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

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也沒有天衣無縫的陰謀。︾︾,

任何陰謀終歸都有破綻和漏洞,有些陰謀成功了,是因爲它相對而言比較完美,存在的漏洞微小到沒人發現,所以它成功了。

晉陽的情勢也是如此。

李素清楚這裡的水很深很渾,裡面不知隱藏多麼大的黑幕,但是他也堅信,自己總會找出這個陰謀的漏洞,只要足夠細心。

名叫衛從禮的地主被李素下令半請半強迫地帶進了晉陽縣衙住下,嘴上說得客氣,實際等於將他軟禁。

接下來李素仍忙着指揮禁衛搭建棚帳,而小屁孩李治仍舊跟在他身後,像一塊粘稠得甩都甩不掉的鼻涕,不時提出一些幼稚的麻煩的問題用來刷存在感,臉上永遠只有兩種表情,要麼蠢萌,要麼寫滿了“該頁無法顯示”的無知,李素被煩得不要不要的。

“子正兄,你猜那個姓衛的地主到底知道些什麼?難不成晉陽百姓不見跟他有關?”

“…………”

“子正兄,我們爲何不下令對衛從禮嚴刑拷問?這樣不是更直接嗎?”

“…………”

“子正兄,我們爲何不把所有禁衛派出去尋找逃難的鄉親?或許他們躲起來了呢……”

“…………”

“子正兄,你作爲名滿天下的名士,有沒有感到很大的壓力?”

“…………”

“子正兄,你搭理一下我啊,我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說話,感覺自己很羅嗦……”

“…………”

李素想嘆氣,這位是他的隊友啊,可是表現得這麼白癡,早早有了豬隊友的一切潛質,他該怎麼辦?

情不自禁地開始猶豫要不要給長安送道奏疏請求換隊友……

***

長安城。

四道雪災,數以十萬計的難民從四面八方涌向長安城,很自覺地在長安城外的平地或鄉村安扎下來。難民們很平靜,也很有素質,不吵不鬧,只是靜靜地聚集在一處,擡着迷茫無神的眼睛,看着長安城巍峨高聳的城牆輪廓。

繁華國都,熙熙攘攘,看似與都城毫無關聯的雪災,如今長安城的每個人都察覺到,原來雪災已與自己切身相關了。

長安九城增派了守城門的府兵,左右武衛和羽林禁衛紛紛執戈上街巡弋,就連城外南北兩大營操練的府兵也緊急調動起來。

君臣聚集甘露殿,接連三天沒閤眼,商議安置難民之事。

最後得出了結論,一則以“撫”,二則以“疏”,三則以“防”。

“撫”的意思自然是賑濟,安頓,調動官府,動員富庶商賈開粥棚,並在城外搭建棚區安置難民,不使一人餓死凍死。

“疏”的意思是疏導,不使難民太過集中,動員並將他們安置到長安周邊的鄰縣,並允周邊鄰縣開官倉放糧賑濟。

“防”,自然是戒備提防,不管怎麼說,城外聚集着十萬計的難民,對長安城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所以拱衛長安的各衛全都調集起來,分別駐紮在難民聚集地帶周圍嚴命以待。

李世民一聲令下,城外很快開始搭建棚帳,有意思的是,和晉州一樣,難民區的棚帳也分好了區,早在李素奉旨賑濟晉州時,小屁孩李治便將棚帳分區之法報於長安,並在奏疏裡詳細述說了分區的好處,可以避免多少弊端等等,李世民與衆臣商議過後,衆人皆讚歎不已,於是李世民二話不說,全數納諫。

調動官府和各衛府兵屬於聖旨,不遵也得遵,然而戶部的餘糧卻已盡數調往四道賑災,國庫所餘極少,於是官府不得已發動長安城東西兩市商賈,並連夜召集城內有名的大糧商。

就在難民三三兩兩聚集時,長安城迅速做出了反應,糧商開倉出糧,一車車的糧食運出城外,有的糧食是以官府名義暫借,有的則直接打出了商號的旗幡,冠以商人姓氏白送,於是城外棚帳的用餐區內,除了固定的官府賑災點以外,隨處還可見“xx商號善棚”“x記善粥”等等旗號,一時間旗幡遮天蔽日,漫天飛揚。

