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壯士斷腕

<!--divstyle="color:#f00">熱門推薦:

既然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就一定要推得乾淨點,千萬不能再沾上。李素現在的態度很乾脆,擺明了就是來賑災的,他和李治代表朝廷,朝廷天使來到晉陽,晉陽的亂局情當沒來到晉陽的目的很單純:賑災,撫民,除此之外,天塌下來也由晉陽本地的門閥去頂着,朝廷天使不管。責任推得很乾淨,而且算計得很陰險,悄無聲息就把王家坑了,王家的家主怒衝衝而來,最後怒衝衝而去,結果卻完全不一樣。是日,原本嚴嚴實實堵在太原王氏門口的李績所部幷州兵馬突然奉命撤退,李績一聲令下,黑壓壓的兵馬眨眼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從來不曾存在過一般,人心惶惶欲哭無淚的王家上下也終於鬆了口氣,面面相覷間,紛紛有種劫後餘生的慶幸和後怕,莫名其妙涌上心頭的幸福感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是腫麼回事。幷州兵馬總歸堵過王家的門,這事不可能當作沒有發生。兵馬撤回晉陽時,幷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績單槍匹馬親自登門,態度很謙遜,語氣很誠懇,道歉加解釋,連稱是誤會,總之一句話,兵馬並非針對王家,而是打算上山剿匪的,結果軍伍裡的文吏不省心,拿了一份過期的軍事地圖糊弄將軍,李大將軍一不小心就信了,後來一不小心就把兵馬堵王家門口了,搞得大家這麼尷尬,放心,李大將軍已幫王家報了仇,那個不省心的文吏已被大將軍種進土裡了……藉口搬出來鬼都不信,偏偏王家的家主信了,不信都不行,面對殺人如麻的名將,王呈的態度平靜,架子端得很穩,不卑不亢,言語溫和,什麼藉口無所謂,你說什麼我都信,大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李績登門也只不過是走個過場,過場走完,李績彬彬有禮地告辭了。兵馬撤走的第二天,王家開始有了動作。千年門閥世家,經營盤踞晉地數百年,枝繁葉茂,名震一方,門下儒生名士無數,明裡暗裡還有着自己的武裝力量,既然存了收拾盧家的打算,自然出手便不必再留情面了,背叛盟友也好,爲除惡自保也好,當初暗裡達成的協議成了負心薄倖郎的山盟海誓,一朝翻臉,下手無情。與李素短暫交鋒過後,王呈明白了朝廷的底線。晉陽亂局必須平息,朝廷也必須揪出一方殺一儆百,煽動亂民造反這種事絕對不能姑息,否則以後每逢災年便有門閥起而效仿,李家還過不過了?所以,這次必須有人爲此事承擔責任,不是王家就是盧家,至於到底是哪一家,你們自己。毫無預兆地,李素便把王家和盧家關進了一個鬥獸籠子,王家和盧家別無選擇,能活着走出籠子的只有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王家動手了,這是李素佈下的死局,王家解不開,盧家也解不開,兩家不管心中對李素有多大的怨氣和仇恨,也得先把對方幹掉再說。短短三日,晉陽地面風雲涌動,殺氣盈野。首先是王家門下的儒生名士們製造輿論,討逆檄文漫天遍野,有的以書面形式四處張貼,有的則在民間百姓裡口口相傳,盧家煽動亂民謀反的證據被王家一筐筐的擡了出來,至於這些證據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這個時候已沒人在意,姓和士子們眼裡,盧家就是大逆不道的黑心門閥,必須認罪伏法並且死一萬次都不冤枉的那種。長安朝廷君臣的仁德開始在晉陽漸漸廣爲流傳,彷彿後面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徐徐推動,莫名其妙間,大唐君臣心繫百姓黎民,大災之時不離不棄的說法漸漸成了晉陽地面的主流聲音,朝廷咬牙勒緊褲帶,緊急從各道各州調集糧食,賑濟災區,天使官員日夜操勞任勞任怨,就算被無數不明真相的羣衆詆譭辱罵仍不怨不嗔,勤懇踏實地做着本分的工作……盧家一夜之間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李素和李治二人卻成了萬家生佛的活菩薩,劇情逆轉之快,連李素都有些措手不及,不知該擺出怎樣的姿勢來迎接萬民的景仰。輿論啊,輿論的力量實在是不可小覷,李素這時也深深體會到千年門閥的底蘊是多麼的可怕。一夜之間化黑爲白,自己地盤上翻雲覆雨,左右民心,偏偏百姓們還非常樂意買帳,王家說什麼百姓信什麼。至於盧家,驟然被王家背叛,盧家這時也急了,門下的儒生們也忙着辯解,可對晉陽的百姓來說,盧家終究只是范陽本家的一個分支,而且遷來晉陽的時間並不長,根本還未取得百姓的認同,范陽本家的佈局太倉促,也沒想到盟友會在背後捅刀子,在晉陽這塊地面上,王家纔是首屈一指的大家族,有着左右地方官府和民心的本事,盧家想在晉地與王家鬥法,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沒佔,從王家動手的那一刻開始,盧家便註定了敗局。