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

穩定天下和朝堂最基本的手段便是平衡,帝王術即是平衡術,古往今來王朝更迭,用以穩定天下者,皆倚仗此術。

“平衡”意味着分治,有左有右,帝王居中不偏不倚,不使一家獨大,不使臣權過盛,拉攏一方打壓另一方是帝王的拿手好戲。

李世民是雄才偉略的英主,他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於對外征戰的百戰百勝,更重要的是他用帝王之術平衡了朝局,突破了世家門閥統治地方的桎梏,將朝廷仁政推行到民間的同時,也加強了皇權的集中。

帝王終其一生,使得最拿手的便是平衡術,從打壓關隴門閥,扶持山東士族,到尚書省設左右僕射雙宰相各爲牽制,所以李素猜測,在皇子奪嫡露出苗頭時,李世民選擇了同樣的做法,畢竟魏王李泰這些年結交關隴門閥,朝中大肆結黨等行徑,李世民早已有所察覺並漸生不滿,打壓魏王是大勢所趨,不得不爲,再怎樣深愛自己的兒子,皇權社稷永遠排在兒子的前面。

猜測並非毫無道理的,事實上馮渡被刺一案最後逆轉,李世民若有心追查到底的話,李素可能會無可避免地暴露出來,畢竟世上並沒有天衣無縫的陰謀,不論看起來如何完美,終究都是有漏洞的,可是案子逆轉之後,所有針對此案的追查一夜之間全部停止,李世民的目的彷彿只要洗清了李治的嫌疑便足夠,沒必要再查下去,這實在不符合李世民的性格。

李素鬆了一口氣,然後每天躺在院子裡的樹蔭下琢磨,不僅思索自己所有佈局裡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時也不停揣測李世民的心理,最後終於得出這個結論,——李世民不繼續追查,是因爲他要制衡,魏王的表現已令他生出些許忌憚了,所以他需要另一個皇子站出來與魏王抗衡,而晉王李治,無論大小長短尺寸,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至於馮渡被刺一案裡,作爲李治最親密的朋友,李素在裡面做過什麼謀劃過什麼,對李世民而言並不重要,他看到最後逆轉的結果,事實證明李素有能力輔佐李治,一個在朝堂孤掌難鳴的皇子身邊有李素這樣的人才輔佐,本身也很符合李世民的心思。

想通了這些道理,李素不禁搖頭慨嘆。

帝王家中果然無情,時時刻刻把父子親情掛在嘴上,可李泰和李治終究還是李世民手中的一顆棋子。

李素花了很久的時間纔想通這些,但顯然李績和牛進達並未想過這麼深遠。

“陛下刻意爲之,欲圖制衡?”李績深擰眉頭,飛快與牛進達對視一眼。

牛進達神情凝重道:“子正果真確定麼?畢竟朝野內外皆雲魏王是繼大統的唯一人選,就算馮渡被刺一案令魏王失了聖眷,大家也都只認爲是暫時,過段時日待陛下消了氣,聖眷仍會恢復如初的,而你說的制衡……”

牛進達不解,李績卻似乎明白了什麼,與李素相視一笑。

“小子認爲,時至今日,魏王恐怕已爭儲無望了,晉王纔是繼承大統最合適的人選,至於原因,並非表面的手足相殘,而是更深遠的門閥士族之爭,甚至可以延伸到大唐未來百年國策,簡單的說,魏王……走偏了。”

牛進達雖然性格敦厚,卻畢竟是朝堂沉浮多年的老將,有着敏銳的政治嗅覺,李素只稍稍提示了一下,牛進達便豁然明白了。

“關隴門閥與山東士族?”牛進達驚訝地吸了口氣,然後嘆道:“若照這麼說,兩位皇子儲君之爭或許真是陛下刻意爲之,造成如今互相制衡的局面……”

李績嘆了口氣道:“只是二虎相爭必有一傷,更何況東宮儲君之位空懸久矣,陛下若再不從速決定,恐大唐朝野人心動盪不安,畢竟儲君是國之根基,不可久懸呀,這個制衡的局面陛下打算維繫到何時?”

李素沉吟片刻,道:“小子猜測,陛下制衡兩位皇子的目的,或許是爲了東征,陛下御駕親征高句麗已是無可逆轉了,那時國中必須有皇子鎮守監國,也需要別的皇子與其制約,太子之位雖說重要,但在陛下的眼裡,如今世上的任何事都沒有東征重要,御駕親征時維繫大唐國內平穩的政局纔是陛下最需要的,所以我猜測在東征結束之前,陛下很可能仍讓東宮之位空懸,待到東征一戰功成,陛下挾大勝餘威回朝,那時再宣佈東宮人選便無人有異議了,兩位皇子儲君之爭陛下可一言平之。”

李績和牛進達沉默半晌,李績點了點頭,道:“老夫枉活數十載,卻不如你看得深遠,真是後生可畏啊……”

李素笑道:“小子太懶,喜歡躺在院子裡瞎琢磨,這些想法都是沒事躺在院子裡猜的,至於對錯,要看日後朝局變化才知。”

李績盯着他的眼睛,神情凝重道:“如此說來,你決意輔佐晉王了?”

