章 好的裝備纔有強大戰鬥力第110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14章 選拔第124章 殘破的遼陽第3章 崇禎的期待第156章第25章 漢陽造步槍初展威第73章 劉興治佔據皮島第54章 建制第45章 登萊巡撫第5章 情債第73章 劉興治佔據皮島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71章 鑄炮和陰謀第65章 勝局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41章 出發第78章 佔據皮島第99章 真正的手段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78章 佔據皮島第172章 議復遼陽第177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139章 爽第2章 破家爲國王業泰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167章 旅順第20章 奪回遵化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182章 三年第27章 狙擊奴酋第66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174章 吏考(第二章)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161章 王業泰論弊制第108章 大淩河之戰的開幕第161章 王業泰論弊制第34章 王業泰被彈劾了第65章 勝局第60章 攻防(求收藏求推薦)第68章 嫌隙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第24章 出城援救滿桂第161章 王業泰論弊制第89章 準備第53章 招賢令(新書求收藏)第96章 生意談成第2章 破家爲國王業泰第145章 議封侯、李彥直的決定第149章 莽古爾泰的決定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20章 奪回遵化第72章 東江內亂第82章 凌遲處死第166章 分工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144章 監軍第77章 皮島上的女真人第152章 沒糧去找棒子國第156章第29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51章 平定叛亂第36章 遭人陷害第76章 腳踩兩隻船(第二更)第124章 殘破的遼陽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67章 巨大的收穫
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178章 王業泰很不爽(第二更)第21章 大戰將起第61章 擊退第一次攻城第56章 建奴攻來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1章 一百家丁第157章 入京第2章 破家爲國王業泰第15章 李邦華的肯定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第146章 方正化的見聞第120章 戰爭是最發財的生意(第三更)第100章 人心亂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143章 歷史的慣性第118章 兵抵鴨綠江第94章 戰後第23章 王業泰好樣的第6章 一幫寄生蟲第55章 種田第157章 入京第13章 神機營,周遇吉第9章 賭資第178章 王業泰很不爽(第二更)第52章 宋家父子(新書求收藏!)第80章 東江商隊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164章 塞外諜報來第18章 好的裝備纔有強大戰鬥力第110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14章 選拔第124章 殘破的遼陽第3章 崇禎的期待第156章第25章 漢陽造步槍初展威第73章 劉興治佔據皮島第54章 建制第45章 登萊巡撫第5章 情債第73章 劉興治佔據皮島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71章 鑄炮和陰謀第65章 勝局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41章 出發第78章 佔據皮島第99章 真正的手段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78章 佔據皮島第172章 議復遼陽第177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139章 爽第2章 破家爲國王業泰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167章 旅順第20章 奪回遵化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182章 三年第27章 狙擊奴酋第66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174章 吏考(第二章)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161章 王業泰論弊制第108章 大淩河之戰的開幕第161章 王業泰論弊制第34章 王業泰被彈劾了第65章 勝局第60章 攻防(求收藏求推薦)第68章 嫌隙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第24章 出城援救滿桂第161章 王業泰論弊制第89章 準備第53章 招賢令(新書求收藏)第96章 生意談成第2章 破家爲國王業泰第145章 議封侯、李彥直的決定第149章 莽古爾泰的決定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20章 奪回遵化第72章 東江內亂第82章 凌遲處死第166章 分工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144章 監軍第77章 皮島上的女真人第152章 沒糧去找棒子國第156章第29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51章 平定叛亂第36章 遭人陷害第76章 腳踩兩隻船(第二更)第124章 殘破的遼陽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67章 巨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