鋪天蓋地的指責斥罵朝盧家席捲而去,盧家氣急敗壞,卻無可奈何。王家擺出來的證據無法反駁,真裡摻着假,假裡摻着真,欲辯而不能,而且論在晉地的地方士族勢力,盧家根本不是王家的對手,當王家一聲令下發動起了晉陽各村各莊的地主富戶們對盧家口誅筆伐時,盧家已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短短數日之內,民間輿論的基調已被王家強行定下,盧家一敗塗地。幷州兵馬撤走的第五日清晨,位於晉陽城北石佛村的盧家傳出一聲淒厲的哭嚎,好事者進門發現,盧家上下百餘口,無論男女老少婦幼,全部懸樑自盡,無一倖存,只剩了一位老管家跪在庭院內痛不欲生嚎啕大哭。晉陽官府迅速派出仵作差役追查,不到一日便結了案。結論很簡單,“畏罪自盡”。“自盡”的證據很明顯,盧家男女不僅衣着光鮮整潔,懸樑時神情平靜,家主還留下了一封沉痛懺悔的遺書,說是盧家一時糊塗,上負聖心,下負黎民,更牽累了范陽本家,諸多惡行皆罪於晉陽盧家,與范陽盧氏無關,作爲家主,治家無方,不意壞了盧家門閥名聲,實痛悔萬分,無顏苟活於世……長長的遺書握在李素手裡,字字句句表達出盧家的悔恨和負疚,李素面色陰沉,攥着遺書的手卻在微微顫抖。他沒想到門閥之間的爭鬥竟是如此殘酷慘烈,一朝翻臉,絕不留半分情面,出手便是要命的殺招,連敵人家裡的一條狗都不放過,百餘口人命就這樣被抹去了存在的痕跡,永遠消逝在塵世中,死後都沒能留個好名聲,縱然載於史書,也難逃“畏罪自盡”四字,字字噬血誅心。盧家老小自盡的第二天,災民從晉陽附近各個山谷山腹裡一批批走出來,一千,兩千,上萬,在這個雪災過去已一個多月的晉陽野外,黑壓壓的人羣扶老攜幼而出,紛紛朝晉陽城外的官府賑災棚帳而去,廣袤無垠的城外,從萬餘人漸漸到數萬,最後接近十萬。前幾日與孫輔仁攤牌前,城外的糧草着火,那些被燒的糧草是真正的糧草,做戲要做真,李素並未下令轉移糧食,他擔心露了馬腳,弄巧成拙,糧草被燒後被搶下一半,剩下的真的全燒了,但當晉陽災民從山谷中走出來,基本聚集在城外棚帳後,不消官府開口,太原王家送來了一萬石糧食作爲賑濟。皇帝陛下的嫡子,李治這位才十多歲的晉王殿下穿着正式的朝服在城外閃亮登場,以朝廷的名義親自進入棚帳區,對每一個見到的災民噓寒問暖,號召鼓勵百姓生產自救,朝廷官府必不離不棄云云,災民們大受感受,紛紛跪伏於地,拜謝天恩,李治跪拜還禮,雙方淚眼婆娑,感人至深。王家出糧,李治有正統的朝廷身份,朝廷與王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爭取名望民心,表面一派融洽,實則各自勾心鬥角,但百姓們卻是最終受益的一方。又過了幾日,天氣愈發暖和,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春意融融的氣息,被賑濟的災民們也住不下去了,推舉了幾位有名望的宿老出來,與朝廷和王家深談了一次,大概意思是各村各鄉百姓不願再受賑濟,因爲自尊心接受不了自己像個廢人,靠賑濟過活,紛紛願意各自回村回鄉,土地已化凍,春播雖然錯過了,但地不能荒廢,種不了糧食還能種豆子,種綠菜,種一切趕得上農時的作物,大家齊心協力咬牙撐過這個災年,再圖明年的好光景。李治代表朝廷答應了百姓的請求,同時也承諾,朝廷對百姓的賑濟不會斷,賑災糧食會發放各村裡正,每日以村莊爲單位各自領糧,朝廷與百姓同心同德,共同患難,一起撐過這個災年。於是,短短數日內,城外棚帳裡的百姓們紛紛攜着全家老幼,步履緩慢卻踏實地往自己家中走去,邁出的每一步都充滿了由衷的喜悅和希望。千年以還,百姓農戶就是這樣容易滿足,他們勤勞善良,本分知足,只要不餓肚子,任何外界的暴風驟雨他們都願意逆來順受。******幾乎一夜之間,盧家倒了,民心定了,流離失所的百姓回家了,晉陽地面上的悽風苦雨瞬間化爲暖陽高照,春意盎然,充滿希望的笑臉重新回到了百姓們的臉上,儘管此處無聲無息,但李素能感覺到,晉陽之亂已徹底平息。這裡,只是一個受了災而百姓們仍充滿昂揚鬥志,滿懷來年憧憬與天斗的地方,如此簡單。…………李素和李治留在晉陽縣處理善後,李績的幷州兵馬仍在晉陽城外紮營壓陣。安撫百姓,災後重建,召集各村地主富戶和里正善待鄉民,從各道調集更多的糧食和農作物種子,組織百姓挖溝清渠灌溉,以及從各方籌集耕牛,農具,清查仍留在山腹中度災的少許百姓等等,善後工作是個大工程,李素和李治忙得腳不沾地,無暇分身。而盧家老少懸樑的消息這時也已傳到了范陽,范陽盧氏本家震怒,冤有頭債有主,矛頭直指太原王氏,兩個千年大門閥正式進入敵對狀態,就在李素忙着安撫晉陽百姓,前後奔波善後事宜的這些日,范陽盧氏與太原王氏之間開始激烈交鋒,互碰火花,雙方門下的儒士口誅筆伐,互相傷害,以各自的地盤爲據點,在民間製造輿論,到最後,文鬥漸漸發展成武鬥,雙方家族各自在自家地盤清場,斷對方的商道和人脈,驅逐與對方有干係的地主富戶,向官府施壓,你來我往,各有勝負,鬧得不可開交。