李素點頭,肅然道:“晉王,未琢之美玉也,值得我輔佐,我相信將來他能創下不遜陛下之千秋功業。”

李績嘆道:“當初老夫便覺得你踏入朝堂太危險,唯願你不偏不倚,莫蹚渾水,可是沒想到你還是捲入了兇險的是非之中……”

李素笑道:“再老實的人終歸也有一兩個敵人的,我這一生若只是朋友遍天下,未免太無趣了,既然決定輔佐晉王,縱是天下皆敵,我亦願往矣。”

李績神色愈發嚴肅,久久沉吟不語。

牛進達看看李素,又看看李績,然後不說話了。

他知道李績問這句話的意思,這不僅僅是關心李素,衆所周知,李素是李績的外甥,在外人眼裡,李素代表的就是李績,兩家實爲一家,所以李素的決定關乎兩個家族的興亡,現在二人之間的談話,等於在決定兩個家族未來的走向,牛進達雖是李素的授冠人,在這個家族存亡的大事上,他實在不便插言了。

李績眉頭蹙得緊緊的,李素的決定他並不贊同,對他來說,不論支持哪個皇子,都犯了李世民的忌諱,李績又是手握兵權的武將,在爭儲這種事上身份尤其敏感,最好的辦法便是袖手中立,不偏不倚。

可是偏偏李素卻做出了輔佐晉王的決定,如今李素的官爵不小,在朝堂中的分量不輕,所以李素的決定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李績,令他猶疑踟躕不已。

彷彿看出了李績艱難的掙扎,李素主動笑道:“舅父大人勿憂,小子以爲,此事舅父大人最好莫參與進來,您是武將,身份太敏感,若被陛下察覺,恐怕會給咱們兩家惹來殺身之禍,輔佐晉王由我一人足矣,將來晉王若成事,外人眼裡咱們兩家其實是一家,自可分沾雨露,若然事不成,則冤有頭債有主,舅父大人在軍中威望頗深,此事又沒有直接參與,想必無論陛下或是未來的新君都不會爲難舅父,那時小子一家老小便靠舅父大人照料了,這是最穩妥的辦法。”

李績不滿地瞪着他:“你覺得老夫貪生怕死不敢擔當嗎?”

李素笑道:“小子只是覺得沒必要將兩家的生死押在同一個人身上,舅父大人只要莫捲入此事裡面,便能讓咱們兩家立於不敗之地,您就是定海神針,有您在,我進可攻,退可守,就算輸了,也不至於輸掉全家性命。”

李績沉默良久,點點頭。

李素的話無疑是最好的辦法,局勢未明朗前站隊向來是冒險一搏的賭徒行爲,李素敢拿自己的性命去賭這一場勝利,他深信李治必將是最後的贏家,可他不敢拿老爹和許明珠還有她肚裡的孩子的性命去賭,哪怕有九成的勝算都不敢,因爲那是自己至親的親人的命,不是他自己的。

李績目光復雜地看着他,嘆道:“你這次賭得不小,若失敗了……”

李素笑道:“若失敗了,也不勞煩陛下派兵來拿我,我自己跳井痛快了斷。”

朝一旁的牛進達眨了眨眼,李素道:“小侄跳井後,牛伯伯莫從井口往下看……”

牛進達一愣:“爲啥?”

李素乾笑兩聲,沒敢回答。總不能說你老人家那張國字臉太像板磚了,出現在井口上方未免有落井下石之嫌,讓人死不瞑目……

****

離開李績府,李素長呼一口氣。

有些話終於當面說清楚了,參與爭儲本就是一件極冒風險的事,而李素與李績兩家是一損俱損的關係,其實很早就該把話說清楚,只是考慮到李績作爲軍中威望頗高的開國老將身份,這件事說出來未免太敏感。

今日既然李績主動問了,李素自然便不再瞞下去,趁着爭儲的矛盾尚未尖銳,早點說出來也好教李績早有準備,進退從容。

或許,將來李世民逝世後,李治作爲太子登基可能會遇到一些人爲的變故,那時李績這位手握兵權的武將的重要性便十分突出了。

…………

回到太平村已是黃昏,家中頗顯冷清,老爹李道正與方老五等部曲坐在耳房裡喝酒順便吹牛,氣氛很熱烈,一個說我當年陣前斬敵上百,另一個不服氣便說我當年陣前殺敵三四百尋常事爾,斬敵上百的那個馬上改口,說某某一戰我殺敵破千,某將軍大悅,送我雅號“千人斬”……

一輪牛皮吹下來,數字一次比一次誇張,最後大家的武力值基本能夠一人橫掃千軍萬馬,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全看自己當天心情如何……

李素聽不下去了,一個比一個不要臉,家裡是不是要搞個整.風運動了?先把老爹關柴房裡餓幾天以儆效尤?

