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

最是無情帝王家。

上下數千年,大約沒有出過一個成功的帝王,“成功”的定義是,既能創下一番轟轟烈烈的文治武功盛世,又要父慈子孝,天家和睦,不僅極受臣民愛戴,而且家中子女孝順,兄友弟恭。

可惜,這樣的帝王一個都沒有。

擁有着至尊權勢的家庭裡,哪裡來的“孝順”與“和睦”?爭名奪利本就是人的天性,生在這樣一個集天下至權的家庭裡,不論父親還是兒子,一個個都成了爭奪權力的野獸,看似尊貴無比的家庭,其實骨子裡奉行的是叢林法則,他們用最殘酷最赤裸裸的手段,解決掉任何阻撓自己登上權力王座的對手,哪怕這個對手是自己的父親和兄弟,照樣毫不猶豫痛下殺手。不同的是,他們給自己披上了一層道德仁義的外衣,讓外人看起來沒那麼醜陋齷齪。

古往今來的帝王裡,李世民已經算是很成功的帝王了,他的胸襟,他的氣度,他的雄才偉略,都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回過頭來看看他的子女們……

形象越光輝,背後就有多陰暗。

李世民說自己失敗,這句話並沒說錯。

可惜的是,如此失敗的人生很難得到旁人的同情,當權勢與親情無法兩全時,當年他已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人生的最後一刻,他能全心信任的人,只有一個非親非故的常塗,果真只有“可憐可笑可悲”能詮釋他此刻的心情了。

常塗跪在李世民面前泣不成聲。

他這一生只是個影子,常年隨駕李世民身邊,他經歷的事件,知道的秘密或許比任何人都多,可他只是影子。

當主人的生命走到盡頭,影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陛下莫出斯言,陛下是天下共主,是開創貞觀盛世的帝王,您必能留名青史,大唐的基業必能延綿千秋萬世,永世鼎盛,能跟隨陛下這麼多年,是老奴前世修來的福分。”常塗哽咽泣道。

李世民苦笑道:“史書褒貶,朕已看不到啦,朕此生之功過,連朕自己都說不清楚,史官落筆豈能盡書焉?但願他們能留幾分情面,給朕一個公正的說法……”

李素哽咽道:“陛下文治武功之盛,古往今來罕有,臣至今欽佩不已,能爲陛下之臣,是臣的榮幸,臣很慶幸來到這個年代,未來青史必不污陛下聖名之分毫,臣保證。”

李世民含笑注視着他,道:“子正寬朕之心,朕甚慰,罷了,這些都是身後事,朕縱手握天下至權,也堵不住後人的悠悠衆口,功與過,朕都坦然接受……”

腰桿忽然挺直了一些,李世民猶豫許久,壓低了聲音道:“子正,朕今日召你來,是想叮囑你幾句話……”

李素垂頭道:“臣聽着呢。”

李世民緩緩道:“朕這些年有過許多心腹之患,有的已經永遠平定了,比如薛延陀,比如西域諸國,但有的心腹之患仍在,外患易平,內憂難除。朕縱爲天下之主,欲除心患亦畏首畏尾,不敢輕動,朕原打算這些年徐徐圖之,或許只要十年,便可略見成效,無奈天不假年……子正可知朕說的是何種心患嗎?”

李素頭也不擡,不假思索道:“臣知道,陛下擔心的是……門閥和士族。”

李世民露出讚許之色,點頭道:“子正聰慧,朕與你說話很是省心。不必諱言,朕快不行了,大唐江山交給雉奴,而他有長孫輔機和你輔佐,江山不至於頹敗,可門閥和士族,終歸是大唐皇權的大患……”

說着李世民神情一肅,加重了語氣道:“三代之內,大唐帝王必須消除門閥和士族的勢力,必須!否則社稷危矣!”