就連一些家境尚只能溫飽的百姓人家,這時也主動從家裡分出一部分糧食,籃子裡揣幾個烙好的麪餅,擱幾個自家人都捨不得吃的雞蛋,蹣蹣跚跚一臉不捨,動作卻十分堅決地遞給官府的賑糧處,然後掉頭便走……

排隊領糧的難民們滿含熱淚,但見衣着粗陋的百姓送來糧食便跪地一拜,百姓匆忙回禮,再給一個共勉的微笑,算是盡過綿薄。

大災之時的關中長安,這裡成了一處暖意融融的風景線。世道人心,豈盡如寒冬凜雪?終究也有幾分春意暖風,徐徐吹送人間。

…………

滿朝君臣忙着抗災賑濟,長安城裡同樣也有人在忙,不過他忙的不是賑災,而是個人的前程。

長孫無忌府。

今日長孫府上來了一位熟客,同時也是貴客。

一大早,貴客便登門了,長孫家的管家急忙大開中門擺出儀仗準備迎客,卻被貴客阻止。

“孤此來拜訪舅父,自家人何必虛禮?免了,便從側門入吧。”

貴客卻是太子李承乾,長孫無忌的親外甥。

按禮應是先論君臣,再論親倫,太子登門,長孫家是必須大開中門迎客的,不僅如此,還要擺香案,出儀仗,從前門到中堂都要鋪上紅地毯。

只是長孫無忌身份不同,他不但是李承乾的親舅舅,同時也是李世民最爲信任的輔國宰相,不客氣的說,長孫無忌在李世民面前的發言權可比李承乾這些皇子大多了,所以禮制是禮制,任何皇子登長孫家的門都不敢託大,更不敢擺王爺的架子,全以晚輩禮相見,包括李承乾。

長孫家的管家自然也是作勢擺個樣子,他相信沒有哪個皇子真敢以禮制要求長孫家開中門,見李承乾果然阻止,管家也從容一笑,將李承乾引入前堂。

剛坐下,李承乾順勢便問起了舅舅長孫無忌,管家恭敬回答他,長孫無忌兩日前奉旨出巡藍田縣,領了兩萬難民將他們轉到藍田縣安置,算算日子,估摸也快回長安覆命了。

李承乾點頭,笑容不變。

今日李承乾來得很低調,只帶了數十名侍衛,而他也只穿着很尋常的玄色綢衫,從儀仗到服色再到身上的配飾,絲毫看不出太子的模樣,顯得非常的謙遜有禮。

聽管家說長孫無忌外出,李承乾神情微露失望。

這次登門,自然是有事而來。

自從李素指使遊俠兒在東宮前殺人後,李承乾便陷入被動之中,朝臣上疏指責失德是小事,但父皇對他的冷淡卻一日比一日更甚,連裝好孩子乖孩子都沒法令父皇的態度從酷男轉爲暖男,以往李承乾還經常拿着羣臣的奏疏向父皇請教治國之道,如今卻經常被父皇擋駕,十次求見往往要被拒絕七八次,就算見到父皇,父皇的態度也是很冷淡,不鹹不淡哼哼幾句,說點沒營養的話,然後便匆匆將他打發走。

不僅如此,父皇對魏王李泰卻一天比一天恩寵,儀仗規格一加再加,幾乎與他這個太子並肩,賞賜的錢糧金銀還有珍稀物件也越來越頻繁,還允許他在弘文館講學,編書立傳,這些日子李泰混得風生水起,常與無數博學大儒商討學問,據說在長安儒家士子的圈子裡,李泰的名聲已然如日中天,大紅大紫。

要命的是,父皇似乎對李泰越來越滿意了,這個事實令李承乾愈發惶恐不安。

近日長安城外聚集難民無數,滿朝上下爲安撫難民而到處忙碌,從三省到六部,甚至連長安周邊的地方官府都忙得腳不沾地,每個朝臣都被派了職司,一切以安撫難民爲中心,令李承乾惶然的是,父皇竟沒給他派任何一件差事,就連他主動求見都被拒之門外。