走到後院,剛準備進東廂房看看許明珠,順便聽聽她肚裡的動靜,誰知走到門口卻被丫鬟擋了駕,丫鬟戰戰兢兢告訴李素,夫人晚膳後覺得乏困便睡下了,夫人覺淺,老爺回來後還請輕手輕腳,最好去公主的道觀裡對付一宿,如此你好我好她也好……

李素愣了半晌,隨即苦笑。

這位夫人果真是賢良淑德,宜室宜家,大方得不像話,只是這樣看起來,顯得自己特別像個渣男……

然而,這個年代的環境就是這樣啊,男人,尤其是有權有勢的男人,若家裡只有一位正妻反而招人笑話,許明珠或許當初對東陽還抱有一定的戒意,不過自從她有了身孕後,對東陽的戒意似乎一夜之間全消失了,現在這種主動鼓勵他與東陽的態度讓他覺得自己彷彿……被休了?

站在後院的拱門外,李素左思右想,終於決定……當個渣男。

東廂房裡早已熄了燈,李素裝模作樣在門口徘徊了一陣,最後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仰天無奈地嘆了口氣,這才慢吞吞地往外走。

轉過身後,東廂房傳來一聲輕笑,接着戛然而止。

李素覺得自己的演技特羞恥,特矯情,自抽三耳光仍不足以平民憤的那種。

…………

道觀後殿。

東陽見了李素沒給好臉色,俏臉繃得緊緊的,彷彿能從上面刮下一層寒霜。

“夫人趕你出門才知道到我這裡,當我這裡是客棧麼?”

李素摟過她的纖腰笑道:“公主夫人何必自侮?哪家客棧有你這麼美麗的掌櫃娘子?”

東陽噗嗤一聲笑了,紅着臉不甘心地狠狠擰了他一把。

“你就吃準了我性子老實,就知道欺負我,都多少日子沒來過我這裡了,我差人特意打聽過,最近不見你有多忙,飯後消食走幾步的功夫也不見你從我這裡路過一下!”

李素正色道:“胡說!誰說我不忙?我忙得跟大禹似的,三過家門而不入,只能匆匆從路邊採把野花扔你家門口,默默祝你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東陽氣笑了:“從哪裡學來這些怪怪的詞兒?倒是挺上口的……”

杏眼斜乜,眸光盈盈,成爲女人後的東陽愈發顯得嬌媚美豔,更有女人味了。

“先恭喜夫君,一不小心又成了長安城的風雲人物,功臣畫像的事在長安城裡可鬧出了不小的動靜呢。”

“同喜同喜,我在你父皇面前只是順嘴一提,全靠你父皇英明神武……”李素假模假樣朝太極宮方向崇敬狀遙遙拱手。

東陽皺了皺鼻子,道:“朝堂裡的開國功臣多了,說起來皆是從龍之功,可若是真正論功勞的話,你這些年爲大唐立下的功勞絲毫不遜開國立朝,造火器也好,血戰西州也好,引進真臘稻種也好,哪一樣比別人差了?爲何父皇卻跟我說,這次並未將你列入功臣畫像中?”

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第六百五十五章 獻計除敵 上第九百三十一章 入新羅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鏖戰鬆州 上第八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三百五十一章 霸臨西州 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第二十二章 村學冷清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平之論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二百二十四章 暗地交鋒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五百零六章 暫退一步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六百一十三章 圖窮匕見 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四百三十九章 立碑傳世第七百零九章 王爺所請 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七百一十二章 金殿爭女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二百九十三章 普天之下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二百六十八章 魔王告誡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突陷危局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六百四十章 所謂真相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一百零七章 牛大將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美人恩重第七十章 奏對問策 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六百三十七章 深宮奏對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
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第六百五十五章 獻計除敵 上第九百三十一章 入新羅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鏖戰鬆州 上第八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三百五十一章 霸臨西州 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第二十二章 村學冷清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平之論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二百二十四章 暗地交鋒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五百零六章 暫退一步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六百一十三章 圖窮匕見 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四百三十九章 立碑傳世第七百零九章 王爺所請 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七百一十二章 金殿爭女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二百九十三章 普天之下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二百六十八章 魔王告誡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突陷危局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六百四十章 所謂真相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一百零七章 牛大將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美人恩重第七十章 奏對問策 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六百三十七章 深宮奏對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