李素思索片刻,低聲道:“若欲完全除掉門閥士族,三代內做不到,但臣願輔佐太子殿下,全力削弱門閥士族的勢力。”

李世民緩緩點頭,神情釋然道:“這件事,朕連輔機都沒告訴,唯獨說給你聽,一則因爲輔機也是出身門閥,朕心存忌憚,二則,輔機年邁矣,而子正還很年輕,你是朕屬意的宰相之選,爲人謙遜聰慧,更重要的是,你出身農戶,與門閥士族並無瓜葛,這件事交給你,朕很放心……”

“臣一定竭盡全力。”

李世民嘆道:“你生就一副玲瓏心竅,遇事往往智計百出,無論大局還是小節皆有章法主意,如何削除門閥士族,你必然有你的想法,朕便不多幹涉了,朕此生納諫逾萬,可終究還是敗在剛愎自負之上,未來的方略國策,朕便不參與了,朝堂有子正在,朕放心。”

說完李世民閉上眼,神情盡露疲憊。

常塗悄然上前,低聲道:“陛下該歇息了……”

李世民仍閉着眼,搖頭道:“不歇息了,朕今日覺得精神尚好,趁着清醒,該交代的事定要交代完……”

說着李世民忽然道:“常塗,傳朕旨意,馬上將宮中方士盡逐出宮,所有煉製的丹藥付之一炬,以後大唐帝王不準沉迷丹術,妄求長生。”

常塗領旨。

李世民嘴角浮起一抹諷刺的笑容,喃喃道:“長生……多麼可笑,偏偏古往今來的帝王都信,連朕也不例外,這場長生大夢該醒了!”

李素躬身行禮:“陛下聖明。”

李世民嘆道:“臨死才清醒過來,何來‘聖明’可言?不過是又糾正了一個錯誤而已,但願大唐以後的帝王比朕強一些,朕方可瞑目。”

見李世民氣色愈發衰弱,李素不由道:“陛下,您今日說了許多話,該歇息了,時日長遠,要做的事很多,不必爭朝夕,保重身子要緊。”

“朕……已無朝夕,這一生有許多事沒辦完,許多事沒辦好,直至此刻,仍有抱憾……”李世民呢喃片刻,道:“該說的話,朕應該都說完了吧?”

思索許久,李世民緩緩點頭:“應該說完了,還有沒說的,全在大唐的國運氣數之中,只盼以後的帝王比朕強,比朕強……”

李素和常塗跪在李世民面前抽泣不已。

李世民說着話,氣色卻慢慢紅潤起來,精神也好了許多,呆滯渾濁的目光忽然恢復了往日的銳利。

李素將他突然變化的氣色看在眼裡,神情愈發哀慟。

沉寂許久,李世民揮了揮手,道:“事情已交代過了,子正退下吧。”

李素抿了抿脣,朝李世民長長一禮,然後緩慢地往殿外退去。

這一刻,李素也是心亂如麻,他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式向這位英明的帝王道別。

情緒紛亂地退到殿門口,李世民忽然叫住了他。

李素擡頭望去,卻見李世民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

“朕忽然想飲酒了,子正可願陪朕痛飲?”

李素愣住,常塗卻撲通跪在李世民面前,泣道:“陛下身子欠安,萬不可飲酒。”

李世民含笑看着常塗,道:“你我都清楚,朕已藥石難醫,今日便是歸期,既然難醫,朕爲何要躺在病榻上毫無尊嚴地死去?哈哈,油盡燈枯,當肆吾欲!來人,移駕凌煙閣,召太常寺歌舞!子正,與朕同往,殿外雉奴和輔機他們是不是都在?同去吧,朕與他們再痛飲一場,道別……不能太倉促呀。”

常塗忽然止住了哭聲,沉默半晌,神情漸漸露出了笑意,哀慟與笑容交織在一起,像即將化作春泥的落英。

…………

凌煙閣前。

閣樓前的廣場上空無一人,周圍被太極宮內的禁衛圍住。廣場上一片靜謐,明明還是春天,風兒卻反常地剛勁,吹得白玉雕欄前的旌旗獵獵作響。

李治,長孫無忌,李績等人早已等候在廣場前,羣臣前面,所有的皇子公主全到齊了。一羣人靜靜地等待李世民的御輦到來。包括太子在內,近百名文臣武將全聚集在廣場上,情景猶如當年的凌煙閣分封功臣的盛況。

同樣的地點,同樣的人,可是今日與當年那種喜悅得意的氣氛截然不同,衆人聚集一處,沒有任何人說話,偶爾還能聽見人羣裡傳出的抽泣哽咽聲,每個人的面色都分外沉痛凝重。

良久,在羽林禁衛的護侍下,李世民的御輦緩緩行來,常塗照例跟在御輦一側,李素則走在另一側。

見御輦到來,李治領着衆臣紛紛跪拜相迎,御輦停下許久,裡面傳來李世民的咳嗽聲,常塗扶着身形佝僂的李世民一步一步緩緩走下來,走下御輦後,李世民揮了揮手,推開了常塗,慢慢走衆臣走去。

