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

大量的船隻從金州和長生島而來,裝上了海州五千明軍,這五千人都是原金州守軍,正兒八經的精銳,又沒有經過長途奔襲,體力都處在極佳狀態,再加上受到遠征軍所立大功的刺激,一個個都盼望着打仗立大功,士氣極高。

總共百十艘船隻,都選用的槳帆船,可以靠着海風揚帆行駛,沒風時可以靠着船槳划動,最是適合從海上進入河道。每艘船的船艙裡都裝載着糧食,總共足有一萬多擔。對於這支軍隊來說,別的不說只要把這批糧食送到大淩河城中便是成功。按照王業泰的認識,另一個時空祖大壽是吃光了糧食殺光了牛馬最後甚至吃光了民夫這才投降。只要有糧食,祖大壽就不會選擇投降建奴。

周遇吉帶領着船隊去了,海州這裡卻沒平靜下來,因爲莽古爾泰率領的建奴大軍已經從遼陽出發了。

到達遼陽以後,莽古爾泰聽了代善的話並未從遼陽立刻追擊,而是耐心的等待着重新徵召的八旗旗丁。

皇太極帶走了一半多點的旗丁在大淩河,各旗還剩下的旗丁大部分被莽古爾泰下令徵召了起來。

事實上在王業泰攻打寬甸的時候,瀋陽遼陽甚至建州的八旗旗丁就被開始徵召,原本大部分旗丁在建州等待着王業泰從寬甸向北進攻建州,誰知道王業泰竟然調轉方向從鳳凰城向遼陽挺進,無奈之下莽古爾泰只能帶着三千精銳八旗翻越長白山在後面追趕,而命令被徵召的旗丁從建州前往瀋陽,往南向遼陽堵截。

而王業泰部搶劫鎮江寬甸鳳凰城十多個城堡幾十個村鎮之後,繳獲的數以千計的馬匹,行軍的速度極快,無論莽古爾泰還是被徵召的旗丁都無法追上。

莽古爾泰到達遼陽之後五日,各部增援的旗丁才陸陸續續趕到遼陽,總兵力接近三萬,這幾乎是八旗剩下的全部旗丁了。

八旗制度非常成熟,旗丁們按照牛錄爲基本單位建制,雖然是臨時徵召起來的,但建制十分完備,不需要訓練便是一支能戰之軍。

軍隊集結之後,留下代善帶領不到千人的軍隊留守遼陽看守老家,莽古爾泰統帥着大軍往海州進發。

現在是大戰的關鍵時刻,明朝遼西援軍到達大淩河在即,皇太極既要圍困大淩河城的祖大壽一萬多軍隊,又要對付遼西援軍,這個時候若是王業泰帶着兩萬多遼南軍前往遼西搗亂,形勢很可能會傾覆。

雖然和皇太極不和有着諸多爭執,但莽古爾泰不是不顧大局的人,自然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

三萬八旗離開遼陽向着海州出發,行軍速度不算很快,莽古爾泰非常小心,生怕再被明軍偷襲,可見面對平遼軍一系列失敗後,建奴終於把遼南軍當做同等量級的對手。

不過直到大軍到達海州,想象中的明軍偷襲並未發生。

莽古爾泰命令全軍駐紮在海州衛舊城,和明軍隔着十里對峙着。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八旗大軍到達海州的次日,明軍竟然拔營向南撤退了。

追還是不追?莽古爾泰猶豫着,生怕中了王業泰的圈套。

大量的哨騎被派出了出去偵查,在附近幾十裡的區域查了個遍,根本沒有發現明軍的陷阱,於是莽古爾泰決定追擊。

然而讓他震驚的是明軍的撤退的速度竟然極快,大部分明軍騎着戰馬,不會騎馬的便用繩子把身子綁在了馬背上,向着南方一路撤退,根據哨探探查竟然有潰不成軍之勢!

難道是真的敗退?莽古爾泰想着,也許是經歷了數千裡的行軍,明軍的體力已經衰退到了極點。既然明軍敗退,機會便不能錯過。不過出於謹慎,莽古爾泰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騎兵向南追殺。

八旗騎兵速度很快,追了半天功夫便看到撤退的明軍背影。然而就在八旗騎兵一鼓作氣追上去衝入明軍隊列時,前面無數的戰馬突然摔倒在地,馬上的騎兵驚叫着紛紛掉落馬下。

“鐵蒺藜!”後面的騎士驚叫着,這才發現道路上遍佈着鐵蒺藜,足有數千上萬枚之多,把前進的道路牢牢封堵住。

“砰砰砰”一支明軍步兵不知何時停了下來,端起火銃向着亂糟糟的建奴騎兵開了火。

“中埋伏了!”領軍的建奴騎兵軍官是莽古爾泰的心腹,在出發前莽古爾泰反覆囑咐一定要小心,見狀以爲中了明軍的圈套,便下令立刻撤退。

於是乎追擊的建奴騎兵嘩啦啦退了下去,明軍一直退到金州,再也沒有被建奴追上。

站在高大的金州關牆上,王業泰長出一口氣,此次的奔襲到現在算是全功了,以後便看周遇吉還有潛藏在朝鮮境內的張旭的發揮了!