太子啊,大唐未來的儲君啊,如此重大的災難關頭,滿朝君臣忙個不停,而他這個未來的儲君卻無所事事,歷朝歷代的大災,皇帝都會派太子親自出面,代表皇帝安撫難民,這幾乎已成了不成文的規矩,因爲這是個攬人心的機會,不僅攬百姓之心,也能以仁德的形象贏得士子之心,皇帝九五極貴之尊,他不方便做的事情,太子是代替他做的不二人選,可是……父皇卻偏偏一件差事都沒給他派,這個舉動如今已鬧得滿朝風雨,令無數朝臣愈發猜測不已,東宮左右庶子于志寧等人紛紛勸諫,請李承乾速速面見陛下,不管怎樣都要討一件差事出來,以堵天下悠悠衆口,維護東宮的威望。

所以,這便是李承乾今日登長孫家門的原因。

求見父皇而不果,只好走迂迴路線了,李承乾於是找到了親舅舅。

獨自在長孫家的前堂坐了一陣,李承乾愈發坐立不安,說到底他今年也才二十出頭,論養氣鎮定的功夫,自然比那些老狐狸差了老遠,一聽說舅舅不在長安,李承乾便有些坐不住了。

然而,老天終究不負太子,坐了大約半個時辰,李承乾正打算離開另想辦法時,卻聽前面庭院裡傳來“老爺回來了”的聲音,李承乾一呆,接着大喜過望,急忙三步並作兩步出堂,飛快迎上前去。

長孫無忌滿面風塵,一臉疲憊,回家剛邁入前庭,便聽到李承乾飛快迎來。

“甥承乾拜見舅父大人。”

長孫無忌愣了一下,不自覺地擡手捋了一下青須,兩眼閃過一道明悟之色,然後躬身行禮道:“原來太子殿下蒞臨寒舍,老臣拜見……”

“舅父大人萬莫如此,折煞外甥也。”李承乾急忙兩手托住了長孫無忌的胳膊,不讓他拜下去。

“君臣爲先,親倫爲後,殿下,禮不可廢。”長孫無忌堅持道。

“外甥今日微服而來,是以晚輩之禮而登門,自家人何必論君臣。”

以往倒也罷了,雖說李承乾不敢在長孫無忌面前造次,可長孫無忌若堅持行禮,李承乾通常也是半推半就,大家走個過場便完事,可今日李承乾打定主意低調謙遜恭讓,舅甥倆在庭院一個堅持一個推讓,長孫無忌這個禮楞是沒拜下去,最後長孫無忌可能也煩膩了,順勢便作了罷,將李承乾請入了前堂。(未完待續。)u

</br>

第二十三章 白色聖光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四百二十四章 艱難惡戰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五百三十九章 錯情錯愛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三百七十一章 沙漠明珠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探揣度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宮之變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久違的單章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六百三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八百零三章 無藥可救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半提審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三十四章 難得糊塗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八百八十四章 遼東城破第八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探揣度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二拒婚第八百六十九章 帥帳論策 上第七百三十二章 以直報怨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高麗策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章 終見曙光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七百三十章 東郊演武 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背道長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坤顛倒第六百六十八章 因恨謀篡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九百一十四章 突然攤牌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月溝渠第八百八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
第二十三章 白色聖光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四百二十四章 艱難惡戰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五百三十九章 錯情錯愛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三百七十一章 沙漠明珠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探揣度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宮之變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久違的單章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六百三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八百零三章 無藥可救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半提審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三十四章 難得糊塗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八百八十四章 遼東城破第八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探揣度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二拒婚第八百六十九章 帥帳論策 上第七百三十二章 以直報怨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高麗策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章 終見曙光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七百三十章 東郊演武 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背道長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坤顛倒第六百六十八章 因恨謀篡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九百一十四章 突然攤牌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月溝渠第八百八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