直到晉陽的善後接近尾聲時,李治以晉王的名義向范陽盧家修書一封,書信中語氣嚴厲,斥責盧氏治家無方,致使分支煽動災民,妄圖謀反,居心不軌,殊爲大逆,晉王奉旨平亂,嚴命盧家追查自省,否則必傳檄天下,共譴****叛逆。措辭嚴厲的書信遞到范陽盧家後,盧家頓時熄了火不敢再吱聲。情勢已經很明朗了,盧家分支在晉陽搞出的事情,范陽盧氏不可能不清楚,甚至,這個分支本就是受范陽盧家的指使而遣去晉陽定居的,現在太原王家忽然撕毀協議,背後狠狠捅了一刀,而朝廷借勢問責,集結了兵馬虎視眈眈,盧家的家主並非愚蠢之輩,自是識得時務,眼下的情勢很顯然,盧家敗了,既然敗了,就要做出失敗者的姿態,此時若還趾高氣昂態度囂張,無疑是不智之舉,若刺激到了朝廷,李世民正好對這些千年門閥忌憚又戒意頗深之時,豈能不趁勢派兵把整個盧家滅了?於是盧家家主馬上轉變了態度,向長安城快馬遞送了一份認罪奏疏,奏疏中毫不猶豫地把那個盧家的分支當成了替死鬼頂了上去,言稱范陽盧氏對此毫不知情,此皆盧家分支所爲,范陽盧氏已召集全族老少祭拜祠堂,並宣佈將晉陽盧家從族譜中除名,並向朝廷請罪,請朝廷嚴旨追查,范陽盧氏絕不偏袒包庇,家主自罰斷食七日以贖罪云云……蝮蛇蟄手,壯士斷腕,衡量利害之後,盧家做出了最正確最理智的決定。而這場門閥爭鬥中的小齊州陳家,在李素派禁衛赴齊州鎖拿人犯時,陳家的家主自知大勢已去,在禁衛登門之前,家主連同此案有關的族人和門客全部自盡,只留下一家婦孺老小,仍被禁衛鎖拿入長安。至此,晉陽亂局漸漸平定,恩怨皆了,善惡有報。此時晉陽的上空,一輪豔陽高照,冰雪化凍,萬物重生,處處鳥語蟲鳴花香,迎接這個遲來的春天。(未完待續。)本書來自/book/html/23/23200/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八章 妖孽橫生第五百二十五章 曠世孽緣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三百七十八章 潤物無聲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軍入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以牙還牙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樁出路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形的刀第四百零四章 恩怨釋懷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高麗策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四百一十二章 捨生取義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九百六十二章 未了憾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貴客第八百零一章 捅破窗紙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上架感言第五百零九章 無私奉獻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九百三十五章 風急浪險第九百二十六章 撤軍離城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三百二十八章 荒涼破敗第五百八十七章 立箸即倒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一百零七章 牛大將軍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八百九十章 城外激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莊戶進村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四百三十章 殺身成仁 下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三百六十六章 美人恩重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四百五十一章 歸鄉路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州來客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禮收買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四百五十三章 僧俗論道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求首訂!!求月票!!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堪一擊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今天請假第五百一十章 進退得失第六百九十八章 侯府論勢第二百三十一章 朔望朝參 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八百五十三章 揣度天意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三百七十八章 潤物無聲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將論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
第八章 妖孽橫生第五百二十五章 曠世孽緣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三百七十八章 潤物無聲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軍入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以牙還牙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一百八十三章 王樁出路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形的刀第四百零四章 恩怨釋懷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高麗策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四百一十二章 捨生取義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九百六十二章 未了憾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貴客第八百零一章 捅破窗紙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上架感言第五百零九章 無私奉獻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九百三十五章 風急浪險第九百二十六章 撤軍離城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三百二十八章 荒涼破敗第五百八十七章 立箸即倒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一百零七章 牛大將軍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八百九十章 城外激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莊戶進村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四百三十章 殺身成仁 下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三百六十六章 美人恩重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四百五十一章 歸鄉路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州來客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禮收買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四百五十三章 僧俗論道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求首訂!!求月票!!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堪一擊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今天請假第五百一十章 進退得失第六百九十八章 侯府論勢第二百三十一章 朔望朝參 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八百五十三章 揣度天意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第三百七十八章 潤物無聲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將論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