莽古爾泰率部非常謹慎的到達了金州,在距離金州城牆二十里的地方便停了下來。遠遠地看着金州城牆,他想起了不久前的恥辱,不過他並未有雪恥的心思,不是害怕打不過,而是不敢。因爲現在他手中的這三萬人已經是大金的所有,主力遠在遼西,若是自己再敗了的話,金州的明軍將會一路向北殺入大金腹地,再無一支軍隊能夠抵擋......

王業泰自然沒有再行攻擊的心思,只是小心的佈置着金州的關防。於是乎明金兩軍便在這金州關內外奇異的對峙起來,誰都沒有向對方進攻的意思。不管是王業泰還是莽古爾泰,都在等着遼西大淩河戰役的結果。

就在這種情況情況下,周遇吉帶着五千軍隊乘船走海路到達了大淩河入海口。

大淩河發源於燕山餘脈,全長達八百里,橫貫整個遼西,從西北向東南注入渤海,現在不是枯水期,河面寬度一百多米,足以行船,數百料的船隻能夠之敵大淩河城外。

因爲大淩河是西北東南走向,不管是明軍還是建奴,想的都是如何跨越,從沒想到可以從海路以船隻駛入大淩河,所以對明軍的到來,大淩河城外的建奴沒有一點準備。

第173章 收復蓋、復、海三州(第一更)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146章 方正化的見聞第112章 細作(上架第二更)第161章 王業泰論弊制第72章 東江內亂第17章 激勵士氣第41章 出發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120章 戰爭是最發財的生意(第三更)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30章 崇禎跌宕起伏的一日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144章 監軍第124章 殘破的遼陽第87章 奇怪的石頭城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59章 鼓舞士氣(新書求收藏)第97章 冬日第162章 最好的辦法是推倒重來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30章 崇禎跌宕起伏的一日第172章 議復遼陽第115章 中計第108章 大淩河之戰的開幕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章 小爺生來愛折騰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第106章 火炮(第二更)第110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83章 大連灣第146章 方正化的見聞第101章 忙逃離第54章 建制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72章 東江內亂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72章 東江內亂第157章 入京第106章 火炮(第二更)第56章 建奴攻來第30章 崇禎跌宕起伏的一日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90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22章 虛實第51章 平定叛亂第142章 開心大笑的王業泰第15章 李邦華的肯定第51章 平定叛亂第97章 冬日第58章 兵臨城下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49章 莽古爾泰的決定第56章 建奴攻來第109章 錦州第175章 監察司和鎮撫司(第一更)第105章 鑽牀(第一更)第126章 海州之戰第112章 細作(上架第二更)第67章 巨大的收穫第44章 登州李彥直第175章 監察司和鎮撫司(第一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143章 歷史的慣性第32章 囂張跋扈第6章 一幫寄生蟲第98章 廣鹿島第97章 冬日第140章 哲哲和大玉兒第128章 大獲全勝,兩軍會師第57章 以八旗兵爲磨刀石第16章 新軍編制第14章 選拔第46章 東江詳情第121章 交戰第1章 小爺生來愛折騰第76章 腳踩兩隻船(第二更)第168章 出兵登州第53章 招賢令(新書求收藏)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140章 哲哲和大玉兒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20章 奪回遵化第166章 分工第158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167章 旅順第168章 出兵登州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127章 代善的突擊第138章 尾聲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98章 廣鹿島第7章 御前軍議第99章 真正的手段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101章 忙逃離第12章 見上司
第173章 收復蓋、復、海三州(第一更)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146章 方正化的見聞第112章 細作(上架第二更)第161章 王業泰論弊制第72章 東江內亂第17章 激勵士氣第41章 出發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120章 戰爭是最發財的生意(第三更)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30章 崇禎跌宕起伏的一日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144章 監軍第124章 殘破的遼陽第87章 奇怪的石頭城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59章 鼓舞士氣(新書求收藏)第97章 冬日第162章 最好的辦法是推倒重來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30章 崇禎跌宕起伏的一日第172章 議復遼陽第115章 中計第108章 大淩河之戰的開幕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章 小爺生來愛折騰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第106章 火炮(第二更)第110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83章 大連灣第146章 方正化的見聞第101章 忙逃離第54章 建制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72章 東江內亂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72章 東江內亂第157章 入京第106章 火炮(第二更)第56章 建奴攻來第30章 崇禎跌宕起伏的一日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90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22章 虛實第51章 平定叛亂第142章 開心大笑的王業泰第15章 李邦華的肯定第51章 平定叛亂第97章 冬日第58章 兵臨城下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49章 莽古爾泰的決定第56章 建奴攻來第109章 錦州第175章 監察司和鎮撫司(第一更)第105章 鑽牀(第一更)第126章 海州之戰第112章 細作(上架第二更)第67章 巨大的收穫第44章 登州李彥直第175章 監察司和鎮撫司(第一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143章 歷史的慣性第32章 囂張跋扈第6章 一幫寄生蟲第98章 廣鹿島第97章 冬日第140章 哲哲和大玉兒第128章 大獲全勝,兩軍會師第57章 以八旗兵爲磨刀石第16章 新軍編制第14章 選拔第46章 東江詳情第121章 交戰第1章 小爺生來愛折騰第76章 腳踩兩隻船(第二更)第168章 出兵登州第53章 招賢令(新書求收藏)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140章 哲哲和大玉兒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20章 奪回遵化第166章 分工第158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167章 旅順第168章 出兵登州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127章 代善的突擊第138章 尾聲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98章 廣鹿島第7章 御前軍議第99章 真正的手段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101章 忙逃離第12章 見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