他的步履很慢,每走一步便停頓一下,似乎在充蓄邁出下一步的體力,伴隨着不停的輕咳,以及急促的喘息。看得出他在努力挺直腰桿,努力維持帝王的威嚴,可是終究油盡燈枯,此時的模樣看在衆臣眼裡,分明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他邁出的每一步,都彷彿是人生的最後一步。

看着李世民費力邁步,仍倔強地不許任何人攙扶的樣子,衆臣心中一酸,皆落下淚來。

英雄遲暮,豪傑凋零,彌留的這一刻,他仍像個不屈的戰士,死撐着一口氣對抗歲月和輪迴,落日下的孤獨背影,何等的悲壯。

李世民倔強地緩行,一步一頓,拒絕任何人的攙扶。

走到凌煙閣前的玉石階前,李世民費力地擡起腿,想跨上那一級階石,可是試了好幾次,終究跨不上去。

旁邊的常塗流着淚,忍不住上前伸出手,剛碰到李世民的袖邊,卻被他狠狠一拂,怒道:“滾開!朕雖病痾,死也不願假旁人之手!”

常塗黯然退下。

李世民繼續嘗試着跨上階石,廣場上衆臣的眼睛都盯着他,無數人想上前扶他,可都不敢,連李治都是掩面哭泣而不敢動。

然而,李世民終究跨不上那一級階石,平日輕鬆擡步便能跨過去的臺階,今日卻彷彿變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李世民雙手撐住膝蓋,使勁往上掙,眼神裡仍是熟悉的霸氣和不屈,可他仍然跨不過去。

氣喘吁吁地垂下頭,李世民黯然神傷,旁邊卻忽然伸出一隻手,托住了他的肘部,李世民大怒,扭頭一看,卻見李素微笑地看着他。

“陛下不止一次說過,您創下這千秋基業,非陛下一人之功,這麼多的開國文臣武將,他們當年都爲陛下伸了一把手呢,陛下能否准許讓臣也伸一次手?”李素溫和地笑道。

李世民一怔,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隨即轉怒爲嘆。

“子正是無雙國士,得國士之手相扶,朕之幸也,多謝子正了。”李世民神情肅然地道。

李素回以肅然的神情,一字一字道:“臣願一直扶着陛下,往後亦如是。”

李世民欣慰地笑了:“開國君臣老的老,死的死,時日皆無多矣,幸見大唐社稷後繼有人,朕可瞑目也。”

擡眼一掃,李世民看到人羣前面的李治,笑着朝李治招了招手,道:“太子上前來。”

李治急忙快步小跑上前,淚流滿面站在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摸着他的頭頂,目光滿是寵溺:“朕多想再活幾年啊,一年兩年都好,你太年輕,很多事不懂,朕想多教教你,可惜……”

李治忍不住大哭道:“父皇受上天庇護,一定長命百歲,求父皇聽太醫的話,好生診治……”

李世民笑着搖頭:“藥醫不死病,父皇已到壽限,藥石難醫了……”

頓了頓,李世民又道:“該囑咐你的事,朕已跟你說過,不多說了,今日君臣相聚,作樂之時,來,你二人扶朕上去。”

李治和李素聞言一左一右扶住李世民的胳膊,一步一步地走上階石。

廣場上,皇子公主們和羣臣紛紛跪拜,帶着哭腔山呼天子。

李世民一邊走一邊朝衆臣徐徐含笑點頭,看到的卻是一張張哭泣的臉,耳邊迴盪的,是衆人嚎啕的哭聲。

李世民越過衆臣,慢慢走到凌煙閣樓前,有氣無力地擡了擡眸,李世民低聲道:“來人,打開凌煙閣。”

宦官急忙將凌煙閣的殿門打開,閣樓正殿內高高掛着諸多功臣畫像,高祖李淵的畫像擺在正中,旁邊便是李世民的畫像。

君臣無聲地盯着閣樓內的畫像,李世民目光彷彿停滯,從高祖到諸多功臣,他的目光一一掃過,最後停在他自己的畫像上。

畫像上的李世民騎着戰馬,身披鎧甲,手中一柄利劍斜指向天,真正是雄姿英發,意氣飛揚。

李世民盯着畫像中的自己,目光充滿了慨嘆,彷彿在追憶着什麼,良久,李世民笑了,指着畫像對身旁的李治道:“雉奴,你看看,那是朕當年的模樣,那時的朕啊,正領着你秦伯伯,程叔叔他們征伐暴隋呢……”

李治含淚笑着點頭。

李世民嘆道:“‘當年’這兩個字,似乎已是隔世了,好遙遠啊……這些畫像上的人,一半都不在了,朕也快了……”

搖搖頭,李世民蹣跚轉身,道:“今日聚宴,應該高興,哈哈,來,扶朕就座。”

李治和李素攙扶着他,走到矮腳桌後盤腿坐下,李世民雙手撐在桌案上,急促地喘息,剛剛走過的那一段路,彷彿已耗盡了他的力氣。

衆臣就這樣靜靜地看着他,看着他喘息,看着他舉起顫巍巍的手,下令傳宴。

宮人們飛快將早準備好的御宴和酒端了上來,常塗含着淚爲李世民斟了半盞酒,李世民端盞一聞,隨即笑着對旁邊的李素道:“此爲子正所創的烈酒,飲之如快刀割喉,痛哉快哉,世間寶刀當配英雄,美酒亦當配英雄,來,你與太子分坐朕之左右,與朕同飲。”

李素還沒答話,旁邊的宦官已將兩張矮桌蒲席分別放在李世民的左右兩側,李治和李素只好默默坐下。

下面的一衆文臣武將目光閃動,今日凌煙閣前,李素竟能坐在李世民身側,看似是李世民的隨口一提,但誰也不清楚究竟是不是李世民刻意爲之。畢竟李素如今雖然年輕,但可以想象未來李治的朝堂裡,李素的權勢地位必然與貞觀朝截然不同。

貞觀朝堂上,有資格坐在李世民身旁的人是誰?

是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僅此二人。

那麼李素呢?貞觀之後,他在新朝將是何等的地位,其實從今日的座位上,衆人已能看出分曉了。

爵封縣公,經驗條即將漲滿。尚書省右丞,離尚書省僕射只差一步了,而這個人,今年才二十六歲!

底下的人紛紛揣度上意,李世民則一手撐在桌案上,另一隻手撐在蒲席上,李素離得近,看到他的雙臂微微發顫,此刻的李世民其實根本坐不穩了,完全靠着雙臂的力量支撐着身體,臉色也越來越蒼白。

李素黯然一嘆,低聲吩咐身後的宦官拿兩張熊皮捲起來,放在李世民的身後,讓他的後背靠在熊皮上。

李世民有所覺,扭頭看了身後一眼,又朝李素笑了笑。

顫巍巍地伸手,顫巍巍地端杯,李世民費力地直起腰,舉盞面朝衆臣。

“大唐三十年社稷,諸卿有治世之勞,戎馬之功,與朕亦有同甘共苦之義,朕敬諸卿一盞,大唐……萬勝!”

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五百七十一章 辯證藥理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給大家拜年!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六百四十四章 暗中查證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課業繁重,不堪重負,今天請假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九十二章 溫柔歲月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六百零六章 幷州兵至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六百五十章 福至心靈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二章 盛世民風第七百五十七章 請教釋疑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莊戶進村給大家拜年!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王李祐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六百二十三章 懲戒清洗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三百四十七章 所謂民心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上架感言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宮生變第五百二十四章 侯爺滅佛 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霸臨西州 下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二百八十七章 絕色男姿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求保底月票!!第六百二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九十三章 官媒上門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五百四十八章 欲靜不止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求保底月票!!第九百三十五章 風急浪險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八百五十六章 功臣畫像第四百五十七章 所謂聖心第八百四十九章 御前獻計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求本月保底月票
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五百七十一章 辯證藥理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八百三十章 舅甥計議 上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給大家拜年!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四百六十二章 登門拜訪第六百四十四章 暗中查證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課業繁重,不堪重負,今天請假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九十二章 溫柔歲月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六百零六章 幷州兵至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六百五十章 福至心靈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二章 盛世民風第七百五十七章 請教釋疑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莊戶進村給大家拜年!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王李祐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六百二十三章 懲戒清洗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三百四十七章 所謂民心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上架感言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宮生變第五百二十四章 侯爺滅佛 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霸臨西州 下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二百八十七章 絕色男姿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求保底月票!!第六百二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九十三章 官媒上門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五百四十八章 欲靜不止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求保底月票!!第九百三十五章 風急浪險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八百五十六章 功臣畫像第四百五十七章 所謂聖心第八百四十九章 御前獻計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求